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談寫作思想與文字美學的評比觀論》
從中國文字的起源與演進發展當中,便開始有著數千年歷史淵源的文化與背景。而中國文字的誕生,正是標誌著中國古代歷史的脈動與演變,並且由當時所謂的「傳說時代」進入於後來的「信史時代」;同時在那期間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字,則是從中國商朝時代便開始有著甲骨文的重大發現,一直到後來從中國漢字所運用於整個文字體系的形成與演變過程當中,更是有著後續所謂金文、科斗文、大篆、小篆、隸書、分書、草書、行書、楷書等等的歷史傳承。
然,又從文學歷史發展當中,當有了文字流傳之後,即有所謂的歷史文獻,一旦有著歷史文獻累積之後,便又開始產生所謂前人記錄以及史載總結的記實見證;其也包括政冶理念、經濟發展、生產技術、天文曆法、思想信仰、文化藝術等等,因此也才得以直接傳給後人,並且經過歷史文化背景的轉變之下,緊接著一代又一代的慢慢積累以及在傳承發展之下,進而也大幅縮減了後人摸索經驗的學習過程。
相形之下,在任何一種文字的表現之下,便又會開始產生於最原始的象形結構因素存在;在這同時也就會跟著形成於有關當時生活寫照與文化背景的淵源現象呈現。
基本上,文字的本質,乃是呈現於原始圖象結構之下,有著一種所謂雛型符號的始端演化。而在每一種雛型符號的形式表現當中,即代表著當時有著不同生活背景的密切記載;同時也產生每個不同文字符號上面有著形與義之間的區別組織,以及有著被組合之後的文字思想之現象呈現。
也就是說;字體形狀的美,則是屬於一種個體表現。一旦經由多數個體文字的組合之後,便開始形成了一連串的章法句子之後,緊接著劃分段落以及有著所謂起、承、轉、合之間的文意章法結構之現象呈現。
因此,我們不難明白,當文字的個體,尚未被多數組合之時,實則上從字形表現而言;它的思想訊息,則是呈現微弱的;也只是代表著這個字,像什麼樣子或是像什麼形狀來顯示。若是從另一個字義上面的思考角度而言;它則是具有一種蘊釀性以及延伸性的思想表達之實質涵意存在。
然在中國文字的演變當中,經過了各種不同字體的創造、篆刻以及在大量書寫的傳遞之下,便又開始產生文字個體的藝術之美;同時它也產生於每個文字個體之間被組合應用之後,所形成於另一種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的文學價值存在。
但可從另一個不同思考角度而言;所謂文字的美學與藝術之觀,乃於本質上面,則是一體的;它則可與在這個所謂屬於個人的寫作思想的主體上面,藉由來呈現於一種刻意性的分割狀態呈現。相形之下,在文字個體之間,經被組合形成句子之後,那麼在這一連貫撰寫下來的整篇章法表現上面,極有可能會在修辭文法的大幅應用之下,進而產生於一種所謂虛實不定的文意形式表現。
雖然這種文意結構方式,亦正符合著這種所謂文字美學與形式美學的價值所需,但很明顯地又會呈現於作者本身所應表現的寫作思想,因遭致虛實不定的阻滯因素,而難以闡揚之現象產生?
譬如說;在這裡所指的則是屬於另一類型的虛構文體之時,而這一類的虛構文體,一旦失去個人思想的主體價值存在之後,緊接著又應該要以什麼樣的學術價值而給予加以定位;又如在現代詩以及散文類裡頭的抒情文體,也較常發生這一種類似文意觸情轉換的現象產生;又或者經常發生在小說類以及戲劇類的情節虛擬當中,進而又形成於所謂具有另一種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之間,有著不同造詣境界的現象產生?然又可從這些上述種種因素產生之後,往往又緊接著形成於所謂模稜兩可的不明確性地帶現象呈現?
而從上述現象當中,則又可能牽涉在當前學術性質的價值上面,是否有著這一種所謂正確性以及正當性的要義所在?
也就是說;當這個寫作思想與文字形式所表現穎出的美學與藝術,一經被結合之時,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學性質抵銷?同時一旦被分開曲解之後,緊接著又會呈現於具有什麼樣學術論點上面的思辨衝突?
當然,從這個所謂寫作思想的不同結構與思辨鑿引當中,難免又會牽涉到文字藝術以及在形式美學上面,則又有著另一種學術性質的不同解讀?
其真正問題就出在;筆者所強調的寫作思想只求於記實,而不設虛;但在文字形式的證引之下,有著美學與藝術的條件結構形成之後,則不一定會著重在這個文意記實的表現上面,因而也產生了這一種所謂具有學術性質的矛盾與抗衡現象呈現?這時便又會開始產生說法不一,因而也造成許多不同解讀之下的思辨衝突?
