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雲機場觀景記》
“白天看綠化,夜晚看燈光”,朋友對新機場繪聲繪色的描述和誇張的表情讓我怦然心動。2005年元旦,我約上二個心有同感的好友,乘坐“空港快線”豪華大巴,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奔向新機場,前往印證並觀賞那裏的美麗夜景。
客車在車水馬龍的市區行駛,載著我們,在車流縫裏擠擠挨挨,終於來到機場高速入口處,駛進了新機場高速公路,車速如在阻塞不暢的河水,突然被無形的手疏通了,立即順暢而歡快起來。
廣州第一森林大道
走過一段如市內高架橋一樣的快速路,眼前豁然開朗了起來,這就是被譽為“廣州第一森林大道”的新機場高速公路了。這裏路基段路面為雙向八車道,路基中間的綠化帶有大約20米寬,路基兩側的人造林帶有大約30米寬,灌木如緞,花樹如屏,樹種、樹形、色彩分段變化,非常有層次,不僅將機場高速路裝扮得五彩繽紛而生機盎然,還令高速路變得韻律感十足,成為一條長長的風景線。路面平平展展的延伸向遠方,一如我的思緒,平和而悠遠。陶醉中聽見有熟客向她的同伴做介紹,說新機場高速公路與京珠高速相接,沿線分別與內環路、華南快速幹線、北環高速、北二環高速、廣清高速、廣惠高速和廣深高速相連,空港快線、機場快線等載客工具往返穿梭於市區與機場間,時速可達到120公里,全路綠化共選用植物50多種、10萬株左右,其中僅種樹就達6萬株以上,相當於新造1.5個白雲山風景區的林地面積,為廣州市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道路綠化工程項目……
井然有序的停車場
我正全神貫注聽“義務導遊”的介紹,不知誰喊了聲“快看,航站樓”!抬頭一望,一白綠相間、極富韻律感和現代感的玻璃建築,在夕陽下閃閃發光,如一個展翅的大鵬,撲面向我們奔來,這,就是新白雲機場航站樓。在一片歡欣的驚歎聲中,汽車一路滑過南航的綜合辦公區、滑過整齊有序的室外停車場,滑過機場南門,繞到機場北門徐徐停穩,一車的人魚貫而下。我來前已知,航站區共建有南、北14個室外停車場,一個室內停車樓,總面積20萬平方米,分別承擔職工、大巴、計程車、貴賓及進出港旅客短期停車等任務,共4500多個停車位(包括53個大巴位和128個中巴位),目前每天有3000多輛車進入停車場(樓)停放,1400多輛計程車經調度場進入航站樓東西指廊到達廳運營接客。停車場全部實施自動記時收費。難怪現在井然有序。
中國最高的空管塔臺
航站樓的北面,一個巨大的球體光彩奪目,細細看去,那是新機場的塔臺。塔臺作為機場的“大腦”,負責向所有飛機發出起降命令。平時除了管制員,“閒雜人等”一律禁止上塔,更不用說到頂樓的控制室。“控制室要求絕對安靜,確保每一項指令的準確。”我自然地想起了某電視劇中的這句臺詞,禁不住對長年累月工作在塔臺裏的管制員生出一份深深的敬意。後來聽人說,新機場的塔臺高112米,是目前中國最高的空管塔臺,在亞洲位居第二,整個工程耗資約七千萬元。
近距離看飛機
感歎中,一架飛機緩緩由遠而近,直至停靠在登機指廊橋邊。機停穩後,登機指廊緩緩伸過去與機艙門吻合,然後乘客依次登機。這時,另一架巨大的飛機滿載旅客徐徐滑出停機位,從眼前緩緩駛過,振翅沖上藍天。這是我在國內機場中惟一近距離看到的有趣場面。“新機場46個登機橋和4個指廊,都鋪設有每平方米市場價格在600元左右的經過國家火災實驗室實驗認證的消防地毯。飛行區採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機場燈光系統,保障飛機起降的各類燈光全部採用電腦控制,不需值班員操作就可自行感應光線變化,根據需要自動調節亮度。其亮度分五個等級、多種顏色,規模大、系統複雜、全自動化,能夠滿足超大型飛機的起降。整個新機場由6萬盞華燈搭配透明玻璃幕牆構築而成,只燈光系統造價就高達1.6億元人民幣呢。”旁邊有人眉飛色舞地介紹道。
