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453-壁虎的故事』

  當兵時期部隊裡有個能言善道的原民充員兵,他的漢姓胡名字叫天勇,此人來自屏東縣霧台鄉。因為經常的與大自然為伍,所以,他的野生動植物知識非常豐富。這天因為外面下著豪雨,所以,部隊裡沒有進行出操課程。兩人相約去中山室卡溜,想要敲他幾桿消遣消遣一下。怎奈兩張球檯已經滿檔,而且候補都已排到十多號之外。無可奈何之下,兩人只好踱步回到寢室閒聊卡唬爛。

  這傢伙最喜歡典寶說故事,一旦讓他開了口就會說個沒完沒了。這天我們東拉西扯亂聊一通,由於我心情不爽,所以,就任由他去胡蓋亂說一頓。今天他的吹牛主題是「壁虎」,開講之前他問我:「老大,你聽過壁虎的叫聲嗎?」我回說:「不曾......。」他馬上接口說:「那是當然的啦,因為過了濁水溪的壁虎變啞巴啦!」經他這麼一說,似乎很有道理。因為從小到大,我都未曾聽過壁虎的叫聲嘛。

  我是在嘉義水上基地候船待命之時,首次在夜裡聽到壁虎叫聲,當時還被它的聲音嚇一大跳咧!從小我就被灌輸不可用手抓壁虎,它的表皮會分泌毒液毒害人畜,因此,我們見到壁虎,絕對不敢用手抓它或玩弄它。待至上小學之後,家父才告訴我說,壁虎會吃蚊蠅是益蟲。到了小學五年級上「自然」課,老師說壁虎亦稱為「守宮」,它是屬於小型的爬蟲動物,它的外貌不揚但不咬人。

  老師說:「台灣有十數種壁虎,家庭裡常見的有「蝎壁虎」與「無疣蝎壁虎」。它們夜間常在光亮處,努力的捕食飛蛾與蚊子等昆蟲。」老師還說:「斷尾求生是壁虎的專長,當它遭到天敵攻擊陷入危急之時,立即自斷尾巴藉以逃生。而它已斷的尾巴,會在地面跳躍許久,藉以嚇走它的敵人,但在不久之後仍會再長回來。」接著老師還舉例說明,許多與壁虎生態相關之重點,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下課之前老師又說:「蝎壁虎會發出響亮的鳴叫聲,它們分布於中南部居多。而無疣蝎壁虎不會發出叫聲,它們大多分布於北台灣。」因此民間的傳說,濁水溪以北的壁虎不會叫,以南的才會叫,其實這只是因為品種不同罷了。」其實,我早已知道壁虎會鳴叫的原因,所以,當胡天勇問我知不知道之時,我便佯裝不知,任由他去典弄胡蓋個天花亂墜。

  雖然他喜歡吹牛,可是以下的生物知識卻是非常道地。他說:「壁虎的繁殖方式為卵生,大多數壁虎每次均產兩個蛋。」他又說:「壁虎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在白天活動的壁虎。」後面之說我知道,但虎是屬卵生動物,卻是胡天勇說過之後我才曉得。長久以來,民間傳說「壁虎功」能像壁虎一養縱躍飛簷走壁。它又是如何的飛簷走壁呢? 此一問題一直是人類感到迷惑之問題。

  大約2300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其探索日記中,便已寫下了這個令他迷惑已久的問題。後人認為,壁虎能飛簷走壁是因為壁虎的腳掌上,生有許多小小的吸盤。這些小吸盤使壁虎可以吸附在牆壁上,所以,它能在平面或陡壁上行動自如。不過也有人認為,壁虎的腳掌會分泌出黏液,以便它沾黏在牆壁上自由行動。

  然而科學家最新的發現,壁虎的腳掌在真空環境,或者在光滑平面上,照樣可以穩定的吸附在平面上。由此證明壁虎吸在牆上,依靠的並非它腳上吸盤作用。而在壁虎走過的路途上,根本找不到黏液之殘留物,這也可以證明,壁虎並不是靠黏液沾黏在牆壁上。嗣後,科學家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壁虎的腳掌上沒有吸盤,而是看到了許多細小的棘毛(Setae)。

  觀察者將其中一根棘毛放大,發現在棘毛上有著許多更為微小的絨毛在上面。經過漫長而又緩慢的研究,科學家羅伯特弗爾(Robert J. Full)發現,壁虎功的秘訣無它,只不過是最普通的分子相互吸引力之作用罷了。每隻壁虎的腳掌上,各擁有五十多萬根的棘毛(Seta)。觀察者說:「每根棘毛上,還有約一千根更微細的纖維絨毛,而那些纖維絨毛則被稱之為「Spatulae」。

  生物觀察家更進一步的解釋說:「這些微細之絨毛構造,它可以在平面上製造出一大片粗糙的表面, 因此,它大大的提高壁虎腳掌在平滑面之止滑能力。」於是傳說中的壁虎功秘密,至此完全被觀察家們解開矣。以上的資訊來源,它是一位某大學教授生物學的朋所提供。至於他的內容是否正確?在下無法提出任何的確認,故爾它僅能供作參考而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