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母親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父親的母親】


  我流著淚,看出去一片模糊,這裡香火刺眼,站著不消片刻已燻得滿眼通紅;唯有這刻可以讓我盡情流淚,沒有抽泣因為那像哭,我不要別人知道我在哭。

  我看見爸爸也在哭,哭得很坦然,儘管袓母已經過世兩年了,他仍未能釋懷。除了我和爸爸,媽媽和哥哥都不會哭。

  今天是重陽掃墓的日子,我們一家都不用上班上學,哥哥說約了同學打球,但這藉口不足以對抗爸爸嚴厲的目光,媽媽其實也不願來,因為祖母是爸爸的母親,不是她的母親,但作為祖母的媳婦,無論如何她都推搪不過。

  袓母是兩年前過世的,但她離開我家是早在三年前的事了。那年我十三歲,爸爸媽媽吵了很久,為著袓母晚年的安排而爭辯,媽媽堅持要送袓母進安養院,她有她的理由,兩個兒女都還在唸書,家務又忙,實在沒時間照顧老人家了,況且袓母又患了病。

  袓母那時患了老人癡呆症,下半身也不良於行,整天除了臥床便是坐輪椅,一家人中只認得爸爸,有時袓母牽著爸爸的手可以講半天話,「依依呀呀」的聽不清楚,大概只有貼到嘴邊細聽的爸爸才會理解,還點著頭回話,表示明白,很專注的神情。袓母只爸爸一個獨生兒,四五年沒一刻分離過,那綿長歲月的母子情只有他們能夠體會。

  記憶中袓母的音容笑貌,是由我懂事以後到十四歲止,以後便一直停留在那個癡癡呆呆的狀況直至離世。我們一家父母兄妹,我是么妹,老大剛上大學,搬到宿舍去了,難得回家。我那時唸中學,在家陪袓母的時間最長。媽媽跟袓母兩個都是烈性子,婆媳之間的嫌隙由父母倆結婚時已經種下了。那時袓母已守寡十多年了,一生的寄望都放在爸爸這個獨生兒子上。

  爸爸的婚姻,傳統上是繼香燈,在袓母而言是將兒子送了給另一個女人,雖然共住,但畢竟多了個媳婦,不再是母子相依了,含辛茹苦帶大孩子的神聖使命已無處著落了。尤其袓母是傳統舊式的中國婦女,跟媽媽的新潮作風簡直是兩個極端。媽媽是個能幹的女人,無論什麼時候,家裡大小事項、兒女教養等都照顧得井井有條,袓母幾乎沒有置喙的餘地,變成閒人一個。有時袓母在一輪嘮嘮叨叨的說話後,發覺自己理虧了,倘若爸爸在場,她會拉爸爸過一旁,繼續她的嘮叨,爸爸永遠只會點頭,一手按著她的肩背,直至袓母講得喉嚨乾涸,爸爸會倒一杯熱茶給她,然後這宗家庭糾紛便平息了,結果仍照媽媽的意思去做。

  我是家中的么妹,除爸爸外跟祖母最是親近,祖母那時還未患病,七十多歲的年紀精神算是不錯。常常下午我做完功課,爸爸還未回來時,袓母總會在露台上坐著輪椅看街,一邊握著我的手,一邊講她的故事……

  袓父母的結合是舊式的盲婚啞嫁,袓母在十七歲上嫁給那時當兵的袓父。袓父在外面事忙,難得有空回家,結婚的頭十幾年總是聚少離多,守生寡一樣。後來袓父退了役,她才算是享受了幾年真正的幸褔生活,袓母說那段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有次她輕撫那個套在左手上的玉鐲對我說:「小怡,我說呀,這是妳們家的寶,本來應該給妳媽媽,早晚會給妳作嫁妝。我的命夠長的話,能看到妳出嫁,親手給妳帶上好吧!」


  「我不嫁!我不嫁!我要陪奶奶。」我將頭埋袓母的懷裡。

  「唉!傻孩子,妳年紀還小,總有那一天的啊。」袓母頓了一頓,好像想著湮遠的事:「我嫁妳爺爺的時候,只比妳現在大幾歲,那時什麼都不懂,夜裡造惡夢驚醒時還在喊媽媽,一時未回過神,發覺身邊躺了個陌生男人,怕的不得了,只管偷偷地哭,現在還清楚記得。這麼一轉眼便五六十年啦,那光陰真是磨人呀。」

  袓母說爺爺過世後,她的心力全放在爸爸身上去,照護他起居生活,自己唸書不多,功課學業是沒辦法啦,但督促他發奮讀書可是費盡心力啊。儘管現在爸爸已是個有妻兒子女的中年人,但在袓母的眼裡,彷彿永遠當他是個小孩子一樣,仍然事事叮嚀,處處關心。後來袓母進了安養院,我和哥哥因為功課忙,難得一次探她,那時她已經很衰弱,整個人萎縮了,不復以前的樣子,臉上手上的皺紋凹得很深,兩眼茫茫的,只認得爸爸,一逕拉著他的手不放,嘴裡含糊的嘮叨著話,有時聽不清楚,爸爸會不厭其煩的聽了再聽,然後輕聲回話,他和袓母的手握得好緊,彷彿世上只有他們兩個人。

