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愛情

文學相關理論
每日限貼兩篇
●篇名:

詩經中的愛情

●前言: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選集,並且為我國古代北方文學之代表,對後世文學發展趨勢亦有甚大關係,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其中收錄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的詩歌共三百一十一篇,而有六篇有題無文,剩三百零五篇取整數,故又喊為詩三百。

人云:『文學作品會反映時代背景』,這句話的確是不錯的。詩經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反應當代社會狀況,文學之外,另有其社會意義。當然這些社會意義不只在描述下層人民生活、階級所帶來的生活水準差異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見,在以描寫愛情、歷史為主題的詩篇裡面也可以發現某種程度的現況反映。

而此論文著重在詩經中的愛情,透過古代男女之於愛情、古代男女的愛情命運、古代男女在文學中可見到的對愛情的表現來探討詩經中愛情部分反映出的社會性和其代表意義、文學價值等等。也因為詩經中以愛情為題材書寫的詩大多都收錄在《國風》中,因此取材用來討論的範圍也都在詩經中文學價值可說是最高的《國風》裡。

論文內容幾乎都以書籍為主要撰寫依據,然後再參考過各家翻譯、釋義、賞析、評論而完成,不過因為還是以探討詩經的文學面和愛情之關聯為主旨,因此對詩中的愛情、情感人物的意境終究著墨較多。

●正文:

一、社會性

風即民歌,原來是風俗、風土的意思,因為從《國風》裡的這些歌謠可以觀民風,故稱之為風。透過《國風》,我們當能了解到詩經那個時代--在上古時代人民群體聚居所組成的原始公社演變到奴隸制度社會甚至是封建社會的時候--平民愛情的真正面目,縱使有少數人認為詩經應該是士人所寫(註一),不過究竟養尊處優的士人寫不寫得出如此貼近生活的東西,想來看完詩篇後真相就自然大白了。

01.個人之於愛情

A.羞澀猶疑

雖然是嚮往愛戀的,不過青年中的男女面對自己喜愛的人兒總是羞澀而不知如何是好,《陳風》中的<月出>一篇就把這樣又尷尬又歡喜的時刻寫得很逼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可見在有好感的對象面前我們很容易手足無措這回事,可不是現代人才有的毛病呀!

至於暗自欣賞對方卻遲遲不敢說出口來的也是大有人在,家喻戶曉的詩經名篇<蒹葭>就把這樣的情懷寫得入木三分:「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渲染得極為神妙,並且意境優美得風致嫣然,讓人愛不忍釋。

這樣的詩在詩經中篇幅所佔甚多,可知在傳統的束縛之下青年男女是壓抑情感多於表白心意的。由此可見當時社會上禮教已有慢慢成形的趨勢,並且規模大到能夠影響個人。

B.大膽熱烈

當然在一片內斂的情感裡,還是有熱烈地追求情人,毫不避諱別人言語的聲音出現。從《鄭風》中<叔于田>大膽讚美異性威武雄壯的文字:「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到熱烈追求愛情,堅貞得叫人動容的<大車>中女子澎湃奔放的誓言:「穀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都看得出縱使是在重重階級跟禮教的嚴格管制下,愛情還是給了無數男女勇敢地挺身爭取幸福的力量,這股魔力,是再多教條也難以輕易磨滅的。

C.真摯淳樸

詩經中很多作品都是自平民生活中取材,所以對於平民青年淳樸而毫不做作的愛情也有甚多描寫,<采葛>中男女對答的情歌「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就很鮮明地呈現出古人愛情濃郁可是不做作的質樸感。(註二)而《檜風》中的<隰有萇楚>就更簡潔明快的表示出自己對同年紀異性的歡喜:「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通篇用字淺白流暢且情感顯而易見,毫不掩飾的欣賞之意文字中俯拾皆是。

這樣的作品在詩經裡多的是,另一篇作品<靜女>就更進一步地描繪出這種感情的相處細節:「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經文字仔細咀嚼而來,可發現這樣坦率誠摯的情感實在是細膩有味極了!