與世界先進媲美的航站樓
我們在激動中來到航站樓出發大廳。出發大廳是國內、國際航班辦理登機手續處,行李寄存、電信、行李打包、超大行李托運、遺物領取處、銀行以及給旅客辦理機票簽轉、退票、更改、解決升艙、問詢等各種問題的“多功能服務櫃檯”等附屬設施應有盡有。這裏沒有懸光,全部為反射光,光亮柔和舒適,全無刺眼感覺。如鏡的大理石面上,依稀的人影、燈影交相輝映,精妙異常。一根根乳白色的鋼柱、鋼架,或立或側,輕巧地支撐起寬大的航站樓,裏外通透,即使是56米高的拱頂也沒有黑暗角落。大廳頂部倒影在反光的地面上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弧,倒影與圓拱形頂部渾然一體。踏進隔離廳走廊,寬敞、靚麗的貝殼形頂棚,透過玻璃幕牆,影射在乾淨的地磚上,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弧,仿佛在時光裏穿梭。倒影在地面的圓弧折射到我們的臉上,閃閃發光,又感覺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裏。我們和很多旅客一樣,都不由自主地在這裏照相留念。
據同行的旅客介紹,航站樓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一層到港和二層高架路出港,解決了絕大多數旅客分流,減少了不必要的換層。中央大樓,以兩側60米連續跨街橋將東西450米弧形連廊融為一體,各連廊延伸的指廊又把航站區空間延伸入飛行區,形成統一整體。航站樓幕牆面積約14.9萬平方米,幕牆總長度為1002米,幕牆最高度為40米,營造出超大的建築空間。幕牆工程主要為索桁架結構點支式玻璃幕牆,面積達8.1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單項工程中運用這種玻璃幕牆面積最大的一項工程。“索桁架點支式”新型玻璃幕牆屬世界空港建築首創,以輕鋼結構為承重骨架,以高強度的預應力索結構組成柔性承重體系,將玻璃拼接安裝在支撐點上,這種結構既有剛性又有柔性,從而實現高安全度的大空間全通透效果。航站樓安裝有160多台電梯,包括自動扶梯、步梯等,所有的電梯都有自動感應功能,人一站上去就啟動,而沒人的時候它就會自動停下來,達到人性化與節能相結合; 具有五星級賓館標準的衛生間多達百餘座,僅衛生間的照明就使用了3000多盞燈泡;國際互聯網服務也已經從貴賓區延伸到了常規旅客區,無線上網、可視電話等都具備了開通條件,可隨時接納相應的電信服務商;貴賓室還懸掛有齊白石、劉海粟、關山月、李可染、趙少昂等名畫家的原作;航站樓地下一層是行李分揀系統,地下二層是地鐵站,將來旅客可以從市區乘坐地鐵直抵新機場航站樓,並直接到辦票大廳辦理登機手續,然後再根據引導標誌到辦票大廳兩側的指廊候機……
航站樓中庭挺拔的棕櫚樹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它們整整齊齊的從下層一齊伸長了脖子探出身來,如列成一個方隊的士兵,既象對我們表示歡迎,又象在等待我們的檢閱。來到下面仔細一看,發現這些棕櫚樹有些“蹊蹺”,扇形樹葉太綠了,如塑膠製成的;樹幹也太筆直了,顯得不太真實。經過打聽才知道,這些棕櫚樹很不簡單,是經過化學技術處理、幾十年也不會變形的活樹標本,它們的“樹根”深深地紮在了航站樓的一樓,挺拔筆直的樹幹似乎一個勁地往上躥,就在我們伸著脖子尋找樹冠的時候,周圍有一群人也在仰著頭對這些棕櫚樹品頭論足呢。這時,柔和的燈光在棕櫚樹油亮翠綠的葉子上灑下斑駁的光影,那種躺在大樹下懶洋洋睡覺的感覺又回來了。航站樓中間的兩個大“天井”裏總共“種”了32棵這樣的棕櫚樹,據說它們是以每棵1.8萬美元從國外購買來的,不用澆水和施肥,既方便管理,又給機場帶來了濃郁的熱帶風情,被稱為樹木中的“木乃伊”。
