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我用Kindle讀馮玉祥寫的《我眼中的蔣介石》,車窗外濛濛亮,不時見昏黃路燈閃過,空氣漸冷,我一時以為自己是在從聊城到濟南的路上——那些年我常常在聊城下了火車坐汽車去濟南,也是這樣的黎明,也是這樣的微寒,也是經過黃河邊上偶爾幾處燈火昏黃——直到忽然看見洋樓上的尖頂,我才回過神來,心想:也許是因為我在讀漢字……
幾天前去紐約,半路上來一個白人姑娘坐我旁邊,那時我在讀《約翰•克裡斯朵夫》,快到紐約時我偶然瞥見她讀的書《a touch of madness》(瘋狂一撫)。我讀出了書名,她笑著解釋說是講精神病人的生活經歷。我問起她的經歷,原來她是在康奈爾讀的心理學本科,一年前畢業,現在紐約電視臺工作,她從小喜歡寫作,立志做一個玄幻小說家——與我經歷竟然這樣巧合!
後來,我問什麼是她生活中重要的時刻。她說是與親友的離別,每次她看到父母額頭上多了一道皺紋,會有很多感觸……我說中國古代的文學中常有這個主題。
她希望通過她的寫作讓更多人反思人生。
我說,講故事比講道理更好。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在別人的故事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別人故事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故事結束了,但是別人的故事還在繼續,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短,但是與許多人相聯,與自己的子女相聯,整個人類的故事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
有些東西我沒法用英語講清楚,中國人有句話“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原意是什麼或許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了,也許是說生命的短暫、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無力……不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更願意去想:每個人都是偶然落入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很快就會蒸發,但是一滴水融入一條河流時,它的故事也成了河流的故事,於此延綿不絕……
離開車站後,一直與我同行的一個上海來的老太太突然問我,你有沒有留她電話?
我說,為什麼要留?她說,年青人多認識認識呀——我知道她的意思,但也知道人在旅途、身不由己,況且:“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我與老太也是偶然在路上相逢,她不會說英語,所以我幫她翻譯過邊境、買吃的。紐約住著許多華人,十有八九都不會說英語,但不用擔心被騙,聾啞人都能在這裡安居樂業,何況處處能碰到同胞的華人?
我要去的地方剛好在她家附近。她執意要請我去她家吃飯,我說不用客氣。她說以前她都要花錢請人幫她搬東西——意思是我幫了她搬東西,她不想欠我人情。我說我在我的朋友家裡吃點。她說,這麼晚了,何必麻煩別人、欠人情?
在地鐵上,她教我許多她的處世哲學。她說,紐約的人沒有多倫多的人誠實,要當心小偷。我說多倫多也有小偷。後來不知怎的談到臺灣人,她說臺灣人不好,以前她幫一個臺灣人打工,中午12點那麼熱的天硬逼她去洗游泳池,否則就炒她。她對老闆說,這裡是美國,人人平等,我幫你打工,你付我工錢,你炒我,我還炒你呢,我不幹了!
說起往事,她還有些激動。
我說,也許你剛好碰到了一個不太好的臺灣人。
到了終點站,朋友有事未來,我便與她一起去吃晚飯。那裡是一個新建的中國城,發展很快,到處都是中國人,我感覺像是從多倫多回到了中國。“或許有一天華人會成為美國總統,像奧巴馬一樣。”我心想。
老太終究請我吃了一碗牛肉麵。
之後,我在原地等我朋友,與她道別,叮囑她路上小心,她回頭說再見——彼此心知:或許永遠不會再見。
有時候,一個人在風裡、在路上突然想大哭一場,卻找不到悲傷的理由,也沒有瘋狂的勇氣,於是抑鬱,繼續沉默,以為是這個時代的錯,卻又清楚或許每個時代都一樣,於是忽然聽到這樣一首悲歌:《平凡的路》,似乎心中的所有惆悵都有了共鳴,有了藉口,有了美的藉口。大概人喜歡悲劇就是因為這個,因為人生中種種無法名說的哀愁,和哀愁後的美麗。
幾天前去紐約,半路上來一個白人姑娘坐我旁邊,那時我在讀《約翰•克裡斯朵夫》,快到紐約時我偶然瞥見她讀的書《a touch of madness》(瘋狂一撫)。我讀出了書名,她笑著解釋說是講精神病人的生活經歷。我問起她的經歷,原來她是在康奈爾讀的心理學本科,一年前畢業,現在紐約電視臺工作,她從小喜歡寫作,立志做一個玄幻小說家——與我經歷竟然這樣巧合!
後來,我問什麼是她生活中重要的時刻。她說是與親友的離別,每次她看到父母額頭上多了一道皺紋,會有很多感觸……我說中國古代的文學中常有這個主題。
她希望通過她的寫作讓更多人反思人生。
我說,講故事比講道理更好。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在別人的故事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別人故事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故事結束了,但是別人的故事還在繼續,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短,但是與許多人相聯,與自己的子女相聯,整個人類的故事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
有些東西我沒法用英語講清楚,中國人有句話“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原意是什麼或許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了,也許是說生命的短暫、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無力……不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更願意去想:每個人都是偶然落入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很快就會蒸發,但是一滴水融入一條河流時,它的故事也成了河流的故事,於此延綿不絕……
離開車站後,一直與我同行的一個上海來的老太太突然問我,你有沒有留她電話?
我說,為什麼要留?她說,年青人多認識認識呀——我知道她的意思,但也知道人在旅途、身不由己,況且:“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我與老太也是偶然在路上相逢,她不會說英語,所以我幫她翻譯過邊境、買吃的。紐約住著許多華人,十有八九都不會說英語,但不用擔心被騙,聾啞人都能在這裡安居樂業,何況處處能碰到同胞的華人?
我要去的地方剛好在她家附近。她執意要請我去她家吃飯,我說不用客氣。她說以前她都要花錢請人幫她搬東西——意思是我幫了她搬東西,她不想欠我人情。我說我在我的朋友家裡吃點。她說,這麼晚了,何必麻煩別人、欠人情?
在地鐵上,她教我許多她的處世哲學。她說,紐約的人沒有多倫多的人誠實,要當心小偷。我說多倫多也有小偷。後來不知怎的談到臺灣人,她說臺灣人不好,以前她幫一個臺灣人打工,中午12點那麼熱的天硬逼她去洗游泳池,否則就炒她。她對老闆說,這裡是美國,人人平等,我幫你打工,你付我工錢,你炒我,我還炒你呢,我不幹了!
說起往事,她還有些激動。
我說,也許你剛好碰到了一個不太好的臺灣人。
到了終點站,朋友有事未來,我便與她一起去吃晚飯。那裡是一個新建的中國城,發展很快,到處都是中國人,我感覺像是從多倫多回到了中國。“或許有一天華人會成為美國總統,像奧巴馬一樣。”我心想。
老太終究請我吃了一碗牛肉麵。
之後,我在原地等我朋友,與她道別,叮囑她路上小心,她回頭說再見——彼此心知:或許永遠不會再見。
有時候,一個人在風裡、在路上突然想大哭一場,卻找不到悲傷的理由,也沒有瘋狂的勇氣,於是抑鬱,繼續沉默,以為是這個時代的錯,卻又清楚或許每個時代都一樣,於是忽然聽到這樣一首悲歌:《平凡的路》,似乎心中的所有惆悵都有了共鳴,有了藉口,有了美的藉口。大概人喜歡悲劇就是因為這個,因為人生中種種無法名說的哀愁,和哀愁後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