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洞箫声声醉惆怅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洞箫声声醉惆怅
王水宝
又是一个叫人容易相思骨肉亲情的月夜,静悄悄、缠绵绵、情切切、意恋恋。
我家凉台斜对着县城里唯一的一座古老的龙河石桥,我独立凉台,望明月当空,丹桂飘香……忽闻洞箫声声,哀哀悠悠,不知从何飘来,由远而近,似在诉说离情别绪的惆怅……细细聆听,这悠扬轻婉的洞箫声,好像是从石桥上飘逸下来的。
古人云:“闻笛忧戚戚,听箫心悠悠。”因为我也爱吹洞箫,而这箫声又勾起了我凝重的乡愁,特别是我这个游子落脚异乡,夜闻声声洞箫声,怎不情绪荡漾,思潮翻滚?我便下得楼来,循声寻去。我步履满跚,慢慢渡到石桥旁,箫声越来越响,好像是在吹奏《蝶恋花》,我也便和着箫声,轻轻地哼起了“我失骄阳君失柳……”箫声虽然断断续续、底气不足,但吹箫人的样子是那样的认真。我不忍打扰箫声,静静地伫立一旁……淡月箫韻,柔情缱绻。待等箫声随风远去,渐渐减弱,我快步来到桥上,只见吹箫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孤独地坐在栏杆上,似乎正在冥思苦想……寒喧后,我终于知道,老人姓赵,解决前夕,血气方刚的小赵与姓李的少女相爱,准备结婚,作为国民党南昌警备司令部的父亲要全家逃台,李小姐无奈与小赵泪洒相思地,从此“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方”。老人十分忧伤,春夏秋天,年复一年,思念悠悠,惆怅幽幽,把千种愁万种爱,寄托在这三尺洞箫之中……浓浓的眷恋,把心里丝丝对情侣的眷恋,点点蕴含的深意,和着箫音,飘过三百里海峡去慰藉远离彼岸的她呀,箫声依旧,七十多年的跷望,只是瘦了西风明月,白了双鬓,但盼她归来的意愿一刻未变……箫声伤悲,可否传入她的耳畔,真是“明月虽圆,空照人离别”!
更深人静,月华如水,河面上飘来一袭桂花,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仿佛是重压在我胸中莫名的心事。我告别了老人,匆匆回到楼上,打开笔记本,记下了这一席幽梦《箫韵》,以老人的口吻写道:“古铜色的龙凤箫,总给我以无限的眷恋之情。那深红色的流苏,是你亲手结系,而今虽已褪去鲜艳的色彩,但褪不去我心中的万般情丝……我握住洞箫,紧紧贴着嘴唇,心声和着箫声,从颤颤的指间,飞泻出缕缕怀念的箫韵……越过三百里海峡,去慰藉旧时的知音……”
不知什么时候,桥上又响起了那惆怅萦绕的声声洞箫…
讀著水寶兄的敘述,倒真想若有機緣可以至您的故鄉瞧瞧呢....

麻吉 問好~
谢谢,欢迎光临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