在熱情的“棕櫚士兵方隊”的注目下,我們開始參觀候機大廳。這裏分佈了數十家商店,從酒樓、速食店、咖啡廳、超市到珠寶店、精品店、服裝店、美容店、箱包店、書店一應俱全,儼然一個現代化的休閒購物娛樂天堂。商店裏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精粗和豔晦,是不一的,但都柔和而溫馨,折射在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給人以朦朧飄逸的奇妙感受,象夢一般;那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在陶醉中來到高架路出港口,不經意間向南廣場望去,只見一片柔和的燈光彌漫在廣場上,淡淡的清香吻過來,令人心曠神怡。
離開新機場時,一種依依不捨之情在心底油然而生。我忍不住再一次回首向她久久凝望:她簡直像一座海底的水晶宮一般,晶瑩透亮,夜霧在她周圍輕輕地籠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使她若隱若現,如詩如畫,仿佛是在睡夢中、仙境裏……
這一刻,我禁不住淚流滿面。
曾經有多少回,我們在擁擠不堪的老白雲機場心煩;曾經有多少次,我們在寬敞漂亮的境外機場憧憬:什麼時候廣州也有一座戴高樂、一座赤矉角?現在,我們有了。一夜之間,我們跨越了72年;一夜之間,我們擁有了堪與世界先進媲美的機場。作為我國三大中樞機場之一和國內首個按照中樞機場理念設計建設的現代機場,新白雲機場立志要成為東南亞、太平洋地區的複合中樞機場和現代化大型國際機場,她要躋身國際機場20強,她正抒寫著宏大的篇章!
“白天看綠化,夜晚看燈光”,朋友對新機場繪聲繪色的描述和誇張的表情讓我怦然心動。2005年元旦,我約上二個心有同感的好友,乘坐“空港快線”豪華大巴,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奔向新機場,前往印證並觀賞那裏的美麗夜景。
客車在車水馬龍的市區行駛,載著我們,在車流縫裏擠擠挨挨,終於來到機場高速入口處,駛進了新機場高速公路,車速如在阻塞不暢的河水,突然被無形的手疏通了,立即順暢而歡快起來。
廣州第一森林大道
走過一段如市內高架橋一樣的快速路,眼前豁然開朗了起來,這就是被譽為“廣州第一森林大道”的新機場高速公路了。這裏路基段路面為雙向八車道,路基中間的綠化帶有大約20米寬,路基兩側的人造林帶有大約30米寬,灌木如緞,花樹如屏,樹種、樹形、色彩分段變化,非常有層次,不僅將機場高速路裝扮得五彩繽紛而生機盎然,還令高速路變得韻律感十足,成為一條長長的風景線。路面平平展展的延伸向遠方,一如我的思緒,平和而悠遠。陶醉中聽見有熟客向她的同伴做介紹,說新機場高速公路與京珠高速相接,沿線分別與內環路、華南快速幹線、北環高速、北二環高速、廣清高速、廣惠高速和廣深高速相連,空港快線、機場快線等載客工具往返穿梭於市區與機場間,時速可達到120公里,全路綠化共選用植物50多種、10萬株左右,其中僅種樹就達6萬株以上,相當於新造1.5個白雲山風景區的林地面積,為廣州市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道路綠化工程項目……
井然有序的停車場
