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213-漫筆閒談烤乳豬』

  退休離開商場之前,拜受商旅機會之賜,幾乎讓我嚐遍世界各地之美食。這些美食佳餚,無論是煎烤煮炸,或燉或紅燒或炙烤,只要送上桌來,我都來者不拒。我不但會認真的品嚐它的口感,並且我還會用心的去記住它的美味。無可諱言的,在全球諸多的美食之中,「烤乳豬」是我的最愛。而在全世界各種不同飲食文化之中,「烤乳豬」似乎也都會出現在他們的餐桌食譜上。

  老實說,在我眼裡管它是中國式或哪國式的烤乳豬,只要是烤得熟透香脆,我都會誠心誠意的喜歡它們。中國式的烤乳豬,它是傳統的廣式料理之一。其燒烤法有點慘忍,主角是將未斷奶之乳豬,宰殺後以爐火燒烤而成。或許其過程太血腥,所以,孔大聖人才會有「君子遠庖廚」之嘆。其實中國的烤乳豬始自西周,當時人將它稱作「炮豚」,而且它還是當時宴席上的八珍之一。

  在西方最早出現之烤乳豬,資料是來自出土的古羅馬菜譜之記載。此外,烤乳豬也是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特色菜之一。1985年與公司老闆商訪東南亞,首站落腳香港,初晚就接受到烤乳豬的洗禮。我們的客戶在九龍彌敦道一家酒店,設席替我們接風洗塵。十人坐滿一張大圓桌,海陸珍味擺滿一大桌。席間大吃大喝氣氛非常熱鬧,酒來酒往,乾杯之聲不絕於耳。

  正值宴席進行三分之一之際,廚房推車送過來,一個雪白以生菜墊底的大瓷盤。一隻約有四、五斤重的烤乳豬趴伏其上。豬體烤得皮脆肉嫩,墊以青翠生菜十分搶眼。服務人員將它放妥,然後說聲請慢用之後離開。接著主人舉筷說聲請用,大夥各自挾片豬皮沾上甜醬,送進嘴內滿滿咀嚼。頓時一股脆甜口感在口中化開。越嚼越香,接著吞下肚內,口中還留著脆香繞腔。

  席上每個人約可分享到三片,烤豬之脆片吃完,服務人員將豬骨架收回廚房,交給廚師將它剁成小塊,猛火下鍋翻炒加上甜麵醬與九層塔調味。待至它再度端上桌來,又是一盤香噴噴的炒肉塊美食。這是我首次與港式烤乳豬的邂逅,所以,對它的滋味口感印象清新深刻。尤其是那盤炒骨架的滋味,至今依然讓我吮指回味不已。兩年後我與公司業務部長,一起去拉丁美洲拓銷自家公司的產品。

  在哥倫比亞,秘魯,哥斯達黎加與古巴,先後吃過多次西班牙式的烤乳豬。西班牙式烤乳豬是將斷奶不久之乳豬宰殺,清除內臟之後插上烤棒,放置炭火之上慢慢翻烤至金黃熟透。吃時片成肉片搭以番茄與小黃瓜,夾入麵包中撒上細鹽澆上辣椒汁即可食用,物美價廉,滋味不錯,連我那位挑嘴的部長也喜歡吃它。至於1989年4月,商旅日本琉球與當地的烤乳豬接觸,其滋味也相當不錯。

  琉球的烤乳豬稱做「豚の丸焼き」,其作法是將出生一個多月的乳豬,宰殺之後塗抹味噌上架燒烤。根據琉球商友南雲君告知,這種美食通常只出現在婚宴或喜慶之場合。是日,南雲君之招待烤乳豬,乃是慶賀其長子滿月慶之喜宴。而那年菲律賓商旅之行,宿霧商友陳添福君招待我吃菲律賓式烤乳豬。菲律賓因受過西班牙與美國殖民,所以,其燒烤方法係多方混合之燒烤方式。

  陳君說,菲律賓烤乳豬源自西班牙殖民時代。當其上架燒烤之時,會在乳豬內外塗上雞肝大蒜與胡椒粉和成之醬汁。此法與廣式之燒烤極為相似,只是少了五香粉與甘草粉罷了。說真格的,菲律賓式烤乳豬方法雖與廣式接近,可是他們在火侯之控制不太上道,所以,燒烤出來的口感與滋味與我不甚搭嘎。嗣後我在德國杜塞爾道夫商訪吃過烤乳豬與烤豬腳,但只對烤豬腳留下較深的印象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