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對弟子教誡,不要為了生活收入豐厚去做官,如果為了生活收入的需求去做官,只能做守城門的小官,做為國家重要官員,在心量上,不能只為了自己的生活收入小需求,而是要廉潔不取,有心懷百姓與國家的大度大量。
@筆者在孔子家語中,曾讀到子貢以其富商與曾是官員的身分,以商業和外交,化解了孔子祖國魯國,免於被齊國滅亡的成功政治功蹟。
@子貢的事蹟,比起連續劇瑯邪榜中的名軍師梅常蘇,可說是毫不遜色。子貢也是孔廟聖哲神位中,少數的生前是富豪及官員,死後被祭祀的聖賢。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孔子的弟子子貢,就是幾千年前的國際股市大亨,與跨國企業集團的ceo,商業眼光奇準,預測各國貨物的漲跌,而積極進場收貨,賺取可觀差價的富商。
@而子貢又不同於一般的富商,賺錢與國際外交是他天生的天分,而他的志向,卻是孔子的仁義之道,天命等等。當他帶著巨款,遊說齊國,吳國,晉國,化解的魯國這樣弱小國家的亡國之禍之後,遂在國際間大大的出名,人所稱讚。
@而當某位官員,有點挑撥性的問子貢,您既會經商,又長於外交,還化解國際戰爭,挽救了孔子祖國免於亡國,端木賜(子貢)先生您,應該已經青出於藍,成為超越孔子的賢人了吧!
@子貢並沒有被自己的富可敵國,與國際外交的功勞給沖昏頭,而是清醒的說,自己這些經商才能,國際外交的功勞,不過是星星之火,怎敢跟孔子的日月之光相比較呢?
@這番談話,可見子貢身在富貴,但心並沒有被富貴所蒙蔽,還是心懷孔子仁義之道與天命的。和一些一旦富貴得勢,就把老師和恩人踢到一邊的人,子貢的心境是清澄明徹的,境界也顯得高超。
@正如孔子的教言,做官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活需求與收入,子貢為了阻止魯衛等弱國,免於被齊吳等霸權國家滅亡,不惜花費資金,走南闖北,辛苦的遊說諸侯,終於阻止了戰禍,也拯救了弱國的百姓生命,子貢在政治與人道上,立下了不世的功績,他的初心,不是為了自己能獲取政治利益與權力,只是對魯國如此弱國的百姓,維護他們生存權,一點愛民之心,與不忍人受其苦的仁慈而已!
@與富豪兼官員的賢者完全相反的,是孔子另一名弟子原憲。在孔子任魯國大司寇時,原憲和師兄弟子路,冉求等,一起在魯國做官。
@而當時的諸侯與官場,種種富貴人欺壓貧賤人的情況很多,像冉求與子貢這一類的賢者,是為了理想,和官場這些惡劣習氣的官員及貴族周旋,好讓政治能上軌道,百姓與得到照顧。
@而原憲這位賢者的個性,比較清剛正直,他在官場一段時間,就對富貴官場種種腐敗,欺壓百姓的習氣,深為不恥,於是就毅然決然的離開官場,隱居在貧賤百姓的下層貧民社會中。
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著原憲的事蹟,說他是古代行俠的始源,是來自身為孔門弟子的原憲。原憲受孔門良好文化教育,又精於武藝,如此文武雙全的賢者,卻放棄官位,隱居於貧民社會中,這就很值得研究。
@據台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一書中說,孔子的弟子原憲,隱居在貧民社會中,是為了暗中行俠仗義,秘密的幫助弱勢,與冤無處訴的可憐貧弱民眾。
@原憲終日穿著破外套,吃粗食,過著清貧的生活,看似在孔門弟子中,過得很落魄,但是在貧民社會中,對付惡霸奸人,暗中保護貧苦人的事,卻做了很多,筆者推測,原憲在下層貧民社會中,應該是頗有聲望的。
@子貢身為富商,又以外交才能,阻止了魯國被滅亡的戰爭,立下大功,可謂才德雙全,所以跟隨子貢的弟子與徒眾,是非常多的。
@有一天,子貢肥馬輕裘(坐賓士轎車穿名牌衣服) 的去貧民區,探望他的同學原憲,隨身還帶著一群有頭有臉,貴族官員和社會賢達的弟子。
@穿著破外套,住在破柴屋的原憲,看到以前同學,以富貴的華麗之姿,前來拜訪他,他心中那種,富貴人就是天生會欺壓貧人的偏見,又湧上心頭,於是就批評了子貢,說子貢肥馬輕裘,專肆結交達官貴人,是迷於富貴享受,心中已不純正,失去先師孔子的道德。
@子貢被對富貴人有偏見的原憲,數落了一番,就很難過的離開。這次子貢與原憲兩位賢者的會面,可見得賢者互相之間,是常常會意見不同,有時甚至難以相處的。
@只有孔子這樣圓融通達的聖哲,可以讓門下性格完全不同的賢者們,能和睦相處,孔子去世後,七十二賢人就因意見不同,各奔一方了。
@而筆者覺得,社會需要子貢這種富貴的賢人,也需要原憲這樣,生活廉潔貧窮,行俠仗義,幫貧苦人出頭,保護他們的賢人,只是他們幫助社會的角度和做法,有所不同而已。
@原憲行俠仗義,猶如虎嘯,而子貢以外交阻止戰禍殺戮,好似龍吟,虎嘯與龍吟,誰更好些,是沒有答案,見仁見智的吧.......
