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好 》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最不喜歡將人性與佛性混為一談,性本善定性本惡,到今天都難定性。大道只得順其自然四個字。看生物界,除了人還有動物、植物,屬性包羅萬有,人類的屬性最有趣,一切跟後天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善與定性為惡這一回事。

人同社會有著複雜的關係,個個人的走向都有所不同。最大的爭論莫過於正或邪。普世價值總認為大公無私者堪稱入聖吧!我不以為然。人同社會從個體組成,追求劃一的標準,幾乎是妄想的事。但事物當然有優劣,審美自然有美醜,所以人的素質可以從提升自我增強價值。個體能忠於自已做人的理念,已經不可多得,但跟超凡入聖好像沒有必然關係。

放眼世界最有力的影響力當然是公認標準,但當所有公認標準任由某種勢力渲染和擺佈,恐怕食米唔知米價的傻人是不多的,選擇順流亦或逆流好呢?古時的人多有風骨,以死明志的人多得很。今時今日的人更懂得苟且偷生的真理。活著就好,呵呵

無論外在抑或內在永遠牽著因素,任何因素都有本質的存在,所以面對內與對外都講究認知。對人能抽離一點,對事能保持客觀一點,雖未至於如魚得水也不遠矣!最難取捨的是當面對立場的時候!如何呢?人格會考起你,這個時候你會認真地對自己多認識一點,價值觀的真偽深刻一點。

最難接受的是自我的評價,有些人會不斷調整信念,有些人索性欺騙了別人,然後,跟著欺騙自己,結論:永遠問題並不出於自己。總之,肯否定自己的人通常不多。

哲學的事物最難有所共識,因為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

而探究這樣抽象的東西,只運用言語是不夠的,畢竟那是實踐於生活的作為,語言和思想只是輔助其能更好或更壞的催化劑。

活著不只是個動詞,而是個形容詞。
蘇家立 寫:哲學的事物最難有所共識,因為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

而探究這樣抽象的東西,只運用言語是不夠的,畢竟那是實踐於生活的作為,語言和思想只是輔助其能更好或更壞的催化劑。

活著不只是個動詞,而是個形容詞。


活着只是老新常談。
[RIGHT] [/RIGHT]


將昔日自己留戀的足跡,一一聯繫,對讀者,對自己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