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正確說來,是今晨,三點二十分左右,腰間的酸痛與遲遲無法入眠的煩躁促使我起身,走進客廳,開燈。抬頭看了一眼牆上的鐘,誤以為已經五點,心裡倒是鬆了一口氣,畢竟快要天亮,我這麼想,至少證明我睡了四個鐘頭。可惜,等我耐不住飢餓,小心翼翼地撕開泡麵的包裝袋,試圖不發出聲響,為了計算悶麵的時間而再次看向時鐘時,猛然發現,這才三點多,半夜,離明亮的曙光尚有一段時候。
幾乎是有點認命地,我等待麵泡好,放進醬料包,沖了一碗熱湯,打開電視,以三到四的音量大小瀏覽著電影台。想睡,我可以感覺自體內上升的渴望,但身體的其他部分正清醒著,思緒和疼痛的那部分。
搜尋不到引人入勝的影片,吃完了麵,我索性看書。自從歷經青春期一段為失眠所苦的年日後,我已經放棄跟她對抗。我所能找到最好的應對方式其實就是乾脆起床,轉移對睡眠的希冀與失望。我想,真的累了總會睡著的。
於是,拿起一本不算薄的書「疼痛」。之前在書店翻閱過,喜歡其中的一位作者,可能由於價錢遲遲沒有買下,後來居然有一位朋友送我的書。
開始閱讀後,幾乎有點欲罷不能。書中的內容可以說是一位研究痲瘋病及疼痛疾病醫生的自傳,也因著他對這類疾病的關注,闡述了他對疼痛的種種看法。他認為痛是上帝賜給人的禮物,為使人類做好自我保護。這對苦於疼痛而無法入眠的我,確實是吸引人的題材。
我沒有急著把書看完,五點多,閤上書,再次上床。這回我很快入睡,睡得很沈,沈到連先生出門都沒有驚醒。通常我會在他起床後醒來,再加上半夜二點、四點起身如廁,近來的夜晚,在懷孕進入第八個月後,我總共會醒來三次。
醒來後就不容易再入睡,主要是因為腰間的不適,平躺會拉扯到腫脹的肚皮,側睡則清楚地感受到腰部的酸痛。故此,入睡前總要翻身好幾次,調整較舒坦的姿勢與位置,其實無論何者都不舒服,也只是試圖讓自己好過一些。
有點束手無策,婦產科醫生輕鬆地說:「腰酸背痛只會越來越嚴重」。我對這種疼痛並不陌生,大學時期即苦於此症。
簡單說來,尾椎曾經垂直地跌坐過,但不確定是否因為那次意外,造成背部腰間的酸痛,通常在入睡前或早晨最能感受到疼痛的滋味,不過現在幾乎無時無刻不受到她的干擾。我曾為此看過西醫,每次總會照X光片,但兩、三家醫院的說法不盡相同。也曾被診斷為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勤奮地復健。後來也看過中醫,熬了一陣子的水藥,但始終沒有明顯的改善。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幾乎放棄治療,把她當作生命中必須學會共處的症狀。對於治療無效,或者不再確定應該從何處著手的沮喪,令我不再熱衷於醫院來回的奔波。
因為年輕吧,這點小酸小痛好像算不得什麼,也就學會習慣與忍受。久而久之,便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或者說已經成為我生命中、身體內的一種狀態。從未想過為這份疼痛書寫片字,即使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曾經探索過是否是心靈的傷痛才導致身體的不適之類的,這份疼痛依舊在看不見、摸不著的隙縫間,確實而深刻地存在著。
直到懷孕又加重了她的份量。
人總是善於驅樂避苦的,如果可以,我深願能夠減輕這份痛楚。只是經過這段年歲,看過不算少的醫生,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式,歷經身體與心靈的掙扎與疲憊,我已經不急著與她分別。
