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母亲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我 的 母 亲

王水宝

入土为安归故里

电视里《母亲》的歌声,惹出了我这个古稀之年的人老泪纵横,不禁联翩的往事,在我脑海中不断翻滚。我不敢回忆我的母亲,我怕想起我的母亲,因为我会哭,因为我会难过……
那是我母亲逝世不久,我得了一场大病,虚弱的身体趟在床上休息,抬头望着母亲的骨灰盒,不知不觉中,进入梦境,冥冥中母亲对我说:“水宝,我吊在上面很吃力,很难受,你把我放下来。”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概是我时刻思念母亲的缘故吧。本来是为了我可与母亲朝夕相处,天天可以看到母亲,才将母亲的骨灰盒和遗像,放在钉在墙壁上的木架上的。不料骨灰盒才放没有多久,母亲就托梦和我说了这几句话。咳,原本出于好心,却让老人家吊在墙壁上受苦,这是我做儿子的不孝,罪过罪过!
我遵循母亲托梦的遗言,在菊花盛开的秋天,和我儿子携带母亲的骨灰盒回到杭州故乡,在亲人的帮助下,将母亲的骨灰盒埋在了她母亲坟脚下,母亲的骨灰终算落土为安了。怪也怪,自此后,哪怕我日日想母亲,夜夜想母亲,却从来没梦见过我母亲。这一点似乎很难让人相信,也很难让人理解!但我细细一想,因为儿子与母亲之间有一种情感相互牵挂着。母亲逝世后,依旧不放心,为了让我不因望着骨灰盒思母心切而有损身体,才让我将母亲的骨灰盒从眼前移到杭州。母亲啊,你在阴间还牵挂着你的儿子。呵,我那生生死死都在为儿子操心的母亲……
“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做,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听着听着,我也动了容,不知不觉中,我满眶热泪,也跟着哼了起来……

三支清香祭亡魂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中秋月夜,我步出家门,凝眸着这朗朗月光下的桂花树,更增添了几多思亲的愁绪,勾起了我绵绵的怀念情景……
记得儿时,每每月圆桂香时节,母亲总会拿出事先准备好了的月饼、石榴、桂花酒、糕点,点上两支蜡烛,然后遍地插香,待拜了菩萨后,我们就沐浴着清辉,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饼赏月,说说笑笑,是多么的和谐可亲啊!
长大后,我羁留他乡1000余里,不能与父母亲朝夕相处,但在我想念清瘦的父母亲时,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机会,我总要设法回到故乡,带着思念、带着伤感,在明月清风中,与父母亲团聚。记得1967年初夏,因老父病重,我千里迢迢赶回杭州,已万家灯火。我以迫不及待的心情,举手敲门,此时母亲出来开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节俭惯了,用支光小的灯泡),只见母亲确实老了,心里立时升腾起一股不可命状的惆怅和感慨,我只叫了声“姆妈”,眼泪已滴在心里。但却见母亲的脸上依旧露着慈祥的笑容,为此我还写了一首小诗:“万家灯火夜叩门,白发双亲喜泪盈。重压心头万千语,一抹苦笑掩涕痕”。在无法回家时,苍老的父母亲就会千里迢迢给我寄来月饼,我含着眼泪凝望着父母寄来的那蕴涵着深情厚意的月饼,含着的点点热泪,便一泻而下,此情此景,时隔几十年,我已当爷爷了,依旧历历在目……如今,父母亲早已离我而去,再也见不到他们慈祥的面容了,每每在这月圆桂香时节,少了不少的欢乐与团聚,多了不少的思念与惆怅,唯有泪千行,情难忘。这种思乡怀亲之情,岂能用言语、文字可以释外的呢?
柔和的月光已洒满了整个房间,也映照在微带笑容的母亲的遗像上,似乎她依旧在关心着我、陪伴着我。那大大的眼睛,笑容可掬的面容,一副慈善可亲的姿态,脸上还露出了慈母思儿难眠的点点忧伤!
“姆妈,我摘了几枝桂花,插在花瓶里,供奉在你的遗像旁……”
更深人静,月华如水。我透过飘动着的桂花树叶,面对普照九州的明月,不知怎的,两行老泪慢慢地流到了腮边……我默默地点燃三支清香,那袅袅烟雾是我虔诚的祈祷,在这月圆桂香时节,我只有拜托明月清风,捎去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缅怀,祝你在天国安息。
這篇作品的感情非常真切,讀來字裡行間的愁緒令人動容。
或許兩個章節融合成為同一篇頭尾貫連的流暢文章,讀來會更有層層遞進的滋味。


敬祝
文安

緞華
緞華版主,您好,谢谢点评,请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