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214-妙趣的捕魚方法』
從小到老我都服膺「人定勝天」的格言,尤其先民的智慧讓我佩服不已。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原則,更是讓我深信不疑。由於我長年都是靠水成長,所謂「近山知鳥音,近水識漁性。」從小對於捉魚興趣濃厚之外,對於捉魚方法也懂不少。儘管如此,世上還有許多特殊捕魚法,我還是無法完全瞭解或熟悉。比如說,北台灣的蹦火捉魚法,我對它就一無所知。
待至我人在汐止就讀初中之時,一位來自金山鄉磺港村的余姓同學介紹後,我才知道世上還有這種別開生面之捕魚方法。每年的五月至九月,大量的青鱗魚隨著潮流來至北部近海。金山鄉漁民利用磺港出產,當地人稱作「電土」之磺石礦,加水之後產生的乙炔氣體當燃料,點燃之後利用其所產生之強光,引誘趨光性極強的青鱗魚群聚集在光下,然後利用手叉網將見光跳躍之魚群捕撈入網。
由於磺土礦與水產生之氣體,點燃之時會有劇烈的「蹦」聲傳出,故爾當地人將這漁法稱做「蹦火仔捕魚法」。此法之早期是用一般火把當火源,進行誘捕青鱗魚。之後改用竹筒裝煤油當火源,磺土火源則是近期之發現。根據余同學之父執輩告知:「蹦火仔捕魚法」是在夜間進行,退潮之時在淺灘海域施行。此法作業範圍小,需用之人工少,環境干擾低,因此,這是一種非常友善之捕漁工法。
他們還說:「蹦火仔捕魚法」之早期,利用竹筏作業。後來因為漁船材料進步,塑膠筏與舢舨或小型漁船成為主要工具。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正是金山漁民使用「蹦火仔捕魚法」之旺季。以金山海域為中心,漁場最遠可達宜蘭之南方澳。一路從淡水至石門,富基,萬里,野柳乃至基隆,處處都有這類捕魚法現蹤。其實網捕對象不限於青鱗魚,例如苦蚵仔或附近迴游之魚類也常入網。
「蹦火仔捕魚法」可說是目前僅存之傳統捕魚法,通常金山漁民固定在媽祖生之日下海,然後持續作業至中秋節白露結束。從前魚季開始海面之竹筏舢舨穿梭來往,船燈點點形成燈海。船上乙炔氣點燃之蹦炸聲此起彼落,為那寂寞的夜海憑添幾許之熱鬧情趣。就在那燈光下人聲鼎沸,成千上萬的青鱗魚逐光跳出水面。魚鱗閃閃燈光搖曳,船上漁民拿著叉網不停的捕捉,場面浩大實況震撼人心。
這種漁法曾被列為「金山八景」之一,其活動實況之攝影照片,曾經獲得國家地理雜誌之大獎。然而根據最近之電視專題報導,這種古老傳統之捕魚方法,已經逐漸沒落幾近絕跡。電視報導說:「這種古老漁法不僅是全球僅有,目前金山鄉之磺港,僅存四艘這類補漁法之傳承。」由於漁業技術之發達,加上這種漁法之收穫量,因為漁源之枯竭才會走上沒落之途。
如今這四艘僅存之碩果,相關單位將它安排當作觀光資源。每年固定時間舉辦活動,用以做為這傳統捕漁法延長其壽命方法。其實,面臨漁業資源之逐漸枯竭,如何維持供需之平衡才是重點。人類如果過度搾取大自然資源,總有一天會受到大自然的反撲。因是之故,如何讓大自然獲得喘氣機會,在在都是在考驗著人類的智慧與行動力。至於如何讓「蹦火仔捕魚法」之延續保留?需要依賴人類的智慧去解決啦。 【完】
從小到老我都服膺「人定勝天」的格言,尤其先民的智慧讓我佩服不已。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原則,更是讓我深信不疑。由於我長年都是靠水成長,所謂「近山知鳥音,近水識漁性。」從小對於捉魚興趣濃厚之外,對於捉魚方法也懂不少。儘管如此,世上還有許多特殊捕魚法,我還是無法完全瞭解或熟悉。比如說,北台灣的蹦火捉魚法,我對它就一無所知。
待至我人在汐止就讀初中之時,一位來自金山鄉磺港村的余姓同學介紹後,我才知道世上還有這種別開生面之捕魚方法。每年的五月至九月,大量的青鱗魚隨著潮流來至北部近海。金山鄉漁民利用磺港出產,當地人稱作「電土」之磺石礦,加水之後產生的乙炔氣體當燃料,點燃之後利用其所產生之強光,引誘趨光性極強的青鱗魚群聚集在光下,然後利用手叉網將見光跳躍之魚群捕撈入網。
由於磺土礦與水產生之氣體,點燃之時會有劇烈的「蹦」聲傳出,故爾當地人將這漁法稱做「蹦火仔捕魚法」。此法之早期是用一般火把當火源,進行誘捕青鱗魚。之後改用竹筒裝煤油當火源,磺土火源則是近期之發現。根據余同學之父執輩告知:「蹦火仔捕魚法」是在夜間進行,退潮之時在淺灘海域施行。此法作業範圍小,需用之人工少,環境干擾低,因此,這是一種非常友善之捕漁工法。
他們還說:「蹦火仔捕魚法」之早期,利用竹筏作業。後來因為漁船材料進步,塑膠筏與舢舨或小型漁船成為主要工具。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正是金山漁民使用「蹦火仔捕魚法」之旺季。以金山海域為中心,漁場最遠可達宜蘭之南方澳。一路從淡水至石門,富基,萬里,野柳乃至基隆,處處都有這類捕魚法現蹤。其實網捕對象不限於青鱗魚,例如苦蚵仔或附近迴游之魚類也常入網。
「蹦火仔捕魚法」可說是目前僅存之傳統捕魚法,通常金山漁民固定在媽祖生之日下海,然後持續作業至中秋節白露結束。從前魚季開始海面之竹筏舢舨穿梭來往,船燈點點形成燈海。船上乙炔氣點燃之蹦炸聲此起彼落,為那寂寞的夜海憑添幾許之熱鬧情趣。就在那燈光下人聲鼎沸,成千上萬的青鱗魚逐光跳出水面。魚鱗閃閃燈光搖曳,船上漁民拿著叉網不停的捕捉,場面浩大實況震撼人心。
這種漁法曾被列為「金山八景」之一,其活動實況之攝影照片,曾經獲得國家地理雜誌之大獎。然而根據最近之電視專題報導,這種古老傳統之捕魚方法,已經逐漸沒落幾近絕跡。電視報導說:「這種古老漁法不僅是全球僅有,目前金山鄉之磺港,僅存四艘這類補漁法之傳承。」由於漁業技術之發達,加上這種漁法之收穫量,因為漁源之枯竭才會走上沒落之途。
如今這四艘僅存之碩果,相關單位將它安排當作觀光資源。每年固定時間舉辦活動,用以做為這傳統捕漁法延長其壽命方法。其實,面臨漁業資源之逐漸枯竭,如何維持供需之平衡才是重點。人類如果過度搾取大自然資源,總有一天會受到大自然的反撲。因是之故,如何讓大自然獲得喘氣機會,在在都是在考驗著人類的智慧與行動力。至於如何讓「蹦火仔捕魚法」之延續保留?需要依賴人類的智慧去解決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