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天,他的位子是空的。我盡量讓自己,不去注意這些微的改變,但很不幸的,他的位子正好座落在我正前方,每當我一抬頭,空虛裡的荒涼滿溢至眼底,尤其是在班上的人喧鬧嘻笑時,這種感應格外強烈,因為在這樣的時分,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什麼都和原來一樣?大家依舊過著自己的生活。我忽然驚覺,原來,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是渺小的,宛如空氣中反映著金光的微塵──要發現一個人,還得靠旁人的目光。而在生命的相約裡,當一個人暫時缺席,而不是永遠離席,好像就沒有必要為這多做些反應,反正他還是會出現,不是嗎?且這個世界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停止運轉,蒼天萬物如此,原來,一切也不過是如此,但又好像不只是如此?
這一切該從他戴起口罩的那天說起,因為這時正是春冬交接的時節,所以起初以為他只是感冒,沒有特別關心,但一連幾個禮拜,他會定時去醫院複診;依舊帶著口罩;和大家交談,總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離;咳嗽也會跑到教室外,聽著那異常的咳嗽聲,一聲聲的巨響擊打到心底去,像是預言著一場的驚心動魄。可當我們問起他的病情時,他隻字不提,什麼也不肯說,只是傻傻地笑了笑,像是在掩飾自己的尷尬,又像在寬慰大家的耽憂。他似乎不知道,像這樣什麼都不說,是會讓人更焦急的?任憑朋友怎麼問,他仍不願鬆口,讓人對這事情又添置了一份好奇,可是想想,既然他不說,也不好一直逼著人家問,因為這是要惹人嫌的,而人總也不喜歡別人一問三不答的,對於他的病情,大家就暫時淡忘了。
即使是如此,我還是很想知道他身體的狀況,除了好奇,其實更多的是關心,因為在乎,便想要知道他的一切,並急切地設法予與幫助。雖然我和他的情分並沒有很深,只能算是天天見面的同學,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本來就不需要太多理由,只是建立在簡簡單單的施與受上,便可以彼此互助相持,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不離不棄。我清楚知道,這該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相處方式,可我這個人就是學不會,對別人直切地表露自己的溫柔,連說句問候的話都要反著來說。
一個平凡的午後,他急急忙忙跑出教室猛力咳嗽,聲音裡夾雜著濃痰的阻音,像是要將肺咳出來似的。他回到教室,我隨意拍了他的肩膀,不經意的問了一句:「老實告訴我,你到底還能活多久?」他先是訝異,然後還是傻傻的笑了笑,便將話題轉開了,我卻看見他眼底淡淡的憂鬱。
隔天他沒有出現在教室裡,也沒感覺怎樣,或許是習慣了吧!習慣是可以讓一個人,對外界失去感官的,變得麻木。而早自修的時候,導師向我們訴說他的病情──他得到的是肺結核。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卻沒有人耽心自己是否被傳染,只是關切著生病的他,是否仍安好?導師要我們放寬心:「所幸發現的早,沒有什麼大礙,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治療。」又緊接著說:「希望大家不要太過驚慌,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也希望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可以盡量打電話去安慰他,陪他說說話,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被孤立了,這樣對他而言,是二度的傷害。」聽了老師說的話,講台下,每一雙深邃的眼眸流轉著自心底湧起的暖流,連空氣都也是暖烘烘的,彷彿春天的微風住進了每個的心裡,並且急於分享。
於是,便有一些同學自願為他抄寫筆記,並有專人「送貨到府」,都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要獲得,才去付出,讓我看見人性難得的美麗光輝,在那些同學的指尖盈盈發亮。我們還自發性的組成一個「關懷小組」,每天輪流打電話到他家問候,讓他知道,他並不是一個人的,我們都在他身旁陪伴著,也適時給他打打氣,好讓他不會意志消沉。即使他是個樂天派的人,但在那張臉後的心情,往往不是旁人能夠揣測的,很多時候,為了面子,為了不讓人同情,都要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誰都不可避免,然而這是如此危險的事,所以身為朋友的,便要用更多的愛敞開他的心房,才能讓溫暖的陽光永久恆常地射入。
一個同學和他通電話時,他提及那天我問說:「你還能活多久?」這樣一句玩笑話讓他印象深刻。我是要後悔的,因為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居然一點也沒有考慮事情可能的嚴重性,更沒有衡量聽的人的感受,可是我不知道,他是否能明瞭我真正想問的?我只是想要告訴他,不要悶在心裡,我是願意做一切我能做的,要真是無能為力,在心理層面也能為他分擔一些痛苦和孤寂。但現在看來,我的好意或許是一個不小的衝擊;對我自己也是個惴惴不安的暗湧。
然而,我自身的後悔的多餘的,過去的事情宛如東去的逝水,永不復返。在這樣的時刻,最重要的還是希望他能快點恢復健康,快點回到我們身邊,回到正常的生活,和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嬉鬧,打著他最愛的棒球,一切都能回到最初,什麼都不會被改變,現在擁有更多的深厚情感,就像曼娟老師說的一樣:「若沒有事故,怎能測量出情感的深度?」假使作如是觀,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請快回到我們身邊吧!我們就像是不能分隔的個體,情感將我們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空蕩的位子,是需要他來填補的寂寞,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我再次抬起頭來,彷彿看到他真摯的笑容,投入清澈的水裡,在水面漾起陣陣的漣漪,像是在回應著我們的呼喚。