又譬如說;有人非常注重於文字表現上面美學藝術;又有人只著重在作者本身應有寫作思想的記實所需?但站在文學需求與觀點價值的論述上面,在這兩造議論之間,則又可產生相互抵銷。其主要是在「文學領域」的包容性比較大,相形之下它的包袱性也就會跟著越大,其也包括其他相關所謂的偽文學或是變相色情、廣告文學等等,這些我們也都不能任意去否認完全沒有文學性質的涵蓋結構所在;而往往在任何具有文學形式表現的過程當中,或與是站在文學實義價值角度的考量立場,並且具有著一種正當性以及必須性的條件需求之下,筆者認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若是站在以往學術性質的另一個思考論點角度而言;從上述現象當中,卻未必符合著這一種所謂有著「正確性」的實義價值所在,同時這又則會牽涉出所謂的虛構文體本身應有著修辭文法的效應性產生之後,進而所形成於這一類寫作技法上面的主要因素之現象存在?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則是符合「文學」本身所具有原始傳統性質的美學與藝術之結構條件所需,因此也才會劃分出各種不同文體的性質區別。
基本上,文學與學術是相應一體的。只差別於文學本體的包容性大;而在學術表現上面,則是具有著一種嚴謹性質的研究分析與理論判別之條件結構所在。
因此,從寫作上面散文體裁的兩大分類而言;這時則可分為記敘文體與抒情文體的形式區別,藉由來做為不同文意體裁的結構形成。
筆者曾經在海內外部落格文壇上面,有發表一篇
學術文章〈談散文體裁與寫作分別認知的現象概論〉其中有一段相關表述內容如下:
『 對一般對「抒情文」寫意而言,我個人認為則又可劃分為兩種方式寫法?其一是屬於「記實性抒情散文」寫法。其二則是「假設性抒情散文」寫法。
那麼,什麼是「記實性抒情文」寫法?
簡單地說;只要是有關聯到自己內心所實際發生的抒情故事,或與是一些本身切要的事態狀況,便是屬於這一類記實性的抒情散文寫法。其也包括童年回憶、故鄉寫照、歷史人物感懷或與在當下的生活中,所能夠逐步去接觸的諸多感懷寫實等等。
什麼又是「假設性抒情文」寫法?
只要是用心逐步去感境衍出的單一或是諸多抒懷現象?並沒有實質發生在本身原有事態狀況之內;只是聽到、看到或是由自我內心去觸引感受到些什麼?且又與本身並沒有直接性連帶接觸的,只是用著一種思與心的蘊釀方式,逐步能夠讓自己所去感境、所去體會的;這些都是屬於「假設性抒情文」寫法。
因此,我們不容於否認,它本身就是具有一種假性感向的事實見證所在。其間也會大量適於一種修辭語法方式來應用,並且刻意使其讀感意象大幅提升;但在這一類文章表現當中,一般而言都是太過於擬韻偏逸;雖然比「記實性抒情文」寫法,讀感還要好,但我們不可否認的,也是目前一般讀者朋友們,比較偏於喜愛閱讀的抒情文章。』
譬如說:筆者於90年代期間在個人文創的深入研究當中,發展出一種新興文體;即是屬於散文體裁裡頭的「抒情韻文體」。
一般而言,在散文體裁的記敘文表現裡頭,它所呈現寫法方式,則是會採取一種直筆方式的寫法運用為居多,藉以來構成一篇記敘文體的記實寫意;若是以抒情寫法的表現方式,則又會比較偏重於另一種曲筆寫法的修辭應用,使其充分達到一種「抒情韻文體」的讀感效應存在。
當然,它則已超越了散文詩境界裡頭所要表達文字意象的層深渾成,同時也昇華在這種散文體裁與詩體裁所結合出另一種藝術形式的美;甚至於有讀者朋友一直誤認為它是詩或是散文詩的形式表現?
實則,筆者經多年獨創穎出的這種新興文體;也正是所謂這種抒情文體,則又是屬於散文體裁裡頭的一種新形式文體,其寫法方式只求於文字表現上面的韻意之感,並無任何韻音的刻意枷鎖。
但這一類的文字表現,非常偏逸,再加上它是屬於一種狹義形式的虛體表現,且不一定有足夠的記實性來加以呈現,因此短期內在學術價值上面,難以被定位。
那麼,既然有上述現象產生,且在長期以來無法避免,不如讓我們抱以一種嚴謹性的學術觀點來正面趨前面對;並且積極面對這種長期以來所產生的虛體現象,乃不能只作以一種單一性所謂無病呻吟的抒發方式,而給予一種以偏概全的狹義觀點,來刻意抹煞?
如果,連這一點若無法取得學術上的共識認同,那麼它還叫做什麼抒情文體?既然連作者本身想要抒發個人的文字情緒,也都被侷限在內?那麼請問;在這散文體裁裡頭所發展的抒情文體,還真不知道剩下了什麼?結果都是在呈現一堆虛實難分的文意朦感,進而讓讀者們造成一種讀後感覺;感覺它是真,就是真?或者感覺它是假,則是假的現象產生?
也就是說;有些抒情文體,在寫意上面的表現方式,它還是會有記實性的效應現象呈現;其結果在文意表達內容上面,感覺又好像不太真實?相形之下,有些抒情文意內容的表現方式,那一份摯情感覺,往往又很容易讓讀者們產生於一種讀後泛淚的辛酸感,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一種所謂的讀後感動,是一種虛體方式表現?
從上述有著這種虛實不定的因素現象當中,那種感覺好像是:反正只要我不說;妳不說;甚至於連他們也不願說出是一種虛委之情,那麼請問;這該要如何去查因分別?這也正是筆者一直所強調這個其中因素,所產生的一種虛實不定的效應所在。
反觀,在今日所謂的網路文學,必然則與以往的傳統文學有著不一樣的寫作觀念與文學思想上的區別認知?
我個人認為;在之前所謂的傳統文學(紙本文學)發展時期,的確非常著重在這種文本記實的各項引述表現上面,只因為它不像網路文學一般,每天都可以在部落格(包括其他相關網站)寫作平台上面來發表自己的抒情文章;如何果一味只侷限於這種寫作現象產生,那麼對任何一位初學者而言,又如何能夠得到其他文創群體的閱讀評比?這種寫作方式,若是一旦限制了自由,又何以能夠得到自我學習上的寫作成長?
