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婉約與豪邁--淺析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風
●前言
宋代出名的才女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也幾乎是中國文學史上唯一一位能夠與男人媲美的女詞人。勇於突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而航向文學這座燈塔的李清照是才華洋溢的,所作作品可說是字字珠璣,轟動當時的文壇。而清照那清靈秀麗的詞也無疑的大大輝煌了中國古典文學,讓詞的婉約發揚的更加細膩、更加淋漓盡致。雖然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多已因為年代久遠而散佚,傳世的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不到,但是對她在宋詞上的成就,世人是多所讚譽的。
而此論文的內容主要是在探討絕代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從這麼多以婉約為主要風格的宋代詞人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其次也探討了從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到蒼涼孤單的晚年這樣長的時間過程,她的詞風之轉變;而最後想談論的,則是跟她作品關係密切的國仇家恨。
論文內容幾乎全都取材自書籍上,各家詞選、詞注、詞評均包括在內--但又因為本論文的論述要點之一在於宋代才女李清照筆下所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因此又以古今各評論家、文學家對她的文學涵養以及作品之藝術特色所發表的評論佔多數。
●正文
一、 清照作品特色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生於公元一○八四年,自號易安居士,為山東濟南人。出身詩書世家的她自幼便負有才名,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之外,更能鑑賞金石篆刻。其中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是她那纖柔工細的宋詞,並與秦觀並列為婉約派之首。連宋代理學家朱熹都對她讚譽有加:「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
01.藝術特色
A.修辭運用技巧
絕代詞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享譽盛名,自有其獨到之處。擅用白描技巧表現出細緻的情意便是她為人讚美的特色之一。<醉花蔭>透過上半片「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的勾勒,便先有一分惆悵蕭索,讓人心有戚戚焉--這樣『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用意是先讓尋常景物染上了清愁,以便於使人深入其情境。(註一)
再看<訴衷情>下片:「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捻殘蕊,更撚餘香,更得些時。」透過筆墨描寫夜闌人靜仍未入眠的主人翁的小動作,看似瑣碎,但卻巧妙的烘托出一份深閨百無聊賴的悶悶心情。(註二)而<鳳凰臺上憶吹簫>開頭幾句:「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匲塵滿,日上簾鈎……」,短短幾句道出閨中情景,卻將那種欲說還休的無奈心情勾勒出……這般細膩柔美的情思和筆觸,豈是區區纖巧細緻四個字足以形容?
B.文字運用技巧
除了長於白描之外,以婉約為宗的清照也擅用淺俗文字入詩詞,但雖如此,她筆下作品卻一點兒也不流於俗氣。如<玉樓春>最後兩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雖說淡淡幾筆只是一派家常口吻,看似平凡無奇,卻偏偏平常得不足為別人所道;一闋<蝶戀花>:「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也是用語淺白流暢,讓人一看便大略明白其中涵意。脫離了花間派雕琢的詞風而選擇以尋常語入句,詞意卻翻騰而得「平淡入妙」旨趣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而這樣難得的藝術涵養,絕非一般詞人可比。
C.運筆特色
詞風毫不流於矯柔造作,清照用筆是以奇巧脫俗、俊雅秀美稱於世的。詞評家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誇讚她的:「作長短句曲折而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註三)的確是名副其實。而就算是引用前人語句,別有匠心的清照也是脫的妙極,不留一絲刻鑿痕跡。
