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寫一生<台灣文學女性書寫>史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9, 2006 10:52 pm
楊翠寫一生<台灣文學女性書寫>史
楊翠老師身為台灣文學前輩作家楊逵的孫女,自然散發出的文學氣息,讓人以為她大學時期理所當然是文學系的資優生,沒想到她在講台上首先自我解剖,因為祖父的關係與自己的選擇,而就讀歷史系,實在是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有趣機緣。但歷史系的傳統與偏見並不隨著時代演進而大躍進,所以她遇到了喜愛文學的學生進入歷史系大部份會發生的困擾,歷史系老師對文學嗤之以鼻,覺得文學是虛構的,在歷史中並不重要,那時楊翠老師只得據理論述,為文學的地位護航。
楊翠老師的遭遇是學界普遍的現象,即使時間往前推進,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不斷超越自己,與時代一起前進,又閉鎖在自己構築的教室工作場所,並不繼續開闊自我的視野,是會陷入本位主義的迷思中,造成這門學問被這種教育工作者帶進古井,學習這門學問的學生被引進古井掉入泥濘中作古。
楊翠老師因為學習歷史,又關心女性議題,而發現女人的歷史,因為父權強權者控制歷史解釋權,造成女性的形象系統的消失,整體的模糊。長期以來女性存在的價值,只存在族譜記載,而且往往只是一行字的書寫,就是這個女人活了幾十年的生命史,所以她發現要看女人的故事,需從文學中找尋,而無法從歷史書中去找。
楊翠老師不但不因歷史系老師的看法而影響對文學的執著,也沒偏廢對歷史的研究,更用心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論文學文本與歷史文本的修辭學,或文學文本與歷史文本之間的互文性,文學與歷史的親密關係被她從容的建立起來。她不淪於要選靠向歷史或選靠向文學的迷思中,不卑不亢契而不捨的實踐自己理念,確是學者風範的做學問精神。
但即使由文學中找尋歷史中的女人,也非易事,在清朝法律文件「淡新檔案」的真實案例中,不論是妨害家庭、外遇、強姦誘拐真實案例,都只有男性說法,沒有記載女性說法,等於法律上的女性主體根本不存在。直到現代李昂為代表的女性書寫,女性的形象似乎才在文學中較清楚的顯現出來,由「殺夫」的弱勢女性描寫,到「北港香爐」的女性與政治,「自傳的小說」作者與謝雪紅交融的性與權力,李昂的女性書寫和女性情慾息息相關,從她的書寫歷程也可看出女性主義的演進。
在女性議題上,中國歷史對女性的壓制與中國帝制的壓制分不開,這不禁總讓人思索,如果西方政治可以自行演進到民主政治,由君權政治演進到議會政治選舉政治,由男性公民發展到女性公民,社會男性平權發展到社會女性平權,但是換成中國有可能做到嗎?假設西方國家不發現中國,中國閉關自守至今,完全不受西方影響,不知地球有別的國家,成為單一世界,它有可能自行演進為民主政治嗎?它的人民改朝換代或革命後會不想做皇帝,而自發性創造選舉政治嗎?有可能由君權政治演進到選舉政治嗎?有可能由男性公民平權解放到女性公民平權嗎?
依照作家柏楊的醬缸理論,中國人幾千年來陳腐酸臭在醬缸裡,早已喪失清新的想像力與創意,大概沒有發明選票的創造力,東方人對當皇帝的權力欲望的劣根性與醜陋性,不是在歷史課本或政令宣導自吹自擂我們是具有優良傳統文化可以掩蓋的。
而女性主義隨著西學東漸影響到政治與思潮的演進更受重視,但如果二十年前的女性書寫現在的女性主義仍在討論(例如現今文學系的女性主義老師上課舉例的文本依然是<殺夫>),2002年的女性書寫到2022年的女性主義仍在討論,甚至討論的是1980年代的女性書寫,那麼台灣女性書寫是否呈現沒有進展的危機?台灣女性主義是否也有了沒有進展的危機?因為這是否表示當代的女性書寫缺乏具代表性的文學文本可以討論或創新議題?是否表示當代除了李昂之外的女性書寫者面目模糊或為數過少?
