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靈魂的對談】複合式的隱憂
究竟在我們的心中,所謂的書及書店應是什麼模樣,是否有一定的準則……
傍晚八點,重覆出現的書櫃依舊原封不動的矗立在虛擬空間中,其中的黑與白混亂交雜著,空間內的擺設異於之前的界線分明,一切雜亂的散佈著。
以書櫃設立而成的迷宮為起點,通往四周通道的盡頭分別設置特有的空間。有的被放置數台電腦,有的設立角落吧檯,吧檯上頭擺滿瓶瓶罐罐的調飲原料。更有自助吧及文具販賣區,像極網咖,又像是書店,讓一向整潔的空間模糊應有的分界。
「喜歡這複合式的想法嗎?」妳出現在吧檯邊,伸手調製一杯看似透明澄亮,卻帶有淡淡乳白色的飲品,並在杯的邊緣放上一片半圓形的薄片黑巧克力當裝飾。
將調飲置於吧檯上,妳隨即動手沖泡一杯最適合這個空間色調的咖啡,忠於原味不加任何調味,排斥外來需求,口味雖然單調卻從嘗起的第一口至終了都始終如一,不曾改變。
「所謂的複合式,是複合多人的需求,又或者是附和他人的想法?」不偏愛咖啡單一苦澀的滋味,妳選擇複雜有趣的調飲,獨留咖啡在檯上。將飲料湊進嘴邊啜飲,顯露出滿足的神情。
「這兩者有分別嗎?」分不清兩者的差別,無視四周扭曲的事物,端起半涼略嫌苦澀卻在舌尖殘留餘韻的黑咖啡,逕自走向書櫃,拿起其中一本書閱讀。
「喪失獨自生存的意義,沒有市場需求,只好尋求其他物質的外力介入,藉此提升自我價值,這就是所謂的『複合式』。」妳捧著調飲,走向電腦上網,彷彿來到時下的網咖。
「妳認為書店就該像書店,文具店就該保有文具店的樣貌,網咖就應保持網咖應有的分界?」我不以為然的表情似乎引起妳的不悅。轉過身,妳露出可笑的眼神瞪視著我。
「至少它們皆有原先應盡的職責與存在的理由。」板起臉,試圖以白色隔板將雜亂的空間做個區分。
「獨立生存只會加速它們消失的速度。」不知何時,妳已端著飲料坐在位於迷宮正中央的黑色沙發上。
沙發前擺放一張白色長方形烤漆木桌,上頭放置三本書,分別是包裝精美且富設計感的詩集,及被不知明內容物塞滿的網路言情小說,與平淡無其的散文小品集。
拿起非一般書籍應有重量的網路小說,拆開透明包裝,散落而出的除了小說,還有為數不少的贈品,看起來像是書店常有的『驚喜包』。贈品內容琳瑯滿目,包含書籤、信紙、禮卡、原子筆、便條紙、手機吊飾、海報......等,讓人看不清這項商品原先販賣的究竟是書還是禮品。
「妳認為,這東西有多少人願意購買?」妳挑著眉盯著在妳正前方的我,不是很在意解答,彷彿心中早有正確答案。
「缺貨。」輕吐出兩個字,肯定的口吻令人訝異。曾在書店工作數年的我,過於暸解其中的殘酷生態,為了不使庫存量增加,再花俏的包裝手法都是其必要的手段。
「因為這樣的行銷手法讓時下年青人感興趣,甘願被這種銷售方式所俘虜。」身為讀者,就算看穿出版社的拙劣技倆,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
將小說置於桌上,妳喝口飲料繼續說著:「由原先價值延伸而出的附加價值,就算一本賣價490元,內容比起一般小說言之無物,仍受到消費者歡迎,這類書籍的複合式概念讓它找到生存的理由。」面無表情的將那些雜七雜八的贈品掃落一地,隨即拿起精美的詩集。
翻開使用高級紙質印刷的詩集背面,上頭顯現初版一刷五百本,且不再版,可以感受到出版社與作者是想營造少量印刷以保有本身的質量。就像品牌的精品價值觀,迎向高級感。
「妳認為這樣的書,能在怎樣的環境中被販賣?」這樣精品高質量的書籍,若是被放置在不知是雜貨店或書店的模式下銷售,只會矮化它原先設定的構想。反覆思考,也只有百貨公司內設置的書店適合它的存在。無法普及傳達的思想,就像作品本身般的狹隘,僅管賣至絕版,也只是小眾閱讀的權力。
這讓人不禁擔憂,若是精品百貨不再設置書店,那充滿高質感的書籍又該何去何從?又或者,書店不再保有書店原始的樣貌,這多樣化的書籍又該被置往何處?是否僅剩網路才是它們的容身之處?
