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節的鎖鍊
和幾個子姪輩聊了幾次後,對他們一綱多本的考試之路深表同情。先不論
教育單位和商業單位的「貓膩」與利益關係如何,到底這種要多讀三倍以
上課本才能上公立大學的方式,已是難以撼動和改變的。
然而,既然新一代的學生念的書本比我們五六年級多得多,為何專業與做
事能力卻有倒退的跡象。不忍苛責或嘲弄無辜的新生代,事情會演變成這
樣,當是教育改革進程中出了某些差錯。當然才疏學淺的我,並沒有對國
家教育政策指三道四的資格。只是試著為新生代找出一條破除迷霧的生路
,對或錯,適合與否,也只有讀者君能公斷了。
首先從數理教育說起,一般學生,從國小的算數,到國高中的代數幾何,
以及簡單的微積分。一路走來,勉強沒有太大問題。
但到了大學的電腦程式課之後,許多數理不錯的學生就出現不適應現象。
高中在數學考高分的學生,面對基礎的basic電腦語言就很難考高分了,
更不用論中級的java電腦語言,以及更高級的C語言了。
在高中數理很好的學生,在邁入電腦語言的新興數理領域時,恐怕得淘
汰一大半。社會上把會電腦語言的人都想得如同三頭六臂,電腦工程師
的名頭更是好像頭上發光一般。經過筆者兩三年的電腦語言學習,覺得
好像沒那麼誇張。
電腦語言也是在基礎數學上發展起來的,只是由十進位變成了二進位。
如果由數理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當可發現高中數理好的學生,為何進
大學學不好電腦語言的原因。
我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念的數理,大約是由古希臘到英國的牛頓之間
,上千年總結的學問精華。可以說國小到高中念的數理,屬於古典數理
。然而到了大學的電腦、電機、電子,是歐美在近代一百多年間才發展
出的,屬於近代數理。
古典數理與近代數理思路大不相同,例如電腦語言中要做一個自動累加
的程式,要寫一道指令叫a=a+1,意即前面的a是累加器,後面的a+1
是a這個函數每運算一次就加1,然後再存到前面的累加器a之中,這樣
電腦就會自動重覆運算,加一千一億次也很方便。
但是a=a+1在古典數理中,卻是不成立的,a應該等於a,怎麼會等於a+1
呢?很多高中數學極好的學生,在學電腦語言時,就是這樣的腦筋轉不過去。
其實電腦語言,就是近百年來的一些數學天才,把電腦0與1運算時的抽象過程
,用自創的數學式來表達,由於是自創,所以某種程度的和古典數學的觀念杆格
不入。要學好電腦語言,就要先把滿腦袋的古典數學觀念先放下,才能接受新興
的近代電腦數理。
現今要就業,電腦成了必備的選項之一,可是我們的學生在高中前,只會上網,
用簡便的wimdows系統,對於電腦的基本原理dos,以及二進位幾乎一無所知
。然後在大學研究所短短四五年,就要熟悉電腦語言與硬體操作,能訓練上場
的電腦人才,人數不足市場所需,已成為近幾年台灣產業的隱憂(請查照產業新
聞)。
事實上學任何學科,都有學習障礙的問題,然眾學科的學習障礙中,以電腦學
科最嚴重,原因為何,個人淺見認為,還是古典數理與近代數理之間的巨大代
溝有關。
除了電腦語言,電機電子方面的人才,也是台灣科技園區所必備的。但是電機
電子的人才近年來卻呈現眼高手低現象。學士碩士理論數據運算一把罩,真正
上職場維修機台卻屢屢出狀況。
坊間五六年級嘲弄七年級工科畢業生的書籍,寫得也太苛薄,內容並不可盡信
,但是電機、電子、機器學科的人才斷層,以及前輩與後進的技術能力落差,
確實是一項隱憂。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除了高科技工科和醫科等金字塔高層的學生,在畢業後能
得到較好的就業保證外,其他科系幾乎都面臨了畢業即失業的惡夢。大學生的
供過於求,與台灣傳統產業外移的雙重不利因素影響之下,像樣一點的職缺可
說是一位難求。
非常多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了不理想的工作。然後再相信坊間的職訓班,學習
所謂的第二專長。而學習了第二專長後,能夠再找到理想的工作者,也只有一
部份,另外那部份的大學生只是浪費了學費,學了不實用或與市場不合的專長
。
整個的教育體系感覺上非常放任,臃腫肥大的學習資源,雜亂無章的職訓課程
;真的需要能員幹吏及有識之士整理一番才是。
其實筆者的功課也一直不是很好,沒有拿到碩士博士。只是對於台灣教育過程
的課程銜接,有一點粗淺的意見,此文只是一點牢騷和紓發,只希望有更多的
學人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多少對新一代的年輕人指導指導,想想辦法,一股拋
磚引玉之心而已......