也就是說;所謂當前的網路文學發展,乃是要打破原有許多舊傳統蔽態蘊成以及不太合理的寫作觀念,藉由隨著新世代文明的背景發展之下,來獲得一種新文學主體性的穩定交替,這才是正確的;並且吻合於這一種所謂新世代文人構思上面,有著新學術與新理念的後續發展。
基本上,在未來網路文學的趨勢與走向,乃是會循序中國固有傳統文學的歷史傳脈,來繼續發展下去;實則依整體的變化性不大,也只是必須要循依著一種新世代不同背景的條件之下,所必然去擬出這一種新文學主體結構與未來趨勢走向的大局穩定。在這裡,我必須要很明確的來作以說明。
若依目前整體寫作情勢觀來,這一類的抒情虛體文章,日後將有可能會獲得大幅發展的可能性存在,並且非常著重在文意修辭的領域表現上面,只因為當前有大多數文創者都偏愛這一類的抒情虛體表現,往往也超越了當前許多記敘文體的文字表現。
因此,這一類的散文虛體表現,乃多半發自作者本身有著一種潛意識裡頭的情感觸引,有時會表現出一種具有強烈性的文意抽象;有時常會反映出作者本身有著真實情感的流露一面;而這種感覺就好像我曾經看到了什麼、我聽到些什麼或者是我遇到一些有關於生活歲月情愁之事,繼而轉化在個人的潛意識裡面,之後累積多了、蘊釀久了,並且藉著文字形式的自我表現之下,慢慢地再釋放出來,或者是延伸出來等等。而這種文體,也正是所謂的「假設性抒情文體」。
也就是說;這類體文字表現是被「假設」出來的一種虛體,感覺上好像不太真,但也真真切切地表現出作者本身對情感態度表現上面,有著一種心境抒發的寄盼與渴望;因此,藉由也可以填滿讀者們另一種閱讀層次的心靈感受與情感視野。
這也正是目前在散文體裁裡頭所表現出這一種抒情虛體有著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結合的妙趣所在。當然,對當前這種所謂的抒情韻文體而言;一般寫作朋友若是對修辭語法無法達到充分瞭解地步,的確是不太容易敘寫得出這一類的抒情文章?
實則,敘寫這一類的抒情韻文體,的確要下相當大的寫作功夫,其思辨轉換能力要非常俱足,若不然,寫來寫去,涇渭不分明,文意架構也都幾乎過於跳脫而導致偏離了,甚至於也讓人無法瞭解在寫些什麼,繼而造成整體的章法形式掉入於一種渾沌不明以及難窺其境的地步去?
這也正是在著重在詩語言句法結構以及散文語法結構所組織結合之下,有著一種形式美學的筆思淬煉。
一旦經由這種專注於文字提煉的鑿引之下,在後現代詩的寫法上面,對我個人而言:感覺好像已經沒有什麼挑戰性了?因此,我時常把詩的意象結構,嘗試套用在我的抒情韻文裡頭去,使其更能充分表現出一種文字藝術的韻感之美。
因此,在我個人之前所撰寫出多篇類似這種「抒情韻文體」的意象結構與形式表現當中,它還是屬於一種所謂「虛體文章」的結構性質呈現;其乃是訴求於一種自我內心挖掘於一種具有複雜情感的文字表述。
也就是說:在我個人所撰寫的每一篇抒情虛體文章之時,也都會有著不同指涉的複雜背景之因素存在;相形之下,文意內容雖然表明於一種抒情虛體方式來表現,但並不代表它不曾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可能性存在?其也包括每位寫作者本身所表現的虛體寫意方式,也並不代表沒有完全真實性的可能存在?只因為處在這個文明程度的世界上,若依大部份人類的生活模式(食衣住行)與環境背景都幾乎太相似了,因此,我們仍然無法任意去排除有它的真實性的可考部份存在。
基本上,一般的抒情文體,雖然屬於一種狹義性的文體表現,它則又可劃分為記實文體與虛構文體來輾轉表達,但在虛構文體的表現部份,只要在文章內容當中有指涉至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又或呈現複數的部份之時,便會產生於一種多重影射或有著轉注、假借的修辭效應現象出現,又或者在內容中所提到的環境背景的相應條件結構之下,使其間接產生於另一種文成於思、思衍於識、識穎於觀以及觀入於悟的讀後感思效應現象呈現。關於這一點,我個人則必須要這裡強調說明一下。
從上述所表述的內容分析當中,我們不難明白,往往在一篇虛構文體的形式表現當中,雖然它具有著這一種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的結構條件存在,但因為如此,也的確是無法將自己的寫作思想藉由能夠透朗化的來完全明確呈現?這也為什麼筆者會一直強調在這個具有學術性質深義上面,寫作思想與文字之間所表現出的藝術美學,則是劃分為兩種不同等個體的效應現象呈現?
