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幾天前就即將完全見底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卻都忘了繞到福利社買補充包。由於平日通常在三個時間點(早上十點、午後一點和四點)會各喝一杯,在週六假期的午餐後更是需要,這樣的渴望,讓假日中慵懶的我不得不出門。還好,居家附近就有一家福利社(這是住在都會區的好處之一),所以便騎著腳踏車前往。
咖啡,維基百科這樣寫著:「是採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製作的飲料,通常為熱飲,但也有作為冷飲的冰咖啡。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
在台灣,由於各類電子媒體頻繁播放的咖啡廣告——從較早的「再忙,也要和你喝一杯咖啡」,到後來的素昧平生的一對男女在電話亭裡躲雨的電影手法——使得咖啡在這幾年也變成茶品之外的最流行飲料,再來由於連鎖超商紛紛設置販賣平價咖啡的設備,使得每一個城市的空氣裡彷彿隨時飄散著咖啡香,就好像是一間超大型的咖啡館似的。
講究口味的人,當然是喝咖啡豆煮成的咖啡,甚至是要高價的;普羅大眾則是只要有咖啡的味道,即便是罐裝的,也能心滿意足;折衷取向的人,便會走進超商買一杯,或者是購買掛式咖啡包自行沖泡。
味覺不靈敏的我,喝咖啡是不講究的,只要是咖啡即可,圖的只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印象中,第一次喝咖啡是讀大一時,因為偶爾會和同學在學校附近一家叫「五克拉」的西餐廳吃午餐,而附餐飲料中的咖啡可以免費續杯,為了能夠消磨個兩三小時,飲料便都要咖啡。讀研究所時,每一個禮拜有一天固定要聽演講,在開始之前,老師們會與講者在系所的辦公室閒聊,因為有點心和咖啡,所以學生也樂於到場,就當是吃了一頓下午茶。工作一陣子後,養成了一天至少要喝兩杯的習慣,後來變成三杯,種類則是從三合一改成即溶的黑咖啡加糖和奶精,後又捨棄奶精,最後變成不加糖的黑咖啡。
現代人能在家無拘無束地喝咖啡,都是拜科技的進步之賜。當然不可否認地,在咖啡館喝咖啡是一種似乎能讓人暫時忘卻一切塵囂煩擾的享受,無論是獨自一人或結伴。這樣的經驗我也有過不少,時間點通常是在午後到傍晚之間。
記得第一次到咖啡館,看到那些五花八門的、冠上西方國名或城市名的,看不出是搭配了什麼的咖啡名稱而好奇地問店家後,心中不禁佩服那些想出點子的人。也就是在咖啡館品嚐過愛爾蘭咖啡後,使得爾後在冬日的午後,我有時會加一點高粱酒或威士忌在咖啡裡,想像是在喝愛爾蘭咖啡,過過乾癮。
工作兩三年後,有一段時期我每週日的午餐過後,都會到一家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咖啡館耗個半小時左右,再前往兼差工作的地點。這一家咖啡館只有一個樓層,像是日據時代就有的建築物,佔地不大,以致於室內無處不飄著濃濃的咖啡香,深色的木製吧台、桌椅、窗戶及擺設更營造出獨特的風格。工作約十年後,有一段時期我常常得搭機到台北參加會議,如果是下午三四點就回到台南,我幾乎都不再回工作崗位,而是到文化中心旁的一家複合式餐館,點可以續杯的咖啡,消磨到下班時間才離開。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蹺班喝咖啡,常能解除我某種程度的工作壓力。有一次還被一位年輕貌美的女郎搭訕,但聊了一下後,我就明白我遇到的不是電影裡頭類似的美好情節,因為她告訴我另外一桌的幾個男女是她的同事,他們是從高雄上來的,還說其中一位是誰(當時算是小有名氣的寫真女郎)。這奇妙的午後咖啡時光,讓我如今還記得我當時要離開時還轉頭看了一下,想再次確認那其中一位女郎是否真的是在螢光幕出現過的寫真女郎?