那為歷代文人所激賞的「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瘦』字,一來以晚秋殘花之瘦相比人被相思折磨之消瘦,二來在聲韻方面極為恰當--自發聲最宏亮的『風』到最細的『瘦』,字如貫珠的道出脈脈餘韻……連陸德夫也評為絕佳(註四)!而梁紹壬所著的《兩般秋雨庵隨筆》更讚她的名篇<一翦梅>起首七字「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註五)。雖說<一翦梅>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出自范仲淹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但難能可貴的是清照脫出的新句更加纏綿有味,將那情思剪不斷理還亂的萬般思量描入骨髓,比起范仲淹的原句反而越發生動了。
D.架構之妙處
清照除了在文字上的功力深厚之外,對於整篇文章的整體架構也是重視的,其細膩的程度常叫人嘆服。以武陵春為例:「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上半闋描寫景物,以蕭瑟的景物先入哀愁的情感,而下半闋則以『聞說』兩字承上闋而啟下闋。先用想像的筆法另闢一境,又輕輕轉到雙溪春好、擬泛輕舟的清愁來追悔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但全篇又都緊緊扣住「輕舟」這個要點,毫不放鬆下半闋另啟的新境(註六)……這樣的筆力和情感,就難怪詞評家們說她的詞風又淒婉又勁直了。
02.情感特色
A.婉約之情
清照的作品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地方,便是她毫不虛偽的情感。不管是喜是悲,她詞中的情感都是真摯細密而不讓人覺得輕浮浪蕩的。娓娓道來其中情意轉折無限,女子特有的矜持、委婉和柔美表現得尤讓人低迴不已,完全抓住婉約派的精華。如她的<永遇樂>寫道:「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由今到昔又由昔到今,一波三折,餘下無限情思(註七)。而《白雨齋詞話》更誇讚<武陵春>中最讓人愁腸寸斷的那幾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實在是「沉鬱頓挫中別饒蘊藉」(註八)。句句說來情深意真,讓人不為她的喜怒哀樂動容都不成。
B.豪邁之情
除了婉約之外,其實我們的女詞人也有她意氣風發、瀟灑奔放的一面的,而那份不同於一般描寫閨情的女詩人的豪情萬丈,其雄健磅礡的氣象也直追詞風豪放的蘇軾。這樣的豪情表現得最明顯的一首是她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詞情感熱烈真切而奔放不拘,大膽鮮明的抒發了她欲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意氣風發(註九)。而對清照這樣灑脫豪邁的一首詞,詞評家夏承熹評道:「這絕非沒有直接產生情感而故作豪語之人所能寫出的」(註十),清朝著名詞評家黃蓼園於他所寫的《蓼園詞選》中更直言:「無一毫釵粉氣,自是北宋風格。」(註十一)
由此可見,以婉約著稱的李清照絕非無豪情壯志與熱血激情,只會一味沉浸在自我情感營造出的世界的文弱詞人!
二、 詞風比較
一位真正的作者是活於生活中、時代中的,而不是只單單寫些風花雪月自娛娛人而已。生活環境和整個大時代的變動,應該是都會反映在作家的作品中的。從李清照早年的愜意閒適到晚年的飄零異鄉對她作品風格的改變,可以非常明顯的印證這一點。
01.少女時期
李清照出身書香世家,家中經濟稱的上是富裕的,因此她早期的詩詞中也很自然的反映出生活上的閒情逸致,多是些閨中景物、郊遊所見或者少女情懷等等,情感天真爛漫、筆觸淡雅宜人。如<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等等即是。
02.婚後生活
李清照在十八歲那年嫁與太學生趙明誠,夫妻兩人共同研究金石文物,感情甚篤。因此除了和丈夫分離的日子之外,婚後的她是快樂幸福的。<減字木蘭花>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叫郎比並看。」中少婦特有的嬌癡、<浣溪沙>裡:「繡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的嫵媚均將她婚後美滿安定的生活表露無疑。
不過也因為兩人情深意重,在分別之時清照總是格外感傷、格外牽掛,不曾稍減的思念之情反而還與日俱深。不管是『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還是『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都可以從濃濃的相思裡看出她對丈夫的款款深情以及盼望丈夫早歸的懇切之心。
