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書經典講讀會第2期】世界女性文學經典─邊陲發聲
主辦:女書店 協辦:紫藤文化協會
地點:紫藤廬(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電話:23637375)
費用:八堂課共2400元 單堂課300元
報名洽詢:02-23638244 女書店(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報名優惠:報名全套課程者,可獲得市價250元之女書店購書袋及半年期之「女書之友卡」一張(可享女書店購書折扣與活動優惠);8/31 前完成全套八堂課報名手續者另贈《來自卡羅萊娜的私生女》、《安妮‧強的烈焰青春》兩本書。
報名方式與流程:
1.先繳交報名表--親至女書店繳交、傳真或email
(傳真:02-2363168;email:marketing@fembooks.com.tw)。
2.電話洽詢女書店取得學員编號。
3.三天內完成繳費--親至女書店繳、郵政劃撥或ATM轉帳,並傳真繳費單據至女書店(郵政劃撥帳號18246901,戶名: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請註明參加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課程;.ATM轉帳:華南銀行代碼008, 帳號118-10-010004-9)
◎以上手續都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手續,9月5日截止報名。
◎活動詳細內容及報名表線上下載網址: www.fembooks.com.tw
「邊陲發聲」將聚焦於階級、族裔、種族、宗教……等非歐美地區女性的弱勢族群文學,包括:牙買加、智利、印度、南非、伊朗,及非裔美人……等。隨著二次大戰後的解殖民運動,各個原本隸屬歐美殖民領地的人民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書寫療傷,她們豐富的族裔傳統、多元的混血文化,既抵抗、又創造,不斷地跨越疆界,激盪、編織出當代最有活力的文學作品。
「邊陲發聲」將聚焦於階級、族裔、種族、宗教……等非歐美地區女性的弱勢族群文學,包括:牙買加、智利、印度、南非、伊朗,及非裔美人……等。隨著二次大戰後的解殖民運動,各個原本隸屬歐美殖民領地的人民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書寫療傷,她們豐富的族裔傳統、多元的混血文化,既抵抗、又創造,不斷地跨越疆界,激盪、編織出當代最有活力的文學作品。
本系列精選八部經典之作,從中南美洲後殖民的女性魔幻寫實、黑人女性追溯非裔傳統、印度女性的抒情與反叛,到南非白人與阿拉伯裔的情愛撞擊、回教女性以閱讀所進行的抵抗…,本系列講讀會將帶領台灣的讀者深入更多元化的視野,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邊緣文學得到啟發與靈感,見證「邊陲發聲」的多元交響、眾聲喧嘩──那是夾雜著痛苦與甜美的肺腑吶喊,在眼淚與激情、夢境與記憶中,令人低迴激盪、震顫不已……。
列精選八部經典之作,從中南美洲後殖民的女性魔幻寫實、黑人女性追溯非裔傳統、印度女性的抒情與反叛,到南非白人與阿拉伯裔的情愛撞擊、回教女性以閱讀所進行的抵抗…,本系列講讀會將帶領台灣的讀者深入更多元化的視野,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邊緣文學得到啟發與靈感,見證「邊陲發聲」的多元交響、眾聲喧嘩──那是夾雜著痛苦與甜美的肺腑吶喊,在眼淚與激情、夢境與記憶中,令人低迴激盪、震顫不已……。