相形之下,在這兩者之間,基於「文學」領域的結構條件上面,則是可以相互抵銷的。只因為它們同時皆有著不同性質的價值涵義,也因而產生這一種所謂「學域性的互補作用」,反而不容易形成排斥效應呈現。
但若站在學術論點的思考上面,它則沒有在文學領域裡頭的包袱性質之現象存在;因此在記實文體表現上面永遠要比虛構文體的學術效應性要來得大;只因為虛構文體較難以被列入做為傳統文學傳承上面的主流脈動,主要是它不記實,再加上沒有任何具體性的寫作理念與文學思想的實義呈現;之後,也就會造成日後也許可以被民間流傳,但不一定會具有實質性學術價值要義所在的現象產生?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會站在學術思考上面,必須要去深入於研析之後,一直強調這個「寫作思想」的重要性存在,以及有著更明確性的諸多考量因素所在;其真正原因,也就是如此。
其次,在散文體裁的諸多文字表現裡頭,一旦有著這種抒情文體與記敘寫法的劃分方式,則又會在新文學主義時代裡頭,有著不同學術研究發展的鑿思引路;雖然在抒情文體的表現裡頭,有時候看似會有著一種所謂文意形式的虛體表現,但往往在寫意內容當中,所呈現出一種所謂記實性文體結構的效應現象、以及有著可考性的實義價值存在。而一般這種散文體裁的寫法方式,我則稱之為;抒記文體。
至今,我個人不認為這種「抒記文體」寫法方式,短時間內會具有一種廣義性發展的普及文體,一般讀者若是沒有古詩詞的底蘊基礎,那還真是不太容易讓任何人來朗朗細讀?只因為它過強調一種修辭語法裡頭,有著文字意象所表現出一種閱讀上的「阻滯感」現象存在,甚至於生字太多,反而不太容易讓人一氣呵成、連貫成思;當然,相形之下還是會有它不同學術層面以及不同意義的思考解讀之現象存在?
但我們又可從早期傳統文學所沿襲下來的文言文語法方式,與民初從國外引進的白話文語法方式是不一樣的?基本上,這則是屬於一種文字創作上面的一大突破與改革演變;從這兩造文字語言的結構條件當中,則是具有一種相輔性的實義價值存在,並不會造成任何文意解讀上面的思辨衝突;反而有時在文意表現上面,更能充分發揮於一種具有協調性的韻感之美。因此,單從這一種文學創作上的藝術結構與美學本質而言,乃必須要從多層面思考來解讀?
反觀,至今我不認為國外有許多早期名家學者的哲學思想,能夠超越中國傳統文學的儒家思想?
因此,我們並不是不懂得國外文學的諸多流體,究竟是如何地來延脈發展?除了有著文化背景與思想造就不同之外,然又在兩方傳統文學具有歷史延脈性的發展過程上面,顯然也產生了一種所謂文海如天與川流蘊湖的天壤之分。
問題是;我們若不堅守中國歷史固有的純文學傳統思想,那麼未來在台灣本土文學的脈絡與發展,該要如何繼續走下去?因此,國外文學對當前而言;乃是一種次要文學產業與文化交流的機制轉進;但對沙丘個人而言:雖然可以去讀,但我個人不一定要很積極的去接受它;甚至於還要超越它!
不為什麼,於未來我不一定是文學的歌頌者?
如果是這樣一味來迎好避蔽,那將會讓我的文學理念,更顯得腐化愚癡!
問題是;若是一天到晚只懂得歌頌,缺乏著批判,請問這日後的台灣本土文學態勢與走向,要如何成長?
所謂文學領域的主體涵義,則是會隨著各個不同時代背景條件結構之下,而產生於一種學識致用的效益性存在;其寫作區別也包括有文字創作、文學報導、文學評論以及學術理論等四大部份來作以一種主體結構性的相應條件所在。
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屬於一種原轉死結的東西;它則會隨著時間的蘊釀之後,而產生於這種所謂脈動起伏的趨勢與走向,進而能夠帶動於一種有著全新時代背景的文藝復興。
反觀,從台灣本土文學近代史發展上面,至今也已經馱負在我們這一代新文學人身上;人家國外學者,都已經知道要如何來觀察我們台灣本土文學的走向與發展?這時候,難道我個人還能夠對所有海內外華人文學區域來登高一呼的說:國外文學萬歲嗎?
那麼,日後對這群一向喜愛敘寫古詩詞的文學朋友,於未來渾沌不明的寫作前景,又情以何堪?我想,是永遠不會有這回事存在的!而這種具有中國文學傳統歷史的深遠涵義,又豈能在我們這一代新文學人的銜接手中,任意遺棄?
如果,連那些文學老祖宗們具有歷史傳襲的智慧之根都不要了,那麼日後我們還要敘寫些什麼文章來做為教化之本?試問!
尤其在這次台灣本土新文學主義計劃推動裡頭,有關於古詩詞的未來發展與走向方面,也將會被安排於首重推動的一大項目。
長期以來,我們從早期有著學校與生活之間的教育與學習發展,皆會依循著不同年齡層的成長環境,逐步來接受前人智慧的經驗洗禮,若是缺乏這種傳統文化的學習背景條件存在,日後又怎能夠對後人們來產生於一種所謂倫理道德的教化典範?
