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曲表现的景象、意蕴全部取自唐•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似乎并无异议。原曲名为《夕阳萧鼓》、《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等,是一首自唐宋起就盛传的名曲。上世纪二十年代(1925年),音乐人郑觐文、柳尧章直接将其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从此诗与曲愈为水乳交融,传诵愈加广泛。
《春江花月夜》由琵琶独奏曲、琵琶套曲、民族管弦曲到今天广为民众喜爱的古筝曲,经历了漫长的雕琢、编制、充实、美化过程,其曲调委婉质朴、旋律流畅多变、仪态形象端庄迷人,毫无愧色地占有了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的一席之地,成为国乐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分为八个段落,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缓如细雨抚桐,疾似朔风吹雪,音符着指尖飞泻,水月依琴弦涌波,清风徐徐,孤鸿留几声清啼,惹游子、离人魂断楫楼。古筝音量宏远,曲调深厚灵透,尽能使月色氤氲、流水湲湲,古朴柔和的氛围里香气袅袅、情思升腾。明•锺惺在《唐诗归》中说,张若虚“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其实乐曲又何尝不是?
夕阳撩动涟漪,江楼上钟鼓低沉;
熏风拂过江面,恬静委婉;
月上东山,水波荡荡,气清若兰空濛浮动;
岸花牵曳,树影婆娑,晚风吹拂,微波层叠;
水天一色,波澜壮阔;渔船归港,橹声伴着歌声,欢乐兴奋;
洄澜拍岸,渔舟破水,波涛溅起激烈的水浪,月光下银白如花;
“唉乃一声山水绿”,橹声咿哑曲歌来;
清波轻荡而飘渺,气氛和谐安详。(韵意与画境复回,深远悠长。)
琵琶曲也很动人,柔顺、流畅、富有浓烈的中国古典美感。鼓声模仿毕肖,翔鸟歌喉婉转,渔歌唱晚,棹鸣远濑,月华姣姣,浪潮相叠,尾声在安谧清幽中舒缓结束。
欣赏《春江花月夜》,或是欣赏配乐诗朗诵之前,悉心读读诗作,对于理解曲作和演奏者的处理技巧大有裨益,那样更能感知张若虚“孤篇冠全唐”的旷世魅力和其高超的诗韵意境了(下文原诗后面括号中是译文)。(《全唐诗》入选张若虚两首诗,另一首是《代答孤梦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海连成一片,明月与潮水一同涌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波光闪耀千万里,哪里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迂回绕着绿色的小岛,花木上的月光好像雪珠在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空气里如霜的雾气不觉得是在飘飞,岛上分不清哪是月光哪是白沙。)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水天一色看不到一丝尘埃,一轮明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开始照在人身上?)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一年年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江上的月亮在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一直在送别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一片白云慢慢远去,青枫港口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的游子今晚乘船归来,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心怀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让人怜爱的月光在楼上徘徊,是否正好照在相思人的梳妆台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华丽的珠帘和捣衣砧子,卷不走也擦不掉流连的月光。)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各自望着月亮但却相互不知道讯息,祈愿追随月光前去照耀你。)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大雁不停地飞过,离愁却无法传递,鱼龙在水中潜游跳跃,激起的波纹如同思念的文字。)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昨天闲谈梦里落花的事情,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你还没有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就要把春天全部带走,江面上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斜月下沉藏进水雾,碣石与潇湘的离人遥不可及。)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不知道有几个人乘着月光回到了家里,唯有西落的月亮摇荡着江水,将深深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木。)
张若虚站在春江水畔,和风送爽,万物灵动,望皓月当空,江流如烟,天籁与激情交融,感慨间笔走龙蛇,一泻千里。
这首诗从月升轮落,到水天空间,以及游子、离人,环环紧扣、连绵不断,景转意换,前呼后连。前半部重在写景,摹实且色彩鲜明,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等,同时也描述了人物的主观想象和体验。后半部重在抒情,如玉门帘、捣衣砧、“鸿雁长飞光不度”、“碣石潇湘无限路”等,景中生情,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清•王尧衢在《唐诗合解》中评析得尤其精致细腻、一丝不苟:“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
清•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评说《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进入现代,人们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更高。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认为,该诗一脱宫廷空洞艳体、浓脂腻粉之诗风,“清除了盛唐的路”,为雄奇壮美的一代盛唐诗风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启承作用。因而,“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他进而称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全诗三十六句,画韵诗境,绘声绘影,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和游子、离人的相思之苦;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似幻似真,苍茫灵动。虽有缠绵悱恻,但绝无颓丧悲伤。加之同名乐曲成功地凸显了诗意,韵调优美,绵绵若水,使之愈为声情并茂。那轮明月,那条春江,那只扁舟,那个夜晚……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唯美且又怀殇,怀殇却又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种包含了对于人生和自然的哲理性思考及其存世运命的达观态度,亦为后人所盛赞。
《春江花月夜》诗曲不成为千古绝唱、不被受众扼腕颂扬,已决然成为一种不可能,也实在应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