03.寡居歲月
也因為夫妻感情深厚,因此趙明誠不幸在建康病死之後清照便始終鬱鬱不樂,詞中滿是旁人難以完全體會的濃愁,讀來句句叫人柔腸百轉。<孤雁兒>寂寞孤獨的:「吹簫人去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以及<清平樂>寫出的那份悵然:「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都使人不得不暗自為她和丈夫生死訣別的痛楚、抑鬱而感傷得不能自己。
04.流寓餘生
因為戰爭造成的動亂變遷和顛沛流離,清照被迫逃往南方避難。對於這場改變了許多事情的戰爭,她是很有感觸的。在這場戰爭中,她不但失去了幾十年來費心蒐集收藏的數十屋書籍古物,更與心愛的丈夫天人永隔--這雙重的噩耗對她的打擊之大,是完全可以想像的。那千古傳誦的佳構<聲聲慢>裡如泣如訴的心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就以纖柔哀怨的女子特有筆觸,沉重的發洩了她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淒苦心境。
三、 女詞人與國仇家恨
李清照橫跨北宋南宋兩個朝代,對於強敵對中原故土無情的糟蹋蹂躪、戰爭造成的淒苦漂泊與悲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敗懦弱等等都太過明白。但是,身為一個手無缚雞之力的文人、又是區區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說是對改變現狀根本無能為力,連照顧自己都恐怕有困難啦!但是,躲不過的歷史殘酷事實依舊造就了情感難以承受的包袱,讓多愁善感得難以拋下對北邊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的以詩詞來反映魂縈夢牽的鄉愁以及憤慨了。
而身為一個亡國之人,在精神上無所寄託的清照是以哀婉的語調來抒發自己的悲憤的痛以及難斬的愁,不管是<添字採桑子>:「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還是<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侷。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ˉ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都能夠明顯的看出晚年的李清照之作品重點已經不放在別離之苦,而著重在國家的興亡以及民族的命運身上,詞的境界更加開闊,情感也更蒼涼濃郁了。
●結論
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並稱『詞中雙聖』絕非浪得虛名--綜觀清照作品,可發現她的作品中幾乎都是以抒發情感為主調,不管是她和丈夫趙明誠的生離死別、她因節序更替所帶來的感傷或者她為國為家的憤激等等都離不了一個『情』字。但難得的是清照卻能夠獨樹一幟,運用巧思在這些無數詩人大作文章過的題目上發己之思,並且篇篇韻味不一。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筆情感真摯而不虛偽、文字綽約卻不浪蕩,比起專事綺羅香澤、風月豔情的花間派更別有一種大家風範。
沈東江曾云:「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註十二)確是事實,但可惜由於整個大時代對女子思想和行為上的束縛,使李清照幾乎整個人生裡的經驗和重心都還是受限於深閨之中,視野無法更加開闊--這是無法否認的,除了晚期有幾首詩詞抒發宋朝偏安對她造成的傷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內容都在別愁離恨之上。
也正因為她大多數的詩詞作品都還未能突破閨中點滴以及詞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歷史上成為一個頗負盛名的閨閣詞人而已。就算心中有那麼一點不為人所知的英雄情懷或者理想抱負,也只能聊以自慰,無法真正去實踐自己的願望、想法和意見--這令人遺憾的一點,只能說李清照也是無數封建時代下對女性的態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犧牲品之一了。
●引註資料
註一、《唐宋詞欣賞第九輯--李清照》p.19。地球出版社編輯部編。地球
註二、《中國歷代詩人選集19--李煜 李清照詞注》p.91。陳錦榮編注。遠流
註三、《詩詞曲之旅》p.282。李慕如編註。大夏
註四、同註二。p.89
註五、同註一。p.22
註六、《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p.247。 陳滿銘著。萬卷
註七、《詞林觀止》p.507。陳邦炎主編。台灣古籍
