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剛煮好,垃圾車的曲聲乍響。我趕緊拉開紗窗,拎起陽台上一包包的垃圾袋,轉身交給室友,自己又提起一大袋的紙,往樓下奔去。手裡的紙袋好像吃太飽似的,肚子凸起,我快步走在樓梯間,它們也在半空中搖搖晃晃地擺動。
黃色的垃圾車背後緊跟著白色的資源回收車,車身一黃一白,播放的曲目也巧妙的對立著。垃圾車是古典音樂少女的祈禱;資源回收車卻是閩南語老歌酒肝可賣否。室友嬌小的身子跟在一群大屁股的婦人後頭,亦步亦趨,她向我撒了一個無奈的眼神。我看著她的臉色,彷如大水牛身後的小牧童,倒是回個傻笑。
「這全是紙嗎?」一位個子矮矮頭髮全白,帶捲,西施犬模樣的老婆婆,用閩南語問我。
我點點頭,放開手,她順勢接了過去。
老婆婆雙手吃力提著。那袋紙瞬間變成了滿滿一桶水似的,一不小心就會潑出來。
我抬頭看看四周,赫然發現,還有三四位拾荒老人在垃圾車旁等待。一發現資源回收的目標,便跟上前去。
讓自己的垃圾變成別人眼中的寶,沒有人會拒絕這樣不費力氣的施捨。眼前幾位老人伸手跟年輕人要紙、要瓶瓶罐罐,在我腦海幾乎成了不變的景象。就因為如此拾荒者給我的感覺都是可憐的老人家。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還是小時候一位叫阿狗伯的流浪漢。他皮膚黝黑,是因為從來都不洗澡的緣故。而阿狗伯對於我們的特殊之處在於他的神秘感。
有人說阿狗伯家中非常富有;有七八台冷氣、房子好幾棟,而且都是上百坪。人們還說他會甘願到處拾荒完全是出於興趣。有一回鄰居新屋落成,請來阿狗伯進行祈福的儀式,他手握兩枚十元銅板擲茭,口中細念咒語般,表情嚴肅,宛如辦法事的巫師。
事情傳開,自然他的神秘感又增加了。孩子們更不敢隨便接近他,深怕被他抓走。那種無名的恐懼又因為另一波事件被推上高峰。不知道哪個班級開始傳出,阿狗伯是地獄來的使者,能夠和閻羅王交談,甚至取得大家樂的號碼。
那個懵懵懂懂得年代,大人們眼裡看得、耳裡聽得、甚至夢理想得都是明牌。阿狗伯具有報明牌的能力,身價自然水漲船高。現今回想起來,那一陣子或許是他最好命的光景。村子裡外常常有人請他吃飯喝酒,只為了能夠取得偏財的捷徑。
不過阿狗伯的時代亦伴隨著大家樂退燒而消逝。沒有人知道他哪去了,或許是瀑屍在深山裡,被野狗咬走了;或許是真的被子女接回家,安養天年。他的結局並不那麼被人關心。孩子們國小畢業,在國中有了功課壓力和新玩伴,生活又換了另一張新稿紙,新的故事也不斷冒出。阿狗伯就如同卸妝後的小丑,只能淹沒在人海之中。
拾荒者從小到大,從鄉村到都市一直都存在著我的四周,我從未視而不見,只是隨著年紀增長,那股想像力也轉變到其他地方。大學時代在外文課程裡,讀到一篇關於拾荒者的文章,他們被稱為canned man ,撿罐頭的人。
在美國即使年輕人也有許多加入拾荒的行列。他們比起老人家有力氣多了,但是卻沒那麼勤勞,也不甘於僅靠拾荒過活。趁著夜裡,他們會偷回白天賣出的「商品」,再重複賣給其他的收購者。由於外國資源回收的價格較高,尤其是紙類,更是常被偷回的主力商品。因此他們也就不同於台灣的拾荒者,看來總是滿身破爛、走起路來有氣無力。
台灣常常是一位孤獨的老人家騎著或是推著三輪車,踩遍大街小巷,還不見得能多有收穫。朋友戲稱那些在馬路上慢慢散步般的三輪車,像是隨時會製造事故的幽靈馬車。