1. 解救閣樓上的瘋女人
─《夢迴藻海》的文本/政治實踐
時間:9/10(六) 14:00-17:00
講談人:王瑞香(女書文化前總編輯、文字工作者)
閱讀經典:《夢迴藻海》(Wild Sargasso Sea),珍‧瑞絲著,鄭至慧譯,先覺出版,2002
1939年,珍‧瑞絲第一次讀到《簡愛》(Jane Eyre),她很喜歡這本小說,但認為夏綠蒂‧伯朗特只說出了故事的一面──從英國角度看到的一面。在西印度群島出生和成長的背景,以及她到英國後感受到冷酷、孤絕、被邊緣化的處境,讓瑞絲對小說裡被囚禁的柏莎寄予同情,讀後便興起重寫的念頭。這本小說斷斷續續寫了20多年,直到1966年她以76歲高齡終於完成這部小說,出版後文壇讚譽不斷,被列為二十世紀女性必讀的作品。在夾雜大量夢境、似真如幻的書寫中,瑞絲以安東妮的逃亡開啟了新的可能。相較於《簡愛》典型的成長小說模式,使讀者跟著長大被馴服了的簡愛一起服膺社會的規訓,瑞絲卻透過夢境、意識流、多重敘事觀點的轉換…等現代主義的寫作手法,讓安東妮在文本中逃脫、重生。
2. 記憶的輓歌
-《寵兒》的女性黑人傳承
時間:9/24(六) 14:00-17:00
講談人:劉亮雅(台大外文系教授)
閱讀經典:《寵兒》(Belived),童妮.摩里森(Tony Morrison)著,何文敬譯,台灣商務出版,2003年
七○年代的一則報導:一個女黑奴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原因為不讓孩子遭受奴隸制度的迫害,繫獄的她依然堅信自己沒錯。榮獲1993年度普立茲文學獎的《寵兒》即由此報導延伸而來。小說描述一間鬧鬼的屋子,一個受盡滄桑的黑奴和一個來歷不明、似人似魅的女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摩里森援引非洲的口述傳統,採取斷斷續續、反覆迴旋式的敘述策略,打破生者和死人的區隔,模糊寫實與魔幻的界線,現在混雜著過去,現實揉合著幻想。她一貫以黑人社群的歷史及其命運為主題創作,刻劃美國奴隸制度的殘酷與恐怖,描繪非裔美國人在生活和靈魂上痛苦的焠鍊及蛻變過程。
3. 女性傳承的家族史詩
─《精靈之屋》的時空記憶與魔幻寫實
時間:10/8(六) 14:00-17:00
講談人:張定綺(資深編譯、《精靈之屋》譯者)
閱讀經典:《精靈之屋》,伊莎貝拉‧阿言德著,張定綺、羅若蘋譯,時報出版,1994年
出身智利政治世家,因家族緣故被迫流亡的伊拉貝拉‧阿言德,1981 年因留在智利的外公絕食自殺,於是決定給外公寫一連串的心靈書簡,最後發展成為五百多頁的手稿,《精靈之屋》於焉誕生,此書一舉奠定她在國際文壇的地位。話說回來,雖是因外公過世而起筆,但這本書伊莎貝拉卻是題獻給「我的祖母、我的外祖母,以及書中所有不凡的女性」,也象徵著南美智利的女性傳承。《精靈之屋》帶領讀者走進記憶與想像的世界,既真實又魔幻,在拉丁美洲魔幻寫實的文學傳統中,另闢蹊徑,寫出了以女性為傳承的家族史詩。本書曾被改編為電影《金色豪門》。
4. 寫作‧現身‧求生存
─《來自卡羅萊娜的私生女》的階級書寫
時間:10/22(六) 14:00-17:00
講談人:陳質采(北市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
閱讀經典:《來自卡羅萊娜的私生女》(Bastard Out of Carolina),朵拉思.愛麗森(Dorothy Allison)著,巖韻譯,女書文化出版,1998年
