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壯族語稱為巴萊,位於廣西寧明縣秀麗的明江岸邊,意為畫得花花綠綠的
山而得名。花山距廣西首府南寧市約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為了一覽有名的花山壁畫,
前一晚我們就驅車前來,夜宿於花山山寨新樓。
夜宿點雖名為山寨,但除了入口處搭建的牌樓有點兒像山寨以外,住的地方已是
現代化的三樓水泥屋。當夜,除了我們這一批客人外,再也看不見其它來客。山寨蓋
於群山之山坳處,山寨內的住房設施除了電話不方便以外(此地流行morning 敲,而非
morning call),其它一切尚稱方便。入夜後外圍一片幽黑靜寂,待於晨間陽台上眺望,
霧氣氤氳,山影朦朧,卻別有一番景緻。
山寨為了歡迎我們遠來客,晚上特地安排了民族歌舞,歌舞最大的特色是表演者全
是山寨的員工客串,從大廚師到服務員,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表演的特長,節目的內容雖
稱不上專精,但卻可以看出他們的用心及誠意,在熱絡的互動下,台上台下一片歡樂。
↓花山山寨入口牌樓

↓花山山寨新樓陽台處遠眺群山

↓花山山寨員工迎賓民族歌舞

↓花山村莊唯一的一間商店

早餐後,前往寧明碼頭乘船遊明江,明江順流而下,曲折盤旋,每遇盤旋
處,山壁陡峭,水繞崖轉,兩岸風光有時群峰競秀,有時翠竹繞岸,洗衣婦、
捕魚郎、飛鷹、游蛇點綴其中,倚欄迎風吹徐下,讓人猶如置身一軸山水畫卷
中。
船行沿途即見壁畫幾處,但位置及大小並不清楚,直到船身行過六個灣頭
,來到最具代表性的金字塔型花山崖壁前停下船來,方得見它真正面目。
金字塔型花山崖壁,直、峻、峭,據考證始創作於春秋時期,延至後漢,
距離現今有2600多年歷史。崖畫長172米,高約50米,畫面以人物造形為主,
也有銅鼓、劍簇和野獸之類。畫面色調為赭紅色,線條粗曠,型態各異,形象逼
真,場面熱烈而富有神秘色彩。
花山崖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先民勤勞、勇敢與智慧,也留給後人至
今仍解不開的許多謎。岩面經過二千多年的風吹日曬,畫面線條還是如此清晰?
在當時沒有攀岩工具的情況下,又是如何攀爬上去臨江的崖面上作畫的呢?畫面
反映的內容是什麼?諸如此類問題,各方觀點不一,花山崖畫至今還是個謎。
↓明江沿岸風光


↓明江途中,山凹處有一泉水湧出,江水與泉水水色青濁不一,雙色
分明。

↓金字塔型花山崖壁及其富有神秘色彩的壁畫。


..............................................................................................
↓••順遊景點:伊嶺岩鍾乳洞
伊嶺岩鍾乳洞是一座喀斯特岩溶洞,因地處伊嶺村而得名,狀族語又名敢宮,
意為像宮殿一樣美麗的岩洞。
壯族人為表歡迎之意,入岩洞之前,除了鑼鼓迎賓之外,還須經過層層關卡如
跳竹竿舞、唱山歌、喝酒等等儀式,場面熱烈。
伊嶺岩鍾乳洞據地質家推斷,形成於一百萬年前,面積2.4萬平方公尺,遊程曲
折迂迴1.1公里。該洞窟位於梁滿山腹中,狀若海螺,洞分為三層,曲折迂迴,變化
無窮。洞中已開發了八個景區,一百多個大小景點,洞內有千奇百怪的石筍、石柱、
石花、石幔,加上七彩燈光配合故事造境的效果,形成詭趣繽紛的奇境,讓人一步
一步中,不知不覺走入逼真又令人想像神馳的洞宮中。
伊嶺岩的山猴必須一提,他們眼光俐落、動作敏捷,遇有客人手提塑膠袋,必搶
無疑,在我們欲入岩洞行進期間,已見識到其似土匪之狠樣,但我們的遭遇卻更慘於
此。一群猴子竟在我們入岩洞之時,群體躲於車底下大搞破壞,這一來,我們足足等
了約2小 時,直到另一部車子來救援,方得順利離開此地,也為此段旅途增添了一段
難得之話題。
↓過得此關,繼續前行。