「附和他人的需求,以致於原先商品找不到其生存的管道,模糊掉最初的定位,這矛盾只讓販賣品更加扭曲。」放下手中原有的精美詩集,將散文書緊緊握在手中,那質與量相等的真實感塞滿心中。
「知道嗎?複合式的愛叫劈腿,無法忠於本質,需用附屬品襯托其存在,即喪失原先應有的格調。」說完,虛幻時空內只剩下一開始應有的書櫃,其餘空間與陳設皆消失殆盡。
至此,妳不再開口,靜靜的端坐在沙發上閱讀手中的散文集。不知從何處飄來的音樂聲,播送著舒服悅耳的輕音樂,使得虛擬空間散發著知性,原有的雜亂不堪彷彿未曾存在。今晚,我們各佔據一方,即便不再開口,所擁有的靈魂藉著最原始的閱讀更加靠近。
宛淨
ps.此文談的是指書店的複合式生態與衍生出的產物,並不氾指所有的複合式經營模式。這篇乃「我們書寫的並非垃圾」的延伸,本想寫在一起,不過考慮到篇幅問題,所以分開將話題獨立出來。
究竟在我們的心中,所謂的書及書店應是什麼模樣,是否有一定的準則……
傍晚八點,重覆出現的書櫃依舊原封不動的矗立在虛擬空間中,其中的黑與白混亂交雜著,空間內的擺設異於之前的界線分明,一切雜亂的散佈著。
以書櫃設立而成的迷宮為起點,通往四周通道的盡頭分別設置特有的空間。有的被放置數台電腦,有的設立角落吧檯,吧檯上頭擺滿瓶瓶罐罐的調飲原料。更有自助吧及文具販賣區,像極網咖,又像是書店,讓一向整潔的空間模糊應有的分界。
「喜歡這複合式的想法嗎?」妳出現在吧檯邊,伸手調製一杯看似透明澄亮,卻帶有淡淡乳白色的飲品,並在杯的邊緣放上一片半圓形的薄片黑巧克力當裝飾。
將調飲置於吧檯上,妳隨即動手沖泡一杯最適合這個空間色調的咖啡,忠於原味不加任何調味,排斥外來需求,口味雖然單調卻從嘗起的第一口至終了都始終如一,不曾改變。
「所謂的複合式,是複合多人的需求,又或者是附和他人的想法?」不偏愛咖啡單一苦澀的滋味,妳選擇複雜有趣的調飲,獨留咖啡在檯上。將飲料湊進嘴邊啜飲,顯露出滿足的神情。
「這兩者有分別嗎?」分不清兩者的差別,無視四周扭曲的事物,端起半涼略嫌苦澀卻在舌尖殘留餘韻的黑咖啡,逕自走向書櫃,拿起其中一本書閱讀。
「喪失獨自生存的意義,沒有市場需求,只好尋求其他物質的外力介入,藉此提升自我價值,這就是所謂的『複合式』。」妳捧著調飲,走向電腦上網,彷彿來到時下的網咖。
「妳認為書店就該像書店,文具店就該保有文具店的樣貌,網咖就應保持網咖應有的分界?」我不以為然的表情似乎引起妳的不悅。轉過身,妳露出可笑的眼神瞪視著我。
「至少它們皆有原先應盡的職責與存在的理由。」板起臉,試圖以白色隔板將雜亂的空間做個區分。
「獨立生存只會加速它們消失的速度。」不知何時,妳已端著飲料坐在位於迷宮正中央的黑色沙發上。
沙發前擺放一張白色長方形烤漆木桌,上頭放置三本書,分別是包裝精美且富設計感的詩集,及被不知明內容物塞滿的網路言情小說,與平淡無其的散文小品集。
