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北第四天,今天得以拋開戰爭的悲情包袱,輕鬆一覽有山有水的自然風景景觀。
早上七點半出發,我們下一站是鞍山市,主要的目的是遊覽千山及玉佛苑。要到鞍山走的是沈(瀋陽)大(大連)高速公路,此公路八線道寬,平時車輛不多,師傅以120公里的時速 奔 馳,因其過路費以公里計算,中途除了停休息站唱唱歌外,可說一路通暢到底。
公路兩旁種植青一色的楊樹,在楊樹青翠的呼聲中,點綴幾間紅色屋瓦的民房透過楊樹 餘蔭進入視野,雖然路途遙遠,一路看著楊樹整齊站立,樹梢葉面隨風翻轉,在微陽照射下如銀白花朵的飄動美景,卻也不覺疲憊。
到達鞍山市時已近正午,這一段路我們走了4個多小時。
鞍山是鋼都,車子開入鞍山即可聞出屬於工業城市的氣息,與大連、旅順的街景完全 不 同,林立的高爐及廠房成為鞍山的主要市景,鋼的堅硬氣息於焉漫開。
往千山目的地前行的時候,老天卻又下起雨來迎接我們。
千山是東北名山之一,又稱千朵連花山。有說是遠古之時,女媧煉石補天不慎跌落 一 塊,墜於瀋陽長成千朵連花峰,即是今天的千山。海拔785米,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又有[南海八千路,遼東第一山]之美譽,為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 奇 峰、岩松、 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來到千山入口處,確實有[千峰插雲談,萬豁起松風]之感。我們搭乘登山車至中途站放生池改為步行,此時雨還是下著,走在濕漉的步道上,爬著一層層濕漉的小階梯,小心 謹慎深恐滑跤,千山寬廣要覽全景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限制下,我們的景點目標是龍泉古剎。
....千山入口↓.....

.....放生池↓....

.....步道一景↓......