註八、同註七。p.509
註九、同註二。p.59
註十、同註一。p.46
註十一、同註七。p.494
註十二、同註三。p.278
婉約與豪邁--淺析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風
●前言
宋代出名的才女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也幾乎是中國文學史上唯一一位能夠與男人媲美的女詞人。勇於突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而航向文學這座燈塔的李清照是才華洋溢的,所作作品可說是字字珠璣,轟動當時的文壇。而清照那清靈秀麗的詞也無疑的大大輝煌了中國古典文學,讓詞的婉約發揚的更加細膩、更加淋漓盡致。雖然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多已因為年代久遠而散佚,傳世的只剩下原本的五分之一不到,但是對她在宋詞上的成就,世人是多所讚譽的。
而此論文的內容主要是在探討絕代才女李清照之所以能從這麼多以婉約為主要風格的宋代詞人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其次也探討了從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到蒼涼孤單的晚年這樣長的時間過程,她的詞風之轉變;而最後想談論的,則是跟她作品關係密切的國仇家恨。
論文內容幾乎全都取材自書籍上,各家詞選、詞注、詞評均包括在內--但又因為本論文的論述要點之一在於宋代才女李清照筆下所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因此又以古今各評論家、文學家對她的文學涵養以及作品之藝術特色所發表的評論佔多數。
●正文
一、 清照作品特色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生於公元一○八四年,自號易安居士,為山東濟南人。出身詩書世家的她自幼便負有才名,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之外,更能鑑賞金石篆刻。其中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是她那纖柔工細的宋詞,並與秦觀並列為婉約派之首。連宋代理學家朱熹都對她讚譽有加:「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
01.藝術特色
A.修辭運用技巧
絕代詞女李清照之所以能享譽盛名,自有其獨到之處。擅用白描技巧表現出細緻的情意便是她為人讚美的特色之一。<醉花蔭>透過上半片「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的勾勒,便先有一分惆悵蕭索,讓人心有戚戚焉--這樣『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用意是先讓尋常景物染上了清愁,以便於使人深入其情境。(註一)
再看<訴衷情>下片:「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捻殘蕊,更撚餘香,更得些時。」透過筆墨描寫夜闌人靜仍未入眠的主人翁的小動作,看似瑣碎,但卻巧妙的烘托出一份深閨百無聊賴的悶悶心情。(註二)而<鳳凰臺上憶吹簫>開頭幾句:「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匲塵滿,日上簾鈎……」,短短幾句道出閨中情景,卻將那種欲說還休的無奈心情勾勒出……這般細膩柔美的情思和筆觸,豈是區區纖巧細緻四個字足以形容?
B.文字運用技巧
除了長於白描之外,以婉約為宗的清照也擅用淺俗文字入詩詞,但雖如此,她筆下作品卻一點兒也不流於俗氣。如<玉樓春>最後兩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雖說淡淡幾筆只是一派家常口吻,看似平凡無奇,卻偏偏平常得不足為別人所道;一闋<蝶戀花>:「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也是用語淺白流暢,讓人一看便大略明白其中涵意。脫離了花間派雕琢的詞風而選擇以尋常語入句,詞意卻翻騰而得「平淡入妙」旨趣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而這樣難得的藝術涵養,絕非一般詞人可比。
C.運筆特色
詞風毫不流於矯柔造作,清照用筆是以奇巧脫俗、俊雅秀美稱於世的。詞評家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誇讚她的:「作長短句曲折而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註三)的確是名副其實。而就算是引用前人語句,別有匠心的清照也是脫的妙極,不留一絲刻鑿痕跡。
