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塔(游记)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蓝天白云,攘攘市声,承天寺悄默声息,静坐在银川古城西南一隅。
  寺塔不甘寂寞,孤高挺立在院中,俯瞰高楼林立,漠视车水马龙。登塔顶凭窗眺望,东有一线黄河,熠熠如带,九曲十八折;西望贺兰山南北而卧,云遮雾掩,逶迤于穹幕边际;南北有粮田,平畴万顷,如诗如画,稻菽瓜果的香气氤氲不绝……塞上江南,尽收眼底。当地人称这座塔为“西塔”,与“北塔”(即银川古城北部的海宝塔)遥相呼应。
  800多年(公元1050年)前,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的儿子李谅祚(毅宗皇帝)“圣寿以无疆”,护佑内讧遇刺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李家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皇家寺院,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贮埋于塔基之下,是为:“金棺银椁瘗其下,佛顶舍利闷其中。”与当时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甘肃张掖)的卧佛寺,同为西夏著名的佛教胜地。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饮马贺兰山下,黄河凝血,浊浪汹涌,暑热的草木在血泊中摇曳,几近200年(189年)立国史的一个国家,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了;甚或在泱泱中华的史册中,竟没有哪怕是一个字的关于西夏国的记述。从此,占据了中国西北大部分疆土的西夏国疑云密布,神秘不可复说。
  西夏国的覆亡,使承天寺清冷肃穆,悲怆百结,不再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不再有钟鸣鼎沸,络绎游人观光。我们今天看到的承天寺及其寺塔,是在元末明初兵火焚毁,寺内仅存“孤塔一座”,继之地震(公元1739年1月3日即清乾隆3年11月24日)塔坍之后,保持原有形制,于公元1820年(清嘉庆25年)重新建造起来的。寺院坐西朝东,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前院主要是五佛殿、承天寺塔,后院主要是卧佛殿——多年以来的宁夏博物馆所在地。寺院内古木参天,林荫蔽日;一株树龄400余年的稀有树种——银柏杨,勃勃盎然,白绿的叶片诉说着无尽的世事变迁。密檐八角形11层砖塔,塔身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塔基上,通高64.5米(比西安大雁塔高0.5米,亦是宁夏现存的100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内呈方形空间,木梯盘旋而上,顶层四面设造大型圆窗,敞明豁亮。“层楼飘渺灵光护,宝塔峥嵘霞气浮”。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铎,“蠡吼法筵闻梵呗,铃鸣古塔振天风”。
  承天寺,西夏国的一处遗迹,它不仅证明了这个国家曾经的存在,曾经的盛极一时,曾经文化艺术的辉煌灿烂,还证明了活字印刷术更远于宋•毕昇将近百年的事实。
  走出寺院,饭馆、古玩店比比皆是,食物的香气混合在汽车的呼吸里,嘈杂充斥了耳朵的清净,仰望承天寺塔,峭耸兀立托着一片澄碧,游云迷离,飞鸟低回,葱郁的树木掩映间,高高翘起的檐角,似乎是昂首叱咤的战马,奔腾的声响来自大地的心脏;红墙绿瓦的鲜亮,仿佛是新洒的鲜血和征袍暂时的歇憩。时光循着黄河的咆哮流泻而去,风雨、祥云、尘埃、阳光;一路风驰电掣,迎着西北风,鬃发飘扬——黑的、红的、白的,黄的,强壮的肌腱出落成贺兰山峰,汗水激起黄河的漩涡……宜当凝神沉思时,两个多世纪訇然走过。
  这时的承天寺塔,染上了夕阳的一束玫红,温柔瑰丽的姿态俏拔云霄,俯首投足的那一刻,城市的霓虹灯点亮了喧闹的夜晚;承天寺塔依旧默默地站立着,准备承接又一个天露地光……不卑不亢,看世间金鸡残月、彩云霜雪……
    
作者文中的承天寺,有精彩豐富的歷史背景,台灣的新北市-土城 也有一座承天寺,這座寺廟參拜的徒眾也是甚多,尤其在桐花季盛開的季節更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喔...

麻吉問好河阳嫣然 ~
麻吉 寫:作者文中的承天寺,有精彩豐富的歷史背景,台灣的新北市-土城 也有一座承天寺,這座寺廟參拜的徒眾也是甚多,尤其在桐花季盛開的季節更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喔...

麻吉問好河阳嫣然 ~

麻吉雅阅,谢过
知道还有一个承天寺,得空一定前去观瞻
致意文安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