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力量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把一個平凡的普通人蛻變成不凡;將遲滯不前的組織推向生機盎然的巔峰?這就是「五項修練的故事」四本小書所要探討的 。它不談績效,不講變革,更沒有晦澀難懂的經濟理論或任何的數學模式,只用最淺顯輕鬆的寓言故事點燃我們對生命源頭最根本的慾望-願景-。因為願景,使我們懷抱著希望,而希望則驅動了學習的齒輪,學習的齒輪一旦啟動,再笨重的組織也就彷若那蓄勢待發的磁浮列車輕巧地奔馳;平凡因而蛻變成不凡,停滯因此而前行。
笛卡兒認為「我思」是人的本質,他說「吾人意見之分岐,並非來自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理智,而是因為我們由不同的路徑引導我們的思想」(註1),這正是「洞穴人的陰影」隱喻的「心智模式」,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和看見什麼,並且以自認為合理的方式解釋發生的現象。心智模式不僅導引我們如何思考,如何行動,甚至也將自以為是的推論誤作事實,進而堅定的奉行信念,即使在科學如此昌明的今天,大部份的人卻依然活在洞穴裏,拒絕接受範圍以外的變化。比方說,相信「傳直銷的業務員都是騙子」的人,也許曾有過被推銷的不愉快經驗,當心智模式被其他具有相同輕驗的人再反覆加強後,即便業務員僅介紹商品,他也會以極端排斥的態度加以拒絕,因而喪失了比較商品、學習創新的行銷手法及人際溝通的方法。
除非心智模式能夠不斷的更新修正,否則思考要呈現跳躍式的成長,心靈要更加成熟圓融,視野心胸要開闊接納異己是不可能的。柏拉圖的故事結尾是「布基回到洞穴想帶同伴們到外頭的美麗世界,但被同伴們視為叛徒而活活的殺死」。千年來,相同的結局反覆地在各地上演,好像人類的行為模式始終不曾改變及進步,趨吉避兇、渴望安穩、害怕不知名的陌生是人性的一部份,同時,好奇、追根究底、向極限挑戰也是人性的一部份,兩股力量互相拉扯,互相砥礪,成就了一篇篇或野蠻或文明的歷史。
可是對大部份的人而言,只要盲從就比較容易過生活,特別是許多宗教及傳統的價值觀往往以愛及和平種種名義透過各式媒體教導大家如何安於現狀、如何逆來順受,當少數人勇敢的超越自我、掙脫傳統的束縛時,整個組織甚至想盡辦法阻撓,英王愛德華二世曾說:「自古多少戰爭,皆假仁義為名」,費曼曾說:「你必須承認及了解這未知世界的未知本質,才能進行探險,它要求的是宇宙所有無法解答的謎題繼續維持無法解答,保持一種『一切皆不確定』的態度。用一句話作總結:知識份子的謙卑。而宗教信仰告訴我們世間萬物到底是什麼、來自何方,人類是什麼…… 它談該如何處世、它激勵大家做好人,信仰容不下『不確定』。事實上,有些不信神的好人,他們的行為依據跟宗教的道德精神不謀而合」(註2),大衛.哈斯欽在「旅鼠的困境」及「比狼學得快」特別地指出根深柢固的傳統信念如何阻撓學習(長老說:『我們旅鼠的傳統使命就是跳懸崖』及『那隻小母羊在嘲弄我們的傳統』)。
觀看歷史,可以輕易的發現促成人類文明進步往往是一小群人想過更好的生活、渴望達成某些夢想,他們完成了自我超越,最後改變整個組織的文化,如同愛咪和藍奇的探索,經過系統的思考,領導者藉著啟發人們認識自已的使命,並建立有助於實踐自我的環境,當看到組織願景與個人最關心的事連結一致時,員工便會全心認同這份工作並積極投入。許多公司總喜歡鼓勵其業務員想像生命中非要不可的願望,然後傾全組織之力支持業務員完成夢想,因為當個人的利益和組織的利益(如:自我挑戰創造更高的業績以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合而為一時,每個員工的成功就是組織的成功;完成員工的願景也就完成組織的願景,這時組織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學習成長進步。
近幾年,政府大力的從事組織再造工程,要求每個單位的績效,鼓吹創新,大刀闊斧的減少人事費用,裁併轄下機關層級,確實做到簡政便民、提升服務品質,於提升國家競爭力,助益良多。但是所有的改革倘無法與員工的願景契合,不能作全方位系統的思考,由上而下一昧推行的結果,往往導致下屬陽奉陰違規做些表面功夫敷衍了事。例如,攸關國力的教改方案,其引發的爭議是否如願減輕孩子的負擔,讓孩子更愛書,尚在未定之數,然重視績效的結果,卻使得必須深根的許多基礎科學研究案無疾而終;家暴案的四歲女童被重視績效的醫院拒收,延誤就醫後,在百公里外的醫院不幸死亡;近日震驚國際的新聞還有過度追求速度及利潤的日本電車出軌,上百人亡,數百人傷。
而今政府的官僚體系(包括不同政黨的民意代表)為了自身利益互相推拖,各機關裡的新創意因為績效評比不願做策略聯盟,多頭馬車、雜亂無章的現象時有所聞,也許在某些行政改革的數據呈現成長,然「冰山的一角」書中提出的系統基模-飲酖止渴、捨本逐末、惡性競爭、目標侵蝕、共同的悲劇、富者越富、成長與投資不足,這七種狀況在政府各部門間全都產生了。佛洛姆亦曾指出:「大權在握的私黨可以支配人民,可是他們無法阻止人民對於此種待遇興起的反應。他們變得畏縮、猜疑、孤獨,國家的組織會在某些方面癱瘓,反應的方式是漠不關心,或是不充分運用其才智、創造力與技術,再不然,他們的反應是將怨恨與破壞越聚越多,終至毀了自己,毀了當政者與整個組織體系。」(註3),那絕不是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命運共同體所願意的。
