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女人·茶
江蘇 ·阿 土
小樓毗鄰著臨河的公園淩水而建。銜接小樓與城市的是一座曲如回廊的淩波小橋,橋面上細碎的白玉石與鵝卵石相間鋪陳,足踏之上尤如將走向通幽之徑,讓你的心間充滿靈謐與深遠的觸動。一個遠遠就透著香氣的“茶”字,如旗樣斜挂在小樓飛起的一角,在黃昏的落日下凸顯著無限的韻味的小樓更顯得古色古香。而那些咂嘴弄舌的讚歎聲,讓你經過的時候忍不住想要進去一坐,即便不爲喝茶,單那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也要做片刻的逗留。
小樓僅有兩層,一致的仿古設計,朱紅色的木門和窗牖上雕刻著蓮花和梅朵,色彩潤澤而敦厚。室內的設計也頗具格調,沖門的對面牆邊,一排頗具氣勢的書櫥擺放著不同版本的書籍和刊物。幾盞仿古的琉璃吊燈懸於屋頂,下墜著古意盎然的絲線穗兒。其餘牆壁上幾幅仿摹的山水畫、松竹圖,以及衍制的古代名家手迹。雖不是真品,仍將小樓襯托的高雅而文化。臨窗皆是水,水面上浮著的睡蓮或菱藻類隨波輕曳,自顯得原始與野性。樓前樓後,幾簇蓧竹三五盆蘭草,讓它仿如喧鬧而浮華的都市中潛隱著的市外桃園。
在小城的那段日子,我幾乎每天都來。當然並不全是爲飲茶而來的,只覺得小樓讓我有說不出的溫馨感,仿如回到了家一般。那時我臨時住在小城,擠在十幾人共處且不足二十平方的宿舍裏,別說讀書連一點轉身的空間都沒有。因此小樓就成了我讀書去的場所。每次來此擇其臨水的窗口坐下,從書櫥上取來不曾讀過的書,要了一杯普通清茶。心情就會緩緩地在那茶的香味與書的氣息中變得無比平靜,物我兩忘。這個時候總是覺得時間太快,只一瞬天已暗淡下來,於是期期然只得帶著一身的茶香與書香去了,自覺的輕鬆飄逸有如得了道的神仙。逢有微雨的日子,嫌不住宿舍的煩悶,在略顯明朗的午後,迎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和著纖如星芒雨絲兒,輕踏細行踱至小樓,取一本明清小說或現代散文,仍在窗前坐下。那個時候自然不是來讀書的,書大多只是一件飾物。童兒自會泡來早已約定俗成的茶水。那個時候也不是來飲茶的,茶也只是一種藉口。人在窗內,心早已到了樓外,輕盈酥潤的細雨,在水面上織成片片薄霧,冉冉飄飄,如夢似幻。而這個日子小城也是格外寧靜的。雖然不能通過水面放開眼去,但這難得的清幽與飄渺已足夠的引人暇思了。如當歸時候雨大了,童兒就會遵從主人的吩咐取出一把水鄉的青花油紙竹傘。於是我和傘就那麽默默地走在雨水中,一路無言心情卻好極了。隔日飲茶再將傘持去還了,時間久了也不再言謝了。那一段時日我總覺得那傘應和望舒先生的那把有著淵源的。
常來小樓,也由此發現小樓的主人。主人是個女人,女人是看不出年齡的,只覺女人不是很美。女人長坐二樓。一樓是個大廳,來往的大多是閒散的客人,有一領班和兩個童兒在下面招呼和侍候著。二樓大多是一些雅間,只有沖著樓梯的那個兩扇窗前是個空處,可以坐兩個人。但是因爲太敞,一般客人不願坐在那兒,只有女人沒事的時候坐在那兒讀她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我原是在樓下坐的,她見我是來讀書的,便將我讓了上來,從此那個座兒除了她就是我了。不算女人,二樓也有兩個童兒。因爲我來的時間大都不是小樓做生意的時間,對於小樓的生計也看不出好與不好。當然我每次要的也不過兩元一大杯的清茶,最貴的時候也只是五元一杯的玫瑰紅茶,一杯直喝到離去。女人也不計較,有時還免費爲我添加茶水。起初我還感覺過意不去,久了也就坦然了。我想我們人類所有的貪心也許就是被這種善意慣養壞了的,假使有天主人不再添加茶水時,自己反到覺得有些虧了。