↓情歌對唱接繡球。

↓伊嶺岩鍾乳洞面貌一。
山而得名。花山距廣西首府南寧市約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為了一覽有名的花山壁畫,
前一晚我們就驅車前來,夜宿於花山山寨新樓。
夜宿點雖名為山寨,但除了入口處搭建的牌樓有點兒像山寨以外,住的地方已是
現代化的三樓水泥屋。當夜,除了我們這一批客人外,再也看不見其它來客。山寨蓋
於群山之山坳處,山寨內的住房設施除了電話不方便以外(此地流行morning 敲,而非
morning call),其它一切尚稱方便。入夜後外圍一片幽黑靜寂,待於晨間陽台上眺望,
霧氣氤氳,山影朦朧,卻別有一番景緻。
山寨為了歡迎我們遠來客,晚上特地安排了民族歌舞,歌舞最大的特色是表演者全
是山寨的員工客串,從大廚師到服務員,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表演的特長,節目的內容雖
稱不上專精,但卻可以看出他們的用心及誠意,在熱絡的互動下,台上台下一片歡樂。
↓花山山寨入口牌樓

↓花山山寨新樓陽台處遠眺群山

↓花山山寨員工迎賓民族歌舞

↓花山村莊唯一的一間商店

早餐後,前往寧明碼頭乘船遊明江,明江順流而下,曲折盤旋,每遇盤旋
處,山壁陡峭,水繞崖轉,兩岸風光有時群峰競秀,有時翠竹繞岸,洗衣婦、
捕魚郎、飛鷹、游蛇點綴其中,倚欄迎風吹徐下,讓人猶如置身一軸山水畫卷
中。
船行沿途即見壁畫幾處,但位置及大小並不清楚,直到船身行過六個灣頭
,來到最具代表性的金字塔型花山崖壁前停下船來,方得見它真正面目。
金字塔型花山崖壁,直、峻、峭,據考證始創作於春秋時期,延至後漢,
距離現今有2600多年歷史。崖畫長172米,高約50米,畫面以人物造形為主,
也有銅鼓、劍簇和野獸之類。畫面色調為赭紅色,線條粗曠,型態各異,形象逼
真,場面熱烈而富有神秘色彩。
花山崖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先民勤勞、勇敢與智慧,也留給後人至
今仍解不開的許多謎。岩面經過二千多年的風吹日曬,畫面線條還是如此清晰?
在當時沒有攀岩工具的情況下,又是如何攀爬上去臨江的崖面上作畫的呢?畫面
反映的內容是什麼?諸如此類問題,各方觀點不一,花山崖畫至今還是個謎。
↓明江沿岸風光


↓明江途中,山凹處有一泉水湧出,江水與泉水水色青濁不一,雙色
分明。

↓金字塔型花山崖壁及其富有神秘色彩的壁畫。


..............................................................................................
↓••順遊景點:伊嶺岩鍾乳洞
伊嶺岩鍾乳洞是一座喀斯特岩溶洞,因地處伊嶺村而得名,狀族語又名敢宮,
意為像宮殿一樣美麗的岩洞。
壯族人為表歡迎之意,入岩洞之前,除了鑼鼓迎賓之外,還須經過層層關卡如
跳竹竿舞、唱山歌、喝酒等等儀式,場面熱烈。
伊嶺岩鍾乳洞據地質家推斷,形成於一百萬年前,面積2.4萬平方公尺,遊程曲
折迂迴1.1公里。該洞窟位於梁滿山腹中,狀若海螺,洞分為三層,曲折迂迴,變化
無窮。洞中已開發了八個景區,一百多個大小景點,洞內有千奇百怪的石筍、石柱、
石花、石幔,加上七彩燈光配合故事造境的效果,形成詭趣繽紛的奇境,讓人一步
一步中,不知不覺走入逼真又令人想像神馳的洞宮中。
伊嶺岩的山猴必須一提,他們眼光俐落、動作敏捷,遇有客人手提塑膠袋,必搶
無疑,在我們欲入岩洞行進期間,已見識到其似土匪之狠樣,但我們的遭遇卻更慘於
此。一群猴子竟在我們入岩洞之時,群體躲於車底下大搞破壞,這一來,我們足足等
了約2小 時,直到另一部車子來救援,方得順利離開此地,也為此段旅途增添了一段
難得之話題。
↓過得此關,繼續前行。

↓情歌對唱接繡球。

↓伊嶺岩鍾乳洞面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