當人並不感受到他是自已充盈生命的主宰,他只得依靠本身以外的力量及對具體化熱情的偶像崇拜,對神明的崇拜、對明星的崇拜、對政治人物或國家的崇拜以投射出他生活的實質;我們並不跟什麼權威起衝突也不須聽任命令,但卻不自覺的在廣告的幻影中成了消費的奴隸,夢想的背後有個名叫「金錢」的巨人用他的大手操弄我們,於是我們心甘情願地臣服在一式求同的權威裡,以為那就是所謂的快樂人生。即使向來被視為自發的閱讀、旅行、交友也成了疏離的尋樂形式,事過境遷後,在自我靈魂的深處什麼也沒有改變,只留下片斷回憶,那表層友善的禮貌下反映的是距離與冷漠,我們正逐步地失去了人之為人的尊嚴,忘了我們正是我們經濟與社會舉措的製造者,我們不該蓄意推卸眼前的責任卻放對物質的慾望,滿懷希望以等待未來能帶給我們什麼。
「賺錢」沒有錯,一個人若連基本的生理需求都無法滿足,那麼尊嚴、愛、自我實現等只是空虛的口號,但生命以賺錢為目的,以財富、頭銜、昂貴珍稀的物品來證明存在,是無法填補精神的虛空,金錢購買不到溫暖、關懷、理性與感情,而這些唯有長期真心的付出才有所得,體認到生命本身即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然後才能充分的享受它所帶來的苦惱、快樂,美麗人生指的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其中探險的旅程。
網際網路的興起與運用是二十世紀最了不起的發明,在虛擬世界裡不再有性別、種族、宗教、黨派、階級、年齡等區別,人人一律平等,無論你需要或不需要什麼,上網就對了,資訊流通的速度打破了人類有史以來的記錄,無法完成的夢只要鍵入簡單的命令馬上實現,生命變成了莊周夢蝴蝶式的吊詭,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部落格族群的一員,在0、1之間得到無與倫比的滿足和快樂,面對面的溫暖對話及接觸不再顯得重要,疏離感於焉滋生,最暢銷的書籍是生命勵志、心靈大補帖,收視率最高的的電視節目是各式神蹟靈異事件,形形色色的各種偶像被瘋狂追逐崇拜,嘲諷、犯罪、以暴制暴等論述隨處可見,人民以一種疏離、無關的態度評論事情發生,之後,被新的剌激取代,許多人都在問「生命的意義?」,精神信仰被當成商品販賣,付錢就能夠買到成功、健康、和樂、所有疑難的解答……,卻忘了人只要能真實地感覺愛、體貼、互助合作便是存在的證明,忘了喜怒哀樂、煩惱、幸福感原本就是生命的構成要素,我們脫離了自然,跟著也失去了承受挫折的能力,甚至無法學習如何欣賞及與其他野生生物和平共存。
北美、歐洲國家亦不遑讓,石油、原物料的價格持續上漲,財富由消費者逐漸轉移到生產者手中,中產階級富裕的生活是由不同信仰膚色的回教、非洲、亞洲國家提供勞力換來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背後,其實有根深蒂固的歧視,仇恨極端在各個角落暗地合法散播,荷蘭導演梵谷之死、美國911事件、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炸案、以巴兩國衝突傷痕猶在,注重人性尊嚴的改良式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福利政策在施行多年後依然不儘理想,百年前被帝國主義剝削的貧困國家至今只得到該負責的國家無濟無事的少數協助,維持經濟上的富庶依舊是政策擬定的首要,弱勢族群的怒吼被7大工業國領袖會議阻絕在外。
凡此種種唯有提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方能治根,當清潔工和董事長、臨時工和元首、孩童和成人都一樣都能過著有尊嚴、能理性地思考的生活,從事有創造性、有意義的工作,因為人人都具有相同的價值、不同的願景,具有不受操縱、脅迫的自由,不僅僅是身體的,還包括心靈的,任何一個國家、社會、組織都該以營造一個能充分發揮個人才能,提供冒險嘗試的機會並得以完成夢想,扶持保護弱小,公平競爭的環境,未來人類是朝向理性和平的版面移動,還是會再度走向戰爭掠奪,弱肉強食呢?這也正是作者的弦外之音。
  根據調查,有80%的人對目前工作不滿,80%的人為20%的人創造財富,而僅有5%的人是所謂的成功者,拿破崙.希爾有首名為「成功哲學」的詩:「……如果你隨隨便便的話,你就會失敗。我們從這個世界得到的真理,成功取決於人類的意志;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人的精神狀態所主宰的。……人生奮鬥並不一定都是強者或捷足先登的人;堅信“自己會成功”的人遲早必定會成為勝利的佼佼者。」時常反問“我是誰?我期望創造什麼?”觸發行動,並向旅鼠愛咪學習如何突破困境、走出洞穴;用比狼學得快的精神勇往直前、扭轉現狀;做系統性的思考使組織看見冰山全貌、修正錯誤;這就是「五項修練的故事」中小故事的大道理。

註1:笛卡兒著,我思故我在,志文出版社,62年版,第111頁。
註2:費曼著,這個不科學的年代,天下文化出版,88年版,第48至55頁。
註3:佛洛姆著,理性的掙扎,志文出版社,73年版,第38頁。
[size=18][/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