我正全神貫注聽“義務導遊”的介紹,不知誰喊了聲“快看,航站樓”!抬頭一望,一白綠相間、極富韻律感和現代感的玻璃建築,在夕陽下閃閃發光,如一個展翅的大鵬,撲面向我們奔來,這,就是新白雲機場航站樓。在一片歡欣的驚歎聲中,汽車一路滑過南航的綜合辦公區、滑過整齊有序的室外停車場,滑過機場南門,繞到機場北門徐徐停穩,一車的人魚貫而下。我來前已知,航站區共建有南、北14個室外停車場,一個室內停車樓,總面積20萬平方米,分別承擔職工、大巴、計程車、貴賓及進出港旅客短期停車等任務,共4500多個停車位(包括53個大巴位和128個中巴位),目前每天有3000多輛車進入停車場(樓)停放,1400多輛計程車經調度場進入航站樓東西指廊到達廳運營接客。停車場全部實施自動記時收費。難怪現在井然有序。
中國最高的空管塔臺
航站樓的北面,一個巨大的球體光彩奪目,細細看去,那是新機場的塔臺。塔臺作為機場的“大腦”,負責向所有飛機發出起降命令。平時除了管制員,“閒雜人等”一律禁止上塔,更不用說到頂樓的控制室。“控制室要求絕對安靜,確保每一項指令的準確。”我自然地想起了某電視劇中的這句臺詞,禁不住對長年累月工作在塔臺裏的管制員生出一份深深的敬意。後來聽人說,新機場的塔臺高112米,是目前中國最高的空管塔臺,在亞洲位居第二,整個工程耗資約七千萬元。
近距離看飛機
感歎中,一架飛機緩緩由遠而近,直至停靠在登機指廊橋邊。機停穩後,登機指廊緩緩伸過去與機艙門吻合,然後乘客依次登機。這時,另一架巨大的飛機滿載旅客徐徐滑出停機位,從眼前緩緩駛過,振翅沖上藍天。這是我在國內機場中惟一近距離看到的有趣場面。“新機場46個登機橋和4個指廊,都鋪設有每平方米市場價格在600元左右的經過國家火災實驗室實驗認證的消防地毯。飛行區採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機場燈光系統,保障飛機起降的各類燈光全部採用電腦控制,不需值班員操作就可自行感應光線變化,根據需要自動調節亮度。其亮度分五個等級、多種顏色,規模大、系統複雜、全自動化,能夠滿足超大型飛機的起降。整個新機場由6萬盞華燈搭配透明玻璃幕牆構築而成,只燈光系統造價就高達1.6億元人民幣呢。”旁邊有人眉飛色舞地介紹道。
與世界先進媲美的航站樓
我們在激動中來到航站樓出發大廳。出發大廳是國內、國際航班辦理登機手續處,行李寄存、電信、行李打包、超大行李托運、遺物領取處、銀行以及給旅客辦理機票簽轉、退票、更改、解決升艙、問詢等各種問題的“多功能服務櫃檯”等附屬設施應有盡有。這裏沒有懸光,全部為反射光,光亮柔和舒適,全無刺眼感覺。如鏡的大理石面上,依稀的人影、燈影交相輝映,精妙異常。一根根乳白色的鋼柱、鋼架,或立或側,輕巧地支撐起寬大的航站樓,裏外通透,即使是56米高的拱頂也沒有黑暗角落。大廳頂部倒影在反光的地面上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弧,倒影與圓拱形頂部渾然一體。踏進隔離廳走廊,寬敞、靚麗的貝殼形頂棚,透過玻璃幕牆,影射在乾淨的地磚上,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弧,仿佛在時光裏穿梭。倒影在地面的圓弧折射到我們的臉上,閃閃發光,又感覺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裏。我們和很多旅客一樣,都不由自主地在這裏照相留念。
據同行的旅客介紹,航站樓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一層到港和二層高架路出港,解決了絕大多數旅客分流,減少了不必要的換層。中央大樓,以兩側60米連續跨街橋將東西450米弧形連廊融為一體,各連廊延伸的指廊又把航站區空間延伸入飛行區,形成統一整體。航站樓幕牆面積約14.9萬平方米,幕牆總長度為1002米,幕牆最高度為40米,營造出超大的建築空間。幕牆工程主要為索桁架結構點支式玻璃幕牆,面積達8.1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單項工程中運用這種玻璃幕牆面積最大的一項工程。