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215-好大的白帶魚』

  從小到老我喜愛吃白帶魚,乾煎煮湯我都來者不拒。雖然我個人所見過與吃過的白帶魚不計其數,但是沒吃過或見過體重超過一公斤以上之大魚。然而,在一次偶然機會裏,我見過一條體重超過10公斤,身體長達六、七公尺之巨大帶魚。朋友告訴我說它是:「地震魚」,查過它的族譜才知它叫做「皇帶魚」或「大帶魚」。雖然一生中僅僅見過這麼一次,但卻給我留下終身難忘之印象。

  這天的天氣雖有陽光,可是空氣中依然充滿著寒意。基隆漁友電話告知,這些日來白帶魚咬吃很兇,問我是否有興趣前去釣白帶魚,藉以舒活一下久窒的筋骨?湊巧最近剛出完貨也有個空檔,遂愉快的接受他的邀約。當我人抵基隆與友人會合之後,他才告訴我說,垂釣的地點是在遙遠的花蓮之石梯坪。俗話說:「賊船既然已經搭上了,看樣子不去也不行啦。」

  於是我下車打開朋友的後車廂蓋,然後將全部的釣魚用具,統統塞入車後的行李廂內。一切摒擋就緒之後,友人隨即啟動馬達向前行,經過彎彎拐拐的鄉道,然後走上北海公路直奔東北角,然後再轉入蘇花公路向花蓮奔去。人車抵達石梯坪,將車子託放於另友家中,然後以歩行抵達釣點。我們在石梯坪附近的月洞海域拋釣,由於地形上之生疏,所以耗費不少時間選擇釣點。

  起初我們拋釣距離不夠深遠,故爾上鉤者都是一些小魚。基隆友人不愧是漁家子弟,一看釣況不]對立即加以修正。他將深度調整至70-80公尺之間,同時將原先之布線母線改用為白鐵絲母線。我對他改用母線用意不解,於是開口問他原因為何如此?友人告訴我說:「因為預防釣到大魚之時,可以支撐母線不斷。」他說:「白鐵絲母線強韌還有好處,它不會被大魚的利齒咬斷!」

  道理說得簡單,但是我還是滿頭霧水一知半解的。此時他已換好母線,隨即將它遠拋至深海處,等候魚兒前來索餌。看他如此的專注於工作上,我不好意思再多問些想知道的事兒。吾友使用大型的天秤,長度約一公尺左右。如此一來,海潮再急湧浪再大,也不會將母線糾纏一起了。他在拋出釣線之後,頻頻抽拉測試魚訊。可惜的是等候了老半天,一點兒魚訊也都沒有。

  吾友一再的拉回釣線檢查魚餌,卻見魚餌有被咬過之痕跡,但無上鉤之事實。我們使用秋刀魚當餌,因為它的腥臭味是大魚的最愛。我們抽回又拋出釣線,來來往往難計其數。我已等得心浮氣躁,但是友人卻穩如泰山不為所動。友人對於海釣似乎很有把握,平心靜氣一再的拉線換餌毫無倦態。皇天不負苦心人,老友的耐心毅力終於有了回報。

  但聞他的釣竿尾鈴噹聲響起,友人用力一跩弓垂之釣竿,然後快速捲轉線輪。中餌之魚可能不小?釣竿尾彎弓弧度甚大。但見他吃力的拉扯,經過一番人魚激烈的拉扯競力過後,一條長約一公尺多的大帶魚騰躍扭曲脫離水面!這條銀光閃閃的大帶魚,懸空扭曲擺躍想要脫鉤逃生。奈何魚鉤深深鉤住嘴角,任由它如何的掙扎全無效用。幾經折騰,友人才將它拖回到船甲板上。

  接著下去約模十來分鐘過後,一條更大的帶魚已然上鉤。友人用力將它拉上岸來,一量魚身竟達三公尺有餘。友人眼見收穫連連應接不暇,樂得他不禁得意的哈哈大笑。我的釣況一直不佳,連連槓龜,老天爺似乎對我有所偏見,老半天也不讓我釣上一條。我心深處非常鬱卒,幾度想要停竿不釣,但是友人一再安慰我勿用著急。礙於作客不好發飆,只好忍住性子繼續釣下去。

  最後成績總結,友人釣到三條大帶魚和數條五指寬的小帶魚。我的成績令人臉紅,僅僅釣上一條約四指寬的小小帶魚罷了。接近黃昏時刻我們收工,就地找個平坦之處進行磯岸燒烤。磯釣之收穫另有乾煎和煮湯,四人對坐吃得滿嘴鮮甜。所有釣獲之中,我分到一大塊那條三公尺大帶魚的肉塊。這就是我一輩子裏,僅僅吃過最大一條的白帶魚。

  這條大白帶魚雖然體型巨大,可是它的魚肉卻出奇的細嫩鮮甜。它的魚肉分量不在小數,每個人分吃一塊之分量夠大。友人將頭尾與一些雜魚煮成味噌湯,另有一部分魚身肉塊煮米粉。一魚多吃滋味不賴,個個吃得笑容滿面吮指回味。我對魚類全無排斥,不論燒烤煮湯或煮米粉,我都毫不客氣得將它裝進胃囊裡。今天收穫量不錯,所以我的胃袋也裝得滿滿,連走路都飽嗝連打不停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