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22度29分北緯120度29分,不變的地理位置裡有它的現在與過去,高雄紅毛港幾十年的新聞過往終於塵埃落定,於2007年全數遷村完成,2012年市府文化局在此設有紅毛港文化園區。
悶熱的午後,久居高雄的我帶著多回於展覽中所見的圖片印象第一次踏入紅毛港,一個下午的參觀,文化園區的整體建築與意象的展示,沖淡了我腦中以往刻板的圖片印象。這裡,對於未曾身在其中的民眾來說,是認識紅毛港人生活與文化的方式,對於高雄港市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個歷史的文化視窗。
~~~~~~~~~~~~~~~~~~~~~~~~~~~~~~~~~~~~~~~~~
建築構建保存區
走入文化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鐵板架撐的紅毛港建築構建保存區,這是市府為了保存聚落的建築特色,在77棟的建築中擷取有文化歷史特色的建築構件保存而成,像是泥塑、彩繪磁磚、山牆、規帶、斗子砌磚等等。
新建仿作街屋特色建築
在建築構建保存區旁的是一棟棟新建仿作街屋特色建築,例如有清末建築的原海汕三路209號的隴西李厝的合院,這是紅毛港現存年代最久遠的民宅建築。還有例如海豐李厝、海澄洪宅、渤海高宅等等都是依原建築尺度及外觀仿作的新建築體。
舊的建築構件與新仿作的建築體並陳展示,讓人感覺傳統的技藝得以傳承,也能兼顧了文化歷史的記憶,以及未來的開創性,並可作為市民與過往紅毛港歷史的對話窗口。
遊港
正逛得起勁,耳邊傳來一陣陣遊港的廣播消息。有此一說:來紅毛港若無搭船遊港,不算有此一遊。於是付了一人250元船資,趕了兩點半的遊船去了。
船由文化園區出發後,園區內的高字塔旋轉餐廳成了海面上望去突出的一景,在港灣另一側的高字塔此時望去顯然遜色不少,兩旁碼頭裝卸貨櫃的船隻與裝備,一路來成了遊船時極具看頭的景色,就這樣船開到63號碼頭後繞回,繼續往台灣造船廠的小港碼頭接遊客,而後再回文化園區,整個遊船時間約50分鍾。
參觀展示館
有乘浪上港單元,入口乘浪上港四個巨型自以水波紋楬示單元主題,迎接大加成坐渡輪,登上此時此地的紅毛港。這裡記載著紅毛港的過去與現在,很特殊地這裏還有大船入港的即時訊息提供。
有紅毛港歷史劇場,這個劇場對初來乍到的人來說,能對紅毛港有預先的認識,對舊地重遊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記憶上的連結。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劇場有一個名為記憶的渦流子題,此單元以詩文、老照片為素材,運用科技後製讓歷史畫面重新活了過來。
有破浪而來的保庇,讓紅毛港的信仰文化,透過神祇與傳說,發生在浪裡潮間。其中求籤擲筊的互動,讓很多年輕的小子玩得欲罷不能。
其它還有很多的單元照片忽略掉了,但走了一趟展示館,以身體體驗及視覺經歷濃縮了紅毛港的過往,感覺收穫不少。
一直到傍晚時分時,我突然驚覺身旁的遊客增加了很多,很多的遊客靠著堤岸望向港口,隨著高字塔旁的高塔螢幕變化,看著大船入港(I)與大船出港(O),神遊於大海中的無限想像中。
剛才搭船時,導遊有介紹此地也是欣賞夕陽的好去處,尤其以天空之梯為最佳賞點,但今天我無法等待,就把機會留給下一次囉。
悶熱的午後,久居高雄的我帶著多回於展覽中所見的圖片印象第一次踏入紅毛港,一個下午的參觀,文化園區的整體建築與意象的展示,沖淡了我腦中以往刻板的圖片印象。這裡,對於未曾身在其中的民眾來說,是認識紅毛港人生活與文化的方式,對於高雄港市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個歷史的文化視窗。
~~~~~~~~~~~~~~~~~~~~~~~~~~~~~~~~~~~~~~~~~
建築構建保存區
走入文化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鐵板架撐的紅毛港建築構建保存區,這是市府為了保存聚落的建築特色,在77棟的建築中擷取有文化歷史特色的建築構件保存而成,像是泥塑、彩繪磁磚、山牆、規帶、斗子砌磚等等。
新建仿作街屋特色建築
在建築構建保存區旁的是一棟棟新建仿作街屋特色建築,例如有清末建築的原海汕三路209號的隴西李厝的合院,這是紅毛港現存年代最久遠的民宅建築。還有例如海豐李厝、海澄洪宅、渤海高宅等等都是依原建築尺度及外觀仿作的新建築體。
舊的建築構件與新仿作的建築體並陳展示,讓人感覺傳統的技藝得以傳承,也能兼顧了文化歷史的記憶,以及未來的開創性,並可作為市民與過往紅毛港歷史的對話窗口。
遊港
正逛得起勁,耳邊傳來一陣陣遊港的廣播消息。有此一說:來紅毛港若無搭船遊港,不算有此一遊。於是付了一人250元船資,趕了兩點半的遊船去了。
船由文化園區出發後,園區內的高字塔旋轉餐廳成了海面上望去突出的一景,在港灣另一側的高字塔此時望去顯然遜色不少,兩旁碼頭裝卸貨櫃的船隻與裝備,一路來成了遊船時極具看頭的景色,就這樣船開到63號碼頭後繞回,繼續往台灣造船廠的小港碼頭接遊客,而後再回文化園區,整個遊船時間約50分鍾。
參觀展示館
有乘浪上港單元,入口乘浪上港四個巨型自以水波紋楬示單元主題,迎接大加成坐渡輪,登上此時此地的紅毛港。這裡記載著紅毛港的過去與現在,很特殊地這裏還有大船入港的即時訊息提供。
有紅毛港歷史劇場,這個劇場對初來乍到的人來說,能對紅毛港有預先的認識,對舊地重遊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記憶上的連結。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此劇場有一個名為記憶的渦流子題,此單元以詩文、老照片為素材,運用科技後製讓歷史畫面重新活了過來。
有破浪而來的保庇,讓紅毛港的信仰文化,透過神祇與傳說,發生在浪裡潮間。其中求籤擲筊的互動,讓很多年輕的小子玩得欲罷不能。
其它還有很多的單元照片忽略掉了,但走了一趟展示館,以身體體驗及視覺經歷濃縮了紅毛港的過往,感覺收穫不少。
一直到傍晚時分時,我突然驚覺身旁的遊客增加了很多,很多的遊客靠著堤岸望向港口,隨著高字塔旁的高塔螢幕變化,看著大船入港(I)與大船出港(O),神遊於大海中的無限想像中。
剛才搭船時,導遊有介紹此地也是欣賞夕陽的好去處,尤其以天空之梯為最佳賞點,但今天我無法等待,就把機會留給下一次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