“索桁架點支式”新型玻璃幕牆屬世界空港建築首創,以輕鋼結構為承重骨架,以高強度的預應力索結構組成柔性承重體系,將玻璃拼接安裝在支撐點上,這種結構既有剛性又有柔性,從而實現高安全度的大空間全通透效果。航站樓安裝有160多台電梯,包括自動扶梯、步梯等,所有的電梯都有自動感應功能,人一站上去就啟動,而沒人的時候它就會自動停下來,達到人性化與節能相結合; 具有五星級賓館標準的衛生間多達百餘座,僅衛生間的照明就使用了3000多盞燈泡;國際互聯網服務也已經從貴賓區延伸到了常規旅客區,無線上網、可視電話等都具備了開通條件,可隨時接納相應的電信服務商;貴賓室還懸掛有齊白石、劉海粟、關山月、李可染、趙少昂等名畫家的原作;航站樓地下一層是行李分揀系統,地下二層是地鐵站,將來旅客可以從市區乘坐地鐵直抵新機場航站樓,並直接到辦票大廳辦理登機手續,然後再根據引導標誌到辦票大廳兩側的指廊候機……
航站樓中庭挺拔的棕櫚樹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它們整整齊齊的從下層一齊伸長了脖子探出身來,如列成一個方隊的士兵,既象對我們表示歡迎,又象在等待我們的檢閱。來到下面仔細一看,發現這些棕櫚樹有些“蹊蹺”,扇形樹葉太綠了,如塑膠製成的;樹幹也太筆直了,顯得不太真實。經過打聽才知道,這些棕櫚樹很不簡單,是經過化學技術處理、幾十年也不會變形的活樹標本,它們的“樹根”深深地紮在了航站樓的一樓,挺拔筆直的樹幹似乎一個勁地往上躥,就在我們伸著脖子尋找樹冠的時候,周圍有一群人也在仰著頭對這些棕櫚樹品頭論足呢。這時,柔和的燈光在棕櫚樹油亮翠綠的葉子上灑下斑駁的光影,那種躺在大樹下懶洋洋睡覺的感覺又回來了。航站樓中間的兩個大“天井”裏總共“種”了32棵這樣的棕櫚樹,據說它們是以每棵1.8萬美元從國外購買來的,不用澆水和施肥,既方便管理,又給機場帶來了濃郁的熱帶風情,被稱為樹木中的“木乃伊”。
在熱情的“棕櫚士兵方隊”的注目下,我們開始參觀候機大廳。這裏分佈了數十家商店,從酒樓、速食店、咖啡廳、超市到珠寶店、精品店、服裝店、美容店、箱包店、書店一應俱全,儼然一個現代化的休閒購物娛樂天堂。商店裏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精粗和豔晦,是不一的,但都柔和而溫馨,折射在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給人以朦朧飄逸的奇妙感受,象夢一般;那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在陶醉中來到高架路出港口,不經意間向南廣場望去,只見一片柔和的燈光彌漫在廣場上,淡淡的清香吻過來,令人心曠神怡。
離開新機場時,一種依依不捨之情在心底油然而生。我忍不住再一次回首向她久久凝望:她簡直像一座海底的水晶宮一般,晶瑩透亮,夜霧在她周圍輕輕地籠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使她若隱若現,如詩如畫,仿佛是在睡夢中、仙境裏……
這一刻,我禁不住淚流滿面。
曾經有多少回,我們在擁擠不堪的老白雲機場心煩;曾經有多少次,我們在寬敞漂亮的境外機場憧憬:什麼時候廣州也有一座戴高樂、一座赤矉角?現在,我們有了。一夜之間,我們跨越了72年;一夜之間,我們擁有了堪與世界先進媲美的機場。作為我國三大中樞機場之一和國內首個按照中樞機場理念設計建設的現代機場,新白雲機場立志要成為東南亞、太平洋地區的複合中樞機場和現代化大型國際機場,她要躋身國際機場20強,她正抒寫著宏大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