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下一場雨罷了,不過是坍了一段山路罷了,這種事稀疏平常得很呢!何況又是死亡(蘇花)公路?
「哪裡不死人?」這是哪一位大將軍、大部長說過的至理名言?當初這句話真的說得很白目、很聳動,可頂多就也就是觸霉頭罷了,即使算他不白目,事實還是事實,誰也拒絕不了死神的造訪。尤其在蘇花公路上奔馳,尤其下大雨的日子。每一位上路者都有如與死神賭輪盤,雖然贏的機率還是滿高的,仍難免犯嘀咕。
然而這一次的坍方不同,非常非常的不同於歷年來蘇花公路上發生的大大小小落石砸車砸人或滾落山崖事件;宜蘭蘇澳的雨下得實在太密集、太久了,下得如癡如醉的超越了一千公釐。簡直不可思議的滂陀雨勢,把山上泥土灌得飽飽的、,沈沈的、鬆鬆軟軟的,於是千鈞萬鈞的不可承受之重猛然陷落,牽連億萬立方土石排山倒海般(正是排山倒海)瞬間傾瀉而下,一發不可收拾。傾瀉範圍又深又急又廣,路上相對火柴盒般大小的汽車、車裡的所有乘員遂絲毫沒有選擇餘地的一併交給了造化。
這一次,這麼空前慘烈的,整部遊覽車和三十幾名乘客瞬間失去了蹤影,如此令人驚駭莫名的重大坍方墜崖事件,大車與眾人及諸多什物,目標應不算小,卻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找不到,只能說「但在此區中,海吞泥覆不知處」。失蹤者家屬紛紛越過黑水溝而來,對比其他死裡逃生者,在此情境下,悲喜兩樣情,老天有眼又似無眼、既是仁慈也是殘酷。有緣卻無情,寶島再好也是傷心地,終不忍把眼光投向別的地方。
如此險峻的地方,如此惡劣的地形地貌與天候,如此難以掌握、在大雨、落石坍方仍斷續之下,一面舉步艱危,步步為營,一面還得時時提防自己不要成為新的受害者而拖累救援任務;國軍也好、救難專家也好,終究還是血肉之軀,在前所未有的惡劣環境裡,在救援天時地利皆不宜的條件下,同時還要忍受為悲戚焦慮不耐沖昏頭,近距離觀看指揮、哭啼呼喊、氣急敗壞怒攻心的失蹤者家屬所指點與責難,若無大愛精神萬難有此冒險犯難行為與包涵容忍的胸襟。
人命干天,誰也不能否認,而任何理性的人都知道,在這場滔天大災難中 ,如此惡劣條件下又過了一天兩天,不論埋身何處,奢望生還的希望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不論親愛的家人如何親愛,天倫樂如何珍貴,也應該理解到往者已矣,天大的傷心、委屈、不捨都不能無視於現場嚴苛的環境而強求以人海救災,非但無濟於事還可能再添不幸。過去不乏施救者因救援心切而罔顧自身安全乃至罹難的例子;捨己為人,為救活猶可一搏,為使死者出土以慰家屬之消極目的而促人於險境中,能忍心麼?
為 鐵達尼號的罹難者,後人決定放棄打撈,寧願不打擾亡魂讓他們安息;為幅員遼闊深厚,出土機會渺茫而耗費社會成本極鉅,小林村掩埋者也只有令其原地長眠;至於豐原斷橋的受害者,在滾滾洪流中也難尋去向,儘管家屬百般不願,其實以失蹤代替殘缺破碎的屍塊何嘗不是更好?同樣情形,不妨以同理心看待蘇花公路上的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的罹難者,不管是一位還是幾十人,掘挖實在可以到此為止了。
帶著悲傷、憤怒、不諒解的口氣 , 當「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訴求透過麥克風、透過各媒體,傳達出他們堅決的態度並對救援狀況提出許多批評後,政府也立即懇切的呼應所求,也許攸關兩岸和諧、攸關觀光人口乃至經濟交流的興衰、也許自覺理虧想要挽回一些顏面,也許自認有義務責任與必要,所以「風雨無阻,無線開挖」「機器不能挖的,以雙手繼續挖」,頗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堅決。當「危險吊掛,極度艱難」「天雨不停,坍塌繼續且擴大」「天象海象惡劣,進展有限」的資訊次第傳來,我真的擔心,已經一位消防員腳趾因此將要截肢可能還不夠。這任務太艱鉅、太不值得也沒有意義。
為什麼非得要親眼見到慘不忍睹可能粉身碎骨、泥土摻雜著血肉、面目全非、屍身不全的親人?復令殘遺部分成為兩地分隔的永遠遺憾?何不把親人的美好印象長存腦海,年年來此與徜徉在花東美景秀山麗水間,頗不孤獨的魂魄們一番敘舊?
