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經解中
子曰:詩之失愚.
書之失誣.
樂之失奢.
易之失賊.
禮之失煩.
春秋之失亂.
根據南懷瑾先生的解釋,六經的學問可用於修齊治平,安邦定國,
但反面來說,學習六經學問的過程中,也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1詩之失愚:用藝術文學及戲劇歌詠人性美善的教育,容易使人
過於感性,而感情用事,智慧蒙蔽而流於愚笨單純。如藝術創作
者才高八斗,卻常常被欺騙感情,而且不善處世及理財。
2書之失誣:用歷史得失的教訓來教育,容易使學人文過飾非,信
口雌黃,書經講得是上古聖王賢人的史料,但年代久
遠,杜撰者多,稍有小聰明者,見書經這種雜偽筆法
,便思借用其誣筆之法來迴護自己或執政者的過錯,
造成為文不誠實的缺失。
3樂之失奢:用音樂來淘冶人性情,使人個性溫良的教育,立意雖善
,但每每為了禮樂教育舉行大行歌舞宴會,就會不花費國家太多的
預算,流於奢侈浪費。
4易之失賊:易經推算天文地理的教育,可以使人通達哲理,清靜處世,少煩少憂。但只精於計算易理,通達人情,卻充滿野心私慾的話,就會使人賊頭賊腦,喜歡用心機暗算別人,鬼祟的在團體中興風作浪等等。
5禮之失煩:禮教的生活守則,舉凡養生送死,婚喪朝聘,可說中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規定的禮制,禮制可以防非止惡,實踐品德,但是禮教的規定太繁瑣,使得一般人只覺得它煩透了,而對於禮教穩定心性及安定社會的真實內涵無法了解。
6春秋之失亂:孔子作春秋,對於史料中的亂臣賊子、忠臣孝子等,加以褒貶公評,雖然匡正了社會價值觀,但是孔子自己卻覺得所作的春秋,將列國列朝作亂犯上的史實寫得太詳細,有心作亂的人,根本不理會孔子對亂臣賊子的貶抑,反而將春秋的叛亂史料當作學習對象,所以春秋之失也亂,如果學問不淵博,還難以成為奸臣之流呢!
以上是自南懷瑾先生的看法再演譯出來的,對於中國文化負面影響的看法。
根據孔子在禮記經解中所言,筆者認為讀書不見得全然是好事,如果讀偏讀錯,私慾自用,那對於社會的傷害,比目不識丁者多上千百倍。余秋雨在山居筆記中,就提出類似的看法,教育者教出的學生,日後會用他的知識作出甚麼事,誰也難以逆料,尤其社會的名利誘惑又那麼多,一批畢業生入了社會,會變好變壞,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而孔子對於六經教育批評過後,又提出補救之道,原文如下:
1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2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
3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
4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
5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
6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關於以上六點的孔子教言,各位的學問比我好,就請自行翻譯參祥吧
子曰:詩之失愚.
書之失誣.
樂之失奢.
易之失賊.
禮之失煩.
春秋之失亂.
根據南懷瑾先生的解釋,六經的學問可用於修齊治平,安邦定國,
但反面來說,學習六經學問的過程中,也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1詩之失愚:用藝術文學及戲劇歌詠人性美善的教育,容易使人
過於感性,而感情用事,智慧蒙蔽而流於愚笨單純。如藝術創作
者才高八斗,卻常常被欺騙感情,而且不善處世及理財。
2書之失誣:用歷史得失的教訓來教育,容易使學人文過飾非,信
口雌黃,書經講得是上古聖王賢人的史料,但年代久
遠,杜撰者多,稍有小聰明者,見書經這種雜偽筆法
,便思借用其誣筆之法來迴護自己或執政者的過錯,
造成為文不誠實的缺失。
3樂之失奢:用音樂來淘冶人性情,使人個性溫良的教育,立意雖善
,但每每為了禮樂教育舉行大行歌舞宴會,就會不花費國家太多的
預算,流於奢侈浪費。
4易之失賊:易經推算天文地理的教育,可以使人通達哲理,清靜處世,少煩少憂。但只精於計算易理,通達人情,卻充滿野心私慾的話,就會使人賊頭賊腦,喜歡用心機暗算別人,鬼祟的在團體中興風作浪等等。
5禮之失煩:禮教的生活守則,舉凡養生送死,婚喪朝聘,可說中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規定的禮制,禮制可以防非止惡,實踐品德,但是禮教的規定太繁瑣,使得一般人只覺得它煩透了,而對於禮教穩定心性及安定社會的真實內涵無法了解。
6春秋之失亂:孔子作春秋,對於史料中的亂臣賊子、忠臣孝子等,加以褒貶公評,雖然匡正了社會價值觀,但是孔子自己卻覺得所作的春秋,將列國列朝作亂犯上的史實寫得太詳細,有心作亂的人,根本不理會孔子對亂臣賊子的貶抑,反而將春秋的叛亂史料當作學習對象,所以春秋之失也亂,如果學問不淵博,還難以成為奸臣之流呢!
以上是自南懷瑾先生的看法再演譯出來的,對於中國文化負面影響的看法。
根據孔子在禮記經解中所言,筆者認為讀書不見得全然是好事,如果讀偏讀錯,私慾自用,那對於社會的傷害,比目不識丁者多上千百倍。余秋雨在山居筆記中,就提出類似的看法,教育者教出的學生,日後會用他的知識作出甚麼事,誰也難以逆料,尤其社會的名利誘惑又那麼多,一批畢業生入了社會,會變好變壞,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而孔子對於六經教育批評過後,又提出補救之道,原文如下:
1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2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
3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
4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
5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
6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關於以上六點的孔子教言,各位的學問比我好,就請自行翻譯參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