這也是必須要讓當前的每一位海內外新文學人,值得去省思與堅持扼守的理念所在。
-沙丘-
沙丘.純文學藝術創作天地╱最新文章發表公告說明:
*本篇文章乃屬常態發表文章安排。
*台灣、香港以及北美等地,乃繼續維持繁體文字形式發表;大陸內地全面更改簡體字方式發表。
*部落格裡面的所有文章,早已輯入集結完成,未來有出版書籍走向,請勿任意引用;或作其他商業圖利之用。
*本文將會安排其他文壇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以及喜菡文學網等地駐外同步發表。
*以上說明告知。
從中國文字的起源與演進發展當中,便開始有著數千年歷史淵源的文化與背景。而中國文字的誕生,正是標誌著中國古代歷史的脈動與演變,並且由當時所謂的「傳說時代」進入於後來的「信史時代」;同時在那期間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字,則是從中國商朝時代便開始有著甲骨文的重大發現,一直到後來從中國漢字所運用於整個文字體系的形成與演變過程當中,更是有著後續所謂金文、科斗文、大篆、小篆、隸書、分書、草書、行書、楷書等等的歷史傳承。
然,又從文學歷史發展當中,當有了文字流傳之後,即有所謂的歷史文獻,一旦有著歷史文獻累積之後,便又開始產生所謂前人記錄以及史載總結的記實見證;其也包括政冶理念、經濟發展、生產技術、天文曆法、思想信仰、文化藝術等等,因此也才得以直接傳給後人,並且經過歷史文化背景的轉變之下,緊接著一代又一代的慢慢積累以及在傳承發展之下,進而也大幅縮減了後人摸索經驗的學習過程。
相形之下,在任何一種文字的表現之下,便又會開始產生於最原始的象形結構因素存在;在這同時也就會跟著形成於有關當時生活寫照與文化背景的淵源現象呈現。
基本上,文字的本質,乃是呈現於原始圖象結構之下,有著一種所謂雛型符號的始端演化。而在每一種雛型符號的形式表現當中,即代表著當時有著不同生活背景的密切記載;同時也產生每個不同文字符號上面有著形與義之間的區別組織,以及有著被組合之後的文字思想之現象呈現。
也就是說;字體形狀的美,則是屬於一種個體表現。一旦經由多數個體文字的組合之後,便開始形成了一連串的章法句子之後,緊接著劃分段落以及有著所謂起、承、轉、合之間的文意章法結構之現象呈現。
因此,我們不難明白,當文字的個體,尚未被多數組合之時,實則上從字形表現而言;它的思想訊息,則是呈現微弱的;也只是代表著這個字,像什麼樣子或是像什麼形狀來顯示。若是從另一個字義上面的思考角度而言;它則是具有一種蘊釀性以及延伸性的思想表達之實質涵意存在。
然在中國文字的演變當中,經過了各種不同字體的創造、篆刻以及在大量書寫的傳遞之下,便又開始產生文字個體的藝術之美;同時它也產生於每個文字個體之間被組合應用之後,所形成於另一種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的文學價值存在。
但可從另一個不同思考角度而言;所謂文字的美學與藝術之觀,乃於本質上面,則是一體的;它則可與在這個所謂屬於個人的寫作思想的主體上面,藉由來呈現於一種刻意性的分割狀態呈現。相形之下,在文字個體之間,經被組合形成句子之後,那麼在這一連貫撰寫下來的整篇章法表現上面,極有可能會在修辭文法的大幅應用之下,進而產生於一種所謂虛實不定的文意形式表現。
雖然這種文意結構方式,亦正符合著這種所謂文字美學與形式美學的價值所需,但很明顯地又會呈現於作者本身所應表現的寫作思想,因遭致虛實不定的阻滯因素,而難以闡揚之現象產生?
譬如說;在這裡所指的則是屬於另一類型的虛構文體之時,而這一類的虛構文體,一旦失去個人思想的主體價值存在之後,緊接著又應該要以什麼樣的學術價值而給予加以定位;又如在現代詩以及散文類裡頭的抒情文體,也較常發生這一種類似文意觸情轉換的現象產生;又或者經常發生在小說類以及戲劇類的情節虛擬當中,進而又形成於所謂具有另一種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之間,有著不同造詣境界的現象產生?然又可從這些上述種種因素產生之後,往往又緊接著形成於所謂模稜兩可的不明確性地帶現象呈現?
而從上述現象當中,則又可能牽涉在當前學術性質的價值上面,是否有著這一種所謂正確性以及正當性的要義所在?
也就是說;當這個寫作思想與文字形式所表現穎出的美學與藝術,一經被結合之時,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學性質抵銷?同時一旦被分開曲解之後,緊接著又會呈現於具有什麼樣學術論點上面的思辨衝突?
當然,從這個所謂寫作思想的不同結構與思辨鑿引當中,難免又會牽涉到文字藝術以及在形式美學上面,則又有著另一種學術性質的不同解讀?
其真正問題就出在;筆者所強調的寫作思想只求於記實,而不設虛;但在文字形式的證引之下,有著美學與藝術的條件結構形成之後,則不一定會著重在這個文意記實的表現上面,因而也產生了這一種所謂具有學術性質的矛盾與抗衡現象呈現?這時便又會開始產生說法不一,因而也造成許多不同解讀之下的思辨衝突?
