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柳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王水宝


春风骀荡,垂柳毵毵,我望着堤岸上万缕千丝的垂柳,不禁脱口吟起了唐人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

柳,它的种类很多,据《尔雅》及《本草图经》记载,有旄、柽、杞柳、水曲柳、长叶柳、桂香柳等等,遍布中华大地,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树。每当早春二月,垂柳便露出点点嫩绿,春风裁出的绦丝,情缠意绵地轻歌曼舞,展现出婀娜多姿的风韵,让古往今来的无数诗人墨客,以柳入题,书写出了无数的诗词歌赋,唐白居易的“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宋代吴惟信的“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枝杨柳属流莺”。就连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也十分喜欢垂柳,他青年时代在日本时,看到袅袅柳丝引发了他思念祖国之情,挥笔写下《春日偶成》一诗:“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这些诗句,予垂柳以无尽的诗情画意,抒发了对垂柳的关爱之情。陈毅元帅在艰苦的战争年月里,也曾写过“堤柳垂低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的关怀民间疾苦的诗句。有的还爱柳成癖,东晋不为五斗米弯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因爱柳树那不屈不挠的品德,在自家门前亲自种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唐柳宗元在柳州做刺史时,曾接连用四个“柳”字,作了一首“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诗,写出了他爱柳、咏柳、种柳、唱柳的癖爱。宋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上构筑大堤,在堤上广种桃树、柳树,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分外妖娆,自此留下了“西湖风景六条挢,一枝杨柳一枝桃”的赞语,这就是现在杭州著名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柳,还能寄托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早在《诗经•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句,写尽了杨柳的柔情缠绵和依依惜别之意。同时,因为“柳”有“留”之谐音,人们在送亲别友时,总喜欢折柳相赠,以表恋恋不舍之情。在《三辅黄图•桥》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折柳赠别的最早记录。公元七世纪中叶,唐朝文成公主在她远嫁西藏时,还特地将长安的柳树带到了西藏,栽在大昭寺内,因为柳树象征着她的祖国,以柳来寄托她热爱祖国,眷恋故土,思乡怀亲,不忘桑梓的一片衷情。在《唐诗记事》中,还记载了折柳命桥的故事:唐朝诗人雍陶在阳安当官,一天送客至“情尽桥”,看到“情尽”二字,心中不快,认为送客岂能“情尽”?“情尽”有悖人情,便改为折柳,并作诗一首:“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在唐朝,为这“柳”,还差一点发生一场灭族的文字狱。据说,这柳是受过皇封的,并赐以“杨”姓,故杨、柳通称。唐朝奸相杨国忠看到李泌的一首诗中有“青青东门柳,岁晏复憔悴”之句,便向玄宗进馋,诬陷李泌以憔悴之杨柳,影射杨国忠和杨贵妃。污辱相爷、皇妃是要灭九族的,幸好玄宗脑子还清醒,说:“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这样,才总算平息了这场文字狱,李泌才逃过了灭族之灾。

以柳吟怀也好,以柳赠别也罢,以柳命桥也得,但丰子恺先生对垂柳高贵品质的描述,更是精彩。丰先生在其随笔《杨柳》中,对杨柳的美是这样描写的:“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接着,他更精辟地写道:杨柳“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描绘得多么绝妙!由此让人想到一些品质低下的人,当他一旦爬上官位,就趾高气扬,瞧不起群众,像向上发展却忘记根本的花木;而那些品质高尚的人,当官后,即使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都是不会忘记支持、拥护他们的“根本”——人民群众的。像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孔繁森等真正的人民公仆,时时刻刻总是牢记:“人民是根本”(陈毅诗),时时刻刻总是想着人民群众。

“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帅诗),愿神州大地添上更多的杨柳,愿人民公仆不要做“高即忘本”的花木,要做“高而不忘本”的杨柳。
楊柳之所以「姓楊」,有個遊戲稱是隋朝皇帝之故,還沒求證,不曉得為真為假。
柳真是風情萬種的植物,此篇文章引用了許多詩詞典故,也令人開了眼界。

敬祝
文安

緞華
緞華先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