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中華文化圈

文學相關理論
每日限貼兩篇
試論大中華文化圈
作者:和平島


2005年,對於海外華文界,是一個盛況空前和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年份:同時出現了四個嶄新的文學期刊。有澳大利亞的《澳洲彩虹鸚》、美國的《常青藤》、《詩天空》,和加拿大的《北美楓》。它們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全部都以詩歌作為生長的基點。這個純文學的閃光點,反映了一個呼之欲出的漢語新文化時代的來臨。

這好比四足鼎立,在前20年文學和文化沉澱和積累的基礎之上,強勢支撐起一個東西方文化合作和交流的全新的平臺。這樣的一個以詩歌這種語言的最高藝術為中軸的文學大廈的建立,標誌著一個全世界範圍內的大中華文化圈的形成。

作為該過程的見證人和積極參與者,作者將簡單介紹這四個期刊的發起人和各自的特色,總結和歸納出文化圈的特點,討論和分析其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深層原因,並展望文化圈的發展前景。


1.期刊介紹

《澳洲彩虹鸚》是由旅居雪梨的巫逖和巫朝暉父子創辦的季刊,巫朝暉任主編。它是南半球最具實力的文學期刊,以中文作家筆會的形式擴展其影響的範圍。分中文簡體繁體兩版。發表詩、散文、遊記、小說、文學評論、文壇軼事等。發行到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中國大陸、香港、中國臺灣等華語作家集中地。送五大洲一些圖書館收藏。網址: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

巫氏可謂愛國的文學世家。巫逖先生出生于馬來西亞,新中國成立後回歸祖國,任鐵路高級工程師,退休後移居澳洲。詩歌造詣極深,已出版詩集七本。其夫人杜維均女士工于文學,長於攝影。其子巫朝暉先生善長散文、新詩及古典詩詞。

《常青藤》是旅美女詩人姚園獨資主編的半年詩刊,由美國天涯文藝出版社出版。另編叢書《藤上風》。定期贈送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相關媒體。姚園,重慶人,是一個才思敏捷才華橫溢的現代美女作家,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近千首(篇) ,被選入《國際詩人名人錄》,曾獲徵文比賽大獎多項。婉約馨柔,清麗脫俗,繁複豐富,多彩多姿,是姚園與她寫的文字的特色。網址:hk.netsh.com/bbs/7952/。

《詩天空》由旅美美女詩人綠音創辦的全球首家中英詩歌雙語季刊。作為美國同名非盈利機構下屬網站poetrysky.com,是中美、中西當代詩歌交流的專業平臺。綠音的詩,如其人,同其名,清純,句短,簡約,不事裝飾,純粹而真實,內斂而節制,真摯又不乏熱情。

《北美楓》由加拿大詩人協會的骨幹成員星子、曉明、白水等幾十人發起的純文學刊物,和平島暫任主編。所依託的酷我網站coviews.com現有來自世界各地成員近千,是北美最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純文學網站之一。發表現代詩歌、古韻、隨筆、小說、評論、翻譯等。在這個以春綠夏碧秋紅的楓葉為標誌的北國,最動人的風光,卻是那冬日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此情此景,如何教人不思鄉!異鄉遇知音,能不青梅煮酒!最爽快的,首推那偉人豪情滿懷的一聲長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震徹寰宇,久久難消。。。


2.文化圈的特點

地域上的世界性。這些期刊分佈在東西和南北半球。期刊的發祥地,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是新一代華人移民最集中的國家。作家和讀者遍佈全世界,並以中國大陸為中樞,呈向外輻射狀星羅棋佈。同時,我們也看到,這種分佈的不均勻性:歐洲是一個缺陷,非洲還是空白。

無論由一家、一人、還是一個團體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些刊物都是由新移民創辦的。這些新移民大多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一般都有學士、碩士生、博士的學歷和文憑。原本多為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和學者,其中有很多是理工科的。到一個全新的國度和文化環境之後,要克服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從最底層做起。在工作之餘,這些不甘寂寞的文化人,由最初孤獨的默默耕耘,到二十一世紀,因共同的興趣愛好,逐漸組合成網路社區、文化團體、協會,這些東西方文化和文明交流的新生體。這說明,新移民作為外來者,經歷了最初的生存掙扎和奮鬥後,在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上,已在西方社會生根開花,並結出令世人賞心悅目的文化之果。《北美楓》和《澳洲彩虹鸚》的小說和隨筆,《藤上風》的詩體散文,都刊載出許多新移民在它鄉的精彩的生活和心情故事。

以詩歌為內核的文學期刊,展現了新移民的高層次和深層次的追求和享受。詩歌作為語言的最高藝術,一向是光輝燦爛的漢語文學之精粹,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子,體現了高度發達的東方文明。《澳洲彩虹鸚》和《北美楓》的唐風古韻,是新移民們血管裏流淌的中華文化的自然流露。這種追求反映了文化圈在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上所具有的高起點。

