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洞簫聲聲……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洞簫聲聲……
王水寶
又是一個叫人容易相思骨肉親情的月夜,靜悄悄、纏綿綿、情切切、意戀戀。
我家涼台斜對著縣城裡唯一的一座古老的龍河石橋,我獨立涼台,望明月當空,丹桂飄香……忽聞洞簫聲聲,哀哀悠悠,不知從何飄來,由遠而近,似在訴說離情別緒的惆悵……細細聆聽,這悠悠洞簫聲,好像是從石橋上飄逸下來。
古人雲:“聞笛憂戚戚,聽簫心悠悠。”因為我也愛吹洞簫,而這簫聲又勾起了我凝重的鄉愁,特別是我這個游子落腳異鄉,夜聞聲聲洞簫聲,怎不情緒蕩漾,思潮翻滾?我便下得樓來,循聲尋去。我步履滿跚,慢慢渡到石橋旁,簫聲越來越響,好像是在吹奏《蝶戀花》,我也便和著簫聲,輕輕地哼起了“我失驕陽君失柳……”簫聲雖然斷斷續續、底氣不足,但吹簫人的樣子是那樣的認真。我不忍打擾簫聲,靜靜地佇立一旁……柔月簫韻,柔情繾綣。待等簫聲隨風遠去,漸漸減弱,我快步來到橋上,只見吹簫的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孤獨地坐在欄杆上,似乎正在冥思苦想……寒喧後,我終於知道,老人姓趙,解決前夕,血氣方剛的小趙與姓李的少女相愛,准備結婚,作為國民黨南昌警備司令部的父親要全家逃台,李小姐無奈與小趙淚灑相思地,從此“相去萬余裡,各在天一方”。老人十分憂傷,春夏秋天,年復一年,思念悠悠,惆悵幽幽,把千種愁萬種愛,寄托在這三尺洞簫之中……濃濃的眷戀,把心裡絲絲對情侶的眷戀,點點蘊含的深意,和著簫音,飄過三百裡海峽去慰藉遠離彼岸的她呀,簫聲依舊,七十多年的蹺望,只是瘦了西風明月,白了雙鬢,但盼她歸來的意願一刻未變……簫聲傷悲,可否傳入她的耳畔,真是“明月雖圓,空照人離別”!
更深人靜,月華如水,河面上飄來一襲桂花,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仿佛是重壓在我胸中莫名的心事。我告別了老人,匆匆回到樓上,打開筆記本,記下了這一席幽夢《簫韻》,以老人的口吻寫道:“古銅色的龍鳳簫,總給我以無限的眷戀之情。那深紅色的流蘇,是你親手結系,而今雖已褪去鮮艷的色彩,但褪不去我心中的萬般情絲……我握住洞簫,緊緊貼著嘴唇,心聲和著簫聲,從顫顫的指間,飛瀉出縷縷懷念的簫韻……越過三百裡海峽,去慰藉舊時的知音……”
不知什麼時候,橋上又響起了那惆悵縈繞的聲聲洞簫……
王水寶您好:

藉由簫聲引領敘事
將敘述帶進現實與美感交織的空間
描寫帶著輕柔,卻有歷史的些許厚重
拿捏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