那為歷代文人所激賞的「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瘦』字,一來以晚秋殘花之瘦相比人被相思折磨之消瘦,二來在聲韻方面極為恰當--自發聲最宏亮的『風』到最細的『瘦』,字如貫珠的道出脈脈餘韻……連陸德夫也評為絕佳(註四)!而梁紹壬所著的《兩般秋雨庵隨筆》更讚她的名篇<一翦梅>起首七字「紅藕香殘玉簟秋」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註五)。雖說<一翦梅>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出自范仲淹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但難能可貴的是清照脫出的新句更加纏綿有味,將那情思剪不斷理還亂的萬般思量描入骨髓,比起范仲淹的原句反而越發生動了。
D.架構之妙處
清照除了在文字上的功力深厚之外,對於整篇文章的整體架構也是重視的,其細膩的程度常叫人嘆服。以武陵春為例:「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上半闋描寫景物,以蕭瑟的景物先入哀愁的情感,而下半闋則以『聞說』兩字承上闋而啟下闋。先用想像的筆法另闢一境,又輕輕轉到雙溪春好、擬泛輕舟的清愁來追悔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但全篇又都緊緊扣住「輕舟」這個要點,毫不放鬆下半闋另啟的新境(註六)……這樣的筆力和情感,就難怪詞評家們說她的詞風又淒婉又勁直了。
02.情感特色
A.婉約之情
清照的作品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地方,便是她毫不虛偽的情感。不管是喜是悲,她詞中的情感都是真摯細密而不讓人覺得輕浮浪蕩的。娓娓道來其中情意轉折無限,女子特有的矜持、委婉和柔美表現得尤讓人低迴不已,完全抓住婉約派的精華。如她的<永遇樂>寫道:「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由今到昔又由昔到今,一波三折,餘下無限情思(註七)。而《白雨齋詞話》更誇讚<武陵春>中最讓人愁腸寸斷的那幾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實在是「沉鬱頓挫中別饒蘊藉」(註八)。句句說來情深意真,讓人不為她的喜怒哀樂動容都不成。
B.豪邁之情
除了婉約之外,其實我們的女詞人也有她意氣風發、瀟灑奔放的一面的,而那份不同於一般描寫閨情的女詩人的豪情萬丈,其雄健磅礡的氣象也直追詞風豪放的蘇軾。這樣的豪情表現得最明顯的一首是她的<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詞情感熱烈真切而奔放不拘,大膽鮮明的抒發了她欲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意氣風發(註九)。而對清照這樣灑脫豪邁的一首詞,詞評家夏承熹評道:「這絕非沒有直接產生情感而故作豪語之人所能寫出的」(註十),清朝著名詞評家黃蓼園於他所寫的《蓼園詞選》中更直言:「無一毫釵粉氣,自是北宋風格。」(註十一)
由此可見,以婉約著稱的李清照絕非無豪情壯志與熱血激情,只會一味沉浸在自我情感營造出的世界的文弱詞人!
二、 詞風比較
一位真正的作者是活於生活中、時代中的,而不是只單單寫些風花雪月自娛娛人而已。生活環境和整個大時代的變動,應該是都會反映在作家的作品中的。從李清照早年的愜意閒適到晚年的飄零異鄉對她作品風格的改變,可以非常明顯的印證這一點。
01.少女時期
李清照出身書香世家,家中經濟稱的上是富裕的,因此她早期的詩詞中也很自然的反映出生活上的閒情逸致,多是些閨中景物、郊遊所見或者少女情懷等等,情感天真爛漫、筆觸淡雅宜人。如<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等等即是。
02.婚後生活
李清照在十八歲那年嫁與太學生趙明誠,夫妻兩人共同研究金石文物,感情甚篤。因此除了和丈夫分離的日子之外,婚後的她是快樂幸福的。<減字木蘭花>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叫郎比並看。」中少婦特有的嬌癡、<浣溪沙>裡:「繡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的嫵媚均將她婚後美滿安定的生活表露無疑。
不過也因為兩人情深意重,在分別之時清照總是格外感傷、格外牽掛,不曾稍減的思念之情反而還與日俱深。不管是『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還是『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都可以從濃濃的相思裡看出她對丈夫的款款深情以及盼望丈夫早歸的懇切之心。
03.寡居歲月