老人家辛苦了一整天,大部分的收穫還是被中盤商賺走了。像是取自《憤怒的葡萄》書中的場景般,骨瘦如柴的拾荒者,獲得的報酬比溫飽還來的少些,他們必須每天不斷不斷地尋找能賣錢的紙張或金屬,才能免於餓死的命運。這些景象在很小時候早已司空見慣。當時家門前便是資源回收的中盤商,他的孩子跟我們是國小同學。中盤商背後的紙類集中區和我們家門口相接,我們當它是寶一樣興奮著。我們並不瞭解拾荒者的心酸,只覺得有座紙金山,是多麼幸福的事。
說它叫紙金山是千真萬確的。因為那座拱起的小紙丘藏著數不盡的寶藏。我們曾在裡頭發現一大疊的情書、一箱箱的漫畫、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一張張獎狀還有一本本各式各樣的書籍。它們全都拋開了本身的價值,用秤斤秤兩的方式,彷如分解的零件拍賣出去,讓我們這群貧困的孩子捶手可得。紙金山裡最多的還是一張張拆箱的厚紙板。我們用來做成小屋子;一面紙板是一面牆,在山裡頭這座隱蔽的小屋讓我們玩遊戲和說鬼故事。有時下著細雨,我們仍會躲在裡頭聊天,玩遊戲。被父母念了也躲在裡頭蹺家,儘管只有半天。
就因為如此,我們也曾是拾荒的一員。
窮困的童年,每天都看見有人扛著一包包的麻袋到同學家換錢。我們也會趁著下午沒課,找只麻袋,沿著小道,尋找鋁罐。那時同伴間還傳頌著一句話:「金銀銅鐵,阿路米阿不鏽鋼。」。這幾樣金屬都是可以賣錢的,其中的阿路米就是鋁。所以我們很小就知道,哪些金屬是有市場可賣的。或許是因為我們年紀太小的緣故,有時候檢來的鋁罐老闆會以秤重計,有時候會數罐子。我們搞不懂原因,不過當時我們卻已經曉得,秤重的時候得在裡頭參些水才能賣個好價錢。和外國的canned man相比,他們還得翻過鐵絲,幾人合力推走一車車的紙,我們不過是略施小計罷了,從來也不因此感到愧疚。
看著垃圾車緩緩離開,拾荒者在背後跟著。我想起了鄉下水牛背上,總有成群的白鷺鷥,兩者之間在生物學上稱為共生關係。看著垃圾車與拾荒者之間形影不離,想來應該也是如此吧!我發呆似的看著,直到室友跑來拉著我上樓。
黃色的垃圾車背後緊跟著白色的資源回收車,車身一黃一白,播放的曲目也巧妙的對立著。垃圾車是古典音樂少女的祈禱;資源回收車卻是閩南語老歌酒肝可賣否。室友嬌小的身子跟在一群大屁股的婦人後頭,亦步亦趨,她向我撒了一個無奈的眼神。我看著她的臉色,彷如大水牛身後的小牧童,倒是回個傻笑。
「這全是紙嗎?」一位個子矮矮頭髮全白,帶捲,西施犬模樣的老婆婆,用閩南語問我。
我點點頭,放開手,她順勢接了過去。
老婆婆雙手吃力提著。那袋紙瞬間變成了滿滿一桶水似的,一不小心就會潑出來。
我抬頭看看四周,赫然發現,還有三四位拾荒老人在垃圾車旁等待。一發現資源回收的目標,便跟上前去。
讓自己的垃圾變成別人眼中的寶,沒有人會拒絕這樣不費力氣的施捨。眼前幾位老人伸手跟年輕人要紙、要瓶瓶罐罐,在我腦海幾乎成了不變的景象。就因為如此拾荒者給我的感覺都是可憐的老人家。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還是小時候一位叫阿狗伯的流浪漢。他皮膚黝黑,是因為從來都不洗澡的緣故。而阿狗伯對於我們的特殊之處在於他的神秘感。
有人說阿狗伯家中非常富有;有七八台冷氣、房子好幾棟,而且都是上百坪。人們還說他會甘願到處拾荒完全是出於興趣。有一回鄰居新屋落成,請來阿狗伯進行祈福的儀式,他手握兩枚十元銅板擲茭,口中細念咒語般,表情嚴肅,宛如辦法事的巫師。
事情傳開,自然他的神秘感又增加了。孩子們更不敢隨便接近他,深怕被他抓走。那種無名的恐懼又因為另一波事件被推上高峰。不知道哪個班級開始傳出,阿狗伯是地獄來的使者,能夠和閻羅王交談,甚至取得大家樂的號碼。
