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7/21,學院大)

  逛書店與買日文書是早在還在台灣時就被我放到此行行程計畫中的首位。這也是自己當初加入特訓班的幾個主要原因之一──自力閱讀日本原文著作,不論是小說、散文或法律教課書。

  恰巧學院大學裡有間小小的、兼賣著文具用品與飲料的小書店,就決定在中午用餐的課堂空檔先行探勘地勢了。

  一直到店門前時,逛外文書店好可怕之類恐怖想法都讓自己多麼想拔腿就逃,最後只能無視著飲料部門的人潮,硬著頭皮走進了書店。

  我繞過了被放在入口正中處的動漫人偶,走向擺放整排文庫本的一側。整整數架全是清一色藍青色的文庫本,要是沒那些夾在書列中的作者名牌的話,還真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籍。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文庫本。雖然此前已經久仰文庫本大名,但始終沒機會真正見識活物──巴掌大的小冊子,內頁印刷著密密麻麻小字。大概只有正常印刷版本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小吧?雖然如此,文庫本封面卻絲毫不含糊,多仍印著原版封面,僅僅在書脊處簡化成一致的藍青色底與書名──有如正常版等比例縮小後的模型。

  我試著在此行中找到萬城目學的作品,不論是散文或小說。但此前在與日本學生交流的過程,每當提起他的名字,同學們卻都皺著眉頭、露出困惑的表情,害我老是懷疑起自己是否念錯了他名字中那有點特別的假名發音;直到我我在紙上寫上「万城目学」幾個漢字,他們仍然搖搖頭,用著略帶抱歉的眼神看著我,說著「看起來好像很有學問阿!」的客套。

  萬城目有這麼不出名阿,該不會這裡的小書店也不會賣這類書籍吧?前往書店的途中我不禁有點猶豫,但後來還是用就當作校內散步也好的想法繼續成行了。

  所幸,我在整排書架的最前頭看見了寫著伊坂幸太郎的標籤,不過只有其中大概是比較熱賣的作品出現在架上,如魔王和Golden slumbers。再往後點,寫著東野圭吾的名條就夾在其後,東野系列相較其他作者就顯得浩大許多,硬是佔滿了超過半列以上的架子。不過仍是沒見到此行的目標。

  我三列書架前來回找了幾次,最後才在黏著「熱門Top3」櫃子上找到了在左右兩位作者夾攻下,少少幾本文庫本的「萬城目」區。上頭沒有萬字固定和風太郎,大概是沒出成文庫本吧?不過倒是有著鴨川系列、豐臣公主、咻拉拉碰與鹿男。

  先買一本就好吧,我想,但卻開始遲疑。買本自己還沒辦法順利閱讀的書真的好嗎?更別說一個日本語能力低落的外國學生出現在文庫本區中怎麼想都很奇怪,這裡又不是賣洗面乳或壽司。

  我開始一邊從架上輪流取下每一本著作,試著讀著封底簡介,同時不安地張望著四周。兩名學生正巧走了過來,我趕緊裝成自己只是路過觀光,碰巧走到了此地,然後走到了書架的另一面,假裝對上頭的法律教科書充滿興趣地逐一戳著每本書的腰部;直到他們繞了個圈子後又離開,才從架後慢慢地走回原處。

  這次確定周圍都無人後,我才小心地從架上換下了鹿男,憑藉著漢字與對中文版的記憶緩緩辨讀。幾次書籍交換後,鹿男最終再一次到了自己手中。看著上頭也印著縮小一號的朱雀門,「就當作繼續學習日文的動力吧!」我說服著自己,一面偷偷地窺探著結帳處的所在。

  「740円。」店員說,一面拿出各色軟膠書籤要我挑選。當我還沉浸在日本書店真是貼心阿,每一色書籤都很漂亮,與剛剛對話應該沒被認出是外國人吧之類的想法中時,馬上就在店員隨口要不要包書封的詢問中露出馬腳,花了好一下子才會意過來。

  這種日文水平也裝模作樣地買著日文書,我自嘲著,臉上有點冒汗地在道謝後趕緊快步離開了書店。

  直到遠離了店門,我才慢慢地翻著手中小小的俘虜,想著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啊,然後輕巧地將文庫本用袋子包進背包裡,裝成若無其事地走向教室。
文友您好:

我自己也曾想過如果到外國的書店買書會是甚麼情況
尤其是自己對當地的語言和文字並不熟悉
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有一種心虛的感覺
可是到了國外還是會想要看一下人家的書店
畢竟,這已是一種嗜好與習慣。對我來說。
還是一句老話──好想出國看看

謝謝分享

古塵
古塵 寫:文友您好:

我自己也曾想過如果到外國的書店買書會是甚麼情況
尤其是自己對當地的語言和文字並不熟悉
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有一種心虛的感覺
可是到了國外還是會想要看一下人家的書店
畢竟,這已是一種嗜好與習慣。對我來說。
還是一句老話──好想出國看看

謝謝分享

古塵
  日本的書店文化、豐厚的文庫本普及至(中老年)人手一本,實在很適合當作我們的借鏡。

  而且日本書真的很便宜。比起台灣一本書普遍落在400-600元之間,日本的文庫本與正常印刷本折合現行匯率也不過台幣170元與400元上下,更別說換算上日本相比台灣近四倍的國民所得與消費水平了。

  至於歐洲書就真的非常的貴了,之前聽留學生所述約台幣一千五上下吧。某些更為專業的書籍,就連某些較拮据的教授都要透過各種管道獲取不正常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