  爸爸真的沒有一天離開過袓母,安養院離我家有半小時的車程,但由他辦工地點去總要個多小時,每天爸爸下班後,一次往返便花二個小時去探望袓母,風雨不改。每天黃昏日落時,當袓母看見爸爸來時,總咧嘴呵呵的笑,爸爸會幫她整理衣物,切生果,倒水灌藥,有空便陪說一陣子話,雖然相聚十多分鐘,已經是袓母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了。

  因為袓母的病,爸爸兩年來的折騰,使他消瘦了許多,大家心裡明白,袓母總有一天離開,媽媽就曾提過預早買個墓地甚麼的,爸爸一聽之下氣得不得了,耳根都紅了,雖然沒有跟媽媽大吵,但我知他是怕去面對必會發生的事實。

  記得那天袓母病危進了醫院,一家人圍在她床前。袓母臉色蒼白,頭鬆稀稀疏疏散在枕頭兩旁,雙眼失神的沒了方向,我突然想起以前陪她天天在露台看街的情景,那刻的她竟然便躺在面前,感覺很難受,眼淚不可抑止流了下來,上前按著袓母瘦削的肩膀,輕聲的喚她,但她沒有反應,一雙茫然的眼珠像舖了薄霧,眨動得很厲害,我用手帕抹去她眼角嘴旁淌出的水,那是爸爸常做的事。過了片刻,祖母嘴唇動了動,似有話說,我和爸爸貼近去聽,聽不到什麼,只見她掙扎著提起右手握著我的手,擱到她的左手的玉鐲上,我明白她的意思,我竭力忍著不哭,感覺她的氣息越來越弱,生命正離她而去,我第一次面對死亡的可怕。淚眼模糊中,看見爸爸搶上前擁著沒了氣息的袓母,渾身劇烈的抖顫著,哭得無比的悲切。

※ ※ ※

  墓前仍瀰漫著濃濃香火煙味,仍刺得我淚流不止,模糊中我看見墓前袓母的那幀小照片,臉容仍舊是那麼祥和,我沒有拿祖母的玉鐲,就讓它永伴她身旁好了。爸爸正萬分小心清理墓旁的雜草,抹淨袓母照片上的塵埃,神情十分專注,嘴裡喃喃的說著話,好像有話要跟袓母說。袓母的大半生有爸爸這樣的兒子相伴終老,她會感到驕傲的。

圖檔

不要讓我哭!真的!

失去親人的痛,我想哭,但要假裝堅強,只能把眼淚吞回去。爺爺過世的時候,我不在場,甚至不許我回去看他。告別式的錄影帶,至今仍鎖在櫃子裡;灰塵滿佈,也沒有勇氣拿出來看一眼。

人總歸有這麼一天,所以,只能祝福。但願在另一個世界的他們,一切都好。


鮪魚的這篇文章,用字是在平凡不過了。然而,卻能完整的道出上下兩代對老人家的依戀,還有那份分不開的親情。

就是有些用詞比較奇怪,因為鮪魚來自香江,故也讓我學習了!
謝謝水泠兒看文^_^
鮪魚的港味不少,還請忍耐指正呢

心有所感,聊以幾行寄意

午夜夢迴
恍惚相見
握手相看淚眼
縱有千言萬語
卻向何處訴

孝子難得啊^^

~小戀戀尊敬~

文章的內涵夠引人
原本就不需要太多的文字雕琢

生果=新鮮水果
臉容=面容

有些港味並不是錯誤
這些用字或許在本地有些陌生
但鮪魚原本就是香港人
用起來再是自然不過了

謝謝兩位。

兩岸三地的用字遣詞的確頗有不同,
多年來各自發展了一套習慣用語,
例如文中的提到「安養院」一詞,香港就叫「老人院」。

有時大陸台灣一些創新字詞,我也搞不明白。
不過參考上文下理,多半也猜到的。^_^

其實鮪魚寫散文但求通暢達意,
能夠把感受傳遞給讀者就夠了。
鮪魚妹妹
在這裡看到妳的文章~不太意外
難得的是妳小小年紀
確可以把感情那麼完整 細膩的表達
真的很讓我佩服
印象中香港人(也包括現代的臺灣年輕人)
都是跟著流行跑 要新 要奇 要時髦的
那會去用感性去體會生活呢
給妳拍拍手啦 

謝謝無言姊^_^
我不太時髦,其實是呆呆的@@
平時不出門,除了做功課便是看書
生活體驗不多呢,所以題材大都圍繞家人^^

兩岸三地文化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上的用字
或有不相同實是無妨
過份仿傚用字
反覺失真
鮪魚這篇字簡情真
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