這一切該從他戴起口罩的那天說起,因為這時正是春冬交接的時節,所以起初以為他只是感冒,沒有特別關心,但一連幾個禮拜,他會定時去醫院複診;依舊帶著口罩;和大家交談,總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離;咳嗽也會跑到教室外,聽著那異常的咳嗽聲,一聲聲的巨響擊打到心底去,像是預言著一場的驚心動魄。可當我們問起他的病情時,他隻字不提,什麼也不肯說,只是傻傻地笑了笑,像是在掩飾自己的尷尬,又像在寬慰大家的耽憂。他似乎不知道,像這樣什麼都不說,是會讓人更焦急的?任憑朋友怎麼問,他仍不願鬆口,讓人對這事情又添置了一份好奇,可是想想,既然他不說,也不好一直逼著人家問,因為這是要惹人嫌的,而人總也不喜歡別人一問三不答的,對於他的病情,大家就暫時淡忘了。
即使是如此,我還是很想知道他身體的狀況,除了好奇,其實更多的是關心,因為在乎,便想要知道他的一切,並急切地設法予與幫助。雖然我和他的情分並沒有很深,只能算是天天見面的同學,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本來就不需要太多理由,只是建立在簡簡單單的施與受上,便可以彼此互助相持,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不離不棄。我清楚知道,這該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相處方式,可我這個人就是學不會,對別人直切地表露自己的溫柔,連說句問候的話都要反著來說。
一個平凡的午後,他急急忙忙跑出教室猛力咳嗽,聲音裡夾雜著濃痰的阻音,像是要將肺咳出來似的。他回到教室,我隨意拍了他的肩膀,不經意的問了一句:「老實告訴我,你到底還能活多久?」他先是訝異,然後還是傻傻的笑了笑,便將話題轉開了,我卻看見他眼底淡淡的憂鬱。
隔天他沒有出現在教室裡,也沒感覺怎樣,或許是習慣了吧!習慣是可以讓一個人,對外界失去感官的,變得麻木。而早自修的時候,導師向我們訴說他的病情──他得到的是肺結核。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卻沒有人耽心自己是否被傳染,只是關切著生病的他,是否仍安好?導師要我們放寬心:「所幸發現的早,沒有什麼大礙,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治療。」又緊接著說:「希望大家不要太過驚慌,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也希望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可以盡量打電話去安慰他,陪他說說話,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被孤立了,這樣對他而言,是二度的傷害。」聽了老師說的話,講台下,每一雙深邃的眼眸流轉著自心底湧起的暖流,連空氣都也是暖烘烘的,彷彿春天的微風住進了每個的心裡,並且急於分享。
於是,便有一些同學自願為他抄寫筆記,並有專人「送貨到府」,都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要獲得,才去付出,讓我看見人性難得的美麗光輝,在那些同學的指尖盈盈發亮。我們還自發性的組成一個「關懷小組」,每天輪流打電話到他家問候,讓他知道,他並不是一個人的,我們都在他身旁陪伴著,也適時給他打打氣,好讓他不會意志消沉。即使他是個樂天派的人,但在那張臉後的心情,往往不是旁人能夠揣測的,很多時候,為了面子,為了不讓人同情,都要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誰都不可避免,然而這是如此危險的事,所以身為朋友的,便要用更多的愛敞開他的心房,才能讓溫暖的陽光永久恆常地射入。
一個同學和他通電話時,他提及那天我問說:「你還能活多久?」這樣一句玩笑話讓他印象深刻。我是要後悔的,因為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居然一點也沒有考慮事情可能的嚴重性,更沒有衡量聽的人的感受,可是我不知道,他是否能明瞭我真正想問的?我只是想要告訴他,不要悶在心裡,我是願意做一切我能做的,要真是無能為力,在心理層面也能為他分擔一些痛苦和孤寂。但現在看來,我的好意或許是一個不小的衝擊;對我自己也是個惴惴不安的暗湧。
然而,我自身的後悔的多餘的,過去的事情宛如東去的逝水,永不復返。在這樣的時刻,最重要的還是希望他能快點恢復健康,快點回到我們身邊,回到正常的生活,和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嬉鬧,打著他最愛的棒球,一切都能回到最初,什麼都不會被改變,現在擁有更多的深厚情感,就像曼娟老師說的一樣:「若沒有事故,怎能測量出情感的深度?」假使作如是觀,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請快回到我們身邊吧!我們就像是不能分隔的個體,情感將我們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這空蕩的位子,是需要他來填補的寂寞,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我再次抬起頭來,彷彿看到他真摯的笑容,投入清澈的水裡,在水面漾起陣陣的漣漪,像是在回應著我們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