美國作家朵拉思.愛麗森(Dorothy Allison)曾自述寫作本書的心態,是一個曾被逼迫到最陰暗角落的生命在經歷掙扎之後,不僅存活並且勇於面對的自剖心聲。這是本自傳性濃厚的小說。朵拉思出身美國南方小地的貧困家庭,母親十多歲時未婚生下了她,從小記憶中只有貧困與隨之而來的吸毒、鬥毆、犯罪、未婚懷孕…等種種問題。母親為了生活再嫁,繼父卻性情暴虐,對朵拉思長期凌虐強暴。這樣的家境使她一直處於社會最孤零的角落,遭人唾棄遺忘。而逃離是她一度採取的自救方式,稍後與女性主義的因緣際會,為她的生命開啟了另一扇門,牽引她全心投入新生活,如積極參與成長團體、編輯婦女雜誌、開辦女性書店等,甚至與其他女同性戀者共組大家庭。原先她期待這一切為女人做的事會成為她拯救自我的契機,然而幾年下來,她終於明白,這不是根本的答案。
雖然經歷掙扎苦痛,在貧窮的階級底層求活,朵拉思對生存的態度仍是積極的,她說:「我渴欲安全與自由有多深,我對於慾念、希望與歡樂的渴求就有多深。」
5. 女性頑童的成長寓言
─《安妮‧強的烈焰青春》的母女關係與後殖民情境
時間:11/5(六) 14:00-17:00
講談人:蘇芊玲(銘傳大學英文系教授、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閱讀經典:《安妮‧強的烈焰青春》,牙買加.金凱德(Jamaica Kincaid)著,何穎怡譯,女書文化,2001年
甫過世不久的美國知名作家與批評家蘇珊‧桑塔格曾說:「當代英語作家中,我想讀的沒幾人,只有金凱德的作品,是我一向最想要讀的。」另一位評論家也讚譽金凱德使用英文的方式,「好像是她剛剛發明了這種語言」。
這本小說一反西方男性啟蒙傳統的成長小說由誕生起筆,相反地,死亡的陰影從一開始便始終縈繞不去,而安妮的成長更絕非甜美,頑童一般的她即是一個活生生的女性新典型,熱情、狡獪、聰明、殘忍,卻也是徬徨無助,對母女關係的分離手足無措、傷痛至極。金凱德既真實地捕捉母女關係既親密又背叛的微妙互動,而小說中的母女關係也成為其族群命運的隱喻,安妮的成長一如金凱德的家國,夾雜著苦澀與沉痛的失落,但在作者幽默、輕快的語調中,為童年的傷痛與夢想編織出了一幅動人織錦。本書既是獨特的女性成長小說,更是一本後殖民文學的經典!
6. 革命家庭的情愛與政治
─正義vs.悖德的南非史詩《我兒子的故事》
時間:11/19(六) 14:00-17:00
講談人:鄭至慧(前《誠品閱讀》總編輯、女書文化發行人)
閱讀經典:《我兒子的故事》(My son’s story),娜汀‧葛蒂瑪著,彭淮棟譯,九歌出版,2002
娜汀‧葛蒂瑪,1923年生,南非國寶級女作家,作品深受世界文壇矚目,被譽為「世界十大小說家」之一。199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二十五年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成長於約翰尼斯堡附近一座礦業小鎮,雙親皆為猶太裔,母親國籍則屬英國。自幼,葛蒂瑪就親眼目睹當地白人如何高高在上、黑人權利如何被踐踏。她的作品主要描述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生活的南非人所面對的道德和內心交戰。
7. 慵懶的炎涼,熱情的荒誕
─《微物之神》的灰色抒情與反叛意識
時間:12/3(六) 14:00-17:00
講談人:賀照緹(紀錄片導演)
閱讀經典:《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阿蘭達蒂.洛伊著,吳美真譯,天下文化出版,1998年
以文學和政治「雙料戰士」來形容印度新生代作家阿蘭達蒂‧羅伊,可能還無法概括或盡述她的寫作與活動。1997年發表的《微物之神》使羅伊由一個默默無名的劇本工作者成為舉世驚豔的作家。《微物之神》是一部帶有後現代灰色抒情和後殖民反叛意識的小說,故事以一對異卵雙胞胎兄妹艾斯沙和瑞海兒重返故鄉阿耶門連為敘事主軸,描寫一個逾越階級禁忌的愛情導致一個資產階級家族毀滅的故事。故事框架簡單無奇,人物盡是來自底層社會的平淡小民,但在這部小說中,羅伊對人的精神樣態與生活感受、對一個了無生趣、花樹盡落的人生,對微物景象和性格類型的細膩描寫,完全不亞於20世紀末同時代的資深作家。
