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代代相傳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晚上用餐時間,三代同堂的阿健一家人齊聚餐桌,老媽:「阿健啊!這些菜怎麼這麼硬,我的牙齒都咬不動。」
媳婦:「我每天都忙死了,那有時間特別為您準備老人餐,您就將就著吃吧!」阿健的兒子就靜靜地吃著飯,看著奶奶很無奈地只扒著白米飯,慢慢咀嚼,吃不到半碗飯,就放下碗準備離席。
阿健:「老媽,怎麼還剩那麼多飯不吃了,很浪費耶!東西都那麼貴,賺的錢又不多,以後吃不了那麼多,就不要盛那麼多,才不會浪費。」老媽沒說半句話地走去客廳看電視。

飯後,他們一家子都來到客廳看電視,順便休息。此時,阿健很感性地對兒子說:「兒子,你看這齣戲裡的主角,正在後悔自己為什麼等到父母死了,才想到要孝順他們,這就是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懊惱,所以做人孩子的,要懂得好好孝順父母,否則會後悔莫及的,我想你們學校,也都是這麼教育你們的吧!」
阿健的兒子靜靜地望著他老爸,沒說話,眼角卻撇見坐在一旁的奶奶,臉上似苦笑又似哭的奇怪表情,原來此時的奶奶,心中浮現出似曾相識的畫面—阿健他老爸年輕時,教誨阿健的情景。

這一天,阿健下班回到家,就聽到他老婆抱怨說:「阿健,今天收到電話帳單,費用超出很多耶,一定又是你老媽亂打電話了。」
阿健:「老媽,您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就盡量不要打電話,姐姐她們不是偶爾都會回來看您,那時候再好好聊聊天,就好了嘛!」
老媽:「現在就閒閒在家很無聊,所以想說跟你姐姐們,還有你舅舅、阿姨們,聊聊近況,我現在也就只剩這麼一點娛樂而已了嘛!」

時光如梭,阿健的兒子已成家立業,阿健也已退休,與老婆一起在家養老,但因兒子在外地工作,所以並未與兒媳住在一起,至今阿健的老婆,仍要打點三餐和家務事,而當初媳婦因在上班,生小孩時,希望婆婆能幫忙帶小孩,卻被婆婆推辭了,所以婆媳之間有所芥蒂,關係也就比較冷淡,不過,阿健的兒子還是會不定時地回來探望他們倆老。這天,阿健因太久沒看到孫子們,所以決定帶老婆一起去他兒子那裡住幾天。
晚上用餐時間,三代同堂的阿健一家人齊聚餐桌,阿健的老婆:「兒子啊!這菜太硬了,我跟你老爸現在牙齒都不好,咬不動了。」
[SIZE=130][FONT=標楷體]兒媳婦:「菜煮太爛的話,孩子們就不喜歡吃,您們才住幾天,就將就著吃吧!」阿健的孫子們,個個張大眼睛默默地吃著飯。[/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 飯後,他們一家子都來到客廳休息,阿健的兒子:「老爸,我買手機給您們,是讓您們有緊急事情時,可以聯絡我,您不要拿來隨便亂打,通話費是很貴的。」[/FONT][/SIZE][/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阿健:「好啦!我知道了,也不過幾百塊錢,跟我這麼計較。」(回想當初我不也跟我老媽如此計較)此時的阿健,眼前突然出現當年老媽還在時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老來方知父母心。[/FONT][/SIZE][/FONT][/SIZE][/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阿健的老婆:「老伴,你會不會覺得我們隔壁的阿榮,他很幸福。記得當年,阿榮因細心照顧他年老的老媽,而受到左鄰右舍的津津樂道,如今他老了,我每天都看到他的孩子在陪他散步,還聽說他孩子都會特別為他倆老,準備老人餐呢!當年的付出,如今受到回饋了,真是幸福。」[/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阿健:「是啊!還真是奇怪,想當年我老爸,也經常在教誨我孝順的道理,我也不時在對自己的兒子,做孝順的機會教育,而學校不也都是教導小孩,要懂得孝順父母嗎?為什麼我還是要等到,已為人父母的這把年紀,才能體會當年父母的心情呢?唉!還真是要命的代代相傳。」[/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阿健似明白又似渾沌般地想著(或許不管再多、再冠冕堂皇的言教,也比不上一個身教。阿榮的以身作則,讓他的小孩認定了,孝順是回饋父母養育之恩所必需做的理所當然之事,而且要以疼愛自己小孩之心,去疼愛自己的父母,才是最真切的孝順,不是嗎?)[/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
[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SIZE=130][FONT=標楷體]玟蒂[/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FONT][/SIZE]
能夠震盪人心,喚起共鳴的小故事。其實大道理不用贅言,以身體力行實踐最為實際,但也要旁觀者心有靈犀,願意體會這般精神才有意義。故言傳和身教兩者不可偏廢,同時並進影響社會更鉅。