女人清秀、纖巧、仿如漁歌子樣讓人愛憐;她膚嫩如脂,眸如秋水,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南國;她似乎不是很愛打扮,但頗有氣質,穿著隨便卻不俗氣。無論著什麽樣的衣服,她凸凹分明的身體,總掩飾不住渾身上下散發著的女人味。雖然太過蒼白但我卻不願把她說成病態,只說那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美。女人總在讀書,閑余時也會自己斟一杯清茶,拿過常讀的那些書,在我對面的椅子上,自顧地讀起來。她是那種讀書比較細緻的人,連捧書的樣子也十分的細膩。她翻動書頁的時候十分輕柔謹慎,唯恐驚了誰似的。最是她入書的時候容易讓人感動。每每讀到精妙處,就輕啜一口茶水,淺笑盈盈,目如流蘇。如是傷感的部分,雖未淚眼婆娑,但也眉凝額蹙,眼下有墜珠如琥珀樣欲落不落。我曾注意過女人的手。那是一雙瘦削得蒼白的手,襯著她常啜吮的那只潤青色茶杯和淡淡地浮著幾片葉子的清茶,不僅顯得韻致無限,常叫人忍不住要把它含在嘴裏。女人還愛聽《高山流水》或《春江花月夜》樣的古曲,那時她不會看書,茶也不會喝一口,手伏在窗上,頭枕在臂上,無限憂鬱地望著遠方,我不知她在想些什麽,只覺她的眼睛裏有質感的東西在源源不斷地流著,讓你的心隱隱生疼。並想起望舒先生的詩句,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顔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童兒大多十七八歲的模樣,漂亮不漂亮似乎並不重要,只要清純有靈氣就好。飲茶是一種文化,沒有較好的素質是侍弄不出好茶的。女人從不訓人,童兒卻對女人十分尊從。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童兒們大都與她一樣,無論有無客人從不見隨處竄行或打鬧嬉笑。有時聚在一起說話,舉止也過於文雅,少許的輕顰淺笑自有一股天真與稚氣。女人向少言語,我來,她也只禮貌性地點點頭,如果爲書的情節所困,她連頭也不會擡一下。我自會對著她坐了,嗅著分不清是茶香還是她身體的芳香,展開剛剛取下的書,慢慢進入書的情節後便不敢再有所想了。
茶,古有論之:“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號之作茶。貢王候宅,奉帝王家;時新獻入,一世榮華,自然尊貴,何用論誇?”我非飲茶人,自不會對茶有過研究。只記得十多年前有一湖南友人,每次取出家中寄來的茶葉,總是含了幾枚放在口中嚼食且常有淚流下,起初以爲是茶葉的苦味讓其不能忍受,後來方知,他之所以捨不得以沸水沖服,只因那些茶葉是他母親從千里迢迢的老家寄來的。在他那個貧窮的山村裏,很少人家是捨得將茶留下家飲的。他閑著的時候取之幾片放在口中嚼食,既可解思鄉之苦也可回念家人之情,更能鼓勵他求學之心。那天我也仿佛受了某種啓示,忍不住學著他的樣子含了幾枚。沒想到那茶的味道竟非同一般,由先期之苦而後之甘醇,最後滿口溢香,至今想來仍覺口中津津。自然也就沒有忘了那個朋友。
有茶就有茶具,喝茶的人自然對茶具有著不同的認識,小樓的茶具大都爲紫砂或景德鎮的細瓷。如茶壺,功道杯,聞香杯,品香杯,茶託等。如果不是童兒道來,我竟不知喝茶的家什要這麽多。而那些紫色,白色、潤青色,不相同的茶具也是應對不相同的茶。我非飲茶人,所知道的無非是紅茶、綠茶這個龐大的概念。紅茶還是看了茶單才知道有泡沫紅茶,檸檬紅茶等等,對於綠茶所列的敬亭綠雪,黃山雲霧就更是聞所未聞。好在我喝茶只是爲了尋個僻靜的讀書之處,故不知道也就不放在心上。人總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時候的往往是格外的寬容。