02.社會之於愛情

A.保守傳統

相較於個人,整體社會還是對自由戀愛多所限制的,這種限制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嚴格,直到現代才大有改善。<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踰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就是描寫一位少女縱使深愛著情郎,卻在家庭、社會的雙重壓力之下不得不委婉地勸戒她的情人不要爬過牆過來相會,以免引起麻煩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怎麼是跟人說教呢?根本就是禮教的現實寫照!(註三)

也因為這種要不得的禮教跟傳統的影響,導致許多女子過門之後才知道所嫁非人,大勢卻已然難以挽回。也是反映社會的一面吧,詩經中也有關於女子被丈夫始亂終棄的篇章,這方面以<氓>和<谷風>最具代表性。「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以」真真是打入讀者的心坎,讓人不禁也要為古代女子悲慘而難以預料的終身感到哀傷。

B.純真樸實

不過也不是都這樣,還是有少數幾股開放讓男女自由擇偶,自己選擇終身幸福皈依的清流。<木瓜>就是描寫關於男女自由選擇對象的篇章:「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全篇給人快樂溫馨的情緻,讀來也洋溢著一股彷彿戀愛的暖和感覺!

二、文學價值

雖然是幾千年前古老人民的作品,但是透過文字的描寫和意境的鋪陳我們依然可以輕易地見到古人在當代讓人驚訝讚嘆的文字功力。而詩主要又可以分為情感、意境、書寫技巧等幾個部分,所以這裡就分成情感上、意境上和技巧上三部分簡略論述。

01.情感

A.淡遠有味

詩經中許多描寫愛情的作品都是淡雅宜人的,縱使輕輕幾筆,但卻絲毫不差地描述出雋永的味道來。《鄭風》中<風雨>「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的勾勒在風雨交加而且心情本來不甚愉快的時候看見情人出現的欣喜;<出其東門>裡「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對情人的一心一意都是最佳例子。

另外<綠衣>中睹物思人的悲傷也是淡淡的愁:「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即使人家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是撫衣長嘆的作者卻總念舊的無法忘記那做衣服的人在生前對待作者的種種好處。物在人亡的情感雖然哀傷,卻也是感人而長懷心中的小小嘆息。

B.甜蜜清新

當然也有甜蜜清新畫面的寫照,試看<女曰雞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就是一派的新婚情調,甜蜜溫馨得讓人不由得對小夫妻彼此珍惜愛護的融洽氣氛會心一笑。

C.纏綿入骨

『小別勝新婚』這句話一點也沒錯,離別的確是讓思念轉濃、讓愛情更加纏綿多情,而<伯兮>正是這樣的作品。「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幾句真是寫得恰如其分,將妻子因為跟丈夫遠別引起的相思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樣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好似在眼前。相思刻骨,豈是我們才有的體悟呢?

02.意境

詩經描寫意境是十分高明的,以《唐風》裡的<綢繆>為例:「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短短幾句開頭就把洞房花燭夜裡喜遇佳偶的快意寫得淋漓盡致,真的是字裡行間都煥發出得意新婚的光彩色澤!《唐風》中的作品多寫灰暗面,這或許正是亂世中遇到良配而喜上加喜的寫照吧!(註四)

03.技巧

A.修辭技巧

在為人所知的賦比興三種手法之外,詩經還有許多精妙之處,例如動詞的掌握技巧詩經就十分高明。以<木瓜>的開頭兩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為例,作者在此,用投和報這兩個動作鮮明地展示出這幅生動的圖畫。這個『投』字把姑娘的大膽勁兒一下子顯露了出來,如果換成『遞』或是『贈』,則詩味就寡淡了不少哩!(註五)

B.人物刻劃

詩經中很多作品在人物刻劃方面功力都甚高,詩經首篇<關雎>裡幾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就把青年男子對漂亮女孩展開熱烈追求卻苦於始終擄獲不了佳人芳心的懊惱狀連同絞盡腦汁的樣子描繪得有趣鮮活,讓人彷彿身歷其境地留下深刻印象。

C.情節鋪述

詩經對有層次的層層遞進手法最是拿手,一層逼近一層地切入詩的主旨,精華之處絕無遺漏。而這樣一唱三嘆的格式所用甚多,在後世的山歌、文章體裁裡也時常能夠發現這樣的筆法。至於詩經中,<風雨>、<采葛>、<叔于田>、<桃夭>等等都運用了這樣的遞進方式,雖然呈現的主題不盡相同,難得的卻是都把情節鋪述的委婉有味,令人不禁吟之再三。

