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庸碌的父親最後的夢想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曾經有句廣告台詞:「喜歡嗎?爸爸買給你。」這情況在以前,可能是孩子盯著櫥窗裡的芭比娃娃或是聖鬥士星矢時,父親這樣開口問;現代,可能是孩子盯著櫥窗裡的新款手機時。這樣的父親絕對有,他也許不是當下就買,而是孩子的生日那一天才買。

  我小時候不曾有過這樣的小喜悅,也許你也和我一樣,有時候很羨慕同學或朋友有我們也很想要東西。但,當我們真正長大後,終於明白「喜歡嗎?爸爸買給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才體認到維持家計對很多的父親(母親)而言,困難的程度遠超過我們考試考一百分,以及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已經給了我們需要的,因此對於小時候不能擁有喜歡的東西這樣的事,我們便能釋懷。

  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比爾蓋茲的軼聞,講一家餐廳的服務生向蓋茲先生抱怨他給的小費,為何不像其公子那麼大方?「因為我沒有一位像比爾蓋茲這樣的父親。」這是比爾蓋茲的回答。是的,相信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父親擁有像比爾蓋茲的財富,甚至只要百萬、千萬分之一;反過來講,很多父親在他還沒有成為父親之前,可能有立下志願,到了幾歲之後,一定要累積某種程度的財富,以便於留給孩子,讓孩子能過比大多數人舒適的生活。無奈,這世界是不公平的,不!應該說,是公平的,或天注定的――天注定的「二八法則」,所以很多人只能庸碌地過一生。

  人一生大概有三十年的時間可以追求財富,最可能實現的是在四五十歲時,過了四五十歲,如果還只能溫飽,那大概就是這樣了。我的父親便是如此,一位友人的父親也是,電影《百萬獎金夢》裡的那位父親也是。

  現實中的兩位父親與電影中的那位父親一樣,不知從何時開始,那早已確定不可能的夢想,像迴光返照般在他們內心萌生。現實中的父親採取了他們認為唯一可行的、能做的,就是以小博大,從早期的六合彩到現在的樂透彩。我的父親是偷偷的進行,怕兒子知道他把兒子每月給的零用錢花在建築「空中城堡」上、追求「黃梁夢」上;友人的父親則是光明正大,開牌時間快要到時,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候,時間一到,誰也休想轉台,平常就浸淫在號碼堆裡。

  為人子女者,遇到這樣的情況,也許想對父親說:「爸,你拍拚一世人就攏無法度,敢講簽阿樂仔就會當予你好額?」但怕傷了父親的心,所以終究未能說出口,只能零用錢照給,甚至當組頭打電話來,找你要父親(也可能是母親)積欠的牌支錢,你也只能二話不說地付清。

  台灣的五六年級生,其父親大部分學歷都不高,所以如果不是在商場打滾,也無一技之長,就只能一輩子從事隨時會被取代的工作,要能致富,除非祖先遺留的農地被重劃,否則幾乎不可能,連這一項機遇也沒有的,或許真的只能徒呼負負上天不公平了。

  電影中的父親也沒有什麼學歷,在家鄉與人合夥開過修車廠,後來搬到一個也是不怎麼發達的城鎮,庸碌地過活,到垂垂老矣依舊不得志,兩袖清風。他沒有像現實中的兩位父親起了最後一博的念頭,只是鬱鬱地走向人生盡頭。突然有一天,他收到像我們以前會收到的讀者文摘之類的廣告信函,上頭寫著幾個大字:恭喜閣下獲得百萬獎金!但其實下方或背面會有幾行的小字,可能寫著:如果閣下在某月某日前購買最新一期的某某雜誌,就能參加最高獎金一百萬的抽獎活動。不意,這位父親認為他中獎了,也不想想他什麼也沒做!他的老伴認為她這一輩子的枕邊人失心瘋了,要兒子好好開導,但兒子不僅沒轍,連上班時間接到老媽的電話後還得臨時外出,不是前往警局接回他父親,就是到路上找尋父親。這樣三番兩次折騰後,父親還是堅決要前往一千多公里外的城市領取獎金,兒子不開車載他去,他就自個走路去。你說,這不是瘋了是啥?