我得承認女人的品味,如非真正的飲者斷然不會有她的涵養,以及她那如茶樣的性情。我來些飲茶只爲讀書,一盞清茶,從中午坐至黃昏,偶爾向她表示歉意,也不見她放在心上,有時還指使童兒給我添水加茶。自然所加茶水全是免費,否則憑我的那點杯薪,是絕不能來此常坐的。時間久了,和童兒熟了,也就從她們的口中聽到一些茶的知識。如茶葉的韻味是藏在青葉碧水間的;色綠、香鬱、味醇、形美、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才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漫齒頰之間;最是那種茶香馥鬱、長留齒頰的感覺爲美。聽是聽了,我還是喜歡由她們沏上一杯清茶,看著那些嫩綠淺黃的葉片,仿如春蕊銀針,半浮半墜於沸水中,然後身體微傾于杯前任茶水蒸騰間的那股清幽之香沖入鼻息,在腦門處旋了一圈湧入心肺,自爽心悅情去了。茶藝自是飲茶人的事,什麽火候、用水,我才不願費那勞什子功夫,也不認爲自己的味蕾有那麽精致、考究,端起來咕咚就是一口,然後由它滑入腸胃,茶的味道也就只有自己最爲清楚了,想來也是一件快事。但總算對得起童兒,最終還是記下她們說了多遍的“茶是華夏文化的一種。品茶,雖屬於口福享受,也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
女人曾和我說過茶的三口喝法。曰一喝解渴,二喝解乏,三喝解悶。三口茶後欣慰安適之感油然而生,在微苦回甘的茶香味裏,你便會覺得兩腋間有習習清風生裏,仿如一振臂,就可禦風千里,一切煩惱,一切傷心的往事都會隨之而淡,消失在那茶的清蔚幽淼裏。我知道她看出了我不會喝茶,有時她特地讓童兒泡的一盅好茶也讓我的牛飲,白白地糟蹋了。我在佩服女人的同時也深感有愧,再也不敢要她送我茶了。
小樓在優雅別致的女人手裏就有著女人的高雅、恬適,像女人一樣。女人則如茶一樣溫順、平緩,味綿遠而悠長。茶就更風光無邊了,愈飲愈不捨得離去。小樓、女人、茶,彼此默默無言,卻能形成一種神韻的默契相互感應。每次當我踏上樓梯,看著女人坐在窗前,面前是一杯茶煙嫋嫋的香茗時,心裏就不禁微微發熱。在若有所悟中,我突然發覺,有一種屬於生命中的事物原本是不應忽略的。它原始但並不遙遠,華貴卻可以親近。
後來我再次離開小城,一去經年。但無論走到什麽地方,或遭受到痛苦和磨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小樓,想起小樓的女人,想起女人的茶,心境就會自然地平和下來。我相信是女人和她的茶讓我擁有了平靜地對待一切的態度。再回小城時,小樓原有的一切卻都不得見了。小樓雖然還在,女人也有,已沒了那日的高貴與雅致。茶香與書香替代的是更爲醺人的酒氣、胭脂氣。當年的童兒也換成了更爲年輕漂亮的小姐,她們站在門廳前,媚笑著做著誘人的姿勢。開得很高的旗袍不僅露出白嫩的大腿,甚至可以看到更多。有食客至,推杯換盞、呼三呵五、半依半就間一片囂叫,再也不復有當年清靜和雅致的風景了。橋也重新作了修整,路面的大理石,彰顯著富貴與奢華,我卻再也沒有心情踏上去了。
沿著水畔漫無目的地走著,我還是忍不住舉目四顧,渴望重新看到那座完好無恙的小樓。相信已沒有人瞭解我對小樓的情感,以及對那份恬適的珍視?茶之一字變成了酒,意義也盡不相同了。我偶爾想來此尋那一斟一飲間的回味也不可再得見了。由是所想,心情不由漸漸暗淡,對女人的思念和祝福卻更加深了。
附:阿土,本名莊漢東,曾用名林野,在《雨花》《青海湖》《散文》《中華散文》《散文天地》《中國西部文學》《飛天》《少年文藝》《澳門日報》《世界日報》《新加坡錫山文藝》《香港文學報》《屏東青年》發表各種文學作品,有過專欄介紹。
通聯:221400江蘇省新沂市新華小區17——702信箱 莊漢東電話:0516——8958160