三、時代背景

詩經比起我們較為熟悉的唐詩宋詞,在時代上的確是離我們比較有一段距離,除了文字上閱讀的困難之外,也有風俗民情等等人文上的了解障礙。或許愛情的本質是沒有差異的,但是文章所表現出的面貌可能有出入了。而透過時代背景這個角度,我們當能更進一步了解詩經的真正面目。

01.風俗民情

<木瓜>詩中提到的女子擲瓜果給喜歡的男子,男子若有意則回以玉石就是周代某些地方的風俗,<丘中有麻>也有提到類似的行為。而這樣可愛的習俗是有流傳下來的,《晉書》中就有描寫美男子潘岳出門常常滿載瓜果而歸的敘述:「岳美姿儀……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載而歸。」(註六)可見六朝時仍有此周代古風。

當然後來這也演變成典故,投桃報李就是類似的引申詞。晉朝詩人陸機詩曰:「敢忘桃李陋,側想瑤與瓊。」其中描寫的,正是這樣美麗動人的習俗!

02.傳統觀念

透過詩經中的描寫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傳統觀念,<桃夭>一篇就層層遞進地完整勾勒出新娘的美好。全詩以桃花做比喻,象徵新娘的種種好處,並且自新娘顯而易見的外表豔麗迷人讚美到難以觀察到的內在賢淑和睦。從這首詩我們就能夠明白或許漂亮是擇媳的重點之一,但是古人更重視的卻是新娘的德行和行為,畢竟家是組成國的基本單位,必須盡到生兒育女、讓家族昌大和諧的義務,才真正能夠算個好媳婦啊!(註七)

●結論

詩經中大部分的篇幅畢竟屬於一般勞動階級的老百姓之作,因此透過詩經中的篇章我們除了能夠看到社會人文以及文學之美,也能聞出些無意間隱含的鄉土味兒。而詩經能夠熬過代代的歷練終於流傳至今,可見就算到現在詩經仍有其不可抹滅的價值--歷練過幾千年的詩經現在不僅是文人的必讀,甚至也是融入生活裡成為隨口引用的句子了。

至於愛情,那就更是永遠不變的了。『愛情是文人永恆的主題』這句話一點也不錯,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愛情都會發生,並且成為生命裡最璀璨的焦點。或許平民限於現實條件而在愛情上沒有士人的風花雪月,不過只要保存著那份最初的溫柔美好情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冀望應該就能輕易地在每次雙掌交握的溫暖裡,圓滿地落下句點吧!

●引註資料

註一、《詩經名著評介--集三》p.295。趙制陽著。萬卷樓圖書
註二、《中國歷代詩人選集1--詩經選》p.83。周錫馥選注。遠流
註三、《詩經欣賞與研究--卷三》p.157。靡文開、裴書賢著。三民
註四、《詩經選》p.198。錢杭著。中華書局
註五、《古詩漢魏六朝新賞1--詩經上集》p.178。高海夫、金性堯主編。地球
註六、《詩經欣賞與研究--卷二》p.58。靡文開、裴書賢著。三民
註七、同註六。p.3

對於詩經
我有一種前世的戀情
難以忘懷!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

在整本詩經中最喜歡桃夭,內容好像是
在祝賀女子婚嫁與願她婚後生活幸福吧
同時也寫到桃花盛開之美...^^

一開始接觸詩經是在國二的時候
有些寫古代的網路小說都會穿插這篇詩歌,同時
也是因為太喜歡此篇桃夭,才會去舊書攤買整本詩經來看的~

水姊 大概多多少少吧
其實每個不同的時代和文字
也許是不一樣的
但是情感 殘痕妹子相信不管過了多久
都是很相似的讓人感動著了

伊川 真的啊?
呵 我對那篇感覺還好
更喜歡"女曰雞鳴"這篇 有空的話
妳也可以多去翻閱
咱們哪天得個空兒就能多加切磋研討了!!

問好兩位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