那個懵懵懂懂得年代,大人們眼裡看得、耳裡聽得、甚至夢理想得都是明牌。阿狗伯具有報明牌的能力,身價自然水漲船高。現今回想起來,那一陣子或許是他最好命的光景。村子裡外常常有人請他吃飯喝酒,只為了能夠取得偏財的捷徑。
不過阿狗伯的時代亦伴隨著大家樂退燒而消逝。沒有人知道他哪去了,或許是瀑屍在深山裡,被野狗咬走了;或許是真的被子女接回家,安養天年。他的結局並不那麼被人關心。孩子們國小畢業,在國中有了功課壓力和新玩伴,生活又換了另一張新稿紙,新的故事也不斷冒出。阿狗伯就如同卸妝後的小丑,只能淹沒在人海之中。
拾荒者從小到大,從鄉村到都市一直都存在著我的四周,我從未視而不見,只是隨著年紀增長,那股想像力也轉變到其他地方。大學時代在外文課程裡,讀到一篇關於拾荒者的文章,他們被稱為canned man ,撿罐頭的人。
在美國即使年輕人也有許多加入拾荒的行列。他們比起老人家有力氣多了,但是卻沒那麼勤勞,也不甘於僅靠拾荒過活。趁著夜裡,他們會偷回白天賣出的「商品」,再重複賣給其他的收購者。由於外國資源回收的價格較高,尤其是紙類,更是常被偷回的主力商品。因此他們也就不同於台灣的拾荒者,看來總是滿身破爛、走起路來有氣無力。
台灣常常是一位孤獨的老人家騎著或是推著三輪車,踩遍大街小巷,還不見得能多有收穫。朋友戲稱那些在馬路上慢慢散步般的三輪車,像是隨時會製造事故的幽靈馬車。
老人家辛苦了一整天,大部分的收穫還是被中盤商賺走了。像是取自《憤怒的葡萄》書中的場景般,骨瘦如柴的拾荒者,獲得的報酬比溫飽還來的少些,他們必須每天不斷不斷地尋找能賣錢的紙張或金屬,才能免於餓死的命運。這些景象在很小時候早已司空見慣。當時家門前便是資源回收的中盤商,他的孩子跟我們是國小同學。中盤商背後的紙類集中區和我們家門口相接,我們當它是寶一樣興奮著。我們並不瞭解拾荒者的心酸,只覺得有座紙金山,是多麼幸福的事。
說它叫紙金山是千真萬確的。因為那座拱起的小紙丘藏著數不盡的寶藏。我們曾在裡頭發現一大疊的情書、一箱箱的漫畫、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一張張獎狀還有一本本各式各樣的書籍。它們全都拋開了本身的價值,用秤斤秤兩的方式,彷如分解的零件拍賣出去,讓我們這群貧困的孩子捶手可得。紙金山裡最多的還是一張張拆箱的厚紙板。我們用來做成小屋子;一面紙板是一面牆,在山裡頭這座隱蔽的小屋讓我們玩遊戲和說鬼故事。有時下著細雨,我們仍會躲在裡頭聊天,玩遊戲。被父母念了也躲在裡頭蹺家,儘管只有半天。
就因為如此,我們也曾是拾荒的一員。
窮困的童年,每天都看見有人扛著一包包的麻袋到同學家換錢。我們也會趁著下午沒課,找只麻袋,沿著小道,尋找鋁罐。那時同伴間還傳頌著一句話:「金銀銅鐵,阿路米阿不鏽鋼。」。這幾樣金屬都是可以賣錢的,其中的阿路米就是鋁。所以我們很小就知道,哪些金屬是有市場可賣的。或許是因為我們年紀太小的緣故,有時候檢來的鋁罐老闆會以秤重計,有時候會數罐子。我們搞不懂原因,不過當時我們卻已經曉得,秤重的時候得在裡頭參些水才能賣個好價錢。和外國的canned man相比,他們還得翻過鐵絲,幾人合力推走一車車的紙,我們不過是略施小計罷了,從來也不因此感到愧疚。
看著垃圾車緩緩離開,拾荒者在背後跟著。我想起了鄉下水牛背上,總有成群的白鷺鷥,兩者之間在生物學上稱為共生關係。看著垃圾車與拾荒者之間形影不離,想來應該也是如此吧!我發呆似的看著,直到室友跑來拉著我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