如果正如那本書所說的,疼痛是上帝賜給人的禮物,我想我的酸痛除了傳遞身體不適的訊息外,也是一種提醒,提醒自己要懂得照顧身體的需要;也是情緒的墊腳石,磨練溫和與忍耐、對人的體恤、對生命的敬重。倘若疼痛不只是身體的症狀,更來自大腦的解讀與詮釋,那麼,在努力消除她之前,我願意花一點時間聆聽,敲打在心底的回音。因為痛覺會消失,傷痛的記憶卻難以抹滅。
幾乎是有點認命地,我等待麵泡好,放進醬料包,沖了一碗熱湯,打開電視,以三到四的音量大小瀏覽著電影台。想睡,我可以感覺自體內上升的渴望,但身體的其他部分正清醒著,思緒和疼痛的那部分。
搜尋不到引人入勝的影片,吃完了麵,我索性看書。自從歷經青春期一段為失眠所苦的年日後,我已經放棄跟她對抗。我所能找到最好的應對方式其實就是乾脆起床,轉移對睡眠的希冀與失望。我想,真的累了總會睡著的。
於是,拿起一本不算薄的書「疼痛」。之前在書店翻閱過,喜歡其中的一位作者,可能由於價錢遲遲沒有買下,後來居然有一位朋友送我的書。
開始閱讀後,幾乎有點欲罷不能。書中的內容可以說是一位研究痲瘋病及疼痛疾病醫生的自傳,也因著他對這類疾病的關注,闡述了他對疼痛的種種看法。他認為痛是上帝賜給人的禮物,為使人類做好自我保護。這對苦於疼痛而無法入眠的我,確實是吸引人的題材。
我沒有急著把書看完,五點多,閤上書,再次上床。這回我很快入睡,睡得很沈,沈到連先生出門都沒有驚醒。通常我會在他起床後醒來,再加上半夜二點、四點起身如廁,近來的夜晚,在懷孕進入第八個月後,我總共會醒來三次。
醒來後就不容易再入睡,主要是因為腰間的不適,平躺會拉扯到腫脹的肚皮,側睡則清楚地感受到腰部的酸痛。故此,入睡前總要翻身好幾次,調整較舒坦的姿勢與位置,其實無論何者都不舒服,也只是試圖讓自己好過一些。
有點束手無策,婦產科醫生輕鬆地說:「腰酸背痛只會越來越嚴重」。我對這種疼痛並不陌生,大學時期即苦於此症。
簡單說來,尾椎曾經垂直地跌坐過,但不確定是否因為那次意外,造成背部腰間的酸痛,通常在入睡前或早晨最能感受到疼痛的滋味,不過現在幾乎無時無刻不受到她的干擾。我曾為此看過西醫,每次總會照X光片,但兩、三家醫院的說法不盡相同。也曾被診斷為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勤奮地復健。後來也看過中醫,熬了一陣子的水藥,但始終沒有明顯的改善。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幾乎放棄治療,把她當作生命中必須學會共處的症狀。對於治療無效,或者不再確定應該從何處著手的沮喪,令我不再熱衷於醫院來回的奔波。
因為年輕吧,這點小酸小痛好像算不得什麼,也就學會習慣與忍受。久而久之,便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或者說已經成為我生命中、身體內的一種狀態。從未想過為這份疼痛書寫片字,即使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曾經探索過是否是心靈的傷痛才導致身體的不適之類的,這份疼痛依舊在看不見、摸不著的隙縫間,確實而深刻地存在著。
直到懷孕又加重了她的份量。
人總是善於驅樂避苦的,如果可以,我深願能夠減輕這份痛楚。只是經過這段年歲,看過不算少的醫生,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式,歷經身體與心靈的掙扎與疲憊,我已經不急著與她分別。
如果正如那本書所說的,疼痛是上帝賜給人的禮物,我想我的酸痛除了傳遞身體不適的訊息外,也是一種提醒,提醒自己要懂得照顧身體的需要;也是情緒的墊腳石,磨練溫和與忍耐、對人的體恤、對生命的敬重。倘若疼痛不只是身體的症狀,更來自大腦的解讀與詮釋,那麼,在努力消除她之前,我願意花一點時間聆聽,敲打在心底的回音。因為痛覺會消失,傷痛的記憶卻難以抹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