微物(small things)實際上是指一種「不必悲天也無需憫人」的生存樣式,它指的是細物、碎物、雜物、棄物,它像是「一朵枯萎中的玫瑰」,像是「一隻死在花蕊中的蜜蜂」,像是「一條患了失禁症的雜種狗」,像是「一根泡水太久而發漲的手指」;它是指生命中灰白無味、平凡庸碌,令人黯然神傷的事物。正是這些微小的事物包圍在微小的人物之間,構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世界,一個微小到沒有一個世界之外的人可以知曉的世界。
8. 讀者生而自由
-《在德黑蘭閱讀羅莉塔》示現伊斯蘭女性的抵抗
時間:12/17(六) 14:00-17:00
講談人:鄭美里(女書出版主編、輔大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閱讀經典:《在德黑蘭閱讀羅莉塔》,阿颯兒‧納菲西(Azar Nafisi)著,朱孟勳譯,時報出版,2004年
在極權、壓迫的現實生活中,人如何有尊嚴地存活?當現實變得黯淡荒涼,令人無法忍受,又該如何畫出夢想中的色彩?一位曾在伊朗教書的女教授以文學為羽翼,帶領著七位同處於神權復辟時期、身受監控的伊朗女性,用閱讀翱翔,穿越時空拘禁,為人的自由與尊嚴留下了精采的見證。
作者阿颯兒‧納菲西原在大學教授英語文學,因拒戴面紗遭校方不斷刁難而去職,1995-97年間,她在家中起居室邀請七位過去的女學生共組秘密讀書會,閱讀英語文學經典。這七位學生的意識型態、宗教和社會背景各異,相同的是對文學的熱愛,以及身上「獨行俠」一般帶著脆弱又勇敢的奇異特質。每週四早晨,她們穿黑衣、披黑紗,像所有伊朗女性一樣被迫低頭默默行過街道,但來到阿颯兒的起居室後,褪去一身黑露出了她們各自的色彩。當代有名的知識分子女英雄蘇珊‧桑塔格深受此書感動,認為本書「記錄了作者如何抵抗伊斯蘭對女人發動的戰爭、也幫助其他人去抵抗。」她說,在這本回憶錄裡,對於神權政府的戕害、深思反省以及對自由的嚴厲考驗,有詳盡且深入淺出的討論,再加上這些女性在接觸良師與名著時所產生的樂趣及自我意識,震撼人心
主辦:女書店 協辦:紫藤文化協會
地點:紫藤廬(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電話:23637375)
費用:八堂課共2400元 單堂課300元
報名洽詢:02-23638244 女書店(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報名優惠:報名全套課程者,可獲得市價250元之女書店購書袋及半年期之「女書之友卡」一張(可享女書店購書折扣與活動優惠);8/31 前完成全套八堂課報名手續者另贈《來自卡羅萊娜的私生女》、《安妮‧強的烈焰青春》兩本書。
報名方式與流程:
1.先繳交報名表--親至女書店繳交、傳真或email
(傳真:02-2363168;email:marketing@fembooks.com.tw)。
2.電話洽詢女書店取得學員编號。
3.三天內完成繳費--親至女書店繳、郵政劃撥或ATM轉帳,並傳真繳費單據至女書店(郵政劃撥帳號18246901,戶名: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請註明參加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課程;.ATM轉帳:華南銀行代碼008, 帳號118-10-010004-9)
◎以上手續都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手續,9月5日截止報名。
◎活動詳細內容及報名表線上下載網址: www.fembooks.com.tw