@筆者在孔子家語中,曾讀到子貢以其富商與曾是官員的身分,以商業和外交,化解了孔子祖國魯國,免於被齊國滅亡的成功政治功蹟。
@子貢的事蹟,比起連續劇瑯邪榜中的名軍師梅常蘇,可說是毫不遜色。子貢也是孔廟聖哲神位中,少數的生前是富豪及官員,死後被祭祀的聖賢。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孔子的弟子子貢,就是幾千年前的國際股市大亨,與跨國企業集團的ceo,商業眼光奇準,預測各國貨物的漲跌,而積極進場收貨,賺取可觀差價的富商。
@而子貢又不同於一般的富商,賺錢與國際外交是他天生的天分,而他的志向,卻是孔子的仁義之道,天命等等。當他帶著巨款,遊說齊國,吳國,晉國,化解的魯國這樣弱小國家的亡國之禍之後,遂在國際間大大的出名,人所稱讚。
@而當某位官員,有點挑撥性的問子貢,您既會經商,又長於外交,還化解國際戰爭,挽救了孔子祖國免於亡國,端木賜(子貢)先生您,應該已經青出於藍,成為超越孔子的賢人了吧!
@子貢並沒有被自己的富可敵國,與國際外交的功勞給沖昏頭,而是清醒的說,自己這些經商才能,國際外交的功勞,不過是星星之火,怎敢跟孔子的日月之光相比較呢?
@這番談話,可見子貢身在富貴,但心並沒有被富貴所蒙蔽,還是心懷孔子仁義之道與天命的。和一些一旦富貴得勢,就把老師和恩人踢到一邊的人,子貢的心境是清澄明徹的,境界也顯得高超。
@正如孔子的教言,做官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生活需求與收入,子貢為了阻止魯衛等弱國,免於被齊吳等霸權國家滅亡,不惜花費資金,走南闖北,辛苦的遊說諸侯,終於阻止了戰禍,也拯救了弱國的百姓生命,子貢在政治與人道上,立下了不世的功績,他的初心,不是為了自己能獲取政治利益與權力,只是對魯國如此弱國的百姓,維護他們生存權,一點愛民之心,與不忍人受其苦的仁慈而已!
@與富豪兼官員的賢者完全相反的,是孔子另一名弟子原憲。在孔子任魯國大司寇時,原憲和師兄弟子路,冉求等,一起在魯國做官。
@而當時的諸侯與官場,種種富貴人欺壓貧賤人的情況很多,像冉求與子貢這一類的賢者,是為了理想,和官場這些惡劣習氣的官員及貴族周旋,好讓政治能上軌道,百姓與得到照顧。
@而原憲這位賢者的個性,比較清剛正直,他在官場一段時間,就對富貴官場種種腐敗,欺壓百姓的習氣,深為不恥,於是就毅然決然的離開官場,隱居在貧賤百姓的下層貧民社會中。
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著原憲的事蹟,說他是古代行俠的始源,是來自身為孔門弟子的原憲。原憲受孔門良好文化教育,又精於武藝,如此文武雙全的賢者,卻放棄官位,隱居於貧民社會中,這就很值得研究。
@據台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一書中說,孔子的弟子原憲,隱居在貧民社會中,是為了暗中行俠仗義,秘密的幫助弱勢,與冤無處訴的可憐貧弱民眾。
@原憲終日穿著破外套,吃粗食,過著清貧的生活,看似在孔門弟子中,過得很落魄,但是在貧民社會中,對付惡霸奸人,暗中保護貧苦人的事,卻做了很多,筆者推測,原憲在下層貧民社會中,應該是頗有聲望的。
@子貢身為富商,又以外交才能,阻止了魯國被滅亡的戰爭,立下大功,可謂才德雙全,所以跟隨子貢的弟子與徒眾,是非常多的。
@有一天,子貢肥馬輕裘(坐賓士轎車穿名牌衣服) 的去貧民區,探望他的同學原憲,隨身還帶著一群有頭有臉,貴族官員和社會賢達的弟子。
@穿著破外套,住在破柴屋的原憲,看到以前同學,以富貴的華麗之姿,前來拜訪他,他心中那種,富貴人就是天生會欺壓貧人的偏見,又湧上心頭,於是就批評了子貢,說子貢肥馬輕裘,專肆結交達官貴人,是迷於富貴享受,心中已不純正,失去先師孔子的道德。
@子貢被對富貴人有偏見的原憲,數落了一番,就很難過的離開。這次子貢與原憲兩位賢者的會面,可見得賢者互相之間,是常常會意見不同,有時甚至難以相處的。
@只有孔子這樣圓融通達的聖哲,可以讓門下性格完全不同的賢者們,能和睦相處,孔子去世後,七十二賢人就因意見不同,各奔一方了。
@而筆者覺得,社會需要子貢這種富貴的賢人,也需要原憲這樣,生活廉潔貧窮,行俠仗義,幫貧苦人出頭,保護他們的賢人,只是他們幫助社會的角度和做法,有所不同而已。
@原憲行俠仗義,猶如虎嘯,而子貢以外交阻止戰禍殺戮,好似龍吟,虎嘯與龍吟,誰更好些,是沒有答案,見仁見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