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讓音樂邂逅文學】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題:【讓音樂邂逅文學】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長相思 北宋.晏幾道〉
 
 夜深和寂、寧謐靜好.反覆諦聽布魯赫〈Bruch 2/3 : Violin Concerto No.1〉.悠揚琴聲中隱含哀怨悱惻暨對情感無限昇華的渴望,可謂急管繁絃絲絲入扣.頓然思緒翻飛乾坤無際,遂生發與晏幾道詞〈長相思〉的聯想.這應該就是音樂的無窮魅力吧?因為它是如此契合著文學意涵.聆賞者有絕對權力隨意將原創者的初始動機導向自我希冀的境界中才是吧!
 
 吾人一直深深喜愛詞末那句〈淺情人不知〉,也就是情深人方知啦.私以為這種深情是較為廣義開閎的,不似而今過度直白與漫天呼喊式的表述般不堪.
 
 本月初音樂賞析班老師闡釋柴可夫斯基〈四季悲歌、雅納捷克→牧歌、美麗與哀愁〉等曲目後嘗試請問同學們各自聆聽的感觸.我是如此與鄰座同學討論的:每首單曲皆可套入如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及賀鑄.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等動人伉儷情深的情節中,的確是非常主觀的啊!於曩昔彼種男尊女卑、極度封建時代氛圍能留下這些真摯感人的詩篇委實讓人印象深刻.個人也只不過快閃自腦海擷取吉光片羽罷了.想完全讀盡這類妙美文章也得闢專章講述才成呢.
 
 究竟是先有文學還是音樂?應如雞與蛋之爭論般永無釐清的一天吧.古代自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大部分是用來歌詠的,可惜那些寶貴文化資產因人為或戰亂大部分皆已散失.目下最夯的武媚娘傳奇劇中的〈蘭陵王入陣曲〉或〈霓裳羽衣曲〉....也非原貌了吧!至於李煜的虞美人、相見歡等曾改編由小鄧演唱,那也屬於後話了.
 
 音樂因富含文學元素而有了生命,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否則將顯得空乏貧瘠.有幸踏入這個殊勝領域,若能於聆賞時加入一些天馬行空般的異想,縱然如我這種不懂樂理、音符的淺薄者也能獲得無上的精神享受.同祈夏安! 
古代人們的感情都比較內斂,所以談情說愛都比較保守,相對的情詩就變得含蓄、影射、委婉,這樣反而讓文字豐富多元而更富想像。

所謂的:淺情人不知,而自古多情卻常留餘恨啊,這用情該深該淺,且隨緣隨份吧!

麻吉 共勉~
(情深人方知)音樂其實是有陷阱的,除了療癒也可供人對號入座及鉤起層層綿眇回憶 ,縱使花不醉人,人也得自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