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可以窺視或者被窺視。
通常你不小心與某人眼神交會,很不自然的趕緊看往他處。大部份的人都作閉目養神狀,極少數的人閱讀,千萬別提持手機闊論喧嘩的那張嘴,儼然幻化成百隻嘴,千隻嘴在你耳際喋喋不休,此時就把學禪的那一套:深呼吸、默數、專注,派上用場,只可惜六根不淨,時時被自己映照在車窗上的虛象所吸引,猶如那希索斯(Narcissus)迷戀自己的倒影,自我陶醉。捷運站裏有一句廣告詞:「迷戀是一種時尚的態度」,而自我迷戀是亙古以來不滅的時尚。感謝上帝!終於持手機的人停止放送,你不經意看到一對熱戀的年輕男女,貼緊擁抱,彼此摩搓著背部,男手伸進女的T恤裡,微掀的衣擺看得見背部肌膚,女額頭緊貼男胸部,偶爾抬頭雙唇觸吻著衣領間裸露的胸膛,到底是要歌頌愛情的美好?還是替他們捏把冷汗?在這個流動的舞台你是演員;也是觀眾,你是客體;也是主體(或者幻體),而戀人啊!不可切割的靈,藉著形體彼此印記。
終於男到站下車,還好這齣戲點到為止。接著你發現女不知從何掏出一根牙線棒,公然在大庭廣眾下剔牙,狀極認真,不錯過任何一齒牙縫,隱約你聽到牙線磨擦牙間隙的聲音,有一種在化妝室的錯覺,以為她正面對著鏡子,仔仔細細的清理牙縫,然後你聽到剔出菜屑或肉屑的吸吮聲,如此的畫面很難跟方才兩情繾綣依偎磨蹭的愛意連結在一起。莫非之前是幻覺?此刻唧唧喳喳更形忘我的口腔動作才是真實?而男此時可能在行走間,思念著剛才的溫存,對他而言後來之見,根本是不存在的畫面,時空如此巧妙的跳接我們不同的視野,他情人眼裡的西施正巧笑倩兮於腦海栩栩如生的放映,而你目睹的景象也神靈活現的刺激著觀感,捷運車廂的門不斷剪輯不同的劇情,我不禁懷疑何者為真?眼見為憑嗎?戀人們總構築自我迷戀的對象,事實上可能是另一個內化的自己,藉由理想中的形塑,而達到一種同質性與異質性的互補,這種一廂情願的魔咒,被婚姻的照妖鏡破解,因為生活的面貌赤裸顯現,每一個切面都無所遁逃的反射,此時心裡可能會唸著:「都是你欺騙了我!」可是到底是誰欺騙了誰?沒有任何一個盲者,可以道出大象的全貌。
也許我們迷戀的是自己,因此不斷的複製、變形、改裝......,你的衣著、你的CD、你的皮包、你的領結、你的詩、你的畫......甚至情人,我們不斷的靠有形的外物或人來建構自己的有機體,以延伸自己存在的場域並且去意識存在,像一隻獸四處散佈自己的氣味,每一個人的擁有是生命隱喻的一部份,那個王國以自己為心所畫出去的圓,就像圍欄一樣企圖豢養著自己的分身。一長串的「嗜物鏈」就像旅程裏的紀念品,散發著記憶的餘光,令人動容的是「物我合一」,因為物件讓自己見證「我」。
「戀人已死」,非我不再愛,而是那個「異己」的產生遂有了距離,戀人被陌生化,曾經的認同正一一瓦解,原來我們一手導演自己的認知,出了「劇院」才又虛實混淆自我迷惘,「為何你不是我當初認識的你!」
一節節的車廂隨著軌道扭轉,時而看得到遠遠的那節,時而只能看見近處,剔牙的動作我譫妄成長髮飄逸的拉提琴者---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搖晃、振動、擁抱、吻、唧唧喳喳......,隨著列車進站,窗前的影像已被站裡的燈光穿透,無數個「我」傾巢而出......
