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對於當地人來說,是不足為奇的,但對於一個外來遊客來說,它是最省錢,最方便找得到,也是最容易了解當地文化及特色的地方,就算是國外旅行,公園也總是佔有它的一席之地。

三個月後我又來到花東,此次不上山也沒下海。南迴公路的山景及濱海公路沿岸的海線,在每一回的來往中是百看不厭,上次來時颱風後的滄桑感覺已經逐漸復原中。
下午用餐後來到台東卑南文化公園,卑南文化公園其實是為了保存卑南文化遺址而設的。它也是史前時代卑南遺址所在地,是考古學上位於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
聽說以前正在開挖石板棺墓時,一批批的遊客坐著大巴士前來,熱鬧空前。到現在,在公園旁邊還保留了考古現場供遊客參觀,對有興趣的人來說,那是一個認識考古工作的好地方。
到達考古現場的沿路,結實累累的釋迦樹及一些自然生態的植物引起我的興趣,但是狗兒確豪不留情的狂叫,我只能快快離開。
考古現場有解說員詳細說明,也能對發問的問題雙向溝通,不難想像考古學者在開挖的過程中充滿艱辛、浪漫與新發現的興奮感的。經過解說使原來對卑南文化陌生的我們,也可略懂一二,相信在土地裏還隱藏著太多的秘密,考古學家還需要很多的時間慢慢的研究,這個地方正是提供採集資料的一個好地方。
公園很大,背山面海的環境天然,人工種植的綠木也盎然一片,連給狗狗方便的地方都有妥善規劃,一家國家的資源,住在附近的人如果都能善加利用,應該也是一種福氣。


當日直奔花蓮,隔日一早於來到花蓮市東邊的海岸路上,這裏有帶狀的南北濱公園。
南北濱公園為人工堆砌起的濱海遊憩綠帶,坐在堆起的土丘高地上,一邊可看到太平洋,波瀾拍岸滾滾襲來,一邊望向市區,中央山脈綿延不斷。起初中央山脈因為天氣的關係,朦朧一片,我想起昨天一個介紹大陸黃山的影片時,提到觀景需要有耐心等待的話語,於是坐在土堆中,望向中央山脈尋思,果不久,風吹雲散霧清,中央山脈綿延不斷,猶如近在眼前。
公園內除了自然的海與山為自然背景外,還有很多的公共設施提供娛樂,但或許缺乏管理的關係吧,些許的髒亂破壞了自然環境原有的美麗。其實不用跑多遠,在這裡,就適合清晨看日出,傍晚欣賞漁船返航,沿著椰林散步,靜心的感受著海洋的浩瀚。



離開花蓮,在太魯閣大橋處右彎後,開始蘇花公路一段,沿途景色優美,目不暇給。在蘇花公路途中,感受在寶島的幸福。這裏交通方面,到處可及,只要用心觀景,在加上四季變化後的截然不同景觀,玩到哪裡,都有一種新的期待呢!


三個月後我又來到花東,此次不上山也沒下海。南迴公路的山景及濱海公路沿岸的海線,在每一回的來往中是百看不厭,上次來時颱風後的滄桑感覺已經逐漸復原中。
下午用餐後來到台東卑南文化公園,卑南文化公園其實是為了保存卑南文化遺址而設的。它也是史前時代卑南遺址所在地,是考古學上位於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
聽說以前正在開挖石板棺墓時,一批批的遊客坐著大巴士前來,熱鬧空前。到現在,在公園旁邊還保留了考古現場供遊客參觀,對有興趣的人來說,那是一個認識考古工作的好地方。
到達考古現場的沿路,結實累累的釋迦樹及一些自然生態的植物引起我的興趣,但是狗兒確豪不留情的狂叫,我只能快快離開。
考古現場有解說員詳細說明,也能對發問的問題雙向溝通,不難想像考古學者在開挖的過程中充滿艱辛、浪漫與新發現的興奮感的。經過解說使原來對卑南文化陌生的我們,也可略懂一二,相信在土地裏還隱藏著太多的秘密,考古學家還需要很多的時間慢慢的研究,這個地方正是提供採集資料的一個好地方。
公園很大,背山面海的環境天然,人工種植的綠木也盎然一片,連給狗狗方便的地方都有妥善規劃,一家國家的資源,住在附近的人如果都能善加利用,應該也是一種福氣。


當日直奔花蓮,隔日一早於來到花蓮市東邊的海岸路上,這裏有帶狀的南北濱公園。
南北濱公園為人工堆砌起的濱海遊憩綠帶,坐在堆起的土丘高地上,一邊可看到太平洋,波瀾拍岸滾滾襲來,一邊望向市區,中央山脈綿延不斷。起初中央山脈因為天氣的關係,朦朧一片,我想起昨天一個介紹大陸黃山的影片時,提到觀景需要有耐心等待的話語,於是坐在土堆中,望向中央山脈尋思,果不久,風吹雲散霧清,中央山脈綿延不斷,猶如近在眼前。
公園內除了自然的海與山為自然背景外,還有很多的公共設施提供娛樂,但或許缺乏管理的關係吧,些許的髒亂破壞了自然環境原有的美麗。其實不用跑多遠,在這裡,就適合清晨看日出,傍晚欣賞漁船返航,沿著椰林散步,靜心的感受著海洋的浩瀚。



離開花蓮,在太魯閣大橋處右彎後,開始蘇花公路一段,沿途景色優美,目不暇給。在蘇花公路途中,感受在寶島的幸福。這裏交通方面,到處可及,只要用心觀景,在加上四季變化後的截然不同景觀,玩到哪裡,都有一種新的期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