「邊陲發聲」將聚焦於階級、族裔、種族、宗教……等非歐美地區女性的弱勢族群文學,包括:牙買加、智利、印度、南非、伊朗,及非裔美人……等。隨著二次大戰後的解殖民運動,各個原本隸屬歐美殖民領地的人民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書寫療傷,她們豐富的族裔傳統、多元的混血文化,既抵抗、又創造,不斷地跨越疆界,激盪、編織出當代最有活力的文學作品。
「邊陲發聲」將聚焦於階級、族裔、種族、宗教……等非歐美地區女性的弱勢族群文學,包括:牙買加、智利、印度、南非、伊朗,及非裔美人……等。隨著二次大戰後的解殖民運動,各個原本隸屬歐美殖民領地的人民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書寫療傷,她們豐富的族裔傳統、多元的混血文化,既抵抗、又創造,不斷地跨越疆界,激盪、編織出當代最有活力的文學作品。
本系列精選八部經典之作,從中南美洲後殖民的女性魔幻寫實、黑人女性追溯非裔傳統、印度女性的抒情與反叛,到南非白人與阿拉伯裔的情愛撞擊、回教女性以閱讀所進行的抵抗…,本系列講讀會將帶領台灣的讀者深入更多元化的視野,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邊緣文學得到啟發與靈感,見證「邊陲發聲」的多元交響、眾聲喧嘩──那是夾雜著痛苦與甜美的肺腑吶喊,在眼淚與激情、夢境與記憶中,令人低迴激盪、震顫不已……。
列精選八部經典之作,從中南美洲後殖民的女性魔幻寫實、黑人女性追溯非裔傳統、印度女性的抒情與反叛,到南非白人與阿拉伯裔的情愛撞擊、回教女性以閱讀所進行的抵抗…,本系列講讀會將帶領台灣的讀者深入更多元化的視野,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邊緣文學得到啟發與靈感,見證「邊陲發聲」的多元交響、眾聲喧嘩──那是夾雜著痛苦與甜美的肺腑吶喊,在眼淚與激情、夢境與記憶中,令人低迴激盪、震顫不已……。
1. 解救閣樓上的瘋女人
─《夢迴藻海》的文本/政治實踐
時間:9/10(六) 14:00-17:00
講談人:王瑞香(女書文化前總編輯、文字工作者)
閱讀經典:《夢迴藻海》(Wild Sargasso Sea),珍‧瑞絲著,鄭至慧譯,先覺出版,2002
1939年,珍‧瑞絲第一次讀到《簡愛》(Jane Eyre),她很喜歡這本小說,但認為夏綠蒂‧伯朗特只說出了故事的一面──從英國角度看到的一面。在西印度群島出生和成長的背景,以及她到英國後感受到冷酷、孤絕、被邊緣化的處境,讓瑞絲對小說裡被囚禁的柏莎寄予同情,讀後便興起重寫的念頭。這本小說斷斷續續寫了20多年,直到1966年她以76歲高齡終於完成這部小說,出版後文壇讚譽不斷,被列為二十世紀女性必讀的作品。在夾雜大量夢境、似真如幻的書寫中,瑞絲以安東妮的逃亡開啟了新的可能。相較於《簡愛》典型的成長小說模式,使讀者跟著長大被馴服了的簡愛一起服膺社會的規訓,瑞絲卻透過夢境、意識流、多重敘事觀點的轉換…等現代主義的寫作手法,讓安東妮在文本中逃脫、重生。
2. 記憶的輓歌
-《寵兒》的女性黑人傳承
時間:9/24(六) 14:00-17:00
講談人:劉亮雅(台大外文系教授)
閱讀經典:《寵兒》(Belived),童妮.摩里森(Tony Morrison)著,何文敬譯,台灣商務出版,2003年
七○年代的一則報導:一個女黑奴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原因為不讓孩子遭受奴隸制度的迫害,繫獄的她依然堅信自己沒錯。榮獲1993年度普立茲文學獎的《寵兒》即由此報導延伸而來。小說描述一間鬧鬼的屋子,一個受盡滄桑的黑奴和一個來歷不明、似人似魅的女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摩里森援引非洲的口述傳統,採取斷斷續續、反覆迴旋式的敘述策略,打破生者和死人的區隔,模糊寫實與魔幻的界線,現在混雜著過去,現實揉合著幻想。她一貫以黑人社群的歷史及其命運為主題創作,刻劃美國奴隸制度的殘酷與恐怖,描繪非裔美國人在生活和靈魂上痛苦的焠鍊及蛻變過程。