當時咖啡館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各式各樣的咖啡和特製的點心之外,最主要是場地所提供的聯想氣氛,尤其是有提供室外座位的。因為,雖然不是在遙遠的法國塞納河以南的巴黎市區,但是,當坐在台灣的某個城市的某處,點燃一根香菸,端起杯子,啜了一口咖啡之後,再吸一口菸,看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時,想到自己還能忙裡偷閒品嚐咖啡,那,即便是口中殘留著苦澀之味,心裡頭卻湧上一股甘甜的滋味。
除了城市的咖啡館外,和家人出遊時,我也會在風景區找賣咖啡的場所喝一杯,如果一時找不到,便會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沒做,而會在行車的途中找一家超商停下來,買罐伯朗咖啡帶上車(後來是一杯美式黑咖啡)解癮。也曾幾次和一位友人特地驅車前往某個景點,喝一杯以當地栽培的咖啡豆煮的咖啡。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冬季的上午到達一家位於山坡地的農舍,坐在店家以灰色磚頭和幾棵矮樹木佈置的露天庭院,品嚐剛烘焙好的咖啡豆煮成的咖啡。可能是天氣寒冷的緣故,客人只有我們兩個。在這樣無閒雜人等的環境,混雜著花草味的咖啡香,以及沒有冬陽的冷空氣中可見的咖啡熱氣,形成一種叫我不禁聯想到胡金銓的電影《空山靈雨》的「空山」、「靈」的氛圍,而那陣陣的咖啡熱氣所形成的白煙,彷彿是我和友人的靈氣幻化而成的白鶴,最終消失於閒雲裡。
如今,說來還真奇怪,自從咖啡館幾乎可以以「林立」二字來形容之後,我卻很少到咖啡館喝咖啡了。美國拓荒時期的牛仔在野外休憩時,會起火煮咖啡;美國電影中的警探,進到辦公室後,也總會先喝一杯美式咖啡,習慣坐在咖啡館一隅寫文章的作家,可能會引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往咖啡館的路上」的這樣一句出自一位被稱為「Café Writer」的奧地利作家之筆的話,來形容自己白天的生活作息,須為生活勞碌奔波而愛喝咖啡的凡夫俗子,當然沒有那個閒暇泡在咖啡館,那就把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整個當成咖啡館吧。
咖啡,維基百科這樣寫著:「是採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製作的飲料,通常為熱飲,但也有作為冷飲的冰咖啡。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
在台灣,由於各類電子媒體頻繁播放的咖啡廣告——從較早的「再忙,也要和你喝一杯咖啡」,到後來的素昧平生的一對男女在電話亭裡躲雨的電影手法——使得咖啡在這幾年也變成茶品之外的最流行飲料,再來由於連鎖超商紛紛設置販賣平價咖啡的設備,使得每一個城市的空氣裡彷彿隨時飄散著咖啡香,就好像是一間超大型的咖啡館似的。
講究口味的人,當然是喝咖啡豆煮成的咖啡,甚至是要高價的;普羅大眾則是只要有咖啡的味道,即便是罐裝的,也能心滿意足;折衷取向的人,便會走進超商買一杯,或者是購買掛式咖啡包自行沖泡。
味覺不靈敏的我,喝咖啡是不講究的,只要是咖啡即可,圖的只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印象中,第一次喝咖啡是讀大一時,因為偶爾會和同學在學校附近一家叫「五克拉」的西餐廳吃午餐,而附餐飲料中的咖啡可以免費續杯,為了能夠消磨個兩三小時,飲料便都要咖啡。讀研究所時,每一個禮拜有一天固定要聽演講,在開始之前,老師們會與講者在系所的辦公室閒聊,因為有點心和咖啡,所以學生也樂於到場,就當是吃了一頓下午茶。工作一陣子後,養成了一天至少要喝兩杯的習慣,後來變成三杯,種類則是從三合一改成即溶的黑咖啡加糖和奶精,後又捨棄奶精,最後變成不加糖的黑咖啡。
