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悲歌◇
雖然在撰寫【回鄉偶書】時,離父親返鄉探親的那次已有一段時間,但心痛父親回鄉心情中的感覺還一直存在著。到現在,只要看到在老花眼鏡下細細翻閱著族譜的父親,心裡仍然還是有著或多或少的的衝擊。
回想起幼年時的假日裡,父親會帶著我和弟弟妹妹們到營區裡玩,我們最愛尾隨於父親身後,每當有人向父親敬禮時,就有一種神氣十足的感覺。對我們來說,父親是我們的模範生,他不但寫的一手漂亮的書法,而文質氣息與涵養談吐皆是我們所崇拜的。
我還曾因看過父親青年時期的照片後,偷偷跟母親說,相片裡那個著軍服的人長的好帥,而且也好有氣質,如果我是妳,我也會想要嫁給他耶。母親聽我這麼讚美父親,回應給我的是一個甜甜的微笑,我想父親是住在母親心裡的那個『白馬王子』。
基本上,我們是極為尊敬父親的,因為任軍職的父親一直給了我們不苟言笑的嚴肅印象。關於這點,母親總笑說一定是父親軍人當的太久了,人才變的比較固執。嗯,『擇善固執』四個字,是母親偷偷幫父親下的一個註解呢。
其實,父親也有輕鬆的一面,只是比較少見罷了,我始終記得,我學會的第一首兒歌『母鴨帶小鴨』,正是父親教的,而且那還是一首『帶動唱』,多年以來一直很難忘記平日嚴肅的父親,學母鴨走路的滑稽模樣。
所以,在我們心目中的父親,不但是我們的精神標杆,也是我們的生活導師。雖然他給了我們較同年齡的人嚴格的童年,卻也培養我們學會獨立自主能力與愛惜生命的認真態度。無論如何,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父親給我們的教養和關愛,都是絕對的。
在台灣有很多的外省伯伯也和父親一樣,大都是隻身離家離親,在戰亂之中早已把最輝煌的青春生命,奉獻給當年那個大時代的悲劇裡。 而今即使得幸重回故土鄉園,卻再也見不到他們日夜思念的親族們。滄海桑田又豈是情何以堪能夠言喻?戰亂後的時代變遷除了那徒增歲月的風霜與早生的華髮之外,如今陪隨他們的也只是無奈與孤單。
記得有一個和父親同鄉的伯伯,在父親回鄉省親之前,也回到了自己日思暮想的故里,並且去尋找失散多年的家人與妻兒,但...這位伯伯自返鄉之後就沒再回台灣了。
『老大哥,算是落葉歸根了。』父親說。因為年過七十的伯伯,自年少時離家參與爭戰後就一直沒想要根留台灣,所以在台灣也未再娶妻生子,只是...誰能料這一留就是數十年。即使如此,仍然消不了他堅持要在終老之前回去老家的想法。
這幾年父親也會不經意就感慨起來,他總是憶起當年那些與他火裡來、水裡去的老戰友們,開始已不敵歲月的傕促,一個接著一個相繼離世。每每聽父親提起了又有哪位叔叔或伯伯走了時,總覺得在父親的言語間有著很大的無力感,這也才讓我驚覺到父親也開始增添衰老了。
戰爭有多可怕?若非親身經歷,又豈是生長在安逸生活中的我們所能想像的? 曾幾何時返鄉探親的熱潮退了,而探親時所產生的特有感性,已退換成了理性的觀光。看到這樣的轉變實在令人啞然,非但少了一份誠摯的悸動,更少了一份濃厚的真性情。
現在連父親也不只一次表示過『不想再回去了』。這究竟是時代改變了人,還是人改變了時代?我只能在父親的身後悄悄寫下這些既是心酸,也是心疼的記憶...。
雖然在撰寫【回鄉偶書】時,離父親返鄉探親的那次已有一段時間,但心痛父親回鄉心情中的感覺還一直存在著。到現在,只要看到在老花眼鏡下細細翻閱著族譜的父親,心裡仍然還是有著或多或少的的衝擊。
回想起幼年時的假日裡,父親會帶著我和弟弟妹妹們到營區裡玩,我們最愛尾隨於父親身後,每當有人向父親敬禮時,就有一種神氣十足的感覺。對我們來說,父親是我們的模範生,他不但寫的一手漂亮的書法,而文質氣息與涵養談吐皆是我們所崇拜的。
我還曾因看過父親青年時期的照片後,偷偷跟母親說,相片裡那個著軍服的人長的好帥,而且也好有氣質,如果我是妳,我也會想要嫁給他耶。母親聽我這麼讚美父親,回應給我的是一個甜甜的微笑,我想父親是住在母親心裡的那個『白馬王子』。
基本上,我們是極為尊敬父親的,因為任軍職的父親一直給了我們不苟言笑的嚴肅印象。關於這點,母親總笑說一定是父親軍人當的太久了,人才變的比較固執。嗯,『擇善固執』四個字,是母親偷偷幫父親下的一個註解呢。
其實,父親也有輕鬆的一面,只是比較少見罷了,我始終記得,我學會的第一首兒歌『母鴨帶小鴨』,正是父親教的,而且那還是一首『帶動唱』,多年以來一直很難忘記平日嚴肅的父親,學母鴨走路的滑稽模樣。
所以,在我們心目中的父親,不但是我們的精神標杆,也是我們的生活導師。雖然他給了我們較同年齡的人嚴格的童年,卻也培養我們學會獨立自主能力與愛惜生命的認真態度。無論如何,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父親給我們的教養和關愛,都是絕對的。
在台灣有很多的外省伯伯也和父親一樣,大都是隻身離家離親,在戰亂之中早已把最輝煌的青春生命,奉獻給當年那個大時代的悲劇裡。 而今即使得幸重回故土鄉園,卻再也見不到他們日夜思念的親族們。滄海桑田又豈是情何以堪能夠言喻?戰亂後的時代變遷除了那徒增歲月的風霜與早生的華髮之外,如今陪隨他們的也只是無奈與孤單。
記得有一個和父親同鄉的伯伯,在父親回鄉省親之前,也回到了自己日思暮想的故里,並且去尋找失散多年的家人與妻兒,但...這位伯伯自返鄉之後就沒再回台灣了。
『老大哥,算是落葉歸根了。』父親說。因為年過七十的伯伯,自年少時離家參與爭戰後就一直沒想要根留台灣,所以在台灣也未再娶妻生子,只是...誰能料這一留就是數十年。即使如此,仍然消不了他堅持要在終老之前回去老家的想法。
這幾年父親也會不經意就感慨起來,他總是憶起當年那些與他火裡來、水裡去的老戰友們,開始已不敵歲月的傕促,一個接著一個相繼離世。每每聽父親提起了又有哪位叔叔或伯伯走了時,總覺得在父親的言語間有著很大的無力感,這也才讓我驚覺到父親也開始增添衰老了。
戰爭有多可怕?若非親身經歷,又豈是生長在安逸生活中的我們所能想像的? 曾幾何時返鄉探親的熱潮退了,而探親時所產生的特有感性,已退換成了理性的觀光。看到這樣的轉變實在令人啞然,非但少了一份誠摯的悸動,更少了一份濃厚的真性情。
現在連父親也不只一次表示過『不想再回去了』。這究竟是時代改變了人,還是人改變了時代?我只能在父親的身後悄悄寫下這些既是心酸,也是心疼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