文化圈是東西方文化和文明碰撞、衝突、反思、嫁接、融合和新生的活躍地帶。華語現代詩歌本身,就是在西方文明衝突下的產物。新移民作為東西方語言和文化衝突的最直接承受體,在經受了近十年的語言、生活、文化、思想、心靈上的痛苦磨練和反思,很自然而然地承擔起這場千載難逢的東西方文化和文明對接的急先鋒的擔子,他們擁有時代賦予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看到,《詩天空》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北美楓》的翻譯欄目,是當代北美詩人交流的場所。


3.文化圈形成的歷史背景和深層原因

以90年代之後新興的文學愛好者為標誌的文化圈的形成,有其厚重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現實意義。首先從文化層面看,以中華文化為特徵的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東方文化所特有的人類元精神,賦予了中國知識份子仁愛和忠孝的精神;而西方文化宣導一種完全不同的信仰和求知精神。文化的碰撞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是深刻和血緣的。身在異國,我們卻無法擺脫和割捨流淌在血管裏的炎黃子孫的基因,更難以拋棄那五千年文明的沉澱。這樣的反思是沉重、痛苦和悲壯的。我們不相信有神,又不得不相信神!多麼無助!像離群的雁,哀鳴在深秋。靈魂的高傲和現實的落差。我們更像一塊塊東方的千年堅冰,在西式的雞尾酒中,不能不溶化,卻又無法融合。這種身處鬧市的孤獨,才是深入骨髓的真正的孤獨。也許只有訴諸筆端,才能釋懷一二。

其次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由鄧小平所推動和奉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和一些西方國家的移民政策恰好吻合。由此產生了近二十年的新留學風氣,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近十年的移民潮,形成了幾個華人集中居住城市,比如加拿大的多倫多、澳大利亞的雪梨、和美國的西雅圖。這為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而這個時段,和以網路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浪潮的巧遇,產生了一種文化共振效應。網路對文學和詩歌的深遠影響,是無可置疑的。網路為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即時的無國界的平臺。可以說,這個網,用一條條無形的線,把我們這些學子,同祖國的心臟再次密切地聯繫在一起。我們通過文字,傳達和謳歌了對祖國母親般的熱愛。通過視屏,我們甚至能獲得親臨故鄉春節的爆竹和鐘聲催響的感受。一種春天的歌,在內心回蕩。網路為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和可行性。

文化不純粹是一種文化,她是自豪和優越感,是民族生存和強盛的思想基礎。因為近十年中國經濟上的和平崛起,極大地增強了全世界華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以胡景濤為首的新一代強勢領導人的努力下,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體現於一個又一個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地域上經濟圈的形成。這為大中華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精神上的促進和推動的作用。文化上的優越性,需要有強大的經濟作後盾。

而經歷近十年的艱苦奮鬥,新移民在新國度,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事業上,漸漸打下一定的基礎。文學上的追求,是一種閒情逸志和高尚的追求。溫飽後的餘力,為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經濟基礎。


4.文化圈的發展前景

應該說,這個文化圈才具雛形,需要華人社會全方位的愛護和鼎力支援。有人說華人總是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地工作和生活。但二十一世紀所特有的新機遇和伴隨的新挑戰,促使我們不得不強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本身具有心靈安慰和修復的功能,能起陶冶情操與營造和諧社會的作用,其發展將對華人社區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將起積極的作用。這種交流能更好地宣揚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所作的巨大貢獻。

我們需要加強與西方主流社會,在文學和文化層次上的交流、理解和融合。在這方面,幾個刊物都作了很大的努力。比如《澳洲彩虹鸚》,就引起澳大利亞政府的關注,並收到澳洲總理約翰•霍華德的賀信中。在信中,澳洲總理高度讚揚了《澳洲彩虹鸚》一年以來的成就,並傳達有關中澳之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和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資訊。

這個以中國大陸為中心樞紐的文化圈的建立,將極大地推動漢語文化在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和發展。這種交流應該是和經濟的發展相同步。相信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大中華文化圈將會有一個全新的整合與開拓的過程。相互間的促進和擴大,將是不可避免的事件。相信,一個繁榮昌盛的中華文化圈,是二十一世紀最具深遠影響和歷史意義的新生事物。

2005-10-08
加拿大維多利亞

sorry,請恕我不能同意你這一種Cultural China的想像
如果你說非洲是一片空白的話
你似乎完全ignore過去非洲作家所作的努力
文化不純粹是一種文化,她是自豪和優越感,是民族生存和強盛的思想基礎。因為近十年中國經濟上的和平崛起,極大地增強了全世界華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以胡景濤為首的新一代強勢領導人的努力下,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體現於一個又一個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地域上經濟圈的形成。這為大中華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精神上的促進和推動的作用。文化上的優越性,需要有強大的經濟作後盾。

如上:
請不要用文化優越感來凌駕不同的區域文化體
華文世界裡不是只有中國
還有港澳新加坡台灣及菲印馬來的華人圈
不要用一統江湖的老大哥心態來從事交流

這些年 我致力於華文圈及海峽對岸的文學愛好者從事交流
但我沒有政治目的 文學不該成為政治的馬前卒
中國是否和平崛起 就看它能否拋開狹隘的民族主義
真正融入國際社會 融入華文世界
若是來台灣搞政治統戰 妄想以文化麻醉台灣知識份子
我想你們將會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