現代人能在家無拘無束地喝咖啡,都是拜科技的進步之賜。當然不可否認地,在咖啡館喝咖啡是一種似乎能讓人暫時忘卻一切塵囂煩擾的享受,無論是獨自一人或結伴。這樣的經驗我也有過不少,時間點通常是在午後到傍晚之間。
記得第一次到咖啡館,看到那些五花八門的、冠上西方國名或城市名的,看不出是搭配了什麼的咖啡名稱而好奇地問店家後,心中不禁佩服那些想出點子的人。也就是在咖啡館品嚐過愛爾蘭咖啡後,使得爾後在冬日的午後,我有時會加一點高粱酒或威士忌在咖啡裡,想像是在喝愛爾蘭咖啡,過過乾癮。
工作兩三年後,有一段時期我每週日的午餐過後,都會到一家現在已經不存在的咖啡館耗個半小時左右,再前往兼差工作的地點。這一家咖啡館只有一個樓層,像是日據時代就有的建築物,佔地不大,以致於室內無處不飄著濃濃的咖啡香,深色的木製吧台、桌椅、窗戶及擺設更營造出獨特的風格。工作約十年後,有一段時期我常常得搭機到台北參加會議,如果是下午三四點就回到台南,我幾乎都不再回工作崗位,而是到文化中心旁的一家複合式餐館,點可以續杯的咖啡,消磨到下班時間才離開。這種神不知鬼不覺的蹺班喝咖啡,常能解除我某種程度的工作壓力。有一次還被一位年輕貌美的女郎搭訕,但聊了一下後,我就明白我遇到的不是電影裡頭類似的美好情節,因為她告訴我另外一桌的幾個男女是她的同事,他們是從高雄上來的,還說其中一位是誰(當時算是小有名氣的寫真女郎)。這奇妙的午後咖啡時光,讓我如今還記得我當時要離開時還轉頭看了一下,想再次確認那其中一位女郎是否真的是在螢光幕出現過的寫真女郎?
當時咖啡館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各式各樣的咖啡和特製的點心之外,最主要是場地所提供的聯想氣氛,尤其是有提供室外座位的。因為,雖然不是在遙遠的法國塞納河以南的巴黎市區,但是,當坐在台灣的某個城市的某處,點燃一根香菸,端起杯子,啜了一口咖啡之後,再吸一口菸,看著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時,想到自己還能忙裡偷閒品嚐咖啡,那,即便是口中殘留著苦澀之味,心裡頭卻湧上一股甘甜的滋味。
除了城市的咖啡館外,和家人出遊時,我也會在風景區找賣咖啡的場所喝一杯,如果一時找不到,便會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沒做,而會在行車的途中找一家超商停下來,買罐伯朗咖啡帶上車(後來是一杯美式黑咖啡)解癮。也曾幾次和一位友人特地驅車前往某個景點,喝一杯以當地栽培的咖啡豆煮的咖啡。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冬季的上午到達一家位於山坡地的農舍,坐在店家以灰色磚頭和幾棵矮樹木佈置的露天庭院,品嚐剛烘焙好的咖啡豆煮成的咖啡。可能是天氣寒冷的緣故,客人只有我們兩個。在這樣無閒雜人等的環境,混雜著花草味的咖啡香,以及沒有冬陽的冷空氣中可見的咖啡熱氣,形成一種叫我不禁聯想到胡金銓的電影《空山靈雨》的「空山」、「靈」的氛圍,而那陣陣的咖啡熱氣所形成的白煙,彷彿是我和友人的靈氣幻化而成的白鶴,最終消失於閒雲裡。
如今,說來還真奇怪,自從咖啡館幾乎可以以「林立」二字來形容之後,我卻很少到咖啡館喝咖啡了。美國拓荒時期的牛仔在野外休憩時,會起火煮咖啡;美國電影中的警探,進到辦公室後,也總會先喝一杯美式咖啡,習慣坐在咖啡館一隅寫文章的作家,可能會引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往咖啡館的路上」的這樣一句出自一位被稱為「Café Writer」的奧地利作家之筆的話,來形容自己白天的生活作息,須為生活勞碌奔波而愛喝咖啡的凡夫俗子,當然沒有那個閒暇泡在咖啡館,那就把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整個當成咖啡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