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见了许多朋友、各行各业,聊各自生活,总体感觉是现实很灰暗、磨灭了许多人的斗志。许多人把衰老当作了成熟。我以前听加拿大那边的人也是常常讲工作环境中的人心险恶。我想也许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一辈子就像黑夜里的一次旅行,只不过,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不一样。有的人举着信仰的火把,有的人靠身边的伙伴相互鼓励,有的人完全融入阴影中,有的人选择了自尽,有的人选择了出世……我不觉得有哪种方式是配得上说“成熟”,人格发展的方向不一样,人很小时候就有端倪。我不能说哪种方式是对的。只能说我相信有信仰的人总不会太绝望悲凉。然后,我要说警惕那些有野心的人,渴望死后留名的人。
之前一个加国黑人问一群多大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残酷竞争的环境,你会选择坚持自我,还是变得同样残酷?
逆向竞争无处不在。说白了,就是《厚黑学》作者里说的:乱世英雄,无非厚黑。
以前我们上社会人格发展课的时候,一个同科尔•伯格在哈佛读博士的教授就讲道德发展。
我说,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的主流文化不是讲道德的发展,而是纯真的丧失。
我们似乎有种观念认为:儿童反倒是纯真的,而社会将人变得险恶。
在西方文化里,纵然卢梭有类似观点,但总难成其主流。
而我看这个时代,“纯真的丧失”又成了一种时代的主流,甚至被当作成熟的标志。“老男孩”、“匆匆那年”、“那些年”这样的怀旧文艺也泛滥无际……
到底是因为我们身处于“乱世”所致,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逆向淘汰:厚黑奸雄纵横当道,纯良义士悲愤无奈。
而我可能与许多从小就成绩好、听老师话、被人看好的同学不一样,我一直是“lan dan(客家语:贬义词,通常用来形容学生放浪形骸、不守礼法、不守正统)”的“坏学生”,我在回忆往事《客家往事》里,就说了小学同学的状态,我在那个时候就感觉人心残酷,对成绩不好、家庭贫困的学生的歧视,从老师无情的体罚、到同学之间的嬉笑。
这其实也是心理学家的观点:“人性”是文明教养、个人选择信仰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
所以,真相可能是,我们有过道德的理想,却从无道德的现实——因为没有经过现实中的诱惑检验、实践抉择的道德都只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真正的现实。
我们活在一个不道德的时代。我不清楚出路,但我肯定,暴力革命只能杀死一些人,并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暴力革命总免不了乱世出奸雄、逆向淘汰,最终使整个社会总体的人心更加险恶。我只能相信某种信仰缓慢的普及,通过几代人的传承。
之前一个加国黑人问一群多大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残酷竞争的环境,你会选择坚持自我,还是变得同样残酷?
逆向竞争无处不在。说白了,就是《厚黑学》作者里说的:乱世英雄,无非厚黑。
以前我们上社会人格发展课的时候,一个同科尔•伯格在哈佛读博士的教授就讲道德发展。
我说,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的主流文化不是讲道德的发展,而是纯真的丧失。
我们似乎有种观念认为:儿童反倒是纯真的,而社会将人变得险恶。
在西方文化里,纵然卢梭有类似观点,但总难成其主流。
而我看这个时代,“纯真的丧失”又成了一种时代的主流,甚至被当作成熟的标志。“老男孩”、“匆匆那年”、“那些年”这样的怀旧文艺也泛滥无际……
到底是因为我们身处于“乱世”所致,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逆向淘汰:厚黑奸雄纵横当道,纯良义士悲愤无奈。
而我可能与许多从小就成绩好、听老师话、被人看好的同学不一样,我一直是“lan dan(客家语:贬义词,通常用来形容学生放浪形骸、不守礼法、不守正统)”的“坏学生”,我在回忆往事《客家往事》里,就说了小学同学的状态,我在那个时候就感觉人心残酷,对成绩不好、家庭贫困的学生的歧视,从老师无情的体罚、到同学之间的嬉笑。
这其实也是心理学家的观点:“人性”是文明教养、个人选择信仰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
所以,真相可能是,我们有过道德的理想,却从无道德的现实——因为没有经过现实中的诱惑检验、实践抉择的道德都只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真正的现实。
我们活在一个不道德的时代。我不清楚出路,但我肯定,暴力革命只能杀死一些人,并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暴力革命总免不了乱世出奸雄、逆向淘汰,最终使整个社会总体的人心更加险恶。我只能相信某种信仰缓慢的普及,通过几代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