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端午·屈原·钟馗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端午•屈原•钟馗
王水宝
每逢端午祭屈原,这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这一天还要吃粽子、划龙船。
其实,端午节来源的说法很多,大约有14种。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端午,系古代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活动日,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四五千年前,我国南方吴越族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将食物装进竹筒里,投入水中;还要乘坐刻有龙形的船,在水面上游戏和举行龙船竞赛。
但人们却为什么要把端午节与屈原连在一起呢?那是因为屈原的爱国精神,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屈原,名平,字灵均,公元前340年出生在战国时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学识渊博,不但能写作,主要作品《离骚》,还在很懂得治国兴邦的道理,20多岁时,就出任左徒(相当于副宰相)的高官。他希望楚怀王对内励精图治,举贤任能,彰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实现中国的统一。但他的主张却遭到了腐朽没落贵族的嫉妒和反对,致使屈原的抱负无从实现,最后被削职流放到湖南汩罗达20年之久。公元前278年秦兵南下,大将白起带兵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屈原痛感祖国濒于危亡,人民惨遭屠杀,悲痛欲绝,于这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独自徘徊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畔,悲壮地朗诵了他的《怀沙》诗:“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余音未了,便纵身跃入江里,以身殉国,以死明志,时年62岁。两千多年来,我国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以他投江的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节日,称为《端午节》,并要吃粽子、划龙船,表示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召开会议,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就是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那么,五月初五又为什么称“端午”呢?因为“端”是“初”的意思,中国早先的每月初五称“端午”,而农历的五月亦称“午月”,故五月初五日叫端午节。
而端午还有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几乎已被人们遗忘,那就是端午挂钟馗像,这在我的家乡浙江一带是很流行的。在端午节前后,人们把水印木刻的钟馗像悬挂在厅堂的墙壁上,用来驱鬼迎福。至于端午节挂钟馗像的说法起源何时,已很难考查,但钟馗形象和传说在唐朝就有了。据说,唐明皇李隆基患疟疾,发高烧,梦见两个小鬼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和玉笛,向殿外逃去。这时,只见一个满脸胡须、头戴破帽、身穿蓝袍、脚蹬朝靴的大鬼,伸手将小鬼捉住,挖出两颗眼珠送入口中大嚼。唐明皇问大鬼是何方人氏,大鬼说:“我姓钟名馗,生前考武状元未中,就碰石阶而死,生不能辅佐陛下,死后也要为陛下吃尽天下妖孽。”唐明皇一惊梦醒,浑身汗湿,疟疾不治而愈。唐明皇便命画师吴道子画出了梦中之钟馗像,于是,钟馗的形象便在千家万户中流传开了。无巧不成书,在当今的反贪倡廉中,我们需要许许多多的钟馗,去捉拿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端午节,我们在纪念屈原爱祖国、爱人民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挂钟馗像,因为天底下,还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让钟馗吃尽天下妖孽。
文友您好:

關於圖騰崇拜的考證,以及南方吳越的傳統文化令人感到興趣。
我想端午的意義,就屈原的事蹟來說,應慎重政治現象的種種反省。
喜歡這篇文章。深具教育意義。

謝謝分享。

古塵
古塵先生,您好!谢谢。我总想,不论什么文章,不应求事论事,旅游写旅游,应该有所指,才能使文章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做得差,但我在尽力。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