感謝您的分享。唯有排版一點,還請您試著讓版面更加流暢,以免讀者錯失了這般好文。
我想我寫文章的最主要重點是想激起讀者心中的漣漪,不知這麼大眾化且切身的孝順問題,在你讀後有了什麼想法嗎?這不是故事,這是時時刻刻且到處都在發生的現實生活,連你都不例外。你曾用心去思考過自身所面對的這個問題嗎?我經常在想與其對別人說教,不如常去思考當自己面對這問題時,自己又能做得如何呢?然後再把自己思考後得到的結果分享給人,應該會有更顯著的效果才對。

玟蒂
lwendy 寫:我想我寫文章的最主要重點是想激起讀者心中的漣漪,不知這麼大眾化且切身的孝順問題,在你讀後有了什麼想法嗎?這不是故事,這是時時刻刻且到處都在發生的現實生活,連你都不例外。你曾用心去思考過自身所面對的這個問題嗎?我經常在想與其對別人說教,不如常去思考當自己面對這問題時,自己又能做得如何呢?然後再把自己思考後得到的結果分享給人,應該會有更顯著的效果才對。

玟蒂


我的想法不就是身體力行最為實際嗎? 我不是什麼衛道人士,也對分辨善惡沒什麼興趣,處世原則只有一條:不傷害自己和別人。

遇到這種問題,老實說吧。因為這不是我的處境,所以我的反應不一定是你所能認同的反應。但我還是會身體力行我的想法。

做人和寫文章不一樣,不需要華麗的文藻。所以我與人相處不講大道理,事情只要去幹就對了。

大道理對我來說只是廢話。這就是我的想法。
只要有意願再溝通,我很樂意繼續分享彼此的想法。
身體力行是思考後該有的動作,這樣才不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思考,但絕不是只一味地身體力行,卻不做任何思考的動作。
你認為我這篇文章是在說大道理嗎?也許你可問問周遭的人,我所寫的情況是否是現實的狀況,裡面被你說是大道理的內容,也只是一位平凡人思考後所得到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位會講大道理的偉人,我只是一位喜歡分享自己想法給大家的平凡人。我並不認為寫文章一定要有華麗的文藻,它也可以跟做人一樣純樸自然。
只是我有點不懂,你的想法不是言傳和身教兩者不可偏廢嗎?那大道理不屬於言傳嗎?其實我有點覺得你對某些字眼太過在意了,大道理本身並不惹人厭,差異就在於自己心中對那些字眼的想法是什麼了。我很樂意去聽大道理,然後思考它有沒有道理後,再決定自己是否要身體力行。我也願意去講大道理給別人聽,讓他也有機會去思考它是否有道理,可提供他做決定的參考。
雖然過與不及都非好事,但要做到中庸卻是難事。人不僅要擁有自己的想法,也該要有樂於去聽聽別人想法的智慧在。

玟蒂
說實話,我在文學網不想過份談論道德的事情。那個是身體力行的事。言傳與身教不可偏廢,那是針對孩子,而不是成人。如果成人沒有這基本的體認,我覺得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是這樣。認知、情意、技能這三項,我認為文學網較注重的是技能,而非情意。情意是自己該去培養的,而非人去教導的。

要討論情意,請往大愛台發展。
請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某領域做認定的自由,不管在哪個領域,大家都有權認定它是可以談得了道德的事情,你不想談就別談,但無權阻止別人談。而真正無權做的是說出“要討論情意,請往大愛台發展”這樣的話,因這已牽涉到批判別人對領域的認定,是會引起別人很大的厭惡感,誰有權力說文學網不能討論情意的,我不希望舊事重演。

玟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