又譬如說;有人非常注重於文字表現上面美學藝術;又有人只著重在作者本身應有寫作思想的記實所需?但站在文學需求與觀點價值的論述上面,在這兩造議論之間,則又可產生相互抵銷。其主要是在「文學領域」的包容性比較大,相形之下它的包袱性也就會跟著越大,其也包括其他相關所謂的偽文學或是變相色情、廣告文學等等,這些我們也都不能任意去否認完全沒有文學性質的涵蓋結構所在;而往往在任何具有文學形式表現的過程當中,或與是站在文學實義價值角度的考量立場,並且具有著一種正當性以及必須性的條件需求之下,筆者認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若是站在以往學術性質的另一個思考論點角度而言;從上述現象當中,卻未必符合著這一種所謂有著「正確性」的實義價值所在,同時這又則會牽涉出所謂的虛構文體本身應有著修辭文法的效應性產生之後,進而所形成於這一類寫作技法上面的主要因素之現象存在?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則是符合「文學」本身所具有原始傳統性質的美學與藝術之結構條件所需,因此也才會劃分出各種不同文體的性質區別。
基本上,文學與學術是相應一體的。只差別於文學本體的包容性大;而在學術表現上面,則是具有著一種嚴謹性質的研究分析與理論判別之條件結構所在。
因此,從寫作上面散文體裁的兩大分類而言;這時則可分為記敘文體與抒情文體的形式區別,藉由來做為不同文意體裁的結構形成。
筆者曾經在海內外部落格文壇上面,有發表一篇
學術文章〈談散文體裁與寫作分別認知的現象概論〉其中有一段相關表述內容如下:
『 對一般對「抒情文」寫意而言,我個人認為則又可劃分為兩種方式寫法?其一是屬於「記實性抒情散文」寫法。其二則是「假設性抒情散文」寫法。
那麼,什麼是「記實性抒情文」寫法?
簡單地說;只要是有關聯到自己內心所實際發生的抒情故事,或與是一些本身切要的事態狀況,便是屬於這一類記實性的抒情散文寫法。其也包括童年回憶、故鄉寫照、歷史人物感懷或與在當下的生活中,所能夠逐步去接觸的諸多感懷寫實等等。
什麼又是「假設性抒情文」寫法?
只要是用心逐步去感境衍出的單一或是諸多抒懷現象?並沒有實質發生在本身原有事態狀況之內;只是聽到、看到或是由自我內心去觸引感受到些什麼?且又與本身並沒有直接性連帶接觸的,只是用著一種思與心的蘊釀方式,逐步能夠讓自己所去感境、所去體會的;這些都是屬於「假設性抒情文」寫法。
因此,我們不容於否認,它本身就是具有一種假性感向的事實見證所在。其間也會大量適於一種修辭語法方式來應用,並且刻意使其讀感意象大幅提升;但在這一類文章表現當中,一般而言都是太過於擬韻偏逸;雖然比「記實性抒情文」寫法,讀感還要好,但我們不可否認的,也是目前一般讀者朋友們,比較偏於喜愛閱讀的抒情文章。』
譬如說:筆者於90年代期間在個人文創的深入研究當中,發展出一種新興文體;即是屬於散文體裁裡頭的「抒情韻文體」。
一般而言,在散文體裁的記敘文表現裡頭,它所呈現寫法方式,則是會採取一種直筆方式的寫法運用為居多,藉以來構成一篇記敘文體的記實寫意;若是以抒情寫法的表現方式,則又會比較偏重於另一種曲筆寫法的修辭應用,使其充分達到一種「抒情韻文體」的讀感效應存在。
當然,它則已超越了散文詩境界裡頭所要表達文字意象的層深渾成,同時也昇華在這種散文體裁與詩體裁所結合出另一種藝術形式的美;甚至於有讀者朋友一直誤認為它是詩或是散文詩的形式表現?
實則,筆者經多年獨創穎出的這種新興文體;也正是所謂這種抒情文體,則又是屬於散文體裁裡頭的一種新形式文體,其寫法方式只求於文字表現上面的韻意之感,並無任何韻音的刻意枷鎖。
但這一類的文字表現,非常偏逸,再加上它是屬於一種狹義形式的虛體表現,且不一定有足夠的記實性來加以呈現,因此短期內在學術價值上面,難以被定位。
那麼,既然有上述現象產生,且在長期以來無法避免,不如讓我們抱以一種嚴謹性的學術觀點來正面趨前面對;並且積極面對這種長期以來所產生的虛體現象,乃不能只作以一種單一性所謂無病呻吟的抒發方式,而給予一種以偏概全的狹義觀點,來刻意抹煞?
如果,連這一點若無法取得學術上的共識認同,那麼它還叫做什麼抒情文體?既然連作者本身想要抒發個人的文字情緒,也都被侷限在內?那麼請問;在這散文體裁裡頭所發展的抒情文體,還真不知道剩下了什麼?結果都是在呈現一堆虛實難分的文意朦感,進而讓讀者們造成一種讀後感覺;感覺它是真,就是真?或者感覺它是假,則是假的現象產生?
也就是說;有些抒情文體,在寫意上面的表現方式,它還是會有記實性的效應現象呈現;其結果在文意表達內容上面,感覺又好像不太真實?相形之下,有些抒情文意內容的表現方式,那一份摯情感覺,往往又很容易讓讀者們產生於一種讀後泛淚的辛酸感,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一種所謂的讀後感動,是一種虛體方式表現?
從上述有著這種虛實不定的因素現象當中,那種感覺好像是:反正只要我不說;妳不說;甚至於連他們也不願說出是一種虛委之情,那麼請問;這該要如何去查因分別?這也正是筆者一直所強調這個其中因素,所產生的一種虛實不定的效應所在。
反觀,在今日所謂的網路文學,必然則與以往的傳統文學有著不一樣的寫作觀念與文學思想上的區別認知?
我個人認為;在之前所謂的傳統文學(紙本文學)發展時期,的確非常著重在這種文本記實的各項引述表現上面,只因為它不像網路文學一般,每天都可以在部落格(包括其他相關網站)寫作平台上面來發表自己的抒情文章;如何果一味只侷限於這種寫作現象產生,那麼對任何一位初學者而言,又如何能夠得到其他文創群體的閱讀評比?這種寫作方式,若是一旦限制了自由,又何以能夠得到自我學習上的寫作成長?
