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壺月光裏編織秋色——讀姚園的組詩《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

文學相關理論
每日限貼兩篇
在一壺月光裏編織秋色
——讀姚園的組詩《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

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近來的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徘徊在生活的不解和困惑之中。我不知道是自己麻木了,還是季節變得不再象以前那樣動人。直到有一天我讀到姚園的這組《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詩歌作品時,內心一種別樣的感受又顫動起來,我知道自己已經被什麽給打動了——那是來自詩人姚園對秋天感受文字外意想的延續與共鳴。
詩歌文化藝術是屬於內心獨特體驗的藝術,它的存在乃至表現,其間蘊涵詩人的智慧與對世界的認知。組詩《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由《回憶的鑰匙撒滿一地》《獨坐秋天的黃昏》《借一片葉子的溫度》和《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四首詩構成。詩人姚園從秋的午後起筆,越過黃昏,寫到深夜。以自己異於常人的個性、心態、氣質和生活實踐爲鋪墊,把別人看不到,自己卻看得到,別人感覺不到,自己卻能感覺到的感受,並緊緊抓住瞬間的感受,通過自己的審美意識把感受還原成文字的形式,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在 “一壺月光裏”編織的秋色。
人是有情物,人的情感波折組成人的一生。秋是一種自然的存在,也是一種生命的姿態。一場忽如其來的秋風,尤其是午後的秋格外令人想象,秋的到來一下子勾起了詩人沈在心間的情愫,帶給詩人很多感慨。那是在美國西雅圖秋天的一個午後,一片一片的樹葉帶著秋日的清涼、帶著風、淡淡地在詩人的守望中,在有思緒吹來的夢中落下了:“秋日的午後 / 回憶的鑰匙撒滿一地 / 天空鋪開蔚藍的柔軟 / 這一刹那 / 哲學也會脫掉外衣 / 赤裸裸的敞開胸懷”,而“我”的“眸子盛滿了秋水 / 在玻窗上 / 來去自如……”自然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最公正的,它不以人的貧富而施加恩惠。在自然恢弘的光芒裏,一切平等,甚至沒有一片綠葉淩駕於另一片綠葉之上——唯綠與綠相伴 ,婆娑的手掌一同拂動漫天的雲霞, 唯屹立的軀幹與自然放聲高歌。我們贊美自然,讴歌自然,可一片片的秋葉畢竟是落下了,就落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不禁觸境生情般的反問:哪一片是刻骨銘心的昨日, 哪一片是折翼斜飛的行程,哪一片是人生如夢的演繹, 哪一片又是生命中永不忘懷的感情?面對滿目的落葉,一襲世俗灰塵的我們,縱使是身化白蓮,也無力穿透童年的歌謠、去漂泊秋葉的曆程……能使人回想的記憶,至少是印象較深或曾經打動過自己的事情。詩人在第一首組詩《回憶的鑰匙撒滿一地》裏,開頭不是寫秋日午後落葉的飄飄,而是以“回憶的鑰匙撒滿一地”切入,把落葉比喻成打開“回憶的鑰匙”,給人以意在言之外的想象牽動讀者,使人在贊歎其手法高明之時進入詩人營造的“脫去哲學外衣的天空”,領略詩人“盛滿秋水” 眸子的恬淡與豁達。秋葉是淒涼的,但秋葉的簡單又是那麽令人向往。詩人在結尾筆鋒一轉:“明天一早 / 我開車去中國城 / 去圖書館 / 買一些酵母 / 借回莎士比亞的十四行 / 以及有關解剖的要素 ”因爲“這是一種捷徑 / 一種讓人陶醉的過程 / 或者是所有宗教 / 對我失去魅力的緣由”。詩人這樣的理解生存,並把理解付注於生活的實踐,引領我們到達另一種高度思考和品位生活——這樣的“鑰匙”撒滿一地,我們的回憶也隨之在地上升起。
