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玻璃窗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雨後的玻璃窗,仍殘留愁緒過後的痕跡,如果有詩人在這框景色裡寫詩,那有多浪漫與感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詩人總是帶著憂鬱的氣息,彷彿世界都是一幕幕黑白色調的印象畫,而詩人正走在畫中。那是甚麼樣的感覺呢?或許,你會知道風雖然吹不進框裡的注視,卻是從瞳仁裡勾出無數的想像,以緩慢流動的方式渲染,如同時間像是濃稠的顏料,傾倒在框裡的每一處留白。

  我在年輕時,曾嚮往文人般的生活,在一間看起來典雅的咖啡廳,選擇一處正中且靠窗的位子坐下,啜飲一口濃郁的黑咖啡,慢慢將書本翻閱到昨晚摺頁之處,細細閱讀。我以為這就是氣質,或者稱為品質更適合。卻是,格格不入,因為我根本無心於文字如何描述,只在意多少人會對我投以親切而敬佩的眼神。
  然而,真正進入寫作的生活之後,發覺文人的世界完全不是原先預想的那樣盡情浪漫或充斥悠閒,反倒是無止盡的沉默與孤獨時時侵襲。我這樣說吧,你能明白活生生用手撕開胸口,直直凝視鮮紅的血液圍繞著心臟的起伏而忙碌的樣子嗎?還是說將肚腸劃開一道傷口,從裏頭掏出濃烈腥味的臟器,一一細數紋路和運動的生命力嗎?大概是這樣子吧!
  有時,我會看著枯黃的葉子掉淚,聽一首慢歌而傷懷幾天,觸摸著鏽蝕的鐵欄杆而揪心疼痛,每一幅感官能牴觸的思路都成為帶刺的玫瑰,即使知道靠近會讓自己受傷卻忍不住的愛撫,等待傷痕累累的自己把每一滴血珠揮灑成文字的筆劃,直至乾涸,停筆。把自己擠成可以呼吸的形狀後再以攀爬的疲累姿態把未說盡的慾望全然耗盡,以為死去。

  我不斷詢問自己,當一名傳聞中如蟬翼般存在的文人或者是囚禁於稿紙方塊中不斷敲打四周白牆的寫作者,是不是我想要的未來的自己?該不該值得花費畢生心力去實踐的夢想?不停反覆試探,追問。我想起以前在電影中聽到的一段對話:「如果你清早醒來,想的就是寫作,那麼你就該去做一名作家。」自從我開始有想做的念頭時,無論是一開始的為了浮誇自己的身價,或是經歷過生死輪迴邊緣的掙扎,我都明白自己不能停下來,不管甚麼事情阻擋在我面前,或是有多少影子在背後拖累,我都只管一個想法──前進。
  現在,我仍在書寫裡生活,像是一個坐在懸崖峭壁尖上獨腳的木椅四平八穩地翻閱一切與時間同進退的水珠在現實與超越現實間滑動。這大概就是我目前的狀態吧。與四季同行,不隱藏內心的各種澎湃──平靜又痴狂,冷冽又炙熱。

  或許,你會在某一處的城市發覺一幅淡去的畫作,畫裡有一個撐傘的男人,眼神已經迷濛不可辨識他的內心深處,卻可以察覺他的四周有一股吸引你靠近的氛圍,你會忍不住觸摸那幅畫的顏料是否未乾,你會知道那幅畫裡曾下過雨,雨後的玻璃窗映著男人的身影,有如黑與白的爭執,時間像是濃稠的顏料,傾倒在框裡的每一處沉默。
首先歡迎古塵再度回到喜菡這個您熟悉的園地,而我也替讀者慶幸能再度看見您的好文分享!

欣賞這一篇的文風,內容敘述寫者的心情能激起共鳴,幾處雋永的遣詞用句看了心生歡喜如:

/風雖然吹不進框裡的注視,卻是從瞳仁裡勾出無數的想像,以緩慢流動的方式渲染,如同時間像是濃稠的顏料,傾倒在框裡的每一處留白。/
/把自己擠成可以呼吸的形狀後再以攀爬的疲累姿態把未說盡的慾望全然耗盡,以為死去。/
/你會知道那幅畫裡曾下過雨,雨後的玻璃窗映著男人的身影,有如黑與白的爭執,時間像是濃稠的顏料,傾倒在框裡的每一處沉默。/

麻吉問好古塵~
謝謝麻吉的分享

的確很久沒有回來喜菡,近年發表的作品銳減
因誤沒有時間閱讀與寫作,就算有些寫作卻也搬不上檯面
已失去很多寫作的感受,正慢慢地培養回來

謝謝分享

古塵祝文安
很多個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寫下些想法,雖然知道許多人會覺得我話太多,但也遏制不了要把一些想法發到網上。只有同樣喜歡寫作的人能夠體諒這種多言多思多感吧。
而對於大多數不太敏感、沒有太多感懷的人來說,我們這一類人的確可能讓他們煩躁。而孤獨,無人可以傾訴,這種念頭難免會有。
而即便是與常人交談時,也常覺得他們的話太無聊不夠情趣。這也是一種無處傾聽的孤獨。
記得中學畢業時,有同學在同學錄上寫留言,勸我千萬不要當作家。
當不當也罷,無所謂一個頭銜了,這麼多年來,寫得也夠多了,順其自然,想寫就繼續寫下去了,別無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