也就是說;所謂當前的網路文學發展,乃是要打破原有許多舊傳統蔽態蘊成以及不太合理的寫作觀念,藉由隨著新世代文明的背景發展之下,來獲得一種新文學主體性的穩定交替,這才是正確的;並且吻合於這一種所謂新世代文人構思上面,有著新學術與新理念的後續發展。
基本上,在未來網路文學的趨勢與走向,乃是會循序中國固有傳統文學的歷史傳脈,來繼續發展下去;實則依整體的變化性不大,也只是必須要循依著一種新世代不同背景的條件之下,所必然去擬出這一種新文學主體結構與未來趨勢走向的大局穩定。在這裡,我必須要很明確的來作以說明。
若依目前整體寫作情勢觀來,這一類的抒情虛體文章,日後將有可能會獲得大幅發展的可能性存在,並且非常著重在文意修辭的領域表現上面,只因為當前有大多數文創者都偏愛這一類的抒情虛體表現,往往也超越了當前許多記敘文體的文字表現。
因此,這一類的散文虛體表現,乃多半發自作者本身有著一種潛意識裡頭的情感觸引,有時會表現出一種具有強烈性的文意抽象;有時常會反映出作者本身有著真實情感的流露一面;而這種感覺就好像我曾經看到了什麼、我聽到些什麼或者是我遇到一些有關於生活歲月情愁之事,繼而轉化在個人的潛意識裡面,之後累積多了、蘊釀久了,並且藉著文字形式的自我表現之下,慢慢地再釋放出來,或者是延伸出來等等。而這種文體,也正是所謂的「假設性抒情文體」。
也就是說;這類體文字表現是被「假設」出來的一種虛體,感覺上好像不太真,但也真真切切地表現出作者本身對情感態度表現上面,有著一種心境抒發的寄盼與渴望;因此,藉由也可以填滿讀者們另一種閱讀層次的心靈感受與情感視野。
這也正是目前在散文體裁裡頭所表現出這一種抒情虛體有著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結合的妙趣所在。當然,對當前這種所謂的抒情韻文體而言;一般寫作朋友若是對修辭語法無法達到充分瞭解地步,的確是不太容易敘寫得出這一類的抒情文章?
實則,敘寫這一類的抒情韻文體,的確要下相當大的寫作功夫,其思辨轉換能力要非常俱足,若不然,寫來寫去,涇渭不分明,文意架構也都幾乎過於跳脫而導致偏離了,甚至於也讓人無法瞭解在寫些什麼,繼而造成整體的章法形式掉入於一種渾沌不明以及難窺其境的地步去?
這也正是在著重在詩語言句法結構以及散文語法結構所組織結合之下,有著一種形式美學的筆思淬煉。
一旦經由這種專注於文字提煉的鑿引之下,在後現代詩的寫法上面,對我個人而言:感覺好像已經沒有什麼挑戰性了?因此,我時常把詩的意象結構,嘗試套用在我的抒情韻文裡頭去,使其更能充分表現出一種文字藝術的韻感之美。
因此,在我個人之前所撰寫出多篇類似這種「抒情韻文體」的意象結構與形式表現當中,它還是屬於一種所謂「虛體文章」的結構性質呈現;其乃是訴求於一種自我內心挖掘於一種具有複雜情感的文字表述。
也就是說:在我個人所撰寫的每一篇抒情虛體文章之時,也都會有著不同指涉的複雜背景之因素存在;相形之下,文意內容雖然表明於一種抒情虛體方式來表現,但並不代表它不曾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可能性存在?其也包括每位寫作者本身所表現的虛體寫意方式,也並不代表沒有完全真實性的可能存在?只因為處在這個文明程度的世界上,若依大部份人類的生活模式(食衣住行)與環境背景都幾乎太相似了,因此,我們仍然無法任意去排除有它的真實性的可考部份存在。
基本上,一般的抒情文體,雖然屬於一種狹義性的文體表現,它則又可劃分為記實文體與虛構文體來輾轉表達,但在虛構文體的表現部份,只要在文章內容當中有指涉至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又或呈現複數的部份之時,便會產生於一種多重影射或有著轉注、假借的修辭效應現象出現,又或者在內容中所提到的環境背景的相應條件結構之下,使其間接產生於另一種文成於思、思衍於識、識穎於觀以及觀入於悟的讀後感思效應現象呈現。關於這一點,我個人則必須要這裡強調說明一下。
從上述所表述的內容分析當中,我們不難明白,往往在一篇虛構文體的形式表現當中,雖然它具有著這一種文字藝術與形式美學的結構條件存在,但因為如此,也的確是無法將自己的寫作思想藉由能夠透朗化的來完全明確呈現?這也為什麼筆者會一直強調在這個具有學術性質深義上面,寫作思想與文字之間所表現出的藝術美學,則是劃分為兩種不同等個體的效應現象呈現?