沿著石階而上,走走停停來到古剎龍泉,於此開始此後的每一個景都深深的植在心中,大自然最原始的生長型態在此舒放。
牆磚以它斑剥的蒼老面孔與你訴說它的過往時,毫不逃避。
青苔以它的堅持堆積由淡而濃的色彩,在一片青綠中生存。
小草奮力鑽出頭來訴說它自己的世界,沒有一絲卑微的感覺。
藤蔓在這裡找到它真正的家,得以無限伸展。
挺腰的樹幹探頭看見了藍天,想要縮短彼此的距離。
還有,花朵在新鮮的氣息中鮮紅開放。
古剎雖古,生存的氣息卻是如此的自然。 站在任何一個角度望去,都可以發現它的美麗 ,在這裡我拍了很多的相片,把我心中的感動放入,深怕錯過。回程路過一道觀 前,兩旁紅柱上寫 著.....
峯不必一千萬象已成真宰妙,景豈止十六四時當作會心遊。遊客與在觀前休憩的道長們就此二句長詩談開,話語卻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兩岸之政治關係,為不擾此地之清修,我們趕緊快步笑笑離開。
.......古剎龍泉↓......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在鞍山的另一個景點是玉佛苑,玉佛苑面對鞍山市區, 背靠千山 龍泉寺,位置奇特。
玉佛苑中有一尊由世界最大的[玉石王]依其自然色彩雕刻而成的佛像,正面為端莊肅穆的巨型釋迦牟尼法相,臉部正正好好的刻在了一塊靈光四射、潔凈無比的深黑綠色寶玉上,人們稱為 [佛面天成]。
[玉石王]的背面,雕刻著觀世音飄飄而下,展現其救渡眾生的絕代風采。觀世音的臉 部也正好刻在一塊無比亮麗的淺綠色的碧玉上,鮮潤明澈,細膩柔和,蘊含著無比 的神韻。觀世音的後方顯示出了普陀山的景象,在觀世音的右側自然形成了栩栩如生的[龍鳳]圖形,左側呈綠色的玉地上有黃玉紋形成的巨大的[真]字,這一切並不是有意雕刻,而是自身存在。
雖然景象是七分想像,但不管山景、龍鳳圖形或是字體,仔細細看真的還很相像,甚至還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在, 看著這一塊大玉石及雕刻的二尊佛像,詳讀其標示說明下,禁不住讚嘆起大自然之神奇,及人類之偉大。
此地因為禁止拍照,我只能以讚嘆之情表白於心。
早上七點半出發,我們下一站是鞍山市,主要的目的是遊覽千山及玉佛苑。要到鞍山走的是沈(瀋陽)大(大連)高速公路,此公路八線道寬,平時車輛不多,師傅以120公里的時速 奔 馳,因其過路費以公里計算,中途除了停休息站唱唱歌外,可說一路通暢到底。
公路兩旁種植青一色的楊樹,在楊樹青翠的呼聲中,點綴幾間紅色屋瓦的民房透過楊樹 餘蔭進入視野,雖然路途遙遠,一路看著楊樹整齊站立,樹梢葉面隨風翻轉,在微陽照射下如銀白花朵的飄動美景,卻也不覺疲憊。
到達鞍山市時已近正午,這一段路我們走了4個多小時。
鞍山是鋼都,車子開入鞍山即可聞出屬於工業城市的氣息,與大連、旅順的街景完全 不 同,林立的高爐及廠房成為鞍山的主要市景,鋼的堅硬氣息於焉漫開。
往千山目的地前行的時候,老天卻又下起雨來迎接我們。
千山是東北名山之一,又稱千朵連花山。有說是遠古之時,女媧煉石補天不慎跌落 一 塊,墜於瀋陽長成千朵連花峰,即是今天的千山。海拔785米,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又有[南海八千路,遼東第一山]之美譽,為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 奇 峰、岩松、 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來到千山入口處,確實有[千峰插雲談,萬豁起松風]之感。我們搭乘登山車至中途站放生池改為步行,此時雨還是下著,走在濕漉的步道上,爬著一層層濕漉的小階梯,小心 謹慎深恐滑跤,千山寬廣要覽全景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限制下,我們的景點目標是龍泉古剎。
....千山入口↓.....
.....放生池↓....
.....步道一景↓......
沿著石階而上,走走停停來到古剎龍泉,於此開始此後的每一個景都深深的植在心中,大自然最原始的生長型態在此舒放。
牆磚以它斑剥的蒼老面孔與你訴說它的過往時,毫不逃避。
青苔以它的堅持堆積由淡而濃的色彩,在一片青綠中生存。
小草奮力鑽出頭來訴說它自己的世界,沒有一絲卑微的感覺。
藤蔓在這裡找到它真正的家,得以無限伸展。
挺腰的樹幹探頭看見了藍天,想要縮短彼此的距離。
還有,花朵在新鮮的氣息中鮮紅開放。
古剎雖古,生存的氣息卻是如此的自然。 站在任何一個角度望去,都可以發現它的美麗 ,在這裡我拍了很多的相片,把我心中的感動放入,深怕錯過。回程路過一道觀 前,兩旁紅柱上寫 著.....
峯不必一千萬象已成真宰妙,景豈止十六四時當作會心遊。遊客與在觀前休憩的道長們就此二句長詩談開,話語卻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兩岸之政治關係,為不擾此地之清修,我們趕緊快步笑笑離開。
.......古剎龍泉↓......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古剎一隅↓.....
在鞍山的另一個景點是玉佛苑,玉佛苑面對鞍山市區, 背靠千山 龍泉寺,位置奇特。
玉佛苑中有一尊由世界最大的[玉石王]依其自然色彩雕刻而成的佛像,正面為端莊肅穆的巨型釋迦牟尼法相,臉部正正好好的刻在了一塊靈光四射、潔凈無比的深黑綠色寶玉上,人們稱為 [佛面天成]。
[玉石王]的背面,雕刻著觀世音飄飄而下,展現其救渡眾生的絕代風采。觀世音的臉 部也正好刻在一塊無比亮麗的淺綠色的碧玉上,鮮潤明澈,細膩柔和,蘊含著無比 的神韻。觀世音的後方顯示出了普陀山的景象,在觀世音的右側自然形成了栩栩如生的[龍鳳]圖形,左側呈綠色的玉地上有黃玉紋形成的巨大的[真]字,這一切並不是有意雕刻,而是自身存在。
雖然景象是七分想像,但不管山景、龍鳳圖形或是字體,仔細細看真的還很相像,甚至還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在, 看著這一塊大玉石及雕刻的二尊佛像,詳讀其標示說明下,禁不住讚嘆起大自然之神奇,及人類之偉大。
此地因為禁止拍照,我只能以讚嘆之情表白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