3. 女性傳承的家族史詩
─《精靈之屋》的時空記憶與魔幻寫實
時間:10/8(六) 14:00-17:00
講談人:張定綺(資深編譯、《精靈之屋》譯者)
閱讀經典:《精靈之屋》,伊莎貝拉‧阿言德著,張定綺、羅若蘋譯,時報出版,1994年
出身智利政治世家,因家族緣故被迫流亡的伊拉貝拉‧阿言德,1981 年因留在智利的外公絕食自殺,於是決定給外公寫一連串的心靈書簡,最後發展成為五百多頁的手稿,《精靈之屋》於焉誕生,此書一舉奠定她在國際文壇的地位。話說回來,雖是因外公過世而起筆,但這本書伊莎貝拉卻是題獻給「我的祖母、我的外祖母,以及書中所有不凡的女性」,也象徵著南美智利的女性傳承。《精靈之屋》帶領讀者走進記憶與想像的世界,既真實又魔幻,在拉丁美洲魔幻寫實的文學傳統中,另闢蹊徑,寫出了以女性為傳承的家族史詩。本書曾被改編為電影《金色豪門》。
4. 寫作‧現身‧求生存
─《來自卡羅萊娜的私生女》的階級書寫
時間:10/22(六) 14:00-17:00
講談人:陳質采(北市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
閱讀經典:《來自卡羅萊娜的私生女》(Bastard Out of Carolina),朵拉思.愛麗森(Dorothy Allison)著,巖韻譯,女書文化出版,1998年
美國作家朵拉思.愛麗森(Dorothy Allison)曾自述寫作本書的心態,是一個曾被逼迫到最陰暗角落的生命在經歷掙扎之後,不僅存活並且勇於面對的自剖心聲。這是本自傳性濃厚的小說。朵拉思出身美國南方小地的貧困家庭,母親十多歲時未婚生下了她,從小記憶中只有貧困與隨之而來的吸毒、鬥毆、犯罪、未婚懷孕…等種種問題。母親為了生活再嫁,繼父卻性情暴虐,對朵拉思長期凌虐強暴。這樣的家境使她一直處於社會最孤零的角落,遭人唾棄遺忘。而逃離是她一度採取的自救方式,稍後與女性主義的因緣際會,為她的生命開啟了另一扇門,牽引她全心投入新生活,如積極參與成長團體、編輯婦女雜誌、開辦女性書店等,甚至與其他女同性戀者共組大家庭。原先她期待這一切為女人做的事會成為她拯救自我的契機,然而幾年下來,她終於明白,這不是根本的答案。
雖然經歷掙扎苦痛,在貧窮的階級底層求活,朵拉思對生存的態度仍是積極的,她說:「我渴欲安全與自由有多深,我對於慾念、希望與歡樂的渴求就有多深。」
5. 女性頑童的成長寓言
─《安妮‧強的烈焰青春》的母女關係與後殖民情境
時間:11/5(六) 14:00-17:00
講談人:蘇芊玲(銘傳大學英文系教授、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閱讀經典:《安妮‧強的烈焰青春》,牙買加.金凱德(Jamaica Kincaid)著,何穎怡譯,女書文化,2001年
甫過世不久的美國知名作家與批評家蘇珊‧桑塔格曾說:「當代英語作家中,我想讀的沒幾人,只有金凱德的作品,是我一向最想要讀的。」另一位評論家也讚譽金凱德使用英文的方式,「好像是她剛剛發明了這種語言」。
這本小說一反西方男性啟蒙傳統的成長小說由誕生起筆,相反地,死亡的陰影從一開始便始終縈繞不去,而安妮的成長更絕非甜美,頑童一般的她即是一個活生生的女性新典型,熱情、狡獪、聰明、殘忍,卻也是徬徨無助,對母女關係的分離手足無措、傷痛至極。金凱德既真實地捕捉母女關係既親密又背叛的微妙互動,而小說中的母女關係也成為其族群命運的隱喻,安妮的成長一如金凱德的家國,夾雜著苦澀與沉痛的失落,但在作者幽默、輕快的語調中,為童年的傷痛與夢想編織出了一幅動人織錦。本書既是獨特的女性成長小說,更是一本後殖民文學的經典!