也因為夫妻感情深厚,因此趙明誠不幸在建康病死之後清照便始終鬱鬱不樂,詞中滿是旁人難以完全體會的濃愁,讀來句句叫人柔腸百轉。<孤雁兒>寂寞孤獨的:「吹簫人去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以及<清平樂>寫出的那份悵然:「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都使人不得不暗自為她和丈夫生死訣別的痛楚、抑鬱而感傷得不能自己。
04.流寓餘生
因為戰爭造成的動亂變遷和顛沛流離,清照被迫逃往南方避難。對於這場改變了許多事情的戰爭,她是很有感觸的。在這場戰爭中,她不但失去了幾十年來費心蒐集收藏的數十屋書籍古物,更與心愛的丈夫天人永隔--這雙重的噩耗對她的打擊之大,是完全可以想像的。那千古傳誦的佳構<聲聲慢>裡如泣如訴的心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就以纖柔哀怨的女子特有筆觸,沉重的發洩了她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淒苦心境。
三、 女詞人與國仇家恨
李清照橫跨北宋南宋兩個朝代,對於強敵對中原故土無情的糟蹋蹂躪、戰爭造成的淒苦漂泊與悲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敗懦弱等等都太過明白。但是,身為一個手無缚雞之力的文人、又是區區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說是對改變現狀根本無能為力,連照顧自己都恐怕有困難啦!但是,躲不過的歷史殘酷事實依舊造就了情感難以承受的包袱,讓多愁善感得難以拋下對北邊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的以詩詞來反映魂縈夢牽的鄉愁以及憤慨了。
而身為一個亡國之人,在精神上無所寄託的清照是以哀婉的語調來抒發自己的悲憤的痛以及難斬的愁,不管是<添字採桑子>:「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還是<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侷。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ˉ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都能夠明顯的看出晚年的李清照之作品重點已經不放在別離之苦,而著重在國家的興亡以及民族的命運身上,詞的境界更加開闊,情感也更蒼涼濃郁了。
●結論
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並稱『詞中雙聖』絕非浪得虛名--綜觀清照作品,可發現她的作品中幾乎都是以抒發情感為主調,不管是她和丈夫趙明誠的生離死別、她因節序更替所帶來的感傷或者她為國為家的憤激等等都離不了一個『情』字。但難得的是清照卻能夠獨樹一幟,運用巧思在這些無數詩人大作文章過的題目上發己之思,並且篇篇韻味不一。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筆情感真摯而不虛偽、文字綽約卻不浪蕩,比起專事綺羅香澤、風月豔情的花間派更別有一種大家風範。
沈東江曾云:「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註十二)確是事實,但可惜由於整個大時代對女子思想和行為上的束縛,使李清照幾乎整個人生裡的經驗和重心都還是受限於深閨之中,視野無法更加開闊--這是無法否認的,除了晚期有幾首詩詞抒發宋朝偏安對她造成的傷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內容都在別愁離恨之上。
也正因為她大多數的詩詞作品都還未能突破閨中點滴以及詞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歷史上成為一個頗負盛名的閨閣詞人而已。就算心中有那麼一點不為人所知的英雄情懷或者理想抱負,也只能聊以自慰,無法真正去實踐自己的願望、想法和意見--這令人遺憾的一點,只能說李清照也是無數封建時代下對女性的態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犧牲品之一了。
●引註資料
註一、《唐宋詞欣賞第九輯--李清照》p.19。地球出版社編輯部編。地球
註二、《中國歷代詩人選集19--李煜 李清照詞注》p.91。陳錦榮編注。遠流
註三、《詩詞曲之旅》p.282。李慕如編註。大夏
註四、同註二。p.89
註五、同註一。p.22
註六、《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p.247。 陳滿銘著。萬卷
註七、《詞林觀止》p.507。陳邦炎主編。台灣古籍
註八、同註七。p.509
註九、同註二。p.59
註十、同註一。p.46
註十一、同註七。p.494
註十二、同註三。p.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