拿起非一般書籍應有重量的網路小說,拆開透明包裝,散落而出的除了小說,還有為數不少的贈品,看起來像是書店常有的『驚喜包』。贈品內容琳瑯滿目,包含書籤、信紙、禮卡、原子筆、便條紙、手機吊飾、海報......等,讓人看不清這項商品原先販賣的究竟是書還是禮品。
「妳認為,這東西有多少人願意購買?」妳挑著眉盯著在妳正前方的我,不是很在意解答,彷彿心中早有正確答案。
「缺貨。」輕吐出兩個字,肯定的口吻令人訝異。曾在書店工作數年的我,過於暸解其中的殘酷生態,為了不使庫存量增加,再花俏的包裝手法都是其必要的手段。
「因為這樣的行銷手法讓時下年青人感興趣,甘願被這種銷售方式所俘虜。」身為讀者,就算看穿出版社的拙劣技倆,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
將小說置於桌上,妳喝口飲料繼續說著:「由原先價值延伸而出的附加價值,就算一本賣價490元,內容比起一般小說言之無物,仍受到消費者歡迎,這類書籍的複合式概念讓它找到生存的理由。」面無表情的將那些雜七雜八的贈品掃落一地,隨即拿起精美的詩集。
翻開使用高級紙質印刷的詩集背面,上頭顯現初版一刷五百本,且不再版,可以感受到出版社與作者是想營造少量印刷以保有本身的質量。就像品牌的精品價值觀,迎向高級感。
「妳認為這樣的書,能在怎樣的環境中被販賣?」這樣精品高質量的書籍,若是被放置在不知是雜貨店或書店的模式下銷售,只會矮化它原先設定的構想。反覆思考,也只有百貨公司內設置的書店適合它的存在。無法普及傳達的思想,就像作品本身般的狹隘,僅管賣至絕版,也只是小眾閱讀的權力。
這讓人不禁擔憂,若是精品百貨不再設置書店,那充滿高質感的書籍又該何去何從?又或者,書店不再保有書店原始的樣貌,這多樣化的書籍又該被置往何處?是否僅剩網路才是它們的容身之處?
「附和他人的需求,以致於原先商品找不到其生存的管道,模糊掉最初的定位,這矛盾只讓販賣品更加扭曲。」放下手中原有的精美詩集,將散文書緊緊握在手中,那質與量相等的真實感塞滿心中。
「知道嗎?複合式的愛叫劈腿,無法忠於本質,需用附屬品襯托其存在,即喪失原先應有的格調。」說完,虛幻時空內只剩下一開始應有的書櫃,其餘空間與陳設皆消失殆盡。
至此,妳不再開口,靜靜的端坐在沙發上閱讀手中的散文集。不知從何處飄來的音樂聲,播送著舒服悅耳的輕音樂,使得虛擬空間散發著知性,原有的雜亂不堪彷彿未曾存在。今晚,我們各佔據一方,即便不再開口,所擁有的靈魂藉著最原始的閱讀更加靠近。
宛淨
ps.此文談的是指書店的複合式生態與衍生出的產物,並不氾指所有的複合式經營模式。這篇乃「我們書寫的並非垃圾」的延伸,本想寫在一起,不過考慮到篇幅問題,所以分開將話題獨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