通常你不小心與某人眼神交會,很不自然的趕緊看往他處。大部份的人都作閉目養神狀,極少數的人閱讀,千萬別提持手機闊論喧嘩的那張嘴,儼然幻化成百隻嘴,千隻嘴在你耳際喋喋不休,此時就把學禪的那一套:深呼吸、默數、專注,派上用場,只可惜六根不淨,時時被自己映照在車窗上的虛象所吸引,猶如那希索斯(Narcissus)迷戀自己的倒影,自我陶醉。捷運站裏有一句廣告詞:「迷戀是一種時尚的態度」,而自我迷戀是亙古以來不滅的時尚。感謝上帝!終於持手機的人停止放送,你不經意看到一對熱戀的年輕男女,貼緊擁抱,彼此摩搓著背部,男手伸進女的T恤裡,微掀的衣擺看得見背部肌膚,女額頭緊貼男胸部,偶爾抬頭雙唇觸吻著衣領間裸露的胸膛,到底是要歌頌愛情的美好?還是替他們捏把冷汗?在這個流動的舞台你是演員;也是觀眾,你是客體;也是主體(或者幻體),而戀人啊!不可切割的靈,藉著形體彼此印記。
終於男到站下車,還好這齣戲點到為止。接著你發現女不知從何掏出一根牙線棒,公然在大庭廣眾下剔牙,狀極認真,不錯過任何一齒牙縫,隱約你聽到牙線磨擦牙間隙的聲音,有一種在化妝室的錯覺,以為她正面對著鏡子,仔仔細細的清理牙縫,然後你聽到剔出菜屑或肉屑的吸吮聲,如此的畫面很難跟方才兩情繾綣依偎磨蹭的愛意連結在一起。莫非之前是幻覺?此刻唧唧喳喳更形忘我的口腔動作才是真實?而男此時可能在行走間,思念著剛才的溫存,對他而言後來之見,根本是不存在的畫面,時空如此巧妙的跳接我們不同的視野,他情人眼裡的西施正巧笑倩兮於腦海栩栩如生的放映,而你目睹的景象也神靈活現的刺激著觀感,捷運車廂的門不斷剪輯不同的劇情,我不禁懷疑何者為真?眼見為憑嗎?戀人們總構築自我迷戀的對象,事實上可能是另一個內化的自己,藉由理想中的形塑,而達到一種同質性與異質性的互補,這種一廂情願的魔咒,被婚姻的照妖鏡破解,因為生活的面貌赤裸顯現,每一個切面都無所遁逃的反射,此時心裡可能會唸著:「都是你欺騙了我!」可是到底是誰欺騙了誰?沒有任何一個盲者,可以道出大象的全貌。
也許我們迷戀的是自己,因此不斷的複製、變形、改裝......,你的衣著、你的CD、你的皮包、你的領結、你的詩、你的畫......甚至情人,我們不斷的靠有形的外物或人來建構自己的有機體,以延伸自己存在的場域並且去意識存在,像一隻獸四處散佈自己的氣味,每一個人的擁有是生命隱喻的一部份,那個王國以自己為心所畫出去的圓,就像圍欄一樣企圖豢養著自己的分身。一長串的「嗜物鏈」就像旅程裏的紀念品,散發著記憶的餘光,令人動容的是「物我合一」,因為物件讓自己見證「我」。
「戀人已死」,非我不再愛,而是那個「異己」的產生遂有了距離,戀人被陌生化,曾經的認同正一一瓦解,原來我們一手導演自己的認知,出了「劇院」才又虛實混淆自我迷惘,「為何你不是我當初認識的你!」
一節節的車廂隨著軌道扭轉,時而看得到遠遠的那節,時而只能看見近處,剔牙的動作我譫妄成長髮飄逸的拉提琴者---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搖晃、振動、擁抱、吻、唧唧喳喳......,隨著列車進站,窗前的影像已被站裡的燈光穿透,無數個「我」傾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