當代的評論者和作品評論
發表於 : 週四 7月 16, 2015 3:01 am
.
當代的評論者和作品評論
.
「搔癢不著讚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向明老師點出評論者應該具有的觀念和態度。一個稱職的評論除了本身須具備文學批評的學養,懂得選用適宜的方法論去剖析作品,更重要的是道德勇氣和學術良知,評論寫得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讓讀者據以瞭解作品裡的意境和技巧優劣,也提醒作者其作品裡有哪些潛在的不足或弊病。
我曾參加過十幾場作品研討會和發表會,深切感覺國內的評論者不具備「學養」的約六成,這些人只會渾水摸魚打迷糊仗,東拉西扯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讀這些評論絲毫無益於讀者對作品的理解或鑑賞,這類評論者我稱之為評論界裝神弄鬼的「乩童」。三成則是歌德派,逢人就送花環花圈,表面上盡是讚美恭維,其實跟寫「弔唁文」沒啥兩樣,可是明明作者還健在,讀這些評論,無益於作者對自身作品的檢討和反省,這類評論者我稱之為「屍體化妝師」。剩下一成是像我這類烏鴉嘴或啄木鳥,敢說直話說實話,有勇氣去作品裡找出臭蟲來,但我們這類人卻似乎從來就不受歡迎,更容易被「邊緣化」。
台灣詩壇長久以來流行送花圈花環,充斥著讒媚和鄉愿的風氣,尤其是在評論界更是蔚為常態。評論文字淪為文人之間交際應酬的媒介物,實在是對評論的最徹底的褻瀆和污衊!這些評論其實就是垃圾文字,而且居然還霸佔著表演舞台,以「主流批評」的姿態自居,所謂「黃鐘毀棄,瓦斧雷鳴」。所以幾經思量,既然孤掌難鳴,無力扭轉乾坤,烏鴉嘴如我不如另闢蹊徑,「天地閉賢人隱」就抽刀斷水走人吧?
當代的評論者和作品評論
.
「搔癢不著讚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向明老師點出評論者應該具有的觀念和態度。一個稱職的評論除了本身須具備文學批評的學養,懂得選用適宜的方法論去剖析作品,更重要的是道德勇氣和學術良知,評論寫得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讓讀者據以瞭解作品裡的意境和技巧優劣,也提醒作者其作品裡有哪些潛在的不足或弊病。
我曾參加過十幾場作品研討會和發表會,深切感覺國內的評論者不具備「學養」的約六成,這些人只會渾水摸魚打迷糊仗,東拉西扯些無關痛癢的東西,讀這些評論絲毫無益於讀者對作品的理解或鑑賞,這類評論者我稱之為評論界裝神弄鬼的「乩童」。三成則是歌德派,逢人就送花環花圈,表面上盡是讚美恭維,其實跟寫「弔唁文」沒啥兩樣,可是明明作者還健在,讀這些評論,無益於作者對自身作品的檢討和反省,這類評論者我稱之為「屍體化妝師」。剩下一成是像我這類烏鴉嘴或啄木鳥,敢說直話說實話,有勇氣去作品裡找出臭蟲來,但我們這類人卻似乎從來就不受歡迎,更容易被「邊緣化」。
台灣詩壇長久以來流行送花圈花環,充斥著讒媚和鄉愿的風氣,尤其是在評論界更是蔚為常態。評論文字淪為文人之間交際應酬的媒介物,實在是對評論的最徹底的褻瀆和污衊!這些評論其實就是垃圾文字,而且居然還霸佔著表演舞台,以「主流批評」的姿態自居,所謂「黃鐘毀棄,瓦斧雷鳴」。所以幾經思量,既然孤掌難鳴,無力扭轉乾坤,烏鴉嘴如我不如另闢蹊徑,「天地閉賢人隱」就抽刀斷水走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