江蘇 ·阿 土
小樓毗鄰著臨河的公園淩水而建。銜接小樓與城市的是一座曲如回廊的淩波小橋,橋面上細碎的白玉石與鵝卵石相間鋪陳,足踏之上尤如將走向通幽之徑,讓你的心間充滿靈謐與深遠的觸動。一個遠遠就透著香氣的“茶”字,如旗樣斜挂在小樓飛起的一角,在黃昏的落日下凸顯著無限的韻味的小樓更顯得古色古香。而那些咂嘴弄舌的讚歎聲,讓你經過的時候忍不住想要進去一坐,即便不爲喝茶,單那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也要做片刻的逗留。
小樓僅有兩層,一致的仿古設計,朱紅色的木門和窗牖上雕刻著蓮花和梅朵,色彩潤澤而敦厚。室內的設計也頗具格調,沖門的對面牆邊,一排頗具氣勢的書櫥擺放著不同版本的書籍和刊物。幾盞仿古的琉璃吊燈懸於屋頂,下墜著古意盎然的絲線穗兒。其餘牆壁上幾幅仿摹的山水畫、松竹圖,以及衍制的古代名家手迹。雖不是真品,仍將小樓襯托的高雅而文化。臨窗皆是水,水面上浮著的睡蓮或菱藻類隨波輕曳,自顯得原始與野性。樓前樓後,幾簇蓧竹三五盆蘭草,讓它仿如喧鬧而浮華的都市中潛隱著的市外桃園。
在小城的那段日子,我幾乎每天都來。當然並不全是爲飲茶而來的,只覺得小樓讓我有說不出的溫馨感,仿如回到了家一般。那時我臨時住在小城,擠在十幾人共處且不足二十平方的宿舍裏,別說讀書連一點轉身的空間都沒有。因此小樓就成了我讀書去的場所。每次來此擇其臨水的窗口坐下,從書櫥上取來不曾讀過的書,要了一杯普通清茶。心情就會緩緩地在那茶的香味與書的氣息中變得無比平靜,物我兩忘。這個時候總是覺得時間太快,只一瞬天已暗淡下來,於是期期然只得帶著一身的茶香與書香去了,自覺的輕鬆飄逸有如得了道的神仙。逢有微雨的日子,嫌不住宿舍的煩悶,在略顯明朗的午後,迎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和著纖如星芒雨絲兒,輕踏細行踱至小樓,取一本明清小說或現代散文,仍在窗前坐下。那個時候自然不是來讀書的,書大多只是一件飾物。童兒自會泡來早已約定俗成的茶水。那個時候也不是來飲茶的,茶也只是一種藉口。人在窗內,心早已到了樓外,輕盈酥潤的細雨,在水面上織成片片薄霧,冉冉飄飄,如夢似幻。而這個日子小城也是格外寧靜的。雖然不能通過水面放開眼去,但這難得的清幽與飄渺已足夠的引人暇思了。如當歸時候雨大了,童兒就會遵從主人的吩咐取出一把水鄉的青花油紙竹傘。於是我和傘就那麽默默地走在雨水中,一路無言心情卻好極了。隔日飲茶再將傘持去還了,時間久了也不再言謝了。那一段時日我總覺得那傘應和望舒先生的那把有著淵源的。
常來小樓,也由此發現小樓的主人。主人是個女人,女人是看不出年齡的,只覺女人不是很美。女人長坐二樓。一樓是個大廳,來往的大多是閒散的客人,有一領班和兩個童兒在下面招呼和侍候著。二樓大多是一些雅間,只有沖著樓梯的那個兩扇窗前是個空處,可以坐兩個人。但是因爲太敞,一般客人不願坐在那兒,只有女人沒事的時候坐在那兒讀她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我原是在樓下坐的,她見我是來讀書的,便將我讓了上來,從此那個座兒除了她就是我了。不算女人,二樓也有兩個童兒。因爲我來的時間大都不是小樓做生意的時間,對於小樓的生計也看不出好與不好。當然我每次要的也不過兩元一大杯的清茶,最貴的時候也只是五元一杯的玫瑰紅茶,一杯直喝到離去。女人也不計較,有時還免費爲我添加茶水。起初我還感覺過意不去,久了也就坦然了。我想我們人類所有的貪心也許就是被這種善意慣養壞了的,假使有天主人不再添加茶水時,自己反到覺得有些虧了。