「哪裡不死人?」這是哪一位大將軍、大部長說過的至理名言?當初這句話真的說得很白目、很聳動,可頂多就也就是觸霉頭罷了,即使算他不白目,事實還是事實,誰也拒絕不了死神的造訪。尤其在蘇花公路上奔馳,尤其下大雨的日子。每一位上路者都有如與死神賭輪盤,雖然贏的機率還是滿高的,仍難免犯嘀咕。
然而這一次的坍方不同,非常非常的不同於歷年來蘇花公路上發生的大大小小落石砸車砸人或滾落山崖事件;宜蘭蘇澳的雨下得實在太密集、太久了,下得如癡如醉的超越了一千公釐。簡直不可思議的滂陀雨勢,把山上泥土灌得飽飽的、,沈沈的、鬆鬆軟軟的,於是千鈞萬鈞的不可承受之重猛然陷落,牽連億萬立方土石排山倒海般(正是排山倒海)瞬間傾瀉而下,一發不可收拾。傾瀉範圍又深又急又廣,路上相對火柴盒般大小的汽車、車裡的所有乘員遂絲毫沒有選擇餘地的一併交給了造化。
這一次,這麼空前慘烈的,整部遊覽車和三十幾名乘客瞬間失去了蹤影,如此令人驚駭莫名的重大坍方墜崖事件,大車與眾人及諸多什物,目標應不算小,卻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找不到,只能說「但在此區中,海吞泥覆不知處」。失蹤者家屬紛紛越過黑水溝而來,對比其他死裡逃生者,在此情境下,悲喜兩樣情,老天有眼又似無眼、既是仁慈也是殘酷。有緣卻無情,寶島再好也是傷心地,終不忍把眼光投向別的地方。
如此險峻的地方,如此惡劣的地形地貌與天候,如此難以掌握、在大雨、落石坍方仍斷續之下,一面舉步艱危,步步為營,一面還得時時提防自己不要成為新的受害者而拖累救援任務;國軍也好、救難專家也好,終究還是血肉之軀,在前所未有的惡劣環境裡,在救援天時地利皆不宜的條件下,同時還要忍受為悲戚焦慮不耐沖昏頭,近距離觀看指揮、哭啼呼喊、氣急敗壞怒攻心的失蹤者家屬所指點與責難,若無大愛精神萬難有此冒險犯難行為與包涵容忍的胸襟。
人命干天,誰也不能否認,而任何理性的人都知道,在這場滔天大災難中 ,如此惡劣條件下又過了一天兩天,不論埋身何處,奢望生還的希望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不論親愛的家人如何親愛,天倫樂如何珍貴,也應該理解到往者已矣,天大的傷心、委屈、不捨都不能無視於現場嚴苛的環境而強求以人海救災,非但無濟於事還可能再添不幸。過去不乏施救者因救援心切而罔顧自身安全乃至罹難的例子;捨己為人,為救活猶可一搏,為使死者出土以慰家屬之消極目的而促人於險境中,能忍心麼?
為 鐵達尼號的罹難者,後人決定放棄打撈,寧願不打擾亡魂讓他們安息;為幅員遼闊深厚,出土機會渺茫而耗費社會成本極鉅,小林村掩埋者也只有令其原地長眠;至於豐原斷橋的受害者,在滾滾洪流中也難尋去向,儘管家屬百般不願,其實以失蹤代替殘缺破碎的屍塊何嘗不是更好?同樣情形,不妨以同理心看待蘇花公路上的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的罹難者,不管是一位還是幾十人,掘挖實在可以到此為止了。
帶著悲傷、憤怒、不諒解的口氣 , 當「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訴求透過麥克風、透過各媒體,傳達出他們堅決的態度並對救援狀況提出許多批評後,政府也立即懇切的呼應所求,也許攸關兩岸和諧、攸關觀光人口乃至經濟交流的興衰、也許自覺理虧想要挽回一些顏面,也許自認有義務責任與必要,所以「風雨無阻,無線開挖」「機器不能挖的,以雙手繼續挖」,頗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堅決。當「危險吊掛,極度艱難」「天雨不停,坍塌繼續且擴大」「天象海象惡劣,進展有限」的資訊次第傳來,我真的擔心,已經一位消防員腳趾因此將要截肢可能還不夠。這任務太艱鉅、太不值得也沒有意義。
為什麼非得要親眼見到慘不忍睹可能粉身碎骨、泥土摻雜著血肉、面目全非、屍身不全的親人?復令殘遺部分成為兩地分隔的永遠遺憾?何不把親人的美好印象長存腦海,年年來此與徜徉在花東美景秀山麗水間,頗不孤獨的魂魄們一番敘舊?