  是想發財想瘋了,還是想完成得靠錢才能辦到的最後夢想?電影中的父親被以前家鄉的親友得知他所講的中了百萬獎金之事,只是來自一封廣告信函的癡人說夢後,仍堅持要去領獎。他的「裝傻」之旅終止於受理的小姐的一句話,那句話也許在他聽來彷彿上帝對他說:「老兄啊,你別再裝了。」而做兒子千里迢迢一路陪伴著,終於於心不忍地問父親要那一百萬美金幹什麼?父親才講出他想要一輛像載卡多那樣的貨車很久了,兒子不解,說那樣的貨車不需要上百萬美金啊?父親隨即以充滿愧疚的語調說:「剩下的我想留給你們。」為人子女者聽到父親恨自己不成材的最後告白,想必五味雜陳。

  不過,現實中的兩位父親就算內心有一直想要擁有的東西,一定不會向子女開口,所以子女必將永遠沒有機會,像電影中的兒子在回程途中以自己的轎車跟賣貨車的銷售員議價後換來一輛父親想要的貨車並且讓父親過過癮在車輛稀少的路段駕駛那樣,滿足父親小小的願望。反過來,子女也只能在心裡問父親,就算上天真的眷顧,讓您中大獎了,那些錢您打算怎麼辦?絕不會是買名車過過癮,因為他們和台灣大多數的老一輩一樣不會開車。買豪宅?是有可能。總括一句,就是東方傳統的為人父者的觀念,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給子女而走人,有愧於父親的職責、有愧於祖先,但老年後驚覺,自己一生庸碌,發現還有一絲絲機會,不試試看怎麼行。

  我和友人也都像電影中的兒子一樣,庸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也都不忍心戳破父親的最後夢想,能做的,也只是像「爸,你有想欲食啥無?」、「爸,你有想欲去佗無?」這樣微不足道的事而已。
生小孩子太容易,但是要稱職地做好一位父親(或者母親)著實沒那麼簡單,所以說生、養、育每個階段都完美無瑕地拉拔長大之後,身為父母者年紀也大了......

而這些事情,也是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才感受深刻!

問好 enigma ~
讀起來有種作文風格的感覺。
這文章讓我想起最近接觸過的小孩子們,他們的生活真的稱得上是富裕了。
有許多以前我們長大後才能要得到的東西,現在他們二三年級可能就有了,而且還不一定是小孩子自己要求的。
所以有些比較不會想的孩子便常不懂得珍視這些東西,甚至連父母親平常付出的關懷也是。
(但也不能否認,還有好多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他們只是需要第三者來點醒他們。)
我想在這時代物質生活的改變也連帶改變了某部分的精神生活需求,不只是孩子改變,就連父母的觀念也是。
所以以前我們習以為常的情節或對話,在現代看來竟是只能懷念了。

問好enigma

敬祝
文安
召集人麻吉好:
enigma曾經聽過「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樣的無奈玩笑話
而且自己真的差不多也是這樣
老大還在母體內就買了一套的古典音樂,每天晚上睡前播放
也買了一套有精美插圖的兒童版經典短篇小說集
老二來到這世界後,便採取無為而「養」了

版主緞華好:
「讀起來有種作文風格的感覺」這一句enigma不是能完全懂
enigma一直嘗試想把自己的感情寫入文章中
要能如此,對enigma而言
藉由電影是比較可能辦到的
所以enigma常常在看完電影後
如果有某種與現實可以聯結的感受不時浮現
就會想寫
當然,偶爾想剖析自己時,也會寫

現代父母的觀念已有不少部分不同於以前了
物質生活的改變也的確會改變某種程度的精神生活
像閱讀文學作品、聽歌劇、看話劇、逛藝廊之類的
對很多為三餐奔波勞苦之人
可能沒有心思培養

現代人有時候無奈的是
明知道有些傳統不能捨棄
卻又無能為力保存

enigma
enigma 寫:
「讀起來有種作文風格的感覺」這一句enigma不是能完全懂


大概是因為我最近太常跟小朋友接觸了...|||
初讀文章開頭就會有種命題作文學生常用的手法的感覺。

不過話說,那種無能為力感最近還真是常常發生呢......(嘆氣)
大概是因為我最近太常跟小朋友接觸了
緞華版主,謝謝解惑
這可能也是因為學生時代的作文不算的話,enigma才四年級的緣故

eni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