和幾個子姪輩聊了幾次後,對他們一綱多本的考試之路深表同情。先不論
教育單位和商業單位的「貓膩」與利益關係如何,到底這種要多讀三倍以
上課本才能上公立大學的方式,已是難以撼動和改變的。
然而,既然新一代的學生念的書本比我們五六年級多得多,為何專業與做
事能力卻有倒退的跡象。不忍苛責或嘲弄無辜的新生代,事情會演變成這
樣,當是教育改革進程中出了某些差錯。當然才疏學淺的我,並沒有對國
家教育政策指三道四的資格。只是試著為新生代找出一條破除迷霧的生路
,對或錯,適合與否,也只有讀者君能公斷了。
首先從數理教育說起,一般學生,從國小的算數,到國高中的代數幾何,
以及簡單的微積分。一路走來,勉強沒有太大問題。
但到了大學的電腦程式課之後,許多數理不錯的學生就出現不適應現象。
高中在數學考高分的學生,面對基礎的basic電腦語言就很難考高分了,
更不用論中級的java電腦語言,以及更高級的C語言了。
在高中數理很好的學生,在邁入電腦語言的新興數理領域時,恐怕得淘
汰一大半。社會上把會電腦語言的人都想得如同三頭六臂,電腦工程師
的名頭更是好像頭上發光一般。經過筆者兩三年的電腦語言學習,覺得
好像沒那麼誇張。
電腦語言也是在基礎數學上發展起來的,只是由十進位變成了二進位。
如果由數理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當可發現高中數理好的學生,為何進
大學學不好電腦語言的原因。
我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念的數理,大約是由古希臘到英國的牛頓之間
,上千年總結的學問精華。可以說國小到高中念的數理,屬於古典數理
。然而到了大學的電腦、電機、電子,是歐美在近代一百多年間才發展
出的,屬於近代數理。
古典數理與近代數理思路大不相同,例如電腦語言中要做一個自動累加
的程式,要寫一道指令叫a=a+1,意即前面的a是累加器,後面的a+1
是a這個函數每運算一次就加1,然後再存到前面的累加器a之中,這樣
電腦就會自動重覆運算,加一千一億次也很方便。
但是a=a+1在古典數理中,卻是不成立的,a應該等於a,怎麼會等於a+1
呢?很多高中數學極好的學生,在學電腦語言時,就是這樣的腦筋轉不過去。
其實電腦語言,就是近百年來的一些數學天才,把電腦0與1運算時的抽象過程
,用自創的數學式來表達,由於是自創,所以某種程度的和古典數學的觀念杆格
不入。要學好電腦語言,就要先把滿腦袋的古典數學觀念先放下,才能接受新興
的近代電腦數理。
現今要就業,電腦成了必備的選項之一,可是我們的學生在高中前,只會上網,
用簡便的wimdows系統,對於電腦的基本原理dos,以及二進位幾乎一無所知
。然後在大學研究所短短四五年,就要熟悉電腦語言與硬體操作,能訓練上場
的電腦人才,人數不足市場所需,已成為近幾年台灣產業的隱憂(請查照產業新
聞)。
事實上學任何學科,都有學習障礙的問題,然眾學科的學習障礙中,以電腦學
科最嚴重,原因為何,個人淺見認為,還是古典數理與近代數理之間的巨大代
溝有關。
除了電腦語言,電機電子方面的人才,也是台灣科技園區所必備的。但是電機
電子的人才近年來卻呈現眼高手低現象。學士碩士理論數據運算一把罩,真正
上職場維修機台卻屢屢出狀況。
坊間五六年級嘲弄七年級工科畢業生的書籍,寫得也太苛薄,內容並不可盡信
,但是電機、電子、機器學科的人才斷層,以及前輩與後進的技術能力落差,
確實是一項隱憂。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除了高科技工科和醫科等金字塔高層的學生,在畢業後能
得到較好的就業保證外,其他科系幾乎都面臨了畢業即失業的惡夢。大學生的
供過於求,與台灣傳統產業外移的雙重不利因素影響之下,像樣一點的職缺可
說是一位難求。
非常多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了不理想的工作。然後再相信坊間的職訓班,學習
所謂的第二專長。而學習了第二專長後,能夠再找到理想的工作者,也只有一
部份,另外那部份的大學生只是浪費了學費,學了不實用或與市場不合的專長
。
整個的教育體系感覺上非常放任,臃腫肥大的學習資源,雜亂無章的職訓課程
;真的需要能員幹吏及有識之士整理一番才是。
其實筆者的功課也一直不是很好,沒有拿到碩士博士。只是對於台灣教育過程
的課程銜接,有一點粗淺的意見,此文只是一點牢騷和紓發,只希望有更多的
學人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多少對新一代的年輕人指導指導,想想辦法,一股拋
磚引玉之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