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377-青蔥的故事』

  昔日家居附近有兩家湖南人,後來他們都遷入眷村定居。一南一北,都離我家很近。這兩家的孩子都很爭氣,博士碩士滿堂紅。兩家子女互相婚娶,親上加親風光至極。如今兩家之長者皆已作古,子孫滿堂人氣昌旺。他們兩家留給我的誌念,或許還是辣椒印象比較深刻吧。

  眷村太太說:「廚房有辣椒,菜飯準大銷。」閩南太太則說:「灶腳哪有蔥,冇肉菜也香」。最近在電視上,經常可見到某個廣告之道白猛力推銷青蔥。蔥之與人關係密切,它是香氣之首,從古至今,一直陪伴在廚房左右。它與中國食物,有著極為難以割捨之廚房情感。老妻常對我說:「日日吃蔥,神情輕鬆」,因此,我也很喜歡吃蔥,任何青蔥紅蔥或大蔥頭來者不拒。

  鄉中長老「拍郎伯」,名字古怪,人卻老實得挑糞也不敢偷吃。當然啦!這是村人們的俚俗俏皮話,比喻此人老實得過份的意思。其實,他的名字係因轉音之故,故爾造成許多不必要之誤會,導致他的人生波瀾壯闊,起起伏伏!當時的台灣正值光復之初期,他要把「派太郎」之日本名字,更正成漢字「拍浪」,可是役場之窗口人員,對於漢字認識有限,遂以「拍郎」二字充數。

  於是村子裡的人們,就以「歹人」之諧音稱呼他。因為他年紀比我父親大,所以,我們就稱呼他為「拍郎伯」。小鬼們年輕頑皮,背後就給他取個綽號,叫他「歹人伯仔」啦。他家的田頭有片菜圃,面積約有三分多之大。原是大量栽培牛蒡與蘿蔔,但因收入有限,加以農會正如火如荼的推廣青蔥栽培。

  經由推廣員之遊說鼓吹,拍郎伯感念推廣員的努力,所以,他豪爽的答應,將其三分地提供,作為農會「北蔥」推廣之試作園地。那時候的江子翠,已有紅珠蔥的試作和量產。可惜因為土壤與氣候因素,收成不如預期理想,因此,菜農便將紅珠蔥之栽作予以停止。珠蔥產期在冬季農曆年前後,此期間茼蒿正是生產盛期。茼蒿價錢好,大多數菜農都會撒播一些因應市場之需要。

  江子翠的紅珠蔥,就在經濟效益競爭中,慢慢的走進了歷史。當時「珠蔥」的蔥頭只有拇指大小,晒乾後外皮呈現橙紅色澤,故有「紅蔥頭」之雅名。它在鍋中油炸之後,撈起之蔥酥,是麵店或飲食店烹煮食物之最佳香料。炸過蔥頭之剩油,更是傳統麵食不可或缺之調味聖品。生鮮之珠蔥,爆炒蝦皮或腰花,可以提升其鮮甜滋味。古早人喜歡此味之烹煮,但在當時吃得起的家庭不多。

  農曆3月23日媽祖生,這天農會推廣股兩位專員,護送一批蔥籽和蔥苗,到拍郎伯家交割。他家長子阿萬,與次子阿松負責接受之後,與專員一起到園裡整地。鐵牛翻土耕作迅速,瞬間便將園土刨鬆。幾個歐巴桑工人用鋤頭,把刨鬆的園土吊壠打畦。半天時間壠畦已經打好,一行行一壠壠,整齊順眼,十分醒目。由於拍郎伯的園地土質太黏,他接受指導員之建議,從溪床挑來許多沙土拌入。

  這種新的土壤,表層濾水暢順保持乾燥,底層卻能保持需要之濕潤,故對於青蔥之成長助益頗大。蔥籽撒播之後,十五天內已有尺許之蔥苗。兩個月經過,已具成欉之氣勢。大約一百天左右,滿園青翠怡眼,蔥株挺挺,可以收成了。拍郎伯家的「北蔥」,夏秋之際正式盛產期間,恰好接上冬季之「日蔥」或「粉蔥」收成後的空窗期。北蔥最大特色是蔥管內富汁液,手指輕按會有反彈之感覺。

  此次推廣之種植成長率高,收成也超乎預料許多,於是決定繼續再續作一次,然後參考是否值得開發。收成這天我與母親前去幫忙,除了領取工資之外,我們還獲得一大把的青蔥作伴手。當晚用它清炒蝦皮,味道甜美滑嫩,與往昔所吃之珠蔥或日蔥,味道直可用順口好吃來比較。其口感雖稍具辣味,但還不至於令人反感。北蔥在江子翠存活甚久,直至水泥叢林入侵之後,它才消失成為絕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