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有點雨、沒有一點星的晚上,我背起筆記本電腦往宿舍走。我不想在辦公室裡寫作這篇關於孤獨的文章,因為這樣會讓我覺得很孤獨——在那樣空蕩的大樓裡,亮著那麼一盞孤燈,獨自坐在電腦前寫作學術論文的,是我,那樣我並不覺得什麼。但是,如果要我寫作這一篇文章,其實是和我自己對話,我想要回我自己熟悉的宿舍,雖然也是一個人,但我畢竟覺得有些溫馨。或許是因為熟悉,或許是因為我每天早上都會泡上一碗麥片——我已經有好些天沒有再去學校食堂吃早餐了,我不喜歡擁擠的人群,在校園裡走時,我習慣於避開人流,走那些僻靜幽深的小道,誰也不想遇見,無論是我的同事還是我的學生。我好幾次在課上說,加拿大人有一種文化,和美國人不一樣,那就是他們不希望被人注意到。“像空氣一樣透明,不讓人意識到你的存在,才能像風一樣自由。”這大概是我所美化的“楓葉國”精神。能想起這句話是因為Don,那是我在加拿大最後的日子,住在他家裡。有一次我從洗手間出來時,他說,進去時是怎樣,出來時還是那樣,沒有一點變化,不讓別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這是他們的文化——或許Don是想提醒我記得放下馬桶蓋;而我是想提醒學生在校園裡遇見我時假裝沒看見。
或許我就是這樣天性孤僻的人,同事安排我在一個四人的集體辦公室裡,而我非要搬到另一座大樓的一個單獨的辦公室裡,只是因為我不喜歡一個同事的學生總是來找他問問題。我習慣於一個人安靜地工作,就像讀博時那些年一個人坐在家裡寫作。
為什麼人宅在自己熟悉的家裡,並不那麼容易覺得孤獨。而一旦去了另一個地方,甚至於只是一百米外的辦公室,就不能夠在夜裡獨自工作?(遊子思鄉,孤獨漂零,最悲哀的,莫過於:“歎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書遠!”時間和空間的遙遠,最能加重人的孤獨感。)
人是那麼容易對自己熟悉的地方產生感情,人是那麼容易對自己熟悉的事物——尤其是自己的身體——產生依戀。這種依戀竟可以讓人感覺不到那原本無處不在的孤獨——人都害怕死亡,或者也只是因為這樣一種恐懼,因為太過熟悉了這個世界,太過熟悉了自己未曾腐敗的身體。
孤獨原本是無處不在的,它與生俱來,直到人離開這個世界才消失。“你本源於塵土,終歸於塵土。”直到塵土歸還到塵土中時,人才不再感覺到自己的孤獨。
孤獨使人渴望傾訴與傾聽,但其實別人只能聽到你的聲音,沒法看到你的想法。所謂“知己”,也只是在某些地方有了共鳴。有誰,敢讓自己的心像空氣一樣透明?又有誰,能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大部分時候,人都只能自言自語,或者各說各話。
人都不喜歡孤獨,可孤獨是每一個人學會在這個世界上獨立行走後的常態。原始人因為生存所迫,朝夕相處,部落的每個成員都沒有閒暇時間獨處,所以也不會感覺到孤獨。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獨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多地感覺到自己的孤獨。
人不喜歡孤獨,可恰恰喜歡自由——這真是上帝最深奧的幽默!因為害怕孤獨,許多人去酒吧、聚會或教會;犧牲自由、理性、或個性。因為害怕孤獨,我們總要犧牲一點自由,而有些人卻不惜以剝奪別人的自由來排遣自己的寂寞!當人覺得孤獨時,他可以承認自己的脆弱,以討好的方式從別人那裡尋求關注;也可以將自己的脆弱深深掩蓋,支配別人、玩弄別人,由此排遣寂寞。“與人鬥,其樂無窮。”
對孤獨的恐懼或許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動力——多少英雄豪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不就是為了流芳千古,或者遺臭萬年——生前萬人景仰,死後被人記住。
兩千多年前,一個“曳尾塗中”的過客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真正的信仰是有的,耶穌說愛人如己——即是如己,便會明白:獨處的寧靜有時勝過相處的歡愉。
或許我就是這樣天性孤僻的人,同事安排我在一個四人的集體辦公室裡,而我非要搬到另一座大樓的一個單獨的辦公室裡,只是因為我不喜歡一個同事的學生總是來找他問問題。我習慣於一個人安靜地工作,就像讀博時那些年一個人坐在家裡寫作。
為什麼人宅在自己熟悉的家裡,並不那麼容易覺得孤獨。而一旦去了另一個地方,甚至於只是一百米外的辦公室,就不能夠在夜裡獨自工作?(遊子思鄉,孤獨漂零,最悲哀的,莫過於:“歎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書遠!”時間和空間的遙遠,最能加重人的孤獨感。)
人是那麼容易對自己熟悉的地方產生感情,人是那麼容易對自己熟悉的事物——尤其是自己的身體——產生依戀。這種依戀竟可以讓人感覺不到那原本無處不在的孤獨——人都害怕死亡,或者也只是因為這樣一種恐懼,因為太過熟悉了這個世界,太過熟悉了自己未曾腐敗的身體。
孤獨原本是無處不在的,它與生俱來,直到人離開這個世界才消失。“你本源於塵土,終歸於塵土。”直到塵土歸還到塵土中時,人才不再感覺到自己的孤獨。
孤獨使人渴望傾訴與傾聽,但其實別人只能聽到你的聲音,沒法看到你的想法。所謂“知己”,也只是在某些地方有了共鳴。有誰,敢讓自己的心像空氣一樣透明?又有誰,能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大部分時候,人都只能自言自語,或者各說各話。
人都不喜歡孤獨,可孤獨是每一個人學會在這個世界上獨立行走後的常態。原始人因為生存所迫,朝夕相處,部落的每個成員都沒有閒暇時間獨處,所以也不會感覺到孤獨。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獨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多地感覺到自己的孤獨。
人不喜歡孤獨,可恰恰喜歡自由——這真是上帝最深奧的幽默!因為害怕孤獨,許多人去酒吧、聚會或教會;犧牲自由、理性、或個性。因為害怕孤獨,我們總要犧牲一點自由,而有些人卻不惜以剝奪別人的自由來排遣自己的寂寞!當人覺得孤獨時,他可以承認自己的脆弱,以討好的方式從別人那裡尋求關注;也可以將自己的脆弱深深掩蓋,支配別人、玩弄別人,由此排遣寂寞。“與人鬥,其樂無窮。”
對孤獨的恐懼或許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動力——多少英雄豪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不就是為了流芳千古,或者遺臭萬年——生前萬人景仰,死後被人記住。
兩千多年前,一個“曳尾塗中”的過客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真正的信仰是有的,耶穌說愛人如己——即是如己,便會明白:獨處的寧靜有時勝過相處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