秋天是生命的落葉,落葉是秋天的生命。可告別缤紛季節 ,《獨坐秋天的黃昏》,歲月顫抖的深處 ,那一片落葉是第一個禦風而行的先驅,以與生俱有的色彩在代代相守代代相傳的土地上舞動;信天而立, 又是那一片落葉甘願最終守侯在無邊的寒流中挽起歲月的神韻,在孤寂的時空下傲視蒼穹 。季節的輪回如同生命的腳步,反映生命意識的詩歌作品是祖國傳統詩歌千古一脈的永恒主題。作爲旅居國外的詩人姚園,一方面她的身上沈澱有祖國傳統詩歌美學的意識形態,另一方面也吸納了西方的思想,所以在她筆下流淌的是中西思想合璧的詩行:“獨坐秋天的黃昏 / 看落葉在窗外 / 上路 / 假若落是勇敢 / 走是潇灑 / 如那隨風飄來的詞語 …… 我怎麽可能視若無睹 / 於是 / 掀起攝像機的蓋頭……迎接 / 一個虛無而真實的身影”把“痛苦與甜蜜這孿生兄妹 / 從成熟的果子中仳離” ,然後,用“天邊滑過一道勇士般的血痕 / 我收藏此時的壯美與豐盈”。如此漸滲漸透的筆觸,把我們置身於秋日黃昏的遐想當中:我們在靜靜地注視著詩中的那片片打開記憶的落葉的同時,落葉何嘗不是同樣地也在注視著我們,雖然無聲無息,卻一直飄在我們的心裏。
一葉知秋,一枝知樹。漸濃漸逝的綠意在自然的律動中,在甯靜而致遠、深沈而高昂的天籁聲中,把關於生命的傳說沿著季節的枝條伸長在鄉村山野,或是雷電交加的城市街頭,我們一顆顆斑駁的心從葉到枝 ,從枝到根,是炫耀行程的曲折、自我的輝煌,還是應該作爲泥土的旗幟,在生命的最初和最後時刻呼喚和煦的陽光。對生命的追問使我們變得更加理智和清醒,如果說《回憶的鑰匙撒滿一地》和《獨坐秋天的黃昏》兩首詩調動了我們的思維想象,讓我們置身在無邊的秋意之中,那麽在詩人姚園營造給我們通往秋天的路上,《借一片葉子的溫度》這首詩,讓我們感覺到詩人的真實:秋日的深夜,靜得能聽見自己用白色襯衣包住的心跳,從“你”的書房經過,看見 “玻璃杯中清晰而模糊的倒影……煙鬥白灰下的紅光 / 在作反反複複的掙紮”,夜晚的清涼使“我”打起“一連串的噴嚏” ,風將“我”的長發挂在樹梢,“我”“撫摸紅葉的手 / 微微顫抖 / 借一片葉子的溫度”取暖。白色象征著純潔無暇,白色的襯衣包住的心跳該是一種什麽樣的“心跳”——不言而喻。借一片葉子的溫度取暖更是把深夜的“涼”刻畫的入木三分。雖然一生中“我”不曾期待,也不曾曲迎,但露珠滴下,袅袅的氤氲中,千年的命運之月會爲誰暗然落下,又爲誰破空升騰?“借一片葉子的溫度”使詩人內心深處的脈動表露無遺。
可不論怎樣的描述,一片一片的秋葉,畢竟是落下了,帶著秋日的清涼,帶著風,在詩人的夢裏,淡淡地……不是隨風而蕩,不是棲雲而休,而是於亘古的季節河上輝映歲月的執著,以生生世世的情結,化作孕育生命或生命終極的鶴鳴。面對這一切,詩人在最後一首詩《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裏“指尖不停地在鍵盤上 / 行走 / 獨享孤獨 / 和秋天頒發給我的一個心境”盡管詩人知道 “ 獎項不過是院裏的紅蒼蘭 ”,可“我”依然會在一個清晨 “跳過休止符 / 我對自己說 / 這是天賜良機 / 是巴黎聖姆院的鍾鼓 / 敲響阿爾卑斯山峰的前兆”,盡管“路途遙遠 / 超過我的想像 / 紫菊花編織的燈籠 / 在小徑上 / 仰起憂郁的臉龐” 但“我”會“呼喚雪人一路同行 / 越過詩歌國界 / 直達深深的海洋” 。詩人的心境如此深遠,而又在“編織”的秋色中渾然忘,一個人靜靜地走著,獨享秋天頒發的心境——那是心靈的意境。
回憶是一種美好的眷戀,也是一種對距離的渴望。撇開苛刻的審視,在一定意義上講,取得成功的詩歌作品就是將自然情景與內心世界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作品,而創作出言簡意駭而意蘊深長的作品,就是詩歌的品位。詩人姚園緊緊抓住生活中的感受與其說是詩人的敏感,不如說是詩人人格的真實歸宿與再現。只是我們如何才能像詩人一樣:“溫一壺月光 / 烹調隱形的桃子 / ……迎接 / 一個虛無而真實的身影”?
感謝詩人姚園用 紛紛揚揚的落葉開啓了我們的回憶之門……閉上發澀的眼睛,站在詩中飒飒的秋風裏,在曾經擁有的或濃或淡、若有若無的銘心往事中,我仿佛聽到理查德·格來德曼的鋼琴曲《秋日裏的私語》深情地響在耳旁,一片片落葉也在腦海的風中起舞,隨著月亮的升起,把我們帶到一個令人心動的意境,讓我們一起在“一壺月光”裏編織的秋色中,隨落葉、隨秋風放飛漫天的思緒。
(注:所評組詩爲美國<常青藤詩刊>主編姚園女士所作)

您好:

本篇主題適合發表於本網的文學理論版
見http://www.pon99.net/phpBB2/viewforum.php?f=5

基於職責
特此告知並將貴作移往

敬請回覆

因初来贵坛,不熟悉版面设置,有劳沐魚老师转往合适栏目,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