女人清秀、纖巧、仿如漁歌子樣讓人愛憐;她膚嫩如脂,眸如秋水,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南國;她似乎不是很愛打扮,但頗有氣質,穿著隨便卻不俗氣。無論著什麽樣的衣服,她凸凹分明的身體,總掩飾不住渾身上下散發著的女人味。雖然太過蒼白但我卻不願把她說成病態,只說那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美。女人總在讀書,閑余時也會自己斟一杯清茶,拿過常讀的那些書,在我對面的椅子上,自顧地讀起來。她是那種讀書比較細緻的人,連捧書的樣子也十分的細膩。她翻動書頁的時候十分輕柔謹慎,唯恐驚了誰似的。最是她入書的時候容易讓人感動。每每讀到精妙處,就輕啜一口茶水,淺笑盈盈,目如流蘇。如是傷感的部分,雖未淚眼婆娑,但也眉凝額蹙,眼下有墜珠如琥珀樣欲落不落。我曾注意過女人的手。那是一雙瘦削得蒼白的手,襯著她常啜吮的那只潤青色茶杯和淡淡地浮著幾片葉子的清茶,不僅顯得韻致無限,常叫人忍不住要把它含在嘴裏。女人還愛聽《高山流水》或《春江花月夜》樣的古曲,那時她不會看書,茶也不會喝一口,手伏在窗上,頭枕在臂上,無限憂鬱地望著遠方,我不知她在想些什麽,只覺她的眼睛裏有質感的東西在源源不斷地流著,讓你的心隱隱生疼。並想起望舒先生的詩句,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顔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童兒大多十七八歲的模樣,漂亮不漂亮似乎並不重要,只要清純有靈氣就好。飲茶是一種文化,沒有較好的素質是侍弄不出好茶的。女人從不訓人,童兒卻對女人十分尊從。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童兒們大都與她一樣,無論有無客人從不見隨處竄行或打鬧嬉笑。有時聚在一起說話,舉止也過於文雅,少許的輕顰淺笑自有一股天真與稚氣。女人向少言語,我來,她也只禮貌性地點點頭,如果爲書的情節所困,她連頭也不會擡一下。我自會對著她坐了,嗅著分不清是茶香還是她身體的芳香,展開剛剛取下的書,慢慢進入書的情節後便不敢再有所想了。
茶,古有論之:“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號之作茶。貢王候宅,奉帝王家;時新獻入,一世榮華,自然尊貴,何用論誇?”我非飲茶人,自不會對茶有過研究。只記得十多年前有一湖南友人,每次取出家中寄來的茶葉,總是含了幾枚放在口中嚼食且常有淚流下,起初以爲是茶葉的苦味讓其不能忍受,後來方知,他之所以捨不得以沸水沖服,只因那些茶葉是他母親從千里迢迢的老家寄來的。在他那個貧窮的山村裏,很少人家是捨得將茶留下家飲的。他閑著的時候取之幾片放在口中嚼食,既可解思鄉之苦也可回念家人之情,更能鼓勵他求學之心。那天我也仿佛受了某種啓示,忍不住學著他的樣子含了幾枚。沒想到那茶的味道竟非同一般,由先期之苦而後之甘醇,最後滿口溢香,至今想來仍覺口中津津。自然也就沒有忘了那個朋友。
有茶就有茶具,喝茶的人自然對茶具有著不同的認識,小樓的茶具大都爲紫砂或景德鎮的細瓷。如茶壺,功道杯,聞香杯,品香杯,茶託等。如果不是童兒道來,我竟不知喝茶的家什要這麽多。而那些紫色,白色、潤青色,不相同的茶具也是應對不相同的茶。我非飲茶人,所知道的無非是紅茶、綠茶這個龐大的概念。紅茶還是看了茶單才知道有泡沫紅茶,檸檬紅茶等等,對於綠茶所列的敬亭綠雪,黃山雲霧就更是聞所未聞。好在我喝茶只是爲了尋個僻靜的讀書之處,故不知道也就不放在心上。人總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時候的往往是格外的寬容。