相形之下,在這兩者之間,基於「文學」領域的結構條件上面,則是可以相互抵銷的。只因為它們同時皆有著不同性質的價值涵義,也因而產生這一種所謂「學域性的互補作用」,反而不容易形成排斥效應呈現。
但若站在學術論點的思考上面,它則沒有在文學領域裡頭的包袱性質之現象存在;因此在記實文體表現上面永遠要比虛構文體的學術效應性要來得大;只因為虛構文體較難以被列入做為傳統文學傳承上面的主流脈動,主要是它不記實,再加上沒有任何具體性的寫作理念與文學思想的實義呈現;之後,也就會造成日後也許可以被民間流傳,但不一定會具有實質性學術價值要義所在的現象產生?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會站在學術思考上面,必須要去深入於研析之後,一直強調這個「寫作思想」的重要性存在,以及有著更明確性的諸多考量因素所在;其真正原因,也就是如此。
其次,在散文體裁的諸多文字表現裡頭,一旦有著這種抒情文體與記敘寫法的劃分方式,則又會在新文學主義時代裡頭,有著不同學術研究發展的鑿思引路;雖然在抒情文體的表現裡頭,有時候看似會有著一種所謂文意形式的虛體表現,但往往在寫意內容當中,所呈現出一種所謂記實性文體結構的效應現象、以及有著可考性的實義價值存在。而一般這種散文體裁的寫法方式,我則稱之為;抒記文體。
至今,我個人不認為這種「抒記文體」寫法方式,短時間內會具有一種廣義性發展的普及文體,一般讀者若是沒有古詩詞的底蘊基礎,那還真是不太容易讓任何人來朗朗細讀?只因為它過強調一種修辭語法裡頭,有著文字意象所表現出一種閱讀上的「阻滯感」現象存在,甚至於生字太多,反而不太容易讓人一氣呵成、連貫成思;當然,相形之下還是會有它不同學術層面以及不同意義的思考解讀之現象存在?
但我們又可從早期傳統文學所沿襲下來的文言文語法方式,與民初從國外引進的白話文語法方式是不一樣的?基本上,這則是屬於一種文字創作上面的一大突破與改革演變;從這兩造文字語言的結構條件當中,則是具有一種相輔性的實義價值存在,並不會造成任何文意解讀上面的思辨衝突;反而有時在文意表現上面,更能充分發揮於一種具有協調性的韻感之美。因此,單從這一種文學創作上的藝術結構與美學本質而言,乃必須要從多層面思考來解讀?
反觀,至今我不認為國外有許多早期名家學者的哲學思想,能夠超越中國傳統文學的儒家思想?
因此,我們並不是不懂得國外文學的諸多流體,究竟是如何地來延脈發展?除了有著文化背景與思想造就不同之外,然又在兩方傳統文學具有歷史延脈性的發展過程上面,顯然也產生了一種所謂文海如天與川流蘊湖的天壤之分。
問題是;我們若不堅守中國歷史固有的純文學傳統思想,那麼未來在台灣本土文學的脈絡與發展,該要如何繼續走下去?因此,國外文學對當前而言;乃是一種次要文學產業與文化交流的機制轉進;但對沙丘個人而言:雖然可以去讀,但我個人不一定要很積極的去接受它;甚至於還要超越它!
不為什麼,於未來我不一定是文學的歌頌者?
如果是這樣一味來迎好避蔽,那將會讓我的文學理念,更顯得腐化愚癡!
問題是;若是一天到晚只懂得歌頌,缺乏著批判,請問這日後的台灣本土文學態勢與走向,要如何成長?
所謂文學領域的主體涵義,則是會隨著各個不同時代背景條件結構之下,而產生於一種學識致用的效益性存在;其寫作區別也包括有文字創作、文學報導、文學評論以及學術理論等四大部份來作以一種主體結構性的相應條件所在。
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屬於一種原轉死結的東西;它則會隨著時間的蘊釀之後,而產生於這種所謂脈動起伏的趨勢與走向,進而能夠帶動於一種有著全新時代背景的文藝復興。
反觀,從台灣本土文學近代史發展上面,至今也已經馱負在我們這一代新文學人身上;人家國外學者,都已經知道要如何來觀察我們台灣本土文學的走向與發展?這時候,難道我個人還能夠對所有海內外華人文學區域來登高一呼的說:國外文學萬歲嗎?
那麼,日後對這群一向喜愛敘寫古詩詞的文學朋友,於未來渾沌不明的寫作前景,又情以何堪?我想,是永遠不會有這回事存在的!而這種具有中國文學傳統歷史的深遠涵義,又豈能在我們這一代新文學人的銜接手中,任意遺棄?
如果,連那些文學老祖宗們具有歷史傳襲的智慧之根都不要了,那麼日後我們還要敘寫些什麼文章來做為教化之本?試問!
尤其在這次台灣本土新文學主義計劃推動裡頭,有關於古詩詞的未來發展與走向方面,也將會被安排於首重推動的一大項目。
長期以來,我們從早期有著學校與生活之間的教育與學習發展,皆會依循著不同年齡層的成長環境,逐步來接受前人智慧的經驗洗禮,若是缺乏這種傳統文化的學習背景條件存在,日後又怎能夠對後人們來產生於一種所謂倫理道德的教化典範?
這也是必須要讓當前的每一位海內外新文學人,值得去省思與堅持扼守的理念所在。
-沙丘-
沙丘.純文學藝術創作天地╱最新文章發表公告說明:
*本篇文章乃屬常態發表文章安排。
*台灣、香港以及北美等地,乃繼續維持繁體文字形式發表;大陸內地全面更改簡體字方式發表。
*部落格裡面的所有文章,早已輯入集結完成,未來有出版書籍走向,請勿任意引用;或作其他商業圖利之用。
*本文將會安排其他文壇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以及喜菡文學網等地駐外同步發表。
*以上說明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