在女性書寫議題方面,因為歷史的壓抑而提倡女權的女性主義者,面對可能跳過女性情慾直接開放女性性行為的新新人類網路世代,台灣現今的女性主義是否已有前瞻的回應態度?是否已為她們開始研究新新人類新的性態度或設想相關議題?而不只研究略帶嘩眾取寵的新新人類的光怪陸離的性行為議題?是否多年的努力下來在推廣給台灣女性的思潮與觀念方面已可以與歐美各國現今的女性議題同步?二十年後的現今的新新人類女性即將是社會中堅分子,女性主義可能無法在2022年與她們討論幾十年前的「殺夫」,而要求她們有感想共鳴,希望她們對半世紀前的女性情慾身有同感,畢竟李昂<殺夫>的情慾不是今日同學們的情慾,今日同學們的情慾不會是幾十年後她們女兒孫女的情慾,女性書寫是須要與時俱進、須要台灣作家不間斷的書寫發掘關於台灣女性的新時代議題。
楊翠專題演講
主題:文學與歷史的虛實辯證<台灣文學女性書寫>
日期:2002年3月26日
楊翠老師身為台灣文學前輩作家楊逵的孫女,自然散發出的文學氣息,讓人以為她大學時期理所當然是文學系的資優生,沒想到她在講台上首先自我解剖,因為祖父的關係與自己的選擇,而就讀歷史系,實在是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有趣機緣。但歷史系的傳統與偏見並不隨著時代演進而大躍進,所以她遇到了喜愛文學的學生進入歷史系大部份會發生的困擾,歷史系老師對文學嗤之以鼻,覺得文學是虛構的,在歷史中並不重要,那時楊翠老師只得據理論述,為文學的地位護航。
楊翠老師的遭遇是學界普遍的現象,即使時間往前推進,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不斷超越自己,與時代一起前進,又閉鎖在自己構築的教室工作場所,並不繼續開闊自我的視野,是會陷入本位主義的迷思中,造成這門學問被這種教育工作者帶進古井,學習這門學問的學生被引進古井掉入泥濘中作古。
楊翠老師因為學習歷史,又關心女性議題,而發現女人的歷史,因為父權強權者控制歷史解釋權,造成女性的形象系統的消失,整體的模糊。長期以來女性存在的價值,只存在族譜記載,而且往往只是一行字的書寫,就是這個女人活了幾十年的生命史,所以她發現要看女人的故事,需從文學中找尋,而無法從歷史書中去找。
楊翠老師不但不因歷史系老師的看法而影響對文學的執著,也沒偏廢對歷史的研究,更用心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論文學文本與歷史文本的修辭學,或文學文本與歷史文本之間的互文性,文學與歷史的親密關係被她從容的建立起來。她不淪於要選靠向歷史或選靠向文學的迷思中,不卑不亢契而不捨的實踐自己理念,確是學者風範的做學問精神。
但即使由文學中找尋歷史中的女人,也非易事,在清朝法律文件「淡新檔案」的真實案例中,不論是妨害家庭、外遇、強姦誘拐真實案例,都只有男性說法,沒有記載女性說法,等於法律上的女性主體根本不存在。直到現代李昂為代表的女性書寫,女性的形象似乎才在文學中較清楚的顯現出來,由「殺夫」的弱勢女性描寫,到「北港香爐」的女性與政治,「自傳的小說」作者與謝雪紅交融的性與權力,李昂的女性書寫和女性情慾息息相關,從她的書寫歷程也可看出女性主義的演進。
在女性議題上,中國歷史對女性的壓制與中國帝制的壓制分不開,這不禁總讓人思索,如果西方政治可以自行演進到民主政治,由君權政治演進到議會政治選舉政治,由男性公民發展到女性公民,社會男性平權發展到社會女性平權,但是換成中國有可能做到嗎?假設西方國家不發現中國,中國閉關自守至今,完全不受西方影響,不知地球有別的國家,成為單一世界,它有可能自行演進為民主政治嗎?它的人民改朝換代或革命後會不想做皇帝,而自發性創造選舉政治嗎?有可能由君權政治演進到選舉政治嗎?有可能由男性公民平權解放到女性公民平權嗎?
依照作家柏楊的醬缸理論,中國人幾千年來陳腐酸臭在醬缸裡,早已喪失清新的想像力與創意,大概沒有發明選票的創造力,東方人對當皇帝的權力欲望的劣根性與醜陋性,不是在歷史課本或政令宣導自吹自擂我們是具有優良傳統文化可以掩蓋的。
而女性主義隨著西學東漸影響到政治與思潮的演進更受重視,但如果二十年前的女性書寫現在的女性主義仍在討論(例如現今文學系的女性主義老師上課舉例的文本依然是<殺夫>),2002年的女性書寫到2022年的女性主義仍在討論,甚至討論的是1980年代的女性書寫,那麼台灣女性書寫是否呈現沒有進展的危機?台灣女性主義是否也有了沒有進展的危機?因為這是否表示當代的女性書寫缺乏具代表性的文學文本可以討論或創新議題?是否表示當代除了李昂之外的女性書寫者面目模糊或為數過少?
在女性書寫議題方面,因為歷史的壓抑而提倡女權的女性主義者,面對可能跳過女性情慾直接開放女性性行為的新新人類網路世代,台灣現今的女性主義是否已有前瞻的回應態度?是否已為她們開始研究新新人類新的性態度或設想相關議題?而不只研究略帶嘩眾取寵的新新人類的光怪陸離的性行為議題?是否多年的努力下來在推廣給台灣女性的思潮與觀念方面已可以與歐美各國現今的女性議題同步?二十年後的現今的新新人類女性即將是社會中堅分子,女性主義可能無法在2022年與她們討論幾十年前的「殺夫」,而要求她們有感想共鳴,希望她們對半世紀前的女性情慾身有同感,畢竟李昂<殺夫>的情慾不是今日同學們的情慾,今日同學們的情慾不會是幾十年後她們女兒孫女的情慾,女性書寫是須要與時俱進、須要台灣作家不間斷的書寫發掘關於台灣女性的新時代議題。
楊翠專題演講
主題:文學與歷史的虛實辯證<台灣文學女性書寫>
日期:2002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