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未來的<美麗新世界>啟示文明人的反思錄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概念性與獨創性可以使讀者見識未來全新的科學視野,但內容又深具省思性與啟發性有豐富的文學價值,並不是市面上一般娛樂取勝的科幻小說可以比擬的,更讓人佩服的是這本書的作者赫胥黎寫作「美麗新世界」時,是早在一九三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開始的時代,中國尚處在落後國家的階段,但小說中赫胥黎提到的許多未來世界的科技與人性,在後來的歷史都出現了,赫胥黎有哲學家先知的一面,深具啟示性與預言性。

例如書中像現代搖頭丸的<蘇麻>,吃下去不見得像注射海洛因會不清醒,而是像現在這幾年嗑藥的青少年流行吃的搖頭丸,人吃下去還是清醒的,可是心情會很放鬆,會很高興亢奮。還有小說中育種與制約中心的受精室是跟受精室的試管嬰兒,這也是現代不孕症夫妻普遍施行的受孕方式,但赫胥黎在那個時代已經將這部分描寫處理得很完善,好像就是一場已經實驗進行過多次的培育試管嬰兒流程,栩栩如生的場面在我們眼前上演一般,我不知道是否那時科學家的醫藥科技已在進行這些試驗,而有發展的可能性?還是這些全是赫胥黎的憑空想像?如果是後者,我只能說赫胥黎是一個如同對世界有偉大貢獻的諾貝爾獎得主費曼憑空想像到現在的奈米世界一般,是一個不凡的科學哲學家。

因為這本書非常別開生面的描寫未來世界,所以具有比一般寫實小說描寫現代世界小說的背景難度,發生在已經不是以西元紀元的未來時代,赫胥黎以他的想像架構了一個高度文明----以科學為依歸的未來世界。因為這世界不曾存在過,所以要如何描寫得具有真實感又不會破洞百出,實在需要非凡的文學實力,但赫胥黎在那個科技還未一日千里的時代就做到了,我想除了他本身的學養豐富與才華過人之外,應該也是對於科學文明的後遺症隱憂洞燭先機,並為這個世界將來可能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文明禍害憂心忡忡,思慮甚深,才促使他戮力寫就這本高難度的小說吧!

就是因為美麗新世界有先見之明的預言性,才會讓我好奇赫胥黎的寫作動機,然後我發現赫胥黎曾在「美麗新世界」出版十五年後,為該書重寫序言時提到:「這本書的主題不是科學進步本身,而是科學進步對人的影響。」也就是說他確實已看到當時科學文明過度發展後的淺藏危機,並且預見極有可能在人類未來社會中爆發,雖然其結果不見的是好是壞,但一定對人類造成巨大影響,所以赫胥黎覺得應該就他的觀察與預測還有憂心的部分,當成寫作主題,創作一部不凡的預言小說,因此我推測這可能就是他寫作的動機吧!

「美麗新世界」一書中探討的問題包含許多層面,尤其在人性上的描寫是很讓人驚訝的,例如碩果僅存的胎生野蠻人,他會為了母親吃迷幻藥般的蘇麻過量,傷害大腦而擔憂,但那個世界的人卻覺得他是怪人,一來他們受制約又接受制式的社會教育,所以將領導人福特的訓示言談當作他們理所當然的共識,因此他們別說是像書中的另二名主角柏納德與蘭妮娜遇到飛機亂流要吃蘇麻,連心情煩悶就要吃。蘇麻可以製造快樂,人類也不再有情緒不佳的煩惱,這看來蘇麻的效用瞬間解決了人類的情緒問題,除了快樂之外不再有悲苦憂傷,似乎蘇麻一下就解決佛祖釋迦牟尼參悟多年,才能解脫的人生七苦煩惱,但蘇麻真的可以取代佛祖之類的宗教思想家的智慧,直接讓人類得道得救,如同在西方極樂世界嗎?那應該只是受了蘇麻控制的文明人的自欺欺人,他們連一點小事發生都需要依賴蘇麻的話,就表示他們受蘇麻的控制越深,自己就越需要蘇麻這種東西,並且直到身邊無時無刻都要隨身攜帶的地步,所以其實他們本身就越受蘇麻及蘇麻供應者束縛,也就越不自由。反而是寧願感受人類真實的喜怒哀樂的野蠻人,他不願像文明人吃蘇麻解決情緒不快,而寧可忍受悲哀痛苦失落的人類情感,雖然內心不好受,但在有快樂的事發生時,他會比其他文明人更快樂,並更珍惜那份快樂,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是文明世界中最自由也最擁有自我的人。

另一個讓人覺得可怕的是,野蠻人的母親過世,野蠻人他非常痛苦傷心,但他週遭的文明人卻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不但覺得野蠻人不該傷心,而且又老又醜的母親死了(因為野蠻人他跟母親是文明人口中的未進化人種,所以身體外貌會隨時間變老變醜)應該高興才是(因為野蠻人他跟母親是未進化的人種,所以身體外貌會隨時間變老變醜),因為他們的社會在科技的進步下,是沒有老化的老年人的,當時的醫藥科技已可讓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外貌依然如二十多歲年輕人一樣。這又是赫胥黎的一個應證在現代的預言,看看現代人尉為風尚的美容整形,而且如何抗老化與保養年輕外貌,更是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事,但在許多美麗的外表下,可惜的卻沒有美麗豐富的心靈,和小說中擁有工作時的成人心靈,下班後是幼兒心靈的文明人是一樣的。現代人越追求年輕美麗,但心靈與智慧卻有倒退跡象,由現在社會中發生的許多亂象,早已可以證明,反而是書中的野蠻人,他會自己下判斷,自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判斷力,才更顯得成熟可貴。

野蠻人會為母親過世哭泣難過,小說中的其他文明人因為都是試管嬰兒出生,並且從小群體成長,視父母為邪惡淫穢代名詞,並因接受死亡不是壞事的制約,所以不會因為有誰過世而傷心難過,但人性也因此呈現極大扭曲。只因為受制約的人,雖然成長及生活中物質生活豐富,但人類社會中最可貴的「愛」,也就無法獲得,尤其是父母養育子女的「慈愛」「關愛」,人因為在父母的愛中成長,而自己心靈也能充滿愛,才能傳播給周遭的人,這才是良善社會的動力。但書中的文明人沒有父母親,更沒有在父母的愛中成長,所以他們其實是有缺陷的人,這是心靈上的缺陷,他們並沒有將人性發揮出來,而人之所以為人,不只是有人類的外表,不是還需要有人性在人身上與內心,才真的是一個完整的人嗎?

小說中的野蠻人有他自己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意志,所以他擁有自由的人性,野蠻人會為母親不在人世而難過,所以他是有感情的人性,野蠻人在母親身邊長大,所以他懂得人與人互相照顧關愛的人性,野蠻人最後離開集體群居的文明人們而自己獨居的選擇,是他有自醒與反思的人性,所以野蠻人才是書中唯一真正的人。反而文明人跟他比起來只是像人的人,但還不是真正的人,除非如同書中的柏納德與赫爾默斯開始自省,才是文明人跨向人的第一步。我想這也是本書作者赫胥黎要告訴我們的---人類文明不管進步到什麼境界,都不能喪失自我反省檢討的能力。

200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