我得承認女人的品味,如非真正的飲者斷然不會有她的涵養,以及她那如茶樣的性情。我來些飲茶只爲讀書,一盞清茶,從中午坐至黃昏,偶爾向她表示歉意,也不見她放在心上,有時還指使童兒給我添水加茶。自然所加茶水全是免費,否則憑我的那點杯薪,是絕不能來此常坐的。時間久了,和童兒熟了,也就從她們的口中聽到一些茶的知識。如茶葉的韻味是藏在青葉碧水間的;色綠、香鬱、味醇、形美、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才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漫齒頰之間;最是那種茶香馥鬱、長留齒頰的感覺爲美。聽是聽了,我還是喜歡由她們沏上一杯清茶,看著那些嫩綠淺黃的葉片,仿如春蕊銀針,半浮半墜於沸水中,然後身體微傾于杯前任茶水蒸騰間的那股清幽之香沖入鼻息,在腦門處旋了一圈湧入心肺,自爽心悅情去了。茶藝自是飲茶人的事,什麽火候、用水,我才不願費那勞什子功夫,也不認爲自己的味蕾有那麽精致、考究,端起來咕咚就是一口,然後由它滑入腸胃,茶的味道也就只有自己最爲清楚了,想來也是一件快事。但總算對得起童兒,最終還是記下她們說了多遍的“茶是華夏文化的一種。品茶,雖屬於口福享受,也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
女人曾和我說過茶的三口喝法。曰一喝解渴,二喝解乏,三喝解悶。三口茶後欣慰安適之感油然而生,在微苦回甘的茶香味裏,你便會覺得兩腋間有習習清風生裏,仿如一振臂,就可禦風千里,一切煩惱,一切傷心的往事都會隨之而淡,消失在那茶的清蔚幽淼裏。我知道她看出了我不會喝茶,有時她特地讓童兒泡的一盅好茶也讓我的牛飲,白白地糟蹋了。我在佩服女人的同時也深感有愧,再也不敢要她送我茶了。
小樓在優雅別致的女人手裏就有著女人的高雅、恬適,像女人一樣。女人則如茶一樣溫順、平緩,味綿遠而悠長。茶就更風光無邊了,愈飲愈不捨得離去。小樓、女人、茶,彼此默默無言,卻能形成一種神韻的默契相互感應。每次當我踏上樓梯,看著女人坐在窗前,面前是一杯茶煙嫋嫋的香茗時,心裏就不禁微微發熱。在若有所悟中,我突然發覺,有一種屬於生命中的事物原本是不應忽略的。它原始但並不遙遠,華貴卻可以親近。
後來我再次離開小城,一去經年。但無論走到什麽地方,或遭受到痛苦和磨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小樓,想起小樓的女人,想起女人的茶,心境就會自然地平和下來。我相信是女人和她的茶讓我擁有了平靜地對待一切的態度。再回小城時,小樓原有的一切卻都不得見了。小樓雖然還在,女人也有,已沒了那日的高貴與雅致。茶香與書香替代的是更爲醺人的酒氣、胭脂氣。當年的童兒也換成了更爲年輕漂亮的小姐,她們站在門廳前,媚笑著做著誘人的姿勢。開得很高的旗袍不僅露出白嫩的大腿,甚至可以看到更多。有食客至,推杯換盞、呼三呵五、半依半就間一片囂叫,再也不復有當年清靜和雅致的風景了。橋也重新作了修整,路面的大理石,彰顯著富貴與奢華,我卻再也沒有心情踏上去了。
沿著水畔漫無目的地走著,我還是忍不住舉目四顧,渴望重新看到那座完好無恙的小樓。相信已沒有人瞭解我對小樓的情感,以及對那份恬適的珍視?茶之一字變成了酒,意義也盡不相同了。我偶爾想來此尋那一斟一飲間的回味也不可再得見了。由是所想,心情不由漸漸暗淡,對女人的思念和祝福卻更加深了。
附:阿土,本名莊漢東,曾用名林野,在《雨花》《青海湖》《散文》《中華散文》《散文天地》《中國西部文學》《飛天》《少年文藝》《澳門日報》《世界日報》《新加坡錫山文藝》《香港文學報》《屏東青年》發表各種文學作品,有過專欄介紹。
通聯:221400江蘇省新沂市新華小區17——702信箱 莊漢東電話:0516——89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