6. 革命家庭的情愛與政治
─正義vs.悖德的南非史詩《我兒子的故事》
時間:11/19(六) 14:00-17:00
講談人:鄭至慧(前《誠品閱讀》總編輯、女書文化發行人)
閱讀經典:《我兒子的故事》(My son’s story),娜汀‧葛蒂瑪著,彭淮棟譯,九歌出版,2002
娜汀‧葛蒂瑪,1923年生,南非國寶級女作家,作品深受世界文壇矚目,被譽為「世界十大小說家」之一。199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二十五年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成長於約翰尼斯堡附近一座礦業小鎮,雙親皆為猶太裔,母親國籍則屬英國。自幼,葛蒂瑪就親眼目睹當地白人如何高高在上、黑人權利如何被踐踏。她的作品主要描述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生活的南非人所面對的道德和內心交戰。
7. 慵懶的炎涼,熱情的荒誕
─《微物之神》的灰色抒情與反叛意識
時間:12/3(六) 14:00-17:00
講談人:賀照緹(紀錄片導演)
閱讀經典:《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阿蘭達蒂.洛伊著,吳美真譯,天下文化出版,1998年
以文學和政治「雙料戰士」來形容印度新生代作家阿蘭達蒂‧羅伊,可能還無法概括或盡述她的寫作與活動。1997年發表的《微物之神》使羅伊由一個默默無名的劇本工作者成為舉世驚豔的作家。《微物之神》是一部帶有後現代灰色抒情和後殖民反叛意識的小說,故事以一對異卵雙胞胎兄妹艾斯沙和瑞海兒重返故鄉阿耶門連為敘事主軸,描寫一個逾越階級禁忌的愛情導致一個資產階級家族毀滅的故事。故事框架簡單無奇,人物盡是來自底層社會的平淡小民,但在這部小說中,羅伊對人的精神樣態與生活感受、對一個了無生趣、花樹盡落的人生,對微物景象和性格類型的細膩描寫,完全不亞於20世紀末同時代的資深作家。
微物(small things)實際上是指一種「不必悲天也無需憫人」的生存樣式,它指的是細物、碎物、雜物、棄物,它像是「一朵枯萎中的玫瑰」,像是「一隻死在花蕊中的蜜蜂」,像是「一條患了失禁症的雜種狗」,像是「一根泡水太久而發漲的手指」;它是指生命中灰白無味、平凡庸碌,令人黯然神傷的事物。正是這些微小的事物包圍在微小的人物之間,構成了一個微不足道的世界,一個微小到沒有一個世界之外的人可以知曉的世界。
8. 讀者生而自由
-《在德黑蘭閱讀羅莉塔》示現伊斯蘭女性的抵抗
時間:12/17(六) 14:00-17:00
講談人:鄭美里(女書出版主編、輔大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閱讀經典:《在德黑蘭閱讀羅莉塔》,阿颯兒‧納菲西(Azar Nafisi)著,朱孟勳譯,時報出版,2004年
在極權、壓迫的現實生活中,人如何有尊嚴地存活?當現實變得黯淡荒涼,令人無法忍受,又該如何畫出夢想中的色彩?一位曾在伊朗教書的女教授以文學為羽翼,帶領著七位同處於神權復辟時期、身受監控的伊朗女性,用閱讀翱翔,穿越時空拘禁,為人的自由與尊嚴留下了精采的見證。
作者阿颯兒‧納菲西原在大學教授英語文學,因拒戴面紗遭校方不斷刁難而去職,1995-97年間,她在家中起居室邀請七位過去的女學生共組秘密讀書會,閱讀英語文學經典。這七位學生的意識型態、宗教和社會背景各異,相同的是對文學的熱愛,以及身上「獨行俠」一般帶著脆弱又勇敢的奇異特質。每週四早晨,她們穿黑衣、披黑紗,像所有伊朗女性一樣被迫低頭默默行過街道,但來到阿颯兒的起居室後,褪去一身黑露出了她們各自的色彩。當代有名的知識分子女英雄蘇珊‧桑塔格深受此書感動,認為本書「記錄了作者如何抵抗伊斯蘭對女人發動的戰爭、也幫助其他人去抵抗。」她說,在這本回憶錄裡,對於神權政府的戕害、深思反省以及對自由的嚴厲考驗,有詳盡且深入淺出的討論,再加上這些女性在接觸良師與名著時所產生的樂趣及自我意識,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