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首創“三算結合”教學法的老園丁
王 景 輝
你大概不知道什麼叫“三算”吧?
讓我來告訴你:口算、筆算、珠算,就叫“三算”。
你大概不知道是誰創立了“三算結合”教學法的吧?
讓我來告訴你:他就是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學退休教師、曾在臺灣高雄仙逝的易儒瑾先生的胞兄、現在臺灣(可能也在高雄)的易志堅、易志強、易志潔的伯父、八十一歲高齡的易儒璋老師。在當年,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珠算學會常務理事、中央“三算結合”教學研究會會長陳朴先生,得知“三算結合”教學法的創立者是易儒璋老師時,便立即滿腔熱情地寫信給易儒璋老師說:“你是(“三算結合”教學法的)創始人,我們為你是創始人而感到光榮和自豪,並向你祝賀。將來我們寫這一段歷史時,一定將你的大名載入這光榮的一頁。”祖國大陸教育界的同仁,也都尊稱易儒璋老師為創立“三算結合”教學法的“老祖宗”。
那麼,“三算結合”教學法是何時創立的?效果如何?產生了什麼影響?等等,等等。
好,也讓我來一一告訴你----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易儒璋老師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當時,小學的數學教材,低年級以口算為主,中年級以筆算為主,高年級以珠算為主。易儒璋老師在實踐中觀察到,按照這種把口算、筆算、珠算分離的教材去教學,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出現了口算不熟、筆算不准、珠算不會的現象。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打下扎實的基礎,牢固掌握計算本領,易儒璋老師決心改革這種“三算”分離的教學方法,打算進行“三算結合”教學實驗。他敢想敢做,首先從“三算”的算理和演算法上,認真分析了它們的共性和個性,肯定了“三算結合”教學的可行性,然後又根據實際情況,自己編寫“三算結合”教學的教材。準備工作就緒後,他便毅然決定從1955年下半年開始,在自己任教的五年級一個班“秘密”進行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後,他覺察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成績也不斷上升。後來,這個實驗班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數學考分最高,升學人數也最多。易儒璋老師看到這個可喜的效果,心中十分高興。於是,他根據這次教學實驗的體會,揮筆寫下了一篇《口算、筆算、珠算三結合》的文章投寄出去,不久就在1959年第九期的《江西教育》雜誌上刊登出來了。
首次“秘密”進行的“三算結合”教學實驗的成功,增強了易儒璋老師的信心和勇氣,他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進行實驗,並且每次實驗都取得了顯著效果。特別是在第三次實驗中,再也不用“秘密”進行了。這次實驗已經得到了學校領導和上級教育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實驗的範圍也擴大了,全市其他小學,都開設了實驗班,有的學校從一年級就開始實驗。易儒璋老師當時任教三年級,這次他僅用三個學期的時間,就教完了三、四年級四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這一屆的學生畢業以後,考入重點中學的占90%。由於這些同學的學習基礎扎實,他們在初中、高中的學習成績普遍都比其他同學的好。1984年高考,從實驗班出來的同學,有90%考取了大專學校,其餘的也考上了中專。你看,這應該說是人人“金榜題名”了吧?
易儒璋老師所創立的這種“三算結合”教學法和他在《江西教育》雜誌上發表的《口算、筆算、珠算三結合》一文,在全國各地產生了巨大影響。從1969年開始,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的教育工作者,在《口算、筆算、珠算三結合》這篇文章的影響、啟發下,先後也開展了“三算結合”教學實驗。以後,這種教學法又被逐漸推廣開來,目前己在祖國大陸的各省、市、自治區小學一年級的三萬兩千多個班普遍開展實驗。1982年,中國珠算協會還成立了全國“三算結合”教學研究會,各省、市、自治區的教育部門也相繼成立了“三算結合”教學研究機構。實驗證明,開展“三算結合”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愈來愈顯示了很大的優越性。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權威人士管承仲先生曾到祖國大陸各地調查研究後發現,“三算”班的學習成績要比普通班的學習成績平均高出10-15分,及格率也要高出10%-15%。你看,易儒璋老師創立的“三算結合”教學法,不是取得了顯著效果嗎?
不僅如此,易儒璋老師首創的“三算結合”教學法,還獲得國際友人的高度稱許。柬埔寨原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曾經稱讚“三算結合”教學法“是世界上的創舉”,日本全國珠算教育聯盟的朋友在聽了祖國大陸“三算”課以後稱:“中國在小學就開始進行‘三算結合’教學,真是了不起。”美國南加州大學珠算教育中心主任利加德教授不僅讚揚了“三算結合”教學法,而且還多次派教師到祖國大陸來學習這一教學方法。這不是麼--易儒璋老師首創的“三算結合”教學法,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呢!
“三算結合”教學法有如奇特而又美麗的花朵,從最初由易儒璋老師“秘密”培育它“一朵獨放”,到現在“萬花競豔”,開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看到在“三算結合”教學園地裏的這種“繁花似錦”的喜人景象,易儒璋老師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1983年,他從教師崗位上退下來以後,對“三算結合”教學法的研究和探討,依然是孜孜不倦,綿曆不輟,並獲得累累碩果,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讚譽。從退休以來,他撰寫的《“三算結合”教學法產生的由來與經驗》、《以身作則帶頭幹》、《“三算結合”教學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等論文,分別獲得中國珠算研究會“優秀論文”獎、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國際優秀作品(論文)”獎。去年四月中旬,中國大陸《西部理論與發展》叢書委員會又將其《“三算結合”教學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文評為特等獎。1986、1987、1991這三年,易儒璋老師先後應邀出席在四川滬州、山西運城、浙江杭州舉行的全國“三算結合”教學經驗交流大會。會上,他不僅介紹了開展“三算結合”教學實驗的寶貴經驗,還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易儒璋老師的優秀事蹟曾經多次在宜春市各行各業的展覽中展出,省、地、市各級領導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中國專家學者辭典》、《中國當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覽》、《世界華人當代名人大辭典》、《20世紀中華人物志》、《世界人物辭典》、《中華人物大辭典》等十多部辭書大典,都載入了易儒璋老師的生平事蹟簡介或論文。去年四月上旬,還被美國世界博覽會吸收為會員。當看到那麼多的獲獎證書上都一一赫然寫著易儒璋老師的大名,當看到那麼多的辭書大典都分別載著易儒璋老師的事蹟簡介與大作,我便連連稱頌,更肅然起敬!
如今,易儒璋老師雖然已愈八十高齡,並且患有眼疾、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尤其是眼晴,只有0.2度的視力。但是,他還應北京一家出版社之約,正在抓緊時間撰寫回憶錄。眼睛看不清,他就自己口述,由其老伴代筆。全書將按“前言”、“讀書時期”、“工作階段”、“‘三算結合’教學”等16個部分展開來撰著,預計將有十萬字。另外,他還準備將自己歷年來為鑽研“三算結合”教學而撰寫的論文(包括已經發表和未發表的)收集、整理成冊,請出版社出版。易儒璋老師認為,現在雖然進入了電腦時代,但是,在某種行業,某個領域,某些人群中,總還是離不開算盤的。所以,他說:“我雖然老了,但還要抓住有限的時光,為進一步介紹、總結、提高、完善‘三算結合’教學法,多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豈只是“綿薄之力”!
這時,你大概也會和我一樣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讚美:易儒璋老師啊,你是勇敢創新的老園丁,你是勤